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流量王卡申请网址:圆梦之旅(一)—大印象(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22:29

圆梦之旅(一)—大印象(图文)  

2011-06-20 17:05:51|  分类: 人在旅途 |  标签:俄国、森林、建筑   |字号 订阅

  

对于出国旅行,我最想去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前苏联,虽然都出于文化偏爱的原因,但目的又不完全相同。去日本的心愿多年前就了了;苏联,如今早已瓦解,但他的主体俄罗斯,终于也在日前成行。梦已圆,应该说在两国的收获,都超过预期,尤其在俄罗斯,遇上难得好天气,给摄影创造了理想条件。

结束了俄罗斯圆梦之旅,莫斯科时间6月12日傍晚七时多登机回国,因为那边要晚上将近十一时才落日,所以此时仍是白云蓝天、艳阳高照;次日上午九时多抵沪,出得浦东机场,迎接我们的却是漫天阴霾和闷热潮湿;马上意识到在上海要再见俄国那种蔚蓝色天空,多半是奢望,心情很是不爽。

和夫人乘机场专线大巴到离家较近的一站下车,换上出租,眼看雨就要下来了。女司机告诉我们,已经连着下差不多一个星期的雨了;我们暗自庆幸运气真好,在俄国,这一个星期几乎天天丽日当头!

说是圆梦之旅,其实只去了苏俄的前后两个京城,而且只是其中有限的景点,真正的“走马观花”,连题目说的“大印象”,似乎都是勉强的。但在两京之间的来回,是坐的火车;本以为旅行社为节约成本,让我们睡夜晚的火车卧铺,可省下些宾馆房钱,哪知他们比想象的更精明,订的是后半夜的慢车票,结果第二天大段白天时间也搭进去了!但是,也正是这段白天,让我近距离看到了辽阔的俄罗斯土地,这是快捷的飞机绝对体验不到的,时光并没有虚度,很值!

飞机上舷窗的遮阳板大部分时间被要求关闭,因为阳光太刺眼。偶尔打开看到的也只是厚厚的云层,直到快着陆,才钻出云层,已经在接近机场的上空,只见机场规模比较小,场地也似乎比较陈旧了。

 

我的大印象中首先跳出来的是“森林”两个字!从机场到市区经过的是大片森林,在城市中心又是满目的森林绿地,沿着铁路更是连绵的森林!很奇怪,我几乎没有看到庄稼地,裸露的泥土也很少;如果不是树木,那就是成片的草地!而且大多是开满着白色、黄色小花的自然草地,城市乡村都差不多。

当然,严格的说,“森林”这称呼,如换成“茂密的树林”也许更贴切些,因为既不是西双版纳或亚马逊河那种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也不是我们在俄国风景画家希斯金油画里常看到的有棕熊出没的巨树参天的森林,主要是阔叶的高大白桦、白杨,间杂着一些针叶的云杉、赤松,虽然也挺拔高耸,但条干并不那么粗壮。现在大概是俄国最绿色的季节吧?车窗外掠过的一片片林子都绿油发亮、密不透风,看得人眼醉。

出莫斯科机场,第一眼的的深刻印象就是这样连绵着的森林草地。画面下部大片深绿,显然是公路另一侧林木投下的荫影,可推知其高大茂密。

一路上森林或远或近,或密或疏映入眼帘,都让人心旷神怡!

这是一望无际的草地,既不种庄稼也不盖房子,俄罗斯土地太“浪费”了,这绝对是要让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馋涎欲滴的呀!

铁路边也没有庄稼,满是绿油油的树林。

大巴车急速驶过的白桦林。

 

这是公路边另一片茂密的白桦林,野草地上布满白花……让我想起前苏联“小白桦树”歌舞团姑娘们曼妙的舞姿。

来一张近距离的白桦树,真的可以看到一张张眼睛!

城市里的大树,树种更丰富些,这似乎是香樟?可能比较珍贵,被鉄栅围护起来。

从列宁山下望莫斯科西南区,只见一片绿色海洋。

城市里的绿地,除了大小公园,还包括无数的路边小游园和街心花园,有的街心花园会宽达数十米,几乎望不到对面马路的人车。

 

林中空地洒下阳光,让人不由想起马奈名画《草地上的午餐》的场景。

 

第二个大印象与绿色环境也是相关的。火车经过的一路上,几乎没看到什么城市建筑,甚至农家房屋也很少,用“人烟稀少”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在两个城市里,也没看到我们这边每个大小城镇都有的“开发区”、“科技园区”,除了一两座热电厂也没看到什么工厂。无论与我们这边南方每一寸土地都被开发的窒息而纷乱的景象相比,或者是与北方满眼黄土的荒凉景象相比,反差都太大了!当然,俄国一定是有工业的,也许都从这两个城市疏解出去了,不像我们这边,无论城乡,大城小镇,工业都是命脉;赴俄前,去浙江横店,影视城如雷贯耳,可是那儿的人告诉我,他们“发财”并不靠它,更不靠农业,靠的是工业!

