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海创园招聘:德国瓷都迈森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2:07:45
 

德国瓷都迈森行

 写在迈森瓷厂诞生300周年前夕

好多年前,我在德国东部“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德累斯顿这座名城参观过德累斯顿国立瓷器馆。它是世界著名的瓷器馆之一。我看它的三重意义:一是德累斯顿是欧洲瓷器的诞生地,是迈森瓷器的发祥地;二是馆内显示了当年选帝侯奥古斯特一世,又称作“强大的” 奥古斯特当年收藏东亚瓷器的盛况,是17、18世纪在欧洲流行的“中国时尚”的一个情景;三是无论馆藏的大量明清古瓷,还是迈森瓷器早期堪称典范的精品,均为上乘之作。东西方瓷艺在此交相辉映,也在此水乳交融。中国古瓷的魅力及其对迈森瓷器的影响由此馆可见一斑。

参观过此馆,我就一直想去德国乃至欧洲的第一瓷都迈森看看。既想观赏享誉世界的迈森美瓷,也还想继续探究一下中国瓷器对它的影响。今秋11月中旬我即兴上路,终于如愿以偿。

“蓝剑”迎客

德累斯顿和迈森同在德国萨克森州,前者是州府,古今都很繁荣,但后者历史悠久,已逾千年,有萨克森的摇篮之称。位于德累斯顿西北的迈森城虽小,但因其1710年建立的欧洲第一瓷厂及其精美瓷器却享誉世界。两地连接有S-Bahn,行程约半小时。

我此次前往迈森没在火车站下车,因在S-Bahn显示屏上见到终点站正是我要去的地方(Triebischtal),离火车站也就一站路,幸运地坐到底下车。下车时下午五点还不到,但天色已晚。我心中明白,我的旅馆和迈森瓷厂均在附近。借着微弱的灯光,见到站台信息栏上什么也没有,便匆匆赶上与我同车下来的一位中年妇女问路。

她是当地人,告知我的旅馆在山坡上,走一段路后就要右转上台阶,对此我事先一无所知。好在我的行李箱很轻便,没问题。我与她刚分道,附近教堂的钟声就开始隆重地鸣响,似在欢迎我。令我更兴奋的是,伴着钟鸣,我在路前方左上方见到了迈森瓷厂的标志——蓝色交叉双剑,在黑暗中闪着高贵而骄傲的光芒。这可是全世界最为有名的商标啊!我随即掏出相机来拍照。

路上不见人影,只有两辆汽车开过。我依前人指点开始爬台阶,摸索到一家旅馆,说我的旅馆还在上面。又是一位中年妇女,由不得我客气,友好地把我送到通往我旅馆的台阶口。木质台阶很像样,又有路灯,很快安抵旅馆。在此才了解到,作为瓷厂历史遗迹的阿尔布雷希特城堡因明年瓷厂300年庆典正在装修,暂不开放,略有遗憾。因这一城堡从建厂至1863年计,153年为瓷厂旧址,是我原拟一参观点。当晚翻看了所有认为有价值的当地材料,发现这里很安静,住宿很理想。临睡前打开窗户,呼吸了一阵新鲜空气,最后对着左侧的蓝色双剑默默心语:明天见!

“白金”含义

沐浴着秋日的金色阳光,第二天九点前我走完木质台阶,改走斜坡道下来。走到坡底,就见迈森瓷厂与我隔河相对,标志仍是蓝色双剑。眼前的四层楼宽头很长,表明瓷厂规模不小。国立瓷厂博物馆在它的后身,入口在另一面。我过了一座桥,步行三、四分钟就来到博物馆入口处。除了三面印有蓝色双剑的白色大旗在迎风招展,还可见左端灰色墙面之间有一片白瓷的天地,上面烧制着厂家各个时期的商标,主要是大小不等、装饰略异的蓝色双剑。

