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手术费用:中国经济滞涨成因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8:24:05

中国经济滞涨成因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1-12-23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0月下期供稿   作者:易男 [导读] 本文通过对经济滞涨现状的分析及对造成经济滞涨原因的探索,从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易男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387)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065-02

摘要:经济中最为可怕的现象是出现“滞胀”,它是相互反向的经济现象交织在一起的不正常情况,无论货币手段还是财政手段的决策都非常难,用任一政策组合调控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经济滞涨现状的分析及对造成经济滞涨原因的探索,从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最终得出了五个应对经济滞涨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滞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
        何谓“滞涨”?“滞涨”即英文词汇Stagflation,它由Stagnation(经济停滞)和Inflation(持续性物价上涨)两个英文词汇组合而成,用于表述今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停滞和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并存的经济状况。
        一、经济滞涨的现状
        (一)已由结构性通胀上升到全面通胀。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年初确立的防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变为过热,防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两防目标,前者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后者还在加剧。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下滑,表明内需扩张的步伐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经济增速下滑;另一方面,银行信贷,物价指数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煤电等基础供应紧张,经济通胀上升。此外,我国更为全面的通胀指标GDP平减指数涨幅屡创新高:从2007年全年的5.2%上升到2008年一季度的8.3%,再进一步上升到二季度的8.9%。这意味着通胀已不仅仅局限于CPI中的食品领域,而是逐渐向非食品领域蔓延.
        从总体看,经济增速放缓,物价高涨,工资涨幅不大,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经济滞胀已经初现。     
        (二)经济已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
        2009年 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1亿元,增长9.3%。 从上述经济指标来看,国家的从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弱点。特别是全国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0%。宏观经济出现增长放缓,通胀加速的迹象,如果不作出相应调整,则中国经济存在滞涨风险。
        总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偏弱、投资和净出口需求偏高。众所周知,总需求的各个构成部分对GDP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研究显示,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分别带动GDP增长1.05、0.51和0.44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增长率对中国长期GDP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最有效的。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却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靠高积累、高投资和高出口来支撑。这种增长模式加剧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消费与积累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总量失衡,损害了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
        (三)失业和收入分配堪忧。
        目前中国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居民所得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的比重大幅下降,政府所得的占比大幅上升;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
        二、经济滞涨的成因
        (一)巨额的货币投放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
        2009年,货币投放达9.6万亿元;2010年,虽然信贷指标是7.5万亿元,但加上表外业务如银行信托合作理财产品,也可能会超过9万亿元。两年货币投放加起来接近20万亿元,这是史无前例的。巨量货币投放是配合刺激计划所采取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风险都已显现。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来资金的涌入也加剧了通货膨胀。
        (二)从出口 消费 投资看中国经济。
        1.从出口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在明显。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外贸和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巨大。对所有的出口贸易公司来说,汇率永远是一张王牌。目前,外贸业务基本上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因此,汇率的变化就十分关键。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一笔生意不仅不赚钱,还要亏钱。更重要的是,很多国外买家本来就是冲着低价格来的,人民币升值带来成本上升,如果这些买家觉得交易不划算,就不会再下订单了。
        同样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制造企业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尤其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电行业。
        苏东渡集团董事长徐为民表示,对服装企业来说,最担心的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的纺织行业,一般讲现在的产品利润也就是在5%左右,这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能控制在3%。如果说现在人民币升值1%,将近20%的企业已经到了盈亏临界点。如果人民币升值5%,我估计将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面临倒闭。"
        中国的出口结构存在一定问题,过度依赖外来原料,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造成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创汇减少,经济停滞。
        2.从消费看,内需不足。在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中,财富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公众收入较低。由于工资过低,导致无法产生出与产品供应相配套的内部需求,即内部需求是残缺的。由此,不得不进一步依靠外部需求,国内的生产与国外的需求构成一种平衡,而要依靠外部需求,又常常进一步压低工人工资,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从投资看,重复性建设严重,前瞻性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占了政府投资的大部分,然而好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无用的。中西部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了一种摆设;花费大资金的高铁提速,更让大部分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但没有起到防洪的作用,反而让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南方电荒严重,它也无能为力;南水北调工程耗时耗力巨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必然会引起水价的上涨,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来完成这个大工程最后还得让百姓来买单。