我们到底是人口负担实在太重,还是太急功近利?无论土地、矿产、河湖、海洋……都在被竭泽而渔地过度开发,森林在消失,连本应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也逐年在退化萎缩,而广大的西部又呈现那么荒漠化的景象。看到绿色的俄罗斯大地,怎叫人不羡慕啊!

这是铁路经过的一处小村庄,比起大多三五农舍稀稀落落散布在田野的情况来,这已是相对密集的了,不过仍然没有庄稼。

农村小屋都喜欢用艳丽的色彩,在这小屋边发现了几棵像极了花椰菜的树!

这是城郊的别墅,每一幢都不一样,外观与农村房屋差别不大,没看到我们这边一个模子复制的、密集排列的称为“豪华别墅”区的玩意儿。

 

第三个大印象,是极少看到货运汽车。无论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满街跑的除了小轿车和客运大巴,我几乎没见过一辆大卡车,也极少见到厢式货车;高速公路上都不例外!这让我很是不解,这个国家的物流难道是绕开大城市走的?但几百万人的生活供应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货车没有,摩托车也没有,城市噪音和废气污染一下子降低了好多,眼耳鼻都清爽多了。不过由于保留着无轨和有轨电车,城市街道上空,架空线特别多,虽然入画颇有情调,但对于拍摄记录性建筑照片,就不那么干净了。

 

与建筑相伴的永远是雕塑和鸽子,无论街道上、居住区里或是景点里的宫殿;但架空线很无奈。满街跑的车都是日、德、美品牌,据说中国的“奇瑞”和“长城”也进入了俄国市场,但没见过一辆。画面下方的车子是难得一见的俄罗斯自主品牌“拉达”车,还有一款“伏尔加”,但我旅游全程也都没见过。

 

他们的自行车也极少,即使偶尔看到,也多是运动型车,难得有一二辆静悄悄地从很少人迹的人行道上溜过。看着那边干干净净的城市街道,想着我们这里人行道上停满的自行车和摊位车,满街乱窜的摩托和横冲直撞的土方车、水泥搅拌车以及每天发生着的千百起车祸,真是感慨万千。

其实,莫斯科的交通状况也并不好,据说莫斯科小轿车平均两人一辆,所以堵车是家常便饭,我们第一天从机场到旅馆就尝到了滋味。但奇怪的是基本上看不到交通警;而且堵归堵,呈现在眼前的却是秩序井然。

  

我们在莫斯科住宿在靠近莫斯科大学的大学区,从住宿的旅馆下望,恰是一十字街头,清晨小汽车的洪流,开始向城市中心区流动,反方向的车子几乎没有。背景建筑猜不出是什么性质,如此十色斑斓为整个旅程中所仅见。

这是莫斯科的无轨电车,不过这路车行驶在街道中央的专行道上,体现着公交畅行的优势。

车辆太多,街头不得不辟出很多停车广场,人们经常穿行其中。

只要有空地,就有停车,这是教堂前的停车场。

街心花园,有的也已经辟为停车场了。

 

第四个大印象,得说说我的老本行建筑了。记得以前刚进大学时,由于正在反复古主义的声浪中,并受到一批极为推崇“现代主义”的老师的影响,对俄国乃至整个西方古典建筑,都有点“弃若敝履”。由于向苏联一边倒,当时课程除了中国和西方建筑史以外,甚至有一门苏联建筑史,但压根儿读不进去,对他们那些“洋葱头”和尖顶建筑完全是不屑的。

可是这次来到俄国,最大的感受,就是满眼的古典建筑!特别是形式各异却都有“洋葱头”的教堂;但随着对历史保护认识的提高,和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尊重,自己早已不排斥了!在两个城市倒是很少看到国内那些争奇斗艳的“现代建筑”,浑身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更是少之又少。这可能有气候的客观原因,也有经济投入权重方面的原因吧?但更主要的我想也许是,他们没有国人那种猴急着追求“豪华”、“新颖”、“时髦”、“独特”……的心理。当我们这边追求“欧式”,纷纷攀比“贵族”、“皇家”、“威尼斯”、“香榭丽榭”之时,人家那儿,本来早就司空见惯的了。

不过建筑将是这次圆梦之旅,不可避免的主角,以后还会分门别类专题性地谈到,在这“大印象”的开篇,先浏览一些方方面面的风貌吧。

 

蓝色是东正教教堂常用的色彩。

近乎全白色的教堂,在俄罗斯比较少见;要不是那无处不在的“洋葱头”标志,会以为是在南欧或西班牙呢。

 