一走进博物馆多功能大厅,就发现这里很气派,有点目不暇接。售票处就对着入口,首先掏出8.5欧元买票。先前我就了解到,此馆除圣诞三日关闭,常年开放,有包括中文在内的14种语言作讲解。这都是大家的气派!我在西方进过不少馆,从没听过中文讲解,便想听,于是票上加写了China。一位礼仪小姐执意送我进去,领我先存掉衣服。从存衣处我才感到参观大军已先我而入,感到瓷厂每年有几十万访客这一介绍不为夸张。我们穿过大厅和瓷器店外廊,来到工艺作坊参观入口处告别。

这一参观按时分批进行,有讲解。我在此领到了讲解机,挂在颈上。首先我们看了一部简介厂家历史和制瓷常识的电影,约10分钟。先从中国瓷器进入欧洲说起,提及13世纪和17世纪为中瓷来到欧洲的初期和盛期。说起瓷器的魅力和当年王公贵族对它的惊羡,电影镜头围着一组中国带盖青花大瓷瓶在转,可惜没有细说它们的故事。我在此补叙如下:
这组8只高约一米的瓷瓶别号“骑兵瓶”,现陈列在德累斯顿瓷器馆,是康熙年代的制品,纹饰为龙纹和莲花纹。1717年,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竟用自己的600名骑兵与邻国普鲁士国王换取了151件东亚瓷器,其中就有这8件瓷瓶,故名之“骑兵瓶”。这一交换曾是外交史上的一大奇闻,也可见奥古斯特对瓷器收藏已痴迷到极点。

说到欧洲瓷器的发明,发明地是德累斯顿,发明者是伯特格尔(J.F.B?ttger)。他原为炼丹炼金术士,曾自诩造金有方。1709年3月28日,当他呈上发明了瓷器(硬瓷)的书面报告,另原本让他造金的奥古斯特兴奋不已,随即制瓷取代了造金,欧洲的第一个瓷厂1710年在迈森应运而生。从此,德国人把瓷器称作“白金”。提起“白金”德国人不乏自豪感,也有瓷器价值如金之意。

看完电影,我们分别在四个房间观看了四道制瓷工艺,即转轮拉坯和磨具造型、部件拼合、釉下青花“洋葱纹”绘制、釉上彩色花卉绘制。我曾试了一下中文讲解机,为同声翻译,因声响敌不过扩音器中的德文介绍,听着有干扰,便作罢。

红龙腾跃

二楼的陈列室可随意参观,共陈列了3000件迈森美瓷,按时间顺序,映现出瓷厂艺术发展的轨迹。展品中大多为建厂至18世纪中叶前后的制品,是瓷厂古典产品的主体,也是至今不断被复制的样品。传统与创新是迈森瓷业发展的双轨,自然在此也可观赏到造型和纹饰新颖的瓷器。

伯特格尔发明瓷器后,藉奥古斯特收藏之丰,曾大量模仿中国的陶瓷器,甚至漆器。在德累斯顿瓷器馆伯特格尔专厅中可见这些最初的仿品,色彩大多单一,或红陶或白瓷,有茶壶,有镂空制品,但都格调高雅。这段历史在此基本被省略。

早年认真学习、模仿中国瓷艺的瓷画大师赫罗(J.G.H?roldt)值得一提。他身为研究色彩的化学家和画家,将美丽的色彩引进迈森瓷艺,被尊为欧洲瓷画的始祖,并开创了其独特的“中国风格”。在他的此类画中,有优美的东方风景,有闲适的中国人侧影。长于按器形设计画面、以金色花纹镶缀画面也是其特色。我在展橱中念到:他流传下来的“中国风格”画稿竟有125页,对此他曾付出“很多爱”。

