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转气设备:人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14:51
  人类思维类型论  作者:汤凤林
  
  绪言
  
  一、学习能力
  
  一个人出生时就决定了他有些东西能学好,有些东西他不可能学好。我们的知识和大多数能力是后天学来的,甚至我们的大多数学习能力也是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得来的,但是我们最基础的学习能力却是先天的。人与人之间在出生时就有学习能力上的异别和差距叫做个体差异。说差距种类很多,有些是后天能弥补的,有些却不能在后天弥补。说异别这就是我们各人兴趣不同的根源之一,也是学习能力各人在某些方面各在所长的原因。
  
  可以肯定地说人类成员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无论他多小的年龄,在多么好的条件下开始学下围棋,终其一生其水平也上不了段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无论怎样努力也上不了专业四段的水平。这是不是说围棋八段、九段都是天才?对!从围棋上来说他们都是天才,但也可以大胆地说,全世界范围内的围棋八段、九段棋手,其中终其一生能看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人超不过百分之五,百分比不会比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农民高。
  
  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由于你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的布线,你后天不是什么都学得好的,那怕你花上五十年时间也许也赶不上你身边的某一个人一年时间所取得的成就。比如学习外语,有些人一年完全能掌握一门外语,更多的人一辈子也学不好一门外语;对于学习来说,依我们的理解,人的学习能力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生而知之:这并不是说他生来就知道,而是说一些人能够搞懂别人搞不懂的东西,能够进行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前无古人的发明创造。
  
  二是学而知之:这种人能够不要人教,自己就能够根据书本或者前人留下的实物学懂某门学问或技术。
  
  第三种是教而知之:这种人有人教就能在一般所需时间内学懂某门学问或课程。
  
  第四种就是教而难知了:这种人对于比较深奥一点的东西你要让他懂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绝不是弱智)
  
  以我国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第一二三种人一般都能考进大学,第四种人一般上不了高中。
  
  问题在于,在名额不太多的情况下,第一种人有些反而考不进大学,爱因斯坦就是典型例子,他中学成绩并不很好。这是由于一方面高中毕业也才十八岁,一个真正有点天才的人这个年龄也许还没有到表现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不一定就适合他。
  
  就个人而言,学习有其方向性,有些东西你能学得很好,有些东西你无论怎样也学不好。比如写字,都说字是练出来的,不一定!有些初中生字已经写得很好了,而且往往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大学生里写字写得好的并不多。不练肯定字不会写好,但很多人练了也写不好。
  
  什么都能学得好的人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每个人都会觉得有些东西适应自己学习,有些东西自己根本就学不好。这与自己的生长环境,生活、经历有关,也与自己先天的思维类型有关,个人的兴趣也许并不完全是后天生成的,也带有先天的因子在里面。
  
  二、思维能力
  
  一个人出生时他的大脑结构就决定了他只能在某些方面能做出成就来,在别的方面他很难有大的作为;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将自己的天才指向了不适应自己天才的地方,这种不适应不是说你在这里做不出成就来,而是说一方面由于个体差异别人会比你更轻松地获得比你大的成就;另一方面是说你的天才如果用在了适应你的天才的地方,你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正如康德所说:“要考虑到许多人在一些可靠的甚至是深奥的、更能结合直观的科学里边能够成功地发挥他们的天才,而一到用纯粹抽象的概念来进行考察时就无能为力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把他们的天才用到别的方面上去。”(见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1982年版第14页)
  
  说天才由于积累,真的吗?不一定,大器晚成的人并不多,天才往往是青壮年时就到了自己的高峰。
  
  唐代十八岁(?)的黄巢参加科考未中,回来后写了一首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你看作是写菊花盛开的景象或看作是武装起义都一样精彩。
  
  白居易十六岁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文字何等简单,意义却又何等深刻。这些诗句,人类所有成员有几人终其一生能写出来?
  
  在近代的数学教科书中,我们常能看到阿贝尔(Holmboe)这个名字:阿贝尔函数、阿贝尔级数、阿贝尔积分、阿贝尔积分方程、阿贝尔群、阿贝尔定理、阿贝尔极限定理、阿贝尔可和性,等等。这位伟大的挪威农村出身的数学家仅活了27岁。
  
  莫扎特十二岁写出了他的第一个歌剧《伪装的傻女子》。莫扎特的作品现在有据可查的有621部。其中50部交响乐,歌剧七部。去世时仅三十五岁。
  
  有些学科的研究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比如考古,研究古籍等。但也未必是长时的专心研究就能出成果,大学里的教授,一般都是对于本专业进行多年研究的专家,对于本学科的历史、现状非常的清楚,但研究来研究去却很少有人有什么创见,有些甚至还出了很多书,但真正有价值的很少,出的大多是废书。反倒是提出行业颠覆性见解的往往是年青人。
  
