武汉科技馆图片: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推进机关党建惠民四项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03:21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  推进机关党建惠民四项工程

中山市直机关工委2011年12月15日16:58  来源:中直党建网   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根本宗旨,也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和目标追求。近年来,中山市直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立足实际、着力打造机关党建 “富民”、“扶民”、“爱民”、“育民”四项惠民工程,推动党建工作惠及百姓。

  一、构筑共建平台,实施党建“富民”工程

  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惠民工程,必须结合实际谋发展,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作为直管镇级行政区,中间没有县级行政区的地级市,近年来,我们立足中山行政结构扁平化、镇区经济发展活跃的特点优势,自觉从“就党建抓党建”的固定思维中跳出来,着力“走出机关抓党建”,引领市直属机关党组织与24个镇区党(工)委携手共建共促共发展,通过实施“机关服务基层,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党建“富民”工程,赋予党建工作新内涵。

  共签协议,多对一共建。组织市直属机关党组织与镇区党委(党工委)现场签定协议书,以“多对一”(多个机关单位共同联系一个镇区)的形式与镇区开展合作共建活动。结合各个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当地产业特色,发挥机关单位职能优势和工作优势,帮助镇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镇区促发展、保稳定、建和谐、惠民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安排市环保局、市农业局、中山供电局等单位与织染电镀企业较多和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三角镇合作共建,市环保局支持该镇对部分织染企业补办环保验收,启动环评和解决废水排放指标,推动该镇创建了省环保科技创新专业镇,市农业局加大对该镇农业园区、农路硬底化、粮食生产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中山供电局着力完善该镇内电网建设和配网项目。

  共定方案,联席制推进。组织市直属机关党组织与镇区共同制定共建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落实服务承诺。在努力探索实践党建工作部门协调推进机制,机关工委与市直部门党组(党委)联系沟通机制和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各共建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作为活动第一责任人,由所在镇区作为牵头召集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市直属机关工委统筹协调,每一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实际问题。市卫生局、市国税局、市信访局联系共建对象黄圃镇,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跟进农保转城保工作,确保该镇农保转城保整转率达90%以上。联席会议跟进,为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共建提供有力保障。

  共创管理,项目化落实。组织市直属机关党组织与镇区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明确项目名称、起止时间、经费预算、实施地点、实施人数、项目负责人姓名及职务,并由市直属单位统一填报项目实施登记表,市委组织部和市直属机关工委审定等方式加强项目管理,推进共建项目落到实处。2010年至今,全市机关党组织与镇区开展共建项目442多个,投入资金1.3亿多元,为镇区创造出的经济效益达8785.5万元。

  二、开展帮扶活动,实施党建“扶民”工程

  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惠民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提高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共同建设幸福和美家园步伐。近年来,我们在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双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市直属机关资源,通过实施“千个机关支部帮扶千户困难家庭”为主题的党建“扶民”工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千个支部” 聚合帮扶资源。组织市直机关、中央及省驻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镇区机关合计1396个党支部,通过与24个镇区合计1028个困难家庭进行结对,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动下,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家、个体户、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等力量,聚合帮扶资源,为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扶持和帮助。

  “六项措施” 细化帮扶方式。结合机关自身的实际能力、条件和资源,科学合理地提出工作目标和措施,通过细化六类帮扶方式,切实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一是应保尽保,联系民政部门,为困难家庭争取“低保”。二是捐资助学,跟踪困难家庭子女学习情况,解决其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技术扶贫,引导和协助安排困难家庭劳动力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帮助就业,指导、推荐、帮助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五是资金扶持,对困难家庭发展生产或改善生活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六是节日慰问,逢年过节组织慰问困难家庭,送爱心送温暖。

  “四个确保”强化帮扶实效。把实施“千个机关支部帮扶千户困难家庭”党建“扶民”工程作为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一是确保领导到位。要求各镇区各机关党支部书记“一把手”认真负责,研究制定和落实年度工作计划,严格履行职责,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确保深入基层。要求各级机关党组织走进群众家庭,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生产一线,掌握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了解帮扶对象的迫切需要,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让困难家庭得益受惠。三是确保实时联系。要求各机关党支部制作“结对帮扶卡”,列明困难家庭和结对机关党支部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交困难家庭和结对机关党支部党员保存,方便困难家庭与结对党支部和党员沟通联系。四是确保考核到位。要求建立帮扶工作台帐,及时记录支部帮扶情况和党员参加活动情况,做好有关资料和图片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市委组织部和市直属机关工委定期对各镇区、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列为党建工作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据统计,帮扶活动开展一年多时间以来,全市机关党组织帮扶困难家庭3624户,投入资金1498.49万元,慰问困难家庭14562人次,为困难家庭办成好事实事3649件。

