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名词解释:专访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用心中小爱传播社会大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3:53:56

年轻记者应由万金油记者转变为专家记者

    主持人:你就是用自己的心在写作。从2003年开始在新闻战线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作为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巡回报告团的一员,您为全国许多地方的新闻工作者及在校新闻专业大学生演讲,以您个人的经历、经验、体会,您想对年轻的记者说些什么?

    张严平:在年轻记者面前我很惭愧,我觉得我已经很多地方不如年轻记者了,我不足的地方是对年轻记者寄希望的地方,首先我觉得我知识面比较窄了,特别是经济方面,作为一个记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一个过去我们比较忽视的问题。过去一说经济,可以说我是政文记者,可以对经济不过问,但是经济现在已经融入政治、文化,甚至是生活每一天,包括和人性的东西都交织在一起,不了解经济对我们国家,对很多社会现象,甚至对一个人都无法了解,这是我自己欠缺的。对经济说起来我像一个文盲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涉及一些人物,涉及一些问题,涉及一些社会问题我的稿子就比较浮浅,甚至是束手无策,所以我觉得年轻记者在这方面比我起点高,知识面又广,所以对我们的经济社会要有非常深刻的研究。新华社现在一再强调经济报道要有突破式的飞跃,不要停留在几个数字,而是要跟整个社会的结合,包括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的东西,我觉得我缺乏这个东西。年轻记者要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有深刻的关注,要对经济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这是我不足的,我寄希望于年轻记者。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型记者,因为记者本来就像“万金油”一样,哪儿需要到哪儿去,这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不能把自己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什么都能干的基础上,要让自己在某一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成为专家型的记者。新华社有一个记者叫王军,经常被请到美国去演讲。他就是最典型的专家型记者,他当时在北京分社跑城建,城建这个部门有多少记者跑,大家都不在意,觉得城建有什么好的。但是他就在这个领域里日复一日动脑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问题,善于交朋友,最后对城市建设有非常深的研究,包括对文物保护,包括对北京四合院的保护都做了很大的推动工作。到最后他写了一本《城记》,写了一本《在轮子上的城市》,这些书都非常值得研究。在城建方面,甚至北京很多专家搞城建的话都要征求一下王军的意见,他就是专家,所以我觉得做记者就要做成这样的专家型记者。他自己很有成就,而且对一个领域有所推动。因为作为一个记者条件有很多,见多识广,对一个工作从记者角度有更深入地推动,我觉得这是我特别希望的。

2月26日,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做客中国记协新闻访谈室,接受中国记协网和新华网的联合访谈。图为张严平采访结束后现场留言 高国全摄

小编采访手记:

“张严平”这三个字,对于我这个新闻界的新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她的名字,她是那一篇篇让我们流泪文字的作者;陌生的是,她是一个拥有无数奖项的高级记者。对于她我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总有无限想探究的可能。整个访谈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听着她的讲述,很多次我的眼泪总在眼眶里打转。她很少说自己采访的多么不容易,更多的时候提起的只是那些普通人带给她的温暖和感动。很多次我很想问,您害怕过吗?但我始终没有问出口,因为我知道如果她害怕就不会有那些触动我们心弦的文字了,如果我问了反而是对她职业的一种质疑。她说穆青是座山,她总也爬不完,但是对我们这些新闻界的后辈来说她又何尝不是一座山呢。也许这座山不够壮丽但却有着自己的秀美;也许这座山不够绵延但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也许这座山不够高大但却有着自己的温暖……这就是我眼里的张严平!(作者:朱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