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algotradecn教程:解讀臺灣大選:宋楚瑜不會走得太遠里外不是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23:47:34

解讀臺灣大選:宋楚瑜不會走得太遠里外不是人

核心提示:鳳凰網獨家對話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家泉。李家泉觀察,馬蔡處于膠著狀態,馬英九四面楚歌,但不排除勝選的可能;即使蔡英文上臺,也翻不了天;宋楚瑜不可能走得太遠,“如果繼續往前走,會自我孤立,里外不是人,沒辦法向親民黨內部交代,沒辦法向臺灣交代,也沒辦法向大陸交代”。

李家泉用兩岸左中右三大政治力量對比來分析臺灣大選,左即共產黨,中是國民黨,右乃民進黨。他認為中共是主導力量,臺灣選舉中的三股力量從屬于兩岸三大力量。

我們講兩岸關系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李家泉向鳳凰網講述了背后的歷史原因,“日本占領臺灣期間,采取的策略是‘以華制華’,實質是將中國一分為二;后美國提出‘以臺制中’,本質一樣。從歷史上來看,我們必須解決這個爭論,強調堅持‘一個中國’。”

在兩岸問題上,李家泉強調我們是團結國民黨,而不是依賴國民黨。馬英九在兩岸關系上搖擺不定,為什么還要支持馬英九?就是因為他是中間力量,他支持“九二共識”,承認“一個中國”;蔡英文再好,再理性儒雅,本質還是“臺獨”,在政治路線上,歸根結底跟陳水扁一樣。

民進黨背后40%的臺灣民意,大陸如何應對?李家泉分析日本統治時期推行的“皇民化運動”,以及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推行的“去中國化運動”,對臺灣影響深遠,而直到目前仍沒有撥亂反正,馬英九也不可能做到撥亂反正。這都是深層原因。兩岸交流在經濟之外,需加強文化交流。李家泉對未來兩岸關系持樂觀態度,隨著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到大陸,他們最終能意識到“臺灣的未來出路在大陸”。

對話主持:陳芳

對話嘉賓:李家泉,生于1927年。從1973年起,一直從事臺灣研究,先后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長、研究員。曾參加《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起草工作,國外有關人士稱其為“中共對臺政策具有代表性的發言學者”。

一、當前臺灣大選形勢觀察

馬蔡膠著狀態,相差4-6個百分點,馬四面楚歌

鳳凰網:怎么看目前的臺灣大選選情?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各自的宣戰策略、優勢。

李家泉:目前馬英九、蔡英文處于膠著狀態。民調支持都在40%上下,馬稍微高一點,差距在4-6個百分點;偶爾,蔡會超過馬;宋楚瑜得票率大致在10%左右。

對于民調有兩點值得注意:一,藍營與綠營民調不一樣,現在的民調大部分是藍營做的,綠營民調看好自己。二,內部與公開不一樣,內部民調民進黨會留一手,忽然冒出來就超過馬英九了。

選舉策略上三人側重不同:

馬英九主打政績與兩岸。過去四年政績,馬英九如數家珍。兩岸關系是馬英九的王牌,扭轉了陳水扁上臺8年以來兩岸關系的緊張局面,兩岸關系取得60年來的新突破,馬英九功不可沒。馬英九的策略是穩宋打蔡。

蔡英文打階級與主權牌。強調貧富差距,中下階級利益。攻擊馬英九“親中賣臺”,經濟上過分依靠大陸導致臺灣政治上“主權”丟失。蔡英文的策略是尊宋打馬,將宋看做同盟軍,矛頭對準馬英九。

宋楚瑜打民生牌與治理牌。宋的治理能力非常突出,當“省長”期間風頭一度勝過“總統”。他就講過“在藍營內部,有哪個人超過我宋的治理能力”,若不是李登輝從中作梗,2000年他是可能當“總統”的。宋的策略就是經濟上兩邊都打,認為馬總吹牛自我感覺良好;打蔡英文民否認蔣經國對臺灣經濟的貢獻,政治上并不是兩邊打。

馬英九和國民黨現在可以說是四面楚歌。

二、從兩岸三大政治力量看臺灣選舉

島內三股政治力量從屬于兩岸紅藍綠三大政治力量。共產黨是主導力量,不干預臺灣選舉,但在統一問題上立場鮮明,統一目標不會放棄

鳳凰網:根據您的觀察,形成這種形勢的原因是什么?

李家泉:馬英九為什么四面楚歌?

