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铁皮风管加工:《千古才情万古对》之丘琼山巧对智超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58:49

丘琼山巧对智超群


    明朝初年,广东琼州琼山(今海南省)出了个“神童”,名叫丘琼山( 1418—1495年)。丘琼山原名丘,又名丘浚,字仲深。后举家迁居广东潮州。因他文才出众,又做过明朝宰相,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人们便把他的出生地当作他的名字称呼他。
    丘琼山6 岁那年,父亲丘传就去世了。母亲季氏在祖父丘普资助下,拉扯着他和弟弟俩读书,生活非常穷困。他兄弟俩也很懂事,常帮母亲干些家务活。一天,丘琼山到村外去钩竹笋,迎头碰见几个妇女在田里拔秧苗。这些妇女都喜欢对对子,一见到这位“神童”,便把用稻草绑好的一把把秧苗堆在田埂上,拦住了丘浚的去路。小丘浚人很矮小,过不去,就央求婶子、大娘们给他搬开。谁知这些人故意逗他,说对上对子才能放他走。一位妇女扬了扬手中的秧捆,说道:
    稻草绑秧婆抱子。
    小丘浚一听就明白了,他挥了挥手中的竹竿钩,对道:
    竹竿钩笋公携孙。
    ①关于此联故事,民间传说颇多。一说系清代神童才子李调元对塾师出句。一说清代宰相张英郊游时,碰见一农夫出此上句。张英自恃才高,却无法足对,回到家中,说给夫人。夫人虽知书识礼,满腹才学,也一筹莫展。不料其家一养女听后,足对出下联,使张英感叹不已。此联在民间流传,异文颇多。一作: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一作:稻草束秧父抱子;竹篮提笋公领孙。民间另有传说称,安徽太湖县有个姓李的状元,他有个儿子,读书懒惰,专好贪玩,但状元的侄子却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有一天中午放学后,李状元的儿子先和一群调皮鬼学生从正在插秧的田间经过,有个老农拦住他们说:“过去我听人说‘稻草扎秧父抱子’这比上联还没有人对出下联,今天就请李公子一对。”李状元的儿子不假思索,信口雌黄地对道:寡妇偷人也怀儿,引得人们大笑不止,但李状元的儿子却自鸣得意地扬长而去。不一会儿,李状元的侄子背着书包也从这里经过,老农又拦住他索对。他沉吟片刻,即对出下联:“菜篮装笋娘怀儿。”深得正在田间劳动的农民们的赞许。这件事后来被李状元得知,喟然长叹:“犬子不才,出言鄙俗,虫也。侄儿俊秀,谈俗而雅,龙也。”果然,后来状元的儿子连秀才也没考中,状元的侄子却中了状元。后人把这个故事称为“一联辨龙虫。”
    出句对句,前4 字都是说自己要做的事,后3 个字都是打比方:捆秧苗的稻草,是前两季打稻子剩下的,相当于“老婆婆”,捆、绑的动作比喻成“抱”很形象;由竹笋长成竹子,老竹子再作竹竿去钩新笋,那钩就跟拉( 携) 差不多。所以说,对得很贴切、得体、协调、顺溜。田里的大人们见丘琼山这孩子这么快就对上了,而且对得这么好,就笑着搬开田埂上的秧苗堆,把路让开了。丘琼山小时候,有一次在学堂里与一个富豪子弟为争座位而发生争执,找到先生评理。先生心想,不让丘琼山坐,心里过意不去。不让富豪子弟坐,又不敢得罪其家长。正在为难之际,先生灵机一动,忽然想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便对他们说:“我出半联出句,谁对得好,谁就坐座位,对得不好,就不要争执!”说罢,先生略一思索,出句道:
    细雨肩头滴。
    语音未落,文思敏捷的丘琼山接口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而那个富豪子弟却吭哧了半天也对不出来。先生便宣布丘琼山取胜,得了座位。富豪子弟心中不服,回到家中将此事告知其父,其父自恃才高八斗,有钱有势,便到学堂找到丘琼山说:“我也出比联句,你若能对出,这个座位就归你,不再争执,倘若对不上,就要把座位让给我儿子!”丘琼山并不畏惧,点头表示同意。这富豪苦想了半天,出句道:
    谁谓犬子敢欺虎?
