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 qq拼音默认英文:静海构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新格局――新思路破解“老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42:46

 

  “人员少,精力分散,监督、办案难成合力。”天津市静海县纪委监察局早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县18个乡镇,每个乡镇仅有2名纪检监察干部,且多数人身兼数职,难以集中力量、形成合力。

  “层级低,权威性不强,监督、办案难开展。”乡镇纪委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纪检干部的提拔任用、工资福利、组织人事关系等由乡镇负责,对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形同虚设。

  “顾虑多,放不开手脚,监督、办案难到位。”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有“三怕”:一怕涉及领导,得罪上级,给“小鞋”穿;二怕涉及同僚,伤害感情,使“小绊子”;三怕激怒下级,丢票落选,没有“面子”,导致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管不了,离不开,监督、办案难实施。”尽管群众对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站所、学校、医院的不正之风反映较多,但基层站所与乡镇之间有利害、无管辖的工作关系,造成管得了的(垂直管理单位主管部门)看不见,看得见的(乡镇纪委)管不了,形成监督“盲点”。

  面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预防软、监督浅、办案难等问题,如何对症下药?记者近日在静海通过深入采访找到了答案。

  遇惑求“变”

  静海县委书记孙文魁告诉记者:“乡镇是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基层组织,也是相对独立的政权机构。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适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创新的办法,探索完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解决乡镇较为普遍的监督无力等问题,这对于预防和惩治基层腐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亟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扩大监督的覆盖面,消除乡镇纪委的监督空白点;二是如何实现重心下移,提高预防腐败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如何整合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实现效能最大化。”静海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刘春波说。

  静海县委、县纪委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0年初率先推行了乡镇纪检监察组织机构改革,并被确定为天津市纪检监察“百项创新工作”之一。

  静海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王兰同介绍,这项改革按照“于法周严、于事简便、整合资源、扬长补短”原则,确定了“构建两层布局、推进职责分离、突出惩防并举、实现力量集聚”的工作思路。

  “构建两层布局”,即在县纪委监察局和乡镇纪委之间,设立专门的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重在保证监督、办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以解决乡镇较为普遍的监督无力问题。

  “推进职责分离、突出惩防并举”。静海县明确,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为县属正科级规格,属县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由县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在县纪委机关办公;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与乡镇党委、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与乡镇纪委是相互支持、相互监督、互不隶属的关系;将乡镇纪委应该做、能做好的教育预防等8项工作予以保留,将乡镇纪委不好做、做不好的监督和案件查办等6项工作拿出来,由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负责。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主要负责监督、办案工作,突出“惩”的一面,包括查处乡镇、站所科级以下和村街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协助县纪委监察局调查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纪违法案件,对重点项目和村街干部勤政廉政情况进行监督,受理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举和控告,向县纪委监察局移送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纪违法线索或其他重大案件线索。乡镇纪委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受县纪委监察局的领导,重点抓教育预防、制度建设和各项公开,突出“防”的一面。

  “变法”可为

  静海县共有18个乡镇,新设立的3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各分管6个乡镇,每个室定编6人。

  “机构改革后,变‘分兵把守’为力量集聚。”静海县纪委常委、第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主任桑绍林告诉记者。工作室设立后,监督力量得到整合,监督范围进一步拓展,不但加强了对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而且将基层站所、院校、村街也纳入了监督视线,消除了监督“空白点”,成为监督、办案的“重炮营”、“加强连”。而且,由于工作室人员、时间、精力相对集中,办案人员专业化程度较高,监督、办案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静海县大邱庄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运奇,静海县台头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连升也认为,改革后的乡镇纪委“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教育预防”。

  “通过调整机构设置,达到了‘两集中’、‘两强化’,即:人员力量集中、工作任务集中;强化监督与办案、强化教育预防。”静海县纪委副书记祁富宽总结道。

  “实现力量集聚”的实际效果如何?在静海县纪委3月9日提交给天津市纪委的一份汇报材料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静海县乡镇纪检监察组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纪检监察组织的教育预防优势进一步发挥,监督、办案功能明显增强:一是办案数上升,信访量下降,群众满意度提高。3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建立以来,查处各类举报13件,查实8件,弘扬了正气,遏制了腐败,赢得群众的好评和信任,反映村干部违纪违法的信访举报数量较之往年有明显下降。二是力量集中,有的放矢,监督和预防成效明显。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采取集中力量,对《廉政准则》贯彻实施情况、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三保一优’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查处10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干部,纠正涉及农村‘三资’问题40多个,取消不符合‘三保一优’政策规定的11户资格,增强了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乡镇党委、纪委集中力量抓教育、抓制度、抓预防,大力推进促勤保廉工程,职能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教育预防工作进一步深化。”

  就是这项创新,成为解难题、求突破的有效路径。

  “图强”可期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尴尬状况,在各地并不鲜见。刘春波认为,某些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重发展经济,认为抓好经济工作才是实的、硬的、有用的;轻纪检监察工作,认为这项工作干得如何无碍大局。特别对监督办案工作有的不想抓、有的不愿抓,担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会影响经济发展,监督、办案工作被“边缘化”。

  对此,静海县委、县纪委明确,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与乡镇党委、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是要求乡镇印发的文件须抄送工作室,召开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等内容的会议须提前通知工作室派人参加,拟提拔科级以上干部须书面征求工作室的意见,发生重大事故、突发事件须及时告知工作室;二是完善考核办法,建立乡镇党委、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乡镇纪委三方联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对乡镇党委的考核,重点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乡镇纪委开展教育预防工作及支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监督、办案工作三个方面考核。

  按照改革创新的思路,静海县纪委监察局授予3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五项权力”:查阅所驻乡镇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财务账目等;以当面询问或发函的方式要求所驻乡镇工作人员就纪检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经县纪委监察局批准,有权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建议所驻乡镇停止和纠正涉嫌违反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行为;根据工作需要,有权向乡镇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并督促整改或落实;经请示县纪委监察局同意的其他特殊授权。

  抓制度,定规矩,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氛围。静海县纪委监察局明确,3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与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各室一样,统一干部任免、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经费和后勤保障。为保障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有序高效运转,县纪委监察局出台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工作规则、工作室案件查办暂行规定、工作室监督工作办法、工作室巡访制度、工作室与乡镇纪委联席会议制度等。

  打铁先要自身硬。“身要正、脑要清、眼要尖、耳要聪、嘴要硬、心要细、腿要勤、活要实”―――3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围绕抓队伍、强素质,出台了“八要”、“八不准”纪律规范。

  ......

  静海的创新实践说明,新思路最好破解“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