一,民進黨抓住馬英九不放。批馬英九“親中賣臺”,經濟上過分依靠大陸,政治上“主權”流失。馬英九自己也膽小,本來在兩岸關系上就是左右搖擺,統一不敢講,綠營一反對就開始收。

二,國民黨內部再次分裂的問題。宋楚瑜參選,對馬英九的殺傷力很大,更多是在分散藍營的票。

三,美國戰略重點東移。美國更加看重臺灣,這對民進黨是一種鼓勵。為什么民進黨能這么快振作起來?就是因為有美國在撐腰。陳水扁掌權時,美國重點是防獨;陳水扁下臺后,重點就是防統。馬英九與大陸走得近,美國表面支持,實際不高興。美國戰略部署的變化,對島內綠營是鼓勵。

四,大陸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岸關系,我個人有個分析框架,從左中右三個政黨來看,左是大陸共產黨,中是國民黨,右是民進黨。這30年大陸從來不干預臺灣選舉,內心傾向于國民黨,但國民黨畢竟不是左翼力量,只是可以團結的中間力量。在兩岸問題上,我們是團結國民黨,而不是依賴國民黨。

我從兩岸三大政治力量以及島內三大政治勢力來看臺灣選舉。兩岸三大政治力量是紅藍綠,紅是共產黨,藍是國民黨,綠是民進黨。島內沒有左,藍營是中間力量,綠營是反對統一的。

我們講兩岸關系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堅持“一個中國”?這有歷史原因。日本占領臺灣期間,采取的策略是“以華制華”,實質是將中國一分為二;后美國提出“以臺制中”,本質一樣。從歷史上來看,我們必須解決這個爭論,強調堅持“一個中國”,有些人搞不清楚,認為老掉牙了怎么還堅持,這里有深層次的原因。

從兩岸三大政治勢力來講,共產黨是主導力量,國民黨是團結對象,民進黨是打擊對象,但現在我們還是要做民進黨的工作,要團結。島內的三股政治力量是從屬于兩岸三大政治勢力的,處于從屬地位。共產黨不干預臺灣的選舉,但在統一問題上,那是立場鮮明,毫不含糊,統一的目標不會放棄。

民進黨攻擊馬英九“親中賣臺”,那民進黨就是“親洋賣國”。馬英九在兩岸關系上搖擺不定,為什么還要支持馬英九?就是因為他是中間力量,他支持“九二共識”,承認“一個中國”;蔡英文再好,再理性儒雅,本質還是“臺獨”,在政治路線上,歸根結底跟陳水扁一樣。

宋楚瑜背后是深藍,這部分人對馬英九不滿,認為馬英九在兩岸關系上太軟弱,在統一大方向上左右搖擺。在統一問題上,宋楚瑜代表了一種左翼思潮,想取而代之馬英九,在兩岸關系上有個新的局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從島內政治勢力看,沒有左派政黨,宋楚瑜是不是想通過團結深藍的人將親民黨變成島內的左翼政黨?我認為不能排除。

三、大選結果及臺灣未來走向

馬英九不是完全沒有希望;蔡英文即使上臺,日子也不好過;宋楚瑜不會走得太遠

鳳凰網:這次臺灣大選的結果您有什么樣的預判?宋楚瑜是否會參選到底?

李家泉:第一個判斷,馬英九勝出的可能性還是有的,盡管現在馬英九四面楚歌、困難重重,但不排除他勝選的可能性。做出這一判斷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第一,藍營除宋楚瑜外,是空前大團結。郝柏村、王金平、吳伯雄、連戰等這幾個大佬都公開表態支持馬英九,不能小估這部分人的力量,他們在臺灣、在藍營內部都有深層次的影響。第二,馬英九在兩岸關系上功不可沒。三年多的時間里,實現了兩岸大三通,ECFA協議的簽訂等,兩岸關系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局面。第三,倒馬的那部分人并不是主流,他們想把馬拉下來,力量不很大,基礎也不牢。

第二個判斷,即使馬英九下臺,蔡英文上來,也沒什么大不了。我前面已經講過島內小三角從屬于兩岸大三角,第一共產黨是主導力量,第二國民黨不可能垮臺。只要看清這兩點,即使蔡英文上臺也翻不了天。中國大陸13億人,你不承認一個中國能行嗎?美國也不允許蔡英文走得太遠,美國也怕被民進黨拖下水。

第三個判斷,宋楚瑜能走多遠?