金碧辉煌的鎏金穹顶更显华丽,据说那些金顶镀金,是俄罗斯特有的含稀有金属铑的“紫金”,可以经久不退色。

许多建筑前都有雕像,大巴开过,匆匆一瞥,虽然不知是纪念谁的,但城市人文气息盎然。

这样巍峨的独立建筑,并不鲜见。

著名的青铜骑士雕像。

又一匹前蹄腾空的马,马上骑士应是一位帝皇,太多建筑和雕像都叫不上名字,留待以后慢慢考证吧。

月亮升起时的叶卡捷琳娜女皇雕塑。

国家大剧院。

比较少见的粉红色的楼宇。

柱间满是雕像的建筑。

涅瓦河滨大道,类似上海黄浦江边的外滩,不过其建筑的性质、韵味与外滩大异其趣。后面的建筑雕像排上了屋檐,划一的高度,据说是彼得大帝的规划思想使然。

这是圣彼得堡最著名的商业街涅瓦大街(建筑高度依然统一),只见优雅整齐,与国内商业街的广告林立、人头攒动的热闹大相径庭。

老建筑前的街头花坛。

居住区随处可见的与人亲近的鸽子。

这是绝无仅有的莫斯科的一组现代玻璃幕墙楼群,不在游程范围内,是路过从旅游大巴上抓拍的。

楼群的另一面,展现出更多大楼,看来是想要打造一个城市CBD(中央商务区)吧?据说其中一幢楼是国内某著名集团企业独自投资建造的;由于决策和设计上的失误以及不可预料的形势变化上的原因,目前已成难以为继的“烂尾楼”。

 

俄国百姓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可能决定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不会像中国那样被时髦潮流所裹挟。建筑之外,从人的穿着也可以看得出。大热天,女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穿得那么清凉新潮,而男人,如不在旅游区,西装、衬衫更是普遍,说偏于“保守”,大概也不为过。

既然说到了人,那第五个大印象,就索性从物转到人吧。

好些博友,特别是年轻学生们,知道我要去俄,都打趣说,这下可以大饱欣赏美女的眼福了。这是实话,俄国美少女,金发碧眼、白肤翘鼻,凹凸有致,玉树临风,人们早从各种媒体上留下深刻印象,如今亲临其境,果真是目不暇接!然而回来在相机里,竟很难找到几个她们的身影——对着拍摄猎美,实在太不礼貌了!只能长焦或看着她们在相互对拍时,偸按快门,效果都不甚理想。不过关于美,上帝是很公平的,那些女孩,一进入中年,皮肤就变粗,身材也开始变形,过了中年更是一个个像发酵似的,变成前苏联电影里大量看到的大号胖嫂“华尔华拉”们了。中国妇女,快到不惑,洋人们还在猜有二十几啦?倒成了优势。

车上的一些不认识的大嫂及外婆级女性,一方面不断欣赏艳羡着那边女孩的美,另一方面对男青年也不吝溢美之词大加夸赞。真的,猛一看似乎个个眉清目秀,肩宽腿长。不过人的外在姿容,实在没有那么重要吧?岁月终会磨蚀掉光鲜,变出一个个不忍卒睹的龙钟老者的。

不过,那边除了景点,街上其实很少见到人的。倒是有个现象,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常见到一些男女青年伫缩在街角吸烟。这一方面显示了他们决不在室内公共场合吸烟的道德自律,一方面也看出烟瘾不小,特别是女孩,那“老枪”姿势与美丽的外表真的极不般配。很想拍下来,但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已,这种拍摄“阴暗面”之举,搞不好是要引起国际纠纷的!

好啦,既然是 “大印象”,就先说这些吧。下面发些人物照片,点到为止,反正后文一个个专题分说,不会只见物不见人的!

 

圣彼得堡运河边一位黑发女孩。

俄罗斯人发色从黑到金甚至乳白,中间栗色、棕色、红色、亚麻色……变化无穷,这位是介乎金发与亚麻色之间的。好像大包是她们必配的装备?

白裙飘飘,只见典雅,不见潮扮。

休闲度假的一家三口。

俄罗斯人珍爱阳光,没看见一个人打遮阳伞的!以后的图照可以看到,凡打伞遮阳的,一定是中国游客!这几个人树荫下不呆,就喜欢在阳光下晒着。

可爱的小女孩,微笑着任我拍摄,瞧她苗条的身材比例,再过几年一定是位婷婷玉立的美女。

然而上了年纪,到了称之为妇女的时候,身材就逐渐发福走形了。

男人也不例外,上帝是“搞平衡”的高手。

人群中一位典型俄罗斯面孔的女孩,估计还在中学生年龄。

这一对闺密朋友,性格各异;见我拍照,一个垂下眼帘,一个却友好笑对。这正是俄罗斯人开朗大方姿态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