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平面图:幼儿疾病防治及意外事故处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37:57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两大威胁,一是疾病,二是意外事故。这两种情况有时是意料不到的,突然发生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那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一、疾病防治

人为什么会生病?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间接的原因是机体环境与外界失去平衡。

外环境指气候的变化、饮食的不当、过度的疲劳等。

内环境指在大脑指挥下各脏器、器官之间协调的运转。

如果一旦在外环境的影响下,最高指挥器官的大脑失控或某一脏器的运转不正常,平衡失调,此时病原菌就会乘虚而入,兴风作浪,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幼儿时期,其外环境的变化操纵在成人的生活护理中,内环境取决于他特殊的生理特点,如何防止疾病的威胁呢?主要取决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就需要家长们配合,如对孩子常见病的判断和一些常见病的防治常识。

有人认为,判断孩子的病很困难,因为孩子说不清病情,故有人称儿科医生为“哑医”。其实儿科疾病的规律性很强,虽然病种有成百上千种,但常见病并不多,而且季节性强,急性病多,慢性病少,变化也快。如夏季多是肠道疾病,冬季多是呼吸道疾病,春季多是传染病等。无论是哪一种病,都有一些独特的症状。现将孩子生病时经常出现的一些症状家长们作一些介绍。

1.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许多疾病都会使人发热,医生从发热人手,寻找原因,作出诊断。为什么生病就会发热呢?人的体温正常时是通过出汗、呼吸,排泄,将新陈代谢产生的热排出体外,保持稳定的体温,这是由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当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引起炎症时,中枢神经系统接到了这一刺激信号,体温调节中枢立即开始活跃,产生热量:而此时皮肤的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体温上升,引起发热。发热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大大加强,抗体也会增加,人的防御系统也大大活跃,加强病人的防御机能以消除和消灭病原微生物。这是人体防御疾病的一种反应。

类型:

发热,根据性质分为急性、慢性、周期性。

根据程度可分为:低热,腋下表在37.5℃一38℃;高热,腋下表在39℃;超高热,腋下表在40.5℃以上。

一般38℃~39℃之间称为中等程度发热。

儿科中的发热以急性发热为多见,是受病毒或细菌的急性感染所致。细菌性感染表现为热高、全身中毒症状重、白血球上升,用抗菌素治疗2一3天有效;病毒性感染表现为起病稍慢、热中、全身中毒症状轻、白血球数减少。用抗菌素治疗无效,发病期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7~10天,有时伴有皮疹。

以上的感染可发生在各个系统,因此除发热外,会出现感染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除发热外,有咳嗽、流鼻涕、咽痛等;消化系统感染除发热外,有腹痛、腹泻等。无论哪个系统感染,发热是最早出现的,这是感染的前期,经过一段时间后,病原体才会到达特定的发病部位,才有特定的症状。如麻疹,36小时后口腔才出现白点;发热72小时才出现皮疹;如肺炎,先发热,似感冒咳嗽,2~3天后肺部诊断有音,x线照射有阴影出现。因此,对于最初的发热,不要急于给孩子退热,而是仔细观察,确定病在何处,才能准确治疗。

家庭护理:

①休息,多饮水,增加排泄,一般不要随便使用退热药。如果体温超39℃或孩子有高热痉挛史,可进行退热处理。

②退热法

物理降温法:冰袋、冷水袋枕于头下,冷水、冰水敷于前额。

酒精擦浴法:95%酒精。自来水各1/2(或二锅头1/4。自来水3/4),关好门窗,用纱布或毛巾蘸酒精擦手心、脚心、腋窝或上臂内侧、前胸、大腿根部,每处擦2~3分钟。

药物降温法:

口服退热药:起解热止痛作用,退热药作用于体温中枢,使全身表皮毛细血管扩张出汗,汗液蒸发而退热,因此,服退热药后应多喝热水,以助排汗:这样退热效果好。退热药口服半小时开始发挥作用,可维持4~5小时。

退热针:作用快,持续时间短,表现为退热快再发热也快。一般用这种方法,只有在体温超过39.5℃以上,为防痉挛时才用。

注意:任何退热处理都是对症治表而不是治本。

2。咳嗽

咳嗽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动作,当呼吸道内存在分泌物或异物时,通过咳嗽将它们清除。引起咳嗽的原因是急慢性呼吸感染、异物进入等。