先來看宋楚瑜這個人,曾經蔣經國的重點培養對象,國民黨秘書長,助李登輝奪權,臺灣“實質上的統治者”。1996年因李“凍省”,與李登輝交惡;1999年,與國民黨決裂,以獨立參選人身份參加2000年大選,因李登輝栽贓“興票案”落敗;2004年以連戰副手身份參選,因陳水扁槍擊案再次敗選……宋楚瑜30年來的政治生涯,波瀾起伏,但成為“關鍵少數”,位置微妙。宋楚瑜個人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他的能力很強,但太驕傲,跟誰都搞不好關系。只看到人家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過分夸大自己,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大有“當今之士,舍我其誰哉”的個人英雄主義,太驕傲太狂。個人能力再強,就像沒有車廂的火車頭,也是不行的。宋沒有自知之明。馬英九上臺后,他認為馬沒有重用他,這方面馬英九有做的不到的地方,沒有團結好宋及深藍人士。馬英九有他的問題,但宋楚瑜有他的毛病,有能力,但馬英九不敢用他,怕駕馭不了。

宋楚瑜代表著一部分深藍力量,不可能走得太遠。他要顧慮兩個大局:第一,蔡英文是“臺獨”;第二,民間自發存著“棄宋保馬”的聲音。他如果繼續往前走,會自我孤立,里外不是人,沒有辦法向親民黨內部交代,沒有辦法向臺灣交代,也沒有辦法向大陸交代。我相信他不會走得太遠。

總之,我對這次大選的判斷就這三點:馬英九不是完全沒有希望;蔡英文即使上臺,日子也不好過;宋楚瑜不會走得太遠。

鳳凰網:對臺灣未來以及兩岸關系您有怎樣的預期?

李家泉:馬英九再怎么不好,他承認“九二共識”,承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一中各表”首先承認一個中國。馬英九如果勝出,兩岸關系會繼續維持,甚至向前邁進。

蔡英文“打扮”得再怎么好,終究是“臺獨”。如果蔡英文上臺,用八個字總結,就是“島內動蕩、兩岸緊張”。

對宋楚瑜及其背后的力量,他們在兩岸關系上的積極性,我們還是應該保護,留有余地。不能低估這部分力量,但目前還沒有形成左翼政黨。

四、民進黨背后40%的臺灣民意

“皇民化運動”和兩次“去中國化”運動對臺灣影響深遠,馬英九上臺以后,一直沒有撥亂反正,也不可能撥亂反正

鳳凰網:怎么看民進黨背后40%的臺灣民意支持?為什么這部分民眾“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陳水扁貪腐案后依然支持民進黨?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李家泉:中國大陸在鄧小平上臺以后為什么好轉了?因為進行了撥亂反正,鄧小平最大的功勞是撥亂反正。但馬英九上臺以后,臺灣一直沒有撥亂反正,他也不可能撥亂反正。

臺灣歷史上有兩次事件影響深遠,一次是日本統治臺灣期間,1937年-1945年推行的“皇民化運動”;一次是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的兩次“去中國化”運動。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并在1937年-1945年推行“皇民化運動”,這實際上也是“去中國化”,要求臺灣人改名換姓,連根拔掉。蔡英文和李登輝都有日本名字,都是“皇民化運動”的受益人。李登輝家族在皇民化時期是享有賣鴉片和賣豬肉的特權,這在當時的臺灣是了不起的,所以李登輝講,他從小就受到了完整的教育,就是日本的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受皇民化影響深遠。

李登輝上臺后推行第一次“去中國化”,陳水扁上臺后繼續第二次“去中國化”運動,把教科書都改了。現在盡管臺灣修訂了教科書,但并不理想,這兩次“去中國化”運動對臺灣年輕一代影響很深。

臺灣過去的70年,事實上都是“去中國化”,但沒有撥亂反正。到現在還有那么多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是因為沒有撥亂反正,但馬英九不可能也不敢,蔡英文更不可能。

鳳凰網:大陸如何應對這部分民意?

李家泉:我們上面現在其實已經認識到了,兩岸關系的大通,不僅僅是架起經濟橋梁,還要有文化的橋梁,甚至更重要,文化上的橋梁實際是思想上的橋梁。

我對兩岸的未來還是抱有樂觀態度。對臺灣青年知識分子來講,即使一時倒向民進黨,也是暫時的。很多臺灣青年人到大陸以后,發現這里有更廣闊的空間。他們自已也意識到出路最終還在大陸,臺灣的經濟出路在大陸,臺灣的未來出路也在大陸。

現在蔡英文口頭上也在步步后退,講“上臺不會改變現行政策,會跟大陸協商,成立兩岸對話小組”等。但不承認一個中國,不承認“九二共識”,誰會相信蔡英文的這些表態?因此,這些人即使一時搖擺、一時被欺騙,早晚還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