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小型发电机出租:[转载]广大知青下乡期间算工龄的政策?千万不要忘记这两个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03:07
广大知青下乡期间算工龄的政策 千万不要忘记这两个人 (2011-08-07 14:27:03)[删除]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革记忆 原文地址:千万不要忘记这两个人"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ba110102dra3.html" target="_blank">广大知青下乡期间算工龄的政策 千万不要忘记这两个人作者:老琴

(此博文根据网络资料编撰)

 

当年女知青萧芸上书胡耀邦为8000万知青争得工龄

 


                             当年斗胆为广大知青争得工龄的女知青的萧芸

 

 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惊动了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

 

胡耀邦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

 

1988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规定:

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

 

写这封信的女知青名叫萧芸。

 

1949年9月4日,萧芸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

 

1957年,萧芸的父亲被打成“右派”,不久被送去劳教。

 

1965年7月,萧芸报名下放,与89名知青下放到湖南省湘潭县,在湘潭至韶山的铁路、公路沿线安营扎寨,组建了知青茶场。

 

下乡时,萧芸年仅15岁。

 

1968年12月31日,知青茶场解散,萧芸去了一个别人都不愿去的偏僻山村——老虎岩生产队落户。

 

后来,萧芸认识了一个叫李开彦的人。

 

他是大队支书的弟弟,比萧芸大两岁,南昌航校毕业后分配在株洲320厂。

 

支书家里想为他找个对象,他们相中了萧芸。萧芸对他的条件还比较满意。

 

1977年,萧芸在农村生下了一个女儿。原打算就在农村这么度过一辈子,但知青大返城将这一平静打破了。

 

1979年7月中旬,已在乡中学当民办教师的萧芸碰到了大队管收发的人,说大队部有她的一封信。她拆开信一看,信却是湘潭县公安局寄来的,里面附着一张表,同意萧芸和女儿将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

 

结束了14年半的知青生活,萧芸被招工到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华幼儿园当了一名老师。

 

那时,纷纷回城的知青所遇到的生活困难多得不可想像。大部分人虽然有了一份工作,但在工资级别、住房分配、福利待遇方面都得从头开始。

 

特别是那些下乡插队十多年的知青,有的在农村成了家,如今拖儿带女,身无长技,干的工种是最差的,拿的工资是最低的。

 

难道知青在农村劳动的成果就这样轻易地被一笔勾销?难道他们那一段献出了人生最美好年华的“蹉跎岁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湮没?

 

部分知青聚在萧芸家那几间平房里议论纷纷,后来知青们对她说:

“萧芸,你有见识,文笔也好,你代表我们写一封信,要求把我们下乡的农龄改为工龄。我们都在信上签名,如果闯了祸,你坐了牢,你的孩子由我们大伙照看。”

 

萧芸何尝不希望这样,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她,但现在要她执笔写这样的信,她不能不有所顾虑。后来她还是同意了。

 

1982年国庆节的傍晚,她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写好了这封被后来人们称之为“知青福音书”的信。

 

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令人费解的是:在城里,复员军人的军龄算工龄,家属、闲散劳力转正前的合同期、临时期算工龄,而作为有组织、有号召、有计划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下乡知识青年的“农龄”却被一笔勾销了,这点我们无法理解,也不能忍受……

 

我们希望,国家在调整低工资、制订工资改革制度的时候,能考虑到我们的客观情况和实际困难,能在国家财政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我们的经济地位,使我们能和全国人民一道富起来,不至于永居“第三世界”。

 

更重要的是,要使“下乡吃大亏”论无立足之地。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微弱的呼声能唤回国家领导传送的“福音”。

 

写好这封信后,萧芸做了三件事:

一是请三天假回了一趟老家,帮父母打了2000斤煤饼;

二是把自己的毛衣毛裤拆了,又添了几斤毛线,给6岁的女儿织了几件毛衣;

三是找丈夫坦言,如果出事了,让他马上提出离婚,以免受到株连,然后找一位善良的女子结婚,让女儿有个完整的家。

 

信虽然已经写好,但寄给谁呢?萧芸想到了从湘江机器厂调到湖南人民出版社《美育》杂志社当编辑部主任的潘运告,他是萧芸当时认识的最大的一个官。

 

此后,这封信便开始了它独特的旅程。

 

潘运告接到信后,认为信中所提问题非常重要并带有普遍意义,遂转交湖南人民出版社有关领导,并建议以本社收集的一种社情民意的名义提交湖南省委。出版社党委附了呈辞,加盖印章,此信遂被转到湖南省委办公厅,当时正好湖南省有一批急件,派专人坐飞机到北京请胡耀邦总书记批示,于是这封信又加盖了湖南省委的大印,飞呈胡耀邦总书记的案头,成了胡耀邦落实政策“六年两千件”中的一件。

 

1983年元旦刚过,南华幼儿园园长突然通知萧芸到厂信访办去一趟。

 

一进门,信访办主任就问:“你给省里写过信吗?”

 

“嗯。”萧芸不知等待自己的是福是祸。

 

“写的都是啥内容?”

 

“要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算入工龄中。”信访办主任仔细打量了一下萧芸,僵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你真有两下子,省委办公厅来了电话,让我们信访办转告你,胡耀邦总书记对知青待遇作了批示,国家有关部门正着手调查解决知青的工龄问题。”听到这里,萧芸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

 

此举不仅改写了全国知青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全国8000万知青在广阔天地里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由此得到了一种肯定。

 

她改变了8000万知青命运
 

                                                    

 

感恩耀邦故里重唱青春之歌 

 

“知青感恩——耀邦故里行”活动侧记 
 

2008年6月21日,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胡耀邦同志故居管理处与湖南电视台成功联合举办了“知青感恩——耀邦故里行”暨胡耀邦同志故居管理处成立挂牌等系列活动。

 

举办方邀请知青名人萧芸叶小平夫妇、张扬夫妇以及浙江大陈岛知青代表团、江西知青代表团、湖南知青代表团、北京胡耀邦史料信息网代表一行和中和镇部分胡氏宗亲代表及相关省、市领导共计3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当日进行了“知青感恩——耀邦故里行”启动仪式、胡耀邦同志故居管理处成立挂牌、知青感恩座谈会、参观胡耀邦同志故居、陈列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感恩主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老知青萧芸在活动开幕式上讲话

活动中知青名人萧芸叶小平夫妇、张扬夫妇以及浙江大陈岛知青代表团、北京胡耀邦史料信息网代表等向胡耀邦同志故居陈列馆捐赠了耀邦同志相关文物与书籍。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当年知青缅怀伟人,凝聚民心,弘扬耀邦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