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如何解绑手机号:《兰亭》从未入昭陵 文化·史趣 CCTV.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43:39

《兰亭》从未入昭陵

 

伟大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唐.冯承素摹本《兰亭序》(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关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下落之争,由来已久,莫衷一是。纵观各家观点,详察历史资料,我认为,《兰亭序》现藏昭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兰亭序》是怎样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已为国人尽知,无需赘言。本文只想就上述论点加以分析,就教于诸位方家。

  第一,《兰亭序》压根未入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派萧翼从辩才手中骗取《兰亭序》是否确有其事,“行骗”手法任何为人不齿,都不重要。但有一个事实是确定了的,即《兰亭序》真迹确实到了李世民手中。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爱不释手,日夜把玩,并命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大臣临摹若干副本,分赐亲贵近臣。 

唐太宗昭陵碑

唐太宗昭陵

  但是,时至今日,《兰亭序》真本的下落却成为一个千年之谜。据说,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这件稀世之宝已经随唐太宗李世民葬入昭陵。这个“随葬昭陵说”的根据是什么呢?见诸文字的,只有李世民的一句话。据传,李世民对李治说:“我死后,你只要把《兰亭序》用玉匣放进墓室我的身边,就是你尽孝了。”于是,李治照办,李世民死后,《兰亭序》随葬昭陵。除此之外,并无更多更可靠的史料依据。以上材料可能引出两种结果:一、李治确实遵命照办了,《兰亭序》确入昭陵;二、李治未遵父命,扣留或者“掉包”了《兰亭序》真迹。应该承认,这两种可能都是存在的。假设后者实属,则《兰亭序》压根未入昭陵。

  第二,我们对《兰亭序》未入昭陵的“假设”,倒是可以找到一些根据。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调换,真迹留存人间。虽然《兰亭序》真本至今未曾现身,然而,谁也不能否认这一说法的可能性。

  还有人认为,《兰亭序》真迹被李治暗中留下,把复制摹本随葬昭陵。真迹则为李治和同样爱好书法的皇后武则天共同据有。后来,晚于李治去世的武则天死后,带进了她和李治合葬的乾陵墓室。当然,这种可能性同样有二:是或非。但是根据武则天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特点,我觉得极有可能。 

武则天无字碑

  第三,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载,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铁匣里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贵图书字画。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打开一看,200多年前的纸张和墨迹如新。这些稀世珍藏,全被温韬取了出来。然而,史书虽然记载温韬盗掘了昭陵,发现了王羲之的书法,却未指明其中包括《兰亭序》,而且此后亦从未见真迹流传和收录的任何记载。于是推断,温韬盗掘时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细清理,真迹很可能仍藏于昭陵墓室某更隐密之处。

  温韬盗墓,既有史料记载,当为史实。而记载之中并未提及《兰亭序》也是事实。但是,说温韬因“匆忙草率”而漏掉《兰亭序》,则属无稽之谈。有史以来,凡盗墓者,不是文物专家,也绝非古玩外行。那温韬既然把“钟王笔迹”当作宝贝盗将出来,他怎么可能不抱西瓜、只捡芝麻,忽略了唐太宗不惜身背骂名不择手段搞来的绝世珍宝“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呢?再说了,温韬冒天下之大不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开了昭陵,为的是什么?而他进入墓穴却“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细清理”……可能吗?

  温韬盗墓进一步证明,《兰亭序》根本不在昭陵内。

  《兰亭序》真迹应该在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下图)。(张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