    语意双关,言带讥讽,意即你丘琼山不过是个无钱无势的“犬子”,怎么敢欺负我的“虎子”?可丘琼山并不示弱,反唇相讥道:
    焉知鱼儿不成龙!
    ②关于丘琼山幼年所对此联,联语另有一说。为,富豪厉声斥道:谁谓犬能欺得虎?丘琼山据理力争,凛然对道:焉知鱼不化成龙。
    也是语带双关,话含讥讽,意即别看你家有虎子,可怎知我这小“鱼儿”有一天不会成龙?
    富豪闻听大惊,心想,传说仓颉龙门化作龙,这小子胸怀大志,出语不凡,切不可等闲视之。他略定一定神,又出半联:
    小子无知,竟敢江边卖水。
    意在恫吓丘琼山,你小子不要不识好歹,在我面前逞能,想借此捞回一点面子,也好找个台阶下。
    丘琼山不仅聪明,而且十分勇敢,他并未被富豪的气焰所吓倒,反倒更加从容不迫,当即对道:
    书生有志,特上山头凌云!
    “凌云”,直上云霄之意,本形容物体升向空中,离地面很远。后来人们以此比喻志趣高迈或意气昂扬。富豪连连败北,无计可施。他见丘琼山确实才华出众,气势不凡,将来必成大器,到那时丘琼山若与自己计较,岂有自己的好戏唱?想到此,富豪只好强作笑颜,将座位让给丘琼山,又将丘琼山夸赞几句,并将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骂了一顿,怏怏不快地回家去了。
    10岁那年,“穷小子”丘琼山到家乡附近一座寺庙里去向一个名叫释珊的和尚借书,和尚对他不大理睬,却对另一位后到的公子点头哈腰。和尚见丘琼山窝了一肚子火,满脸不高兴,便用经书上的话语出半联解释道:
    接是不接,不接是接。
    丘琼山闻句更觉又好气又好笑,他眨了眨眼睛,灵机一动,顺手抓起和尚面前放着的一把敲木鱼的小木槌,朝释珊和尚的光脑袋上打了几下,还边打边对半联道:
    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对毕,将小木槌儿一扔,哈哈大笑着跑出寺庙去了。释珊和尚揉着头上的痛处,干瞪眼,没办法。过了一会儿,和尚才如梦初醒,自言自语道:“真不该小看这位远近闻名的神童啊!”
    一次,丘琼山和小伙伴们玩球,不慎将球扔进别人家院中,被一位正在院中下棋的秀才捡到。秀才说:“我出一比上联,你若能对上,球就还给你。”丘琼山点头表示同意,秀才即出上联道:
    墙壁当前,龙不飞,凤不舞,桃花不开,梨不结果,可笑小子!
    由于这半联是以院内墙壁上的雕刻为题而出,又语带双关,丘琼山一时找不到题目来对,急得抓耳挠腮。秀才见状,道:“暂且回去,明日来对。”说毕又与棋友对杀起来。“将”的一声传来,激发了丘琼山的灵感,随即吟对下联道:
    棋盘之中,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兵无粮草,敢杀将军!
    ③民间另有传说称此联为解缙对曹尚书(一说赵员外)出句。又有传说称文必正求婚霍金定,霍金定之父出句考文必正,文必正妙对得妻。此联民间传说有异文。作: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杀画中刘海;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烟,闷死阵里将军。
    秀才闻句,赞叹不绝:“真乃奇才!”