  一个人如果记忆很好,分析理解能力强那他在中学的成绩一定会很好。高考状元应该说大多是这种人。记忆好是学好外语的关键,甚至在中学现在的语文记忆好也能考上高分,文科的历史、地理当然也不在话下,分析理解能力强数学就会不错,相关物理、化学也就容易学好,最重要的——答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一个记忆好分析理解能力强,能够自己拿着课本,不一定需要老师教就能轻松学好这门功课的学生,是初、高中老师最喜欢的学生。这种人未来的人生也是很风光的。能一辈子做出很好的业绩,能出人头地。但这种人能当一个数学教授,却未必当和了数学家;能当一个了不起的参谋长,但当司令员很可能打不了胜仗。中国历史上的马谡和赵括其实都是很好的参谋长,叫他们直接带兵打仗根本上是将人才用错了地方,因为当一个能打胜仗的司令员或者数学家需要另一种才能--概念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军事上是司令员的战略性洞察能力,而不是战术分析能力。体现在数学上不是推理能力,不是解题的演算能力,而是能透过迷雾直达根本的概括能力。
  
  正如《科学蒙难集》作者解恩泽所说:“科学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证:优美、简单、深刻、富有成果的思想,需要的并不是知识和经验的单纯积累,不是深思熟虑的推理,不是对研究题材的反复咀嚼,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穿透一切障碍深入问题根柢的非凡洞察力。”(见该书1999年版35页)这就是我们说的概念综合能力。
  
  黑格尔很精辟的指出:“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只有概念才能产生知识的普遍性,而所产生出来的这种知识的普遍性,一方面既不带有普遍常识所有的那种常见的不确定性和贫乏性,而是形成了的完满的知识,另方面,又不是因天才的懒惰自负而趋于败坏的理性天赋所具有的那种不常见的普遍性,而是已经发展到本来形式的真理,这种真理能够成为一切自觉的理性的财产。(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87版上卷48页)
  
  我们说的“生而知之”的人就是概念综合能力很强的人,他们的这种能力大大超出一般人。他们能以所见知所不见,能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高度的概念化。这就是所谓的“悟性”。阿基米德在浴池里,脑中突然一下子闪出了那个有名的,用密度解决金冠含金量的办法的现象就是悟性的体现。这就是概念综合能力,所有的天才都是概念综合能力超人的人。
  
  就是这种概念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时间也一定会多于常人,对信息的需要也多于常人,因此在相应的时间内其记忆和分析理解能力不一定就比一般人强。他们有高度的归纳能力,能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概念化的掌握,但这是最后的结果,这个结果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信息量才能完成,在没有完成的时候,他们的看法就显得让人莫名其妙,甚至错得不合常理。因而在大多数事情上来看他们的洞查能力未必比常人好,反应速度可能常常慢于常人。看上去总是有点呆头呆脑,经常产生出与大家不同的想法来。这对中国式的也可以说是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方式是不太适应的。这种人在成年以前大都不被人们认为会有什么出息,甚至在子女比较多的家庭里这种孩子也不被家长看好,但在成年后人们会发现他们往往是社会中的成功者,竞争激烈的生意场上这种人能轻易地就发了财;在大学中默默无闻,毕业后却能著书立学,甚至成名成家。如达尔文在大学中就很不出众:“他在大学中缺乏独立自主,而且,按照传统标准,他在大学期间成绩平平,反映出他对于所谓公认的智慧课程不满。”(见斯蒂芬-古尔德著《熊猫的拇指》海南2008年版34页)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大多都是这种人。
  
  以上两种人,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是逻辑性比较强的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是由分析,理解来的。这类人在谈论他们的观点时能说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也易于让人理解。而综合概念类人对事物的理解更多的是用头脑去把握的。他们自己已经理解把握了的事物却不一定自己说得清楚,别人也就更难于理解。这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常说的:“我有一个结论,但我现在还不知道如何证明它。”这表现了概念性概括的特征。在军事思维上这种人叫做战略性思维,分析类思维的方式叫战术性思维。这两者各有所长,往往战术性思维得出的信息要由战略性思维来概括,而战略性思想要由战术性思维来诠释。
  
  还有第三种思维方式的人,叫做经验性思维类型。这种人既不长于分析也不长于概括,他们是以经验记忆为主的人。他们对事物的把握都是由经验来的,是以感受为主的,是用心去把握事物的。如果说分析类人是以分析理解来把握事物,概念综合类人是用概念去把握事物的,那么经验类型的人就是以经验去理解事物的,用心去把握事物。这种人往往是感情成份比较重的。
  