  三、创新评价机制,实施党建“爱民”工程

  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惠民工程,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建立和完善基层和群众评议机关工作机制。近年来,我们以深入到基层与群众零距离交流服务,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最直接地评价等方式,着力实施“扬先进、促整改,让群众满意”为主题的“爱民”工程,推动机关在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服务中树立公众形象。

    “四个结合”创新评价机制。一是结合工作职能。将100多个市直属单位、国家和省驻市单位划分不同类别进行评价。其中,将70多个市直单位分为党群部门、执法(窗口)部门和其他部门三个类别;将30多个国家和省驻市单位分为一般机关部门、金融保险部门两个类别,分类指导,全面客观接受群众评判。二是结合工作重点。将评价内容具体分为推动科学发展、依法办事、行风政风建设、政务公开、服务质量水平、工作效能、党风廉政建设等7个方面。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接受群众评判。三是结合绩效考核,按照《中山市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规定市直单位群众满意度评价占被评价的市直机关单位绩效考核评价得分的30%。四是结合阶段要求。将活动全程分为宣传发动、自我总结、评价实施、落实整改等阶段,及时召开各阶段情况通报会,加强活动跟踪指导,确保活动开展到位。

  “两大创新”打造服务亮点。一是创新现场评价,打造宣传服务亮点。组织被评单位利用晚上群众休闲时段,深入到镇区人口较集中的广场以集体亮相,以“现场摆摊设点”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机关职能、责任、服务内容和范围等情况,面对面地给群众送医送药送技术,免费发放生活用品、宣传资料,现场解决群众的一些困难问题。据统计,2008年开展以来,集中开展有6场“现场摆摊式”活动,有278个(次)单位、795人(次)副处级以上领导、3300人(次)工作人员参加,为2.9万人(次)群众进行零距离交流服务。二是采取“开放特邀式”,打造评价方式亮点。每年采取向群众现场发放和委托市、镇(区)有关单位向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各类群众代表发放3900份群众满意度评价表;同时,还特别邀请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区党委(党工委)书记、镇长(办事处主任),市直单位、国家和省驻市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与群众满意度评价,使群众评价的参与面更广、权威性更高、公信力更强。

  “千项整改”凸显评价成效。针对近三年来群众总计提出的2893条书面意见建议。我们积极组织被评的机关单位认真分析,研究对策,出台措施,加强整改,共出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措施1210多项,落实整改1100多项。并采取倒逼机制,加强对各机关单位落实整改的指导和检查,有力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度,被评价的单位总平均分为90.85分,总体评价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93.74%,不满意率0.13%,不了解率6.17%。

  四、推进全民修身,实施党建“育民”工程

  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惠民工程,必须发挥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文化素质整体水平高的优势,彰显机关人文功能,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人文性。近年来,我们坚持在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中传播和培植先进人文价值,通过开展一系列基层和群众喜闻乐见党建活动,着力实施“党员修身行动”为主题的党建“育民”工程,推进全民共建共享文明和美家园。

  传播文明,彰显“育民”影响力。注重把党员修身行动贯彻到基层,坚持开展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培育适应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民为重点的“城市论坛”、“机关送书下乡”、“短信传递文明用语”、“赠送礼仪书签”、 “为社区‘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行动”、“廉政电影周”等系列活动,营造城乡共享文明,传递人文关怀,服务基层群众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修身创先,突出“育民”示范力。着眼让党员修身、创先争优行动造福群众,在市直属机关中广泛弘扬“只有让群众满意才能让市委市政府满意”的价值理念,开展“强素质作保障、抓落实促发展、比奉献树形象、讲大局扬正气、惠民生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争当五个标兵”,争创“党员示范岗”、争当“优质服务之星”、“岗位能手”等活动,树立“全国巾帼文明岗”--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务科,“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市公路局政工人事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公安局党委,“省创先争优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市国税局林小星等先进典型,激发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以更优服务、更高效率、更严纪律、更好形象身体力行,服务于民。

  实践提升,发挥“育民”凝聚力。引领市直属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公民素质培育行动、城市人文精神光大行动、慈善友爱志愿行动、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城乡文明提升行动、基层群众文化繁荣行动等党员修身实践锻炼中去,在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以“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创岗位先锋、创满意窗口、创服务品牌,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为主要内容的“三亮三创三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宗旨意识,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加深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中山机关党建近年来实施的以“富民”为基础,以“扶民”为手段,以“爱民”为纽带,以“育民”为目标的四项惠民工程,坚持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基本群众路线,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欢迎,促进了城乡一体、幸福中山共同事业的发展,在推进机关党建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逐步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