蓝白青花瓷器以其清新素雅受到众人喜爱。在迈森瓷器蓝白青花纹中从古至今最为闻名的是“洋葱纹”。这一纹样来自中国,原盘藏于德累斯顿瓷器馆。盘上的石榴纹和桃纹,当年被西方画家误认为洋葱纹,便将错就错,以讹传讹,错遍天下,讹满世界,成为瓷界笑谈。“洋葱纹”在迈森不仅被绘于瓷盘上,而是到处开花。我在这里见到它的子子孙孙兴旺发达,心中不禁喜欢。

迈森瓷艺古典艺术的高峰体现在瓷塑大师肯德勒(J.J.K?ndler)的作品中,馆中他的制作最多。以前我在卡片上见过他《公鸡背上的中国人》,穿着花裤红鞋,抱着件大瓷瓶,很夸张,很幽默。这次我一进陈列室就见到他中国男人、中国女人大型白瓷胸像,笑得很爽。虽脸面西化,但我感谢他的情意。在肯德勒手上,瓷艺发展到无所不能的程度。他制作的有大型人物、动物等,有的工艺很复杂,其美妙令人由衷叹服。

楼下的专卖店中也是琳琅满目,我在此见到红龙腾跃的茶具,龙纹醒目而生动,标为“明龙”,源于中国明朝。我想,红龙之色正好象征着中国瓷器和迈森瓷器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脉,故这部分以红龙命题。但这仅仅是一支血脉,迈森瓷厂的艺术视野要开阔得多。

迈森瓷器是世界上最精美、最昂贵的瓷器,使囊中羞涩的小小藏家犯了难。看中的买不起,买件“洋葱纹”吧,心中不服气。看来看去,选中一盘一盏,聊作纪念。盘为“伯特格尔红陶”,盏为“伯特格尔白瓷”,两件配对,都有浮雕葡萄纹,叶片舒展,果实紧致,在浮雕上显出层次。但瓷艺绝妙,陶艺只能说一般,也相对便宜。葡萄是迈森特产,这里的山坡上举目可见。至关紧要的还是那交叉双剑,蓝色的、红色的我同时拥有了。29欧元让我买了个心满意足。

黄壁传奇

这次在迈森我还看到瓷都特有的瓷管风琴、瓷编钟,管和钟都为高雅白色,欣赏到它们所奏的音乐。瓷管风琴在二楼陈列室的大厅中,有时用它来举办音乐会。当我询问工作人员它的音色和演奏效果如何,自然夸说很美,并建议我下楼试听CD,我抓住了良机。瓷编钟在古城中心圣母教堂的塔楼上,共有37只,每天奏乐6次,为不同的宗教歌曲。我在傍晚时听它演奏了一曲。瓷管风琴和瓷编钟奏出的音色很清脆,很单纯,有时让我联想到笛音。它们没有铜管风琴和铜编钟的浑厚、悠扬,因为缺少共鸣,可见每种材料都有其特点和局限。如果非要我这爱瓷者表态,我现在只能变心说真话,我喜欢后者。

回程中,我在德累斯顿停留半天,特意再次观赏了迈森瓷厂制作的世界上最大的瓷砖壁画。它名为《贵族队列图》,长102米,宽近10米,由25000块迈森瓷砖拼成。其传奇不仅体现在壁画规模上,还体现在内容上。

这一壁画题材关涉欧洲历史上统治最长(逾800年)的韦廷家族,当年的萨克森只是这一家族的一方领地。其中刻画了出自家族的35位统治者,包括前文提及的奥古斯特。他们皆骑坐马上,仪态非凡。这里父子互见,那里兄弟同行,姓名都标在壁画下端。陪衬他们的是些普通百姓和社会名流,创作者威廉·瓦尔特在壁画尾部也留下了自己的形象。画中人物近百。

此壁画瓷砖分别被画过、烧过3次,为釉下彩,黄底黑纹,庄重典雅。1907年问世时,被认为“具有纪念碑意义”。1979至1980年曾被彻底清洗和局部修缮。虽已经历世纪风雨,但魅力不减,其恢宏的气势和生动的形象令人过目不忘。

题图:世界上最大的瓷画《贵族队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