    有一天,丘琼山在邻居家菜园边上玩耍,看见菜园里红通通的长熟了的蕃茄,馋得直流口水,便想摘几个尝尝。可是,看管菜园的老伯伯正在菜园里挥舞着锄头挖树根,他只得另想办法。聪明调皮的丘琼山想了半天,便找来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枝,悄悄地伸进篱笆缝里去钩蕃茄。这情景,早就被看菜园的老伯伯看见了,他想故意逗逗这个小调皮,于是一把抓住了树枝,隔着篱笆说:“你这孩子,想吃蕃茄,干嘛要这样?这样吧,我出半副对联你来对,如果能对上,管你进园子吃个够,要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丘琼山听了,急忙叫老伯伯快出联句。老伯伯笑着说:
    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
    乍一听,这出句很简单,但真要对起来,却并不容易。这13 个字,把小琼山那一连串行为全概括了,而且每个名词都以“子”字作尾,别具一格。可丘琼山听了,瞧瞧老伯伯,眼睛一眨,对句便脱口而出:
    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
    “好!”老伯伯听罢,连声夸赞,马上打开菜园的门,让小琼山吃了个饱,并且告诉他,以后想吃就来吃,不必再偷了。
    “神童”丘琼山长到19岁时,便只身旅北,赴京应试,一酬宏愿,一路之上,赶路投宿之暇,他仍捧书攻读,手不释卷,不料才到省城广州,便因劳累过度,染疾落榻,只好聘请郎中,延医调治。转眼之间,丘琼山一病就是数月,科期早过,功名落空,所带盘费,也尽数付给郎中作医药费了。所住客栈的老板见他钱已用完,便再三催逼,不愿留他再住。他只好一边沿街乞讨,一边往回赶。不料正碰上羊城大富绅潘员外欲聘一位私塾先生,门上贴出半联,言明能妙对者才可延聘。丘琼山得知这一消息,不免心动。他来到潘府门前一看,果见门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的是:
    谁有生花妙笔,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前来试对应聘的人很多。只见一个纨绔公子模样的书生上前对道:
    我存异宝奇珍,腰缠千贯,挥金如泥!
    又见一黑脸和尚对道:
    僧曾面壁深功,足托一带,扬帆超生。
    又听人群中有人吟出半联:
    余能种玉蓝田,躬耕三载,出青胜蓝。
    丘琼山听罢,定睛一看,见联对者是一位头戴唐巾的书生,心中暗想:“我的盘费已尽,莫非束手待毙,尸抛他乡?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如应对一试,也许能找口饭吃。”于是,丘琼山穿过众人,上前拱手对潘员外道:“躬逢盛况,高贤济济,晚生冒昧试对,只为抛砖引玉。”随即出口对道:
    子怀治世雄才,诗裁七步,应声哦成。
    潘员外乃尚书后裔,年逾不惑,极喜诗文书画,颇识诗书,知道和尚所对半联,典出达摩祖师一带渡江;书生所对半联,典出诸葛孔明躬耕南阳;而丘琼山所对,典出三国时曹子建七步成诗。又见丘琼山气宇宏深,年方弱冠,病容满面,长得仪表堂堂,眉宇轩昂,心中暗忖:“此生出口不凡,定是书香后裔。”便将丘琼山带入府中。进屋分宾主坐下。潘员外问:“敢问先生仙居何处?高姓大名?”丘琼山道:“晚生出生海南琼山金花村,后迁居潮州,姓丘名,字仲深,号琼台。”潘员外闻言,心中一怔:“哦!丘乃有名的‘神童’,难道果是此人?”
    原来这潘员外的夫人王楚芝是潮州人氏,故与潮州常有书信往来,潮州流传的轶闻奇事,他无所不知,早就听说有一位神童9岁时便取中头名秀才,主考薛宗师欺丘年幼,有怠慢之意,丘以:
    岭南地暖难容雪( 薛)!