  无论是分析类人还是概念综合类人都是容易犯错误的人,而且往往是大错。而经验型思维类型的人却不容易犯错误,就是犯也犯小错。现实中分析类人和概念综合类人往往是经验性人的嘲笑对象。在一大堆人中发出哄然大笑往往就是经验性思维类型的人在嘲笑概念性或者分析性思维类型的人,特别是概念综合类思维类型的人常是笑料。
  
  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有经验记忆、分析理解、概念综合这三种能力,再加上内心环境“情绪”的能量各人不同,这四种先天条件,各人的都会有一种比较突出,另外一些要弱一点。这就形成了我们不同的思维类型。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先天神经系统的差异,要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得到表达,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生活环境对先天某一类型的表达都不会有充分的条件。特别是在人类的文明程度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个人先天神经系统肯定有遗传的倾向,但是由于是生理上的三种能力和内心环境这样复杂的条件的组合,再加上后天条件影响着神经系统能力的表达,使得这种倾向不是很明显,历史上的天才的子女没几个是天才的,就是夫妻双方都是绝对的天才的,后代也很少出现天才,如居里夫妇,其子女中虽然有一个得了诺贝尔奖,一个因写了居里夫人传而成了作家,但一个也不能与居里夫妇相提并论,再下面的后代我们就没有听说了;而大天才如黑格尔子女智力就很一般,甚至没有一个是概念综合能力好的。孔子的学说都是别的人传承的,孔子的后代很少有能进入儒家学说之流的。也没听说在孔子后代在别的方面有杰出人才。国外的有关资料也让实了天才的遗传并不明显的事实:
  
  “天才很可能在童年就神秘地表现出某种禀赋,然后在周围文化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发展。我们是否可以因此断定,天才受遗传的影响呢?这个假设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特殊例子,关于巴赫家族:在让·塞巴斯蒂安的五十四位男性祖先、旁系亲属和子孙中,有四十六位曾是专业音乐家,有十七位作曲家。巴赫家族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关于音乐的聚会。在让·塞巴斯蒂安逝世那年,即1750年,有一百二十个家庭成员赶来参加聚会。但并不一定要求助于遗传学来解释巴赫家族的这种凝聚现象:这是很自然的,在这个家族,音乐不仅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他们社会地位的保障,这个传统一代代的传下来。巴赫家族的成员在音乐中出生、成长和死亡。贝多芬也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父母很早就决定把他培养成一个音乐家。还有其他著名的音乐家家庭也一样,如泊塞尔、斯卡拉蒂和库普兰。相反,舒曼的一百三十六位祖先中,没有一个音乐家,他的八个子女都缺乏音乐天分。在科学和文学领域,人们没有发现具有天赋的家族,至多只有几个在这方面有才华的家庭,如仲马、都德、罗斯唐、居里、佩兰。美术世家更是少见,如勃鲁盖尔、凡·雷斯达尔。
  
  “有点可以肯定的:不存在遗传基因,尽管人们承认最初就能表现出这种自然的天才倾向。很显然,如果这种先期的预兆真的存在,也解释不了所有的疑问。毕加索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赋,他的父亲是个画师,除此之外,他的直系尊亲中再无这方面的人才。同莫扎特一样,从童年起,从童年起就生活在图画的海洋中,人为地向美术领域发展,他很早就开始接受父亲的培养和教导。即使有遗传基因的作用,也无法解释毕加索少年时代就具备的出价的创作能力和惊人的素描才华,他的精湛的技巧自童年起就令人刮目相看。”(见《超级人脑——从异赋到天才》罗贝尔·克拉克著,李强译天津人发出版社2003年版133页)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种遗传倾向就更不明显,就算各民族绝对封闭,那么进化出一个相对比别的民族更聪明的民族也不是几万年能明显完成的,因此说各民族有文化上的差异是正确的,但说哪个民族在先天智力上要高于别的民族是不成立的。一方面是绝对封闭的民族很少见,更重要的是人类有民族之分也才是几千年的事,这个时间对于种群内的智力类型的变化和先天智力的提高实在是太短了。反过来想,一个绝对封闭的民族,由于只能进行本民族内的文化信息的交流,其社会文化的发展会大大弱于开放的民族,中国近二百年历史就是例子,而先天智力类型的表达要由后天环境来决定,因而不难看出绝对封闭的民族可能在各个方面都不会有什么“优等”可言。
  
  现在我们要研究清楚的是这三种能力的先天来源和后天环境对这些能力的产生和培养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