        政府的投资创造的是虚有的GDP,而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那些无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资源而且影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其他产业停滞,经济不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经济滞涨的对策——刺激和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求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更确切地说,是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内有效消费需求的推动。没有消费需求,生产就没有目的和动力,社会再生产运动便会停止。如果从正决定关系上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那么从反决定关系上也可以说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下,经常是消费需求决定生产供给。而积累一般又取决于消费的满足程度。如果以压低消费去扩大积累,在短期能维持低级循环的正常运动,长此以往则会比例失调,造成市场萎缩、产品积压、经济萧条,酿成经济危机。所以说有了消费需求,生产就有动力,经济才能发展。
        (一)采取各种措施拉动内需。
        分配结构失衡是造成我国投资消费失衡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好处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享的,为了经济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将眼前利益适当让位于企业和个人。要打破垄断,完善市场竞争,改变收入分配中的资本利益最大化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取向,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建立一个机会公平、权力公平的制度。在提高居民收入的问题上,还要注意收入差距问题,应着重提高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一方面,根据消费边际倾向递减的一般规律,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对拉动消费的贡献更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经济稳定发展。
        (二)加速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改革。
        除了较低的收入水平制约消费以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关键。目前银行持有巨额的储蓄存款,储蓄率过高说明大家对将来的预期不够乐观,不敢消费。要让大家放心消费,将存在银行的钱流动起来,必须解决压在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教育、医疗、住房。只有把百姓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才会真正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1、教育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这些年实行的教育产业化政策尽管大大促进了教育产业的发展,减轻了财政压力,也使更多的学生进入了大学,但高额的学费也导致贫困生群体的出现。子女教育支出成为大多数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最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日前国家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充足的有利条件下,政府应考虑增加对教育的投入,重新承担起在教育上的主要责任,减轻家庭在教育上的负担。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2、医疗问题。
        医疗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看病难是一个老问题。现状是医疗服务跟不上需求,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建立全方位的社区医疗体系,一方面给群众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另外,扩大医保范围,提高大病医疗保障程度,可大大降低百姓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有利于消费的增长。
        3、住房问题。
        增加保障房建设对于低收入者,首要的是有房子住,而不是必须拥有住房的产权。因此,搞经济适用房不如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公平,因为可以比市价便宜得多的价格取得住房的产权,一定时期后还能转手,其中存在盈利的空间,这将导致在经济适用房分配过程中的权利寻租问题。能买到经济适用房的不一定是穷人,穷人不一定买得到或买得起经济适用房,这样反而加剧了矛盾。而廉租房的而积较小、地点较偏,又无产权,只能自己住,不存在盈利的可能,对普通人不存在吸引力,因此也大大减少了分配过程中的不合理。当然,这里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
        (三)做好经济结构调整。
        这次欧美等国的金融危机也暴露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敲响警钟,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过强,抗冲击能力较弱。经过多年的经济低水平高速增长期后,我国已进入了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期。
        从经济增长结构看,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并未齐头并进。长期以来,国内投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消费增长速度,过剩的产品和产能在国内没有市场,就只能在国外寻找出路,这就导致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外贸出口的大幅下降,就成为拖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因。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摆脱发展瓶颈的关键外部冲击导致了大批技术含量低、实力弱的小企业倒闭,客观上来说对于市场资源的整合是有好处的。但光靠市场自发调节资源流向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政府应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各种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等大力发展成长性行业,引导资源流向,逐步完成经济转型。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搭配。
        对于经济滞涨问题,如何使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对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情况将更加复杂。因此,在经济滞涨显露端倪之时未雨绸缪,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关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即实施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积极救市,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过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不景气的现状可能存在矫杆过正的问题。一旦这个“度”控制不合理,极有可能滋生通货膨胀,还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愿放贷,借贷人不愿或不能借到钱,因此扩张的货币政策失去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而仅仅导致通货膨胀。
        根据西方治理经济滞涨的经验,单独使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必须和财政政策配合使用。我国日前充足的财政资金具备实施宽松财政政策的优势,而不会造成财政过度透支对央行发行货币的倒逼,也就不会加剧通胀压力。政府投入的增加,必然会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然,还应注意财政资金的投向,要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对于2008年以来我国大笔财政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做法应予纠正,否则不但不能解决滞涨问题,反而会加剧通胀。
        (五)改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由于人民币实际上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尽管2005年汇改以来,这种挂钩有所放松,但实质未变。汇率机制缺乏弹性导致外部经济对国内经济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在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的情况下,汇率不随之调整,外汇储备的巨幅增长就会对国内本币的发行造成“倒逼”,极易形成通胀压力。这也是导致上世纪90年代严重通胀和前一轮通胀的主要原因。另外,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极大地制约了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当局宁愿一年连续十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也没有更多的使用更常见的利率政策,原因就在于如果调高人民币利率,使得人民币和美元利差拉大,在人民币当前的汇率机制下,由于几乎没有汇率风险,就会导致大量套利资金流入,不利于抑制通胀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李成鼎:滞涨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今天的表现形式
[2]国家统计局网站
[3]李炳炎、刘变叶: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显现的“滞涨”现象分析及其矫治方略新探[J],经济学家,2009(3):5~17
[4]殷剑峰: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J],中国金融,2010(23):26~28
[5]徐彩:论我国如何防范经济滞涨风险[J],金融论坛,2010年03月125期,第8-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