类型及处理:

按性质分,咳嗽可分为干性、湿性、犬吠样三种。

①干性咳嗽:由于刺激了呼吸道粘膜引起反射性的咳,此种咳嗽反复不停地咳,较痛苦。

干性咳嗽常见于疾病的早期分泌物尚未形成时,由于孩子呼吸道分泌腺发育差,分泌减少,故更易出现干咳。咳时咽喉有痒感,干咳不止。此时可服止咳化痰剂,如复方甘草合剂,帮助分泌液稀释,易于咳出;也可雾化吸人,帮助痰液稀释。

②湿性咳嗽:咳有痰声,是呼吸道发炎后病原体受损伤的、细胞及炎性产物转化成的痰液,通过咳嗽而咳出体外。由于孩子喉气管、支气管腔狭窄,咳嗽功能不全,痰液排出困难。此时应用祛痰药,不能用镇咳药。因为镇咳不利于痰液排出。滞留在肺泡或气管内,会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使炎症加重。

应用祛痰剂后,分泌物增加,痰液稀释,表面上看咳嗽加重,喉有痰声,其实便于排出,有利恢复。

③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干咳,咳时发出“空空”声,似犬吠一样。此咳多见于急性喉炎、痉挛性喉炎。除咳嗽外,由于加上炎症、水肿,呼吸出现困难。2~6岁的孩于容易在夜里发生痉挛性喉炎,数小时后能自行缓解。

处理:抗菌素控制感冒、镇咳药,呼吸困难者应送医院。

3.腹痛

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常见于外科性疾病,如阑尾炎:慢性常见于内科性疾病,如肠炎或肠寄主虫症。

在家庭中观察儿童腹痛属于哪一类型,应根据以下症状:

①腹痛性质:是阵发性的剧烈疼痛,还是持续性恶痛;

②腹痛部位:一般是与腹脏相应的部位;

③腹部检查:是否拒按并发软,是否有固定压痛点及反跳痛;

④伴随症状:吐、泻、休克等。

几种常见的腹痛特点及处理:,

①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剧痛,每次大约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面色发青,头部冒汗,一阵过去后和平时一样。腹部检查为腹软、无固定压痛点。此多属于肠痉挛。

处理:喝点开水,用热水按摩腹部或热水袋敷,以助排气缓解:

反复发作,防胆道蛔虫,可先吃一匙食醋,痛缓解后驱虫:

发作频繁,腹部拒按,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②痛作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腹部软、无固定压痛点,多为腹部受凉或多吃不消化食物引起的肠功能紊乱。

处理:少吃食物,喝些热茶水、热米汤,伴以热敷、按摩。排便后痛缓解。

③腹痛无一定规律,常在吃饭时痛或问孩子是否痛时,他才讲痛。痛的部位在脐周,性质是痛,无固定压痛点,无伴随症状。此痛多属肠寄生虫症。

处理:驱虫治疗。

④腹痛无规律,驱虫无效,但不发展。此属神经性腹痛。其原因是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经常在吃饭时过分指责孩子,使其精神情绪不快,久之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处理:改变做法,分散注意,勿过多责备孩子。

⑤腹痛无一定规律,驱虫无效,应考虑是缺钙引起的。因血钙低,使神经兴奋性增高,胃肠壁神经兴奋,出现腹痛。

处理:补充钙剂。

4.惊厥

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是指全身或局部的肌肉群突然发生不随意的收缩,伴有意识障碍。惊厥是幼儿时期常出现的紧急症状。

①病因: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高热惊厥,因体温突然上升到39℃以上,突然的刺激,兴奋的泛化而出现惊厥。3岁前的孩子多见,后逐渐好转,不留

后遗症。其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钙吸收不佳,造成低血钙性抽筋。此惊厥多发生于1~2岁内的孩子。

②处理:

将孩子放在床上平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人。解开衣裤,使孩子呼吸畅通;用筷子包上纱布或手帕压住舌头,防止抽筋时咬伤舌头:

迅速降温,用冰敷、酒精擦头、颈、腋、大腿根部;止惊、刺人中; 止惊后去医院治疗。

以上几种常见症状,均需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止痰、止惊等仅仅是供家长应急处置的对症治疗,属治表,及时到医院治疗才是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