    ④关于此联来历,民间又传说湖北有一姓薛的才子,和丘琼山是同时代人,两人均才学过人,且相互间有点互不服气。有一次,二人碰到一起,彼此间都想试试对方的才学。丘琼山首先出句:海南地暖难容雪(薛),要薛才子对。薛才子略一思索,对下句为:湖北山高不见丘。对罢,二人不禁哈哈大笑。因为此联含蓄幽默,又格调高雅,天衣无缝。亦有传说一姓薛的秀才与一姓娄的秀才,本是同窗好友,后科场失利,双双名落孙山。姓娄的花费巨金在江南某地买了个七品县令,姓薛的本来家贫,再加天灾人祸,以至三餐无着,于是跋山涉水,前往江南投靠同窗娄某。不料娄某见了他让衙役带进县衙的书信,竟拒而不见,只写“江南地暖难存雪”半联拒之门外。薛某气愤至极,原路乞讨返回。5 年后,薛某考中进士,在北方当了大官,娄某在江南则因鱼肉百姓,贪赃枉法被撤职抄家,前来投靠薛某。薛某由于感念同窗旧谊,不记前嫌,待之如宾,并赠银两让其安家。不意娄某得寸进尺,竟向薛某要官。薛某笑而不语,递上半联“塞北风高不住楼( 娄) 。”
    半联难倒薛宗师,从此更是名噪一时,遐迩皆知。当地隐士陆竹溪闻知,称奇不已,于是,下贴请小琼山过府一叙。丘琼山如约而至,却见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半副对联:
    东面笔架三峰,直冲云霄,古橡翠苍森森。
    另半联只留空纸,未写一字。又见有一小书僮立于门边,桌上端放笔砚。丘琼山见状,已知其意,微微一笑,秉笔蘸墨,从容书对半联:
    西边城楼一座,傍峙韩水,丹阁金碧灿灿。
    ⑤民间又传此联系丘琼山对海南名士陆竹溪出句。
    书僮入报陆竹溪,陆竹溪见了对句,赶忙出门降阶相迎。
    回忆至此,潘员外笑道:“久闻大名,但不知先生为何这般打扮?”于是,丘琼山便将自己应试的遭遇备细讲述一遍。潘员外好言安慰琼山一番,又请夫人王楚芝来见乡人。王氏端坐椅上,雍容大度,点头微笑,又出半联试琼山:
    四方椅,坐穿春夏秋冬服。
    丘琼山抬头看见金风瑟瑟之中的八角亭,应声对道:
    八角亭,吹尽东南西北风。
    潘员外又说:“唐朝韩干擅长画马,颇负盛名,先生是否能用七言对联一副,不用‘老马’二字,说出‘老马’之义?”丘琼山略一沉思,脱口吟出一联:
    当年疆场成新地;故昔主人已封侯。
    潘员外一听大喜,便聘丘琼山为私塾先生,教自己的儿子读书。
    丘琼山在潘员外家当了私塾先生,闲暇时常到潘家花园里游玩,赋诗填词。有一天,又意外地结识了潘员外的千金潘徽儿。潘徽儿时年二八,精通文墨,早就听弟弟说起来了一位姓丘的先生,也早知琼山早年便有“神童”之称,只因自己待字闺中,无缘见到琼山,此次一见,喜出望外,便想出句试之。互相见礼毕,她先开口道:“先生才高文博,名振四野,侬偶得半联,愿望先生偶句。”遂脱口吟道:
    斜阳窥幽径,曲曲弯弯。
    丘琼山一听,已知其意,心想,小姐借景寓意,言我举止歪斜,心肠弯曲,光天化日之下偷窥芳踪倩影,有失检点,今日花园偶遇,实非有意,岂不冤哉! 遂对半联辩白:
    明月照方窗,规规矩矩。
    从此,二人一来二往,便私订了终身。
    不料此事被潘员外得知,大怒,便将丘琼山辞退了。
    丘琼山靠几年教书所挣的资费,加上潘徽儿临别私赠的钱,作为盘费,寄居于客栈,日夜苦读,终于笔扫千军,文盖群英,文章锦绣,乡试得中“解元”。传榜之后,丘琼山便托张员外到潘府郑重求亲。
    潘员外明知丘琼山与女儿实是一对天配鸳鸯,琼山非徽儿不娶,徽儿也一再表示非琼山不嫁,便答应丘琼山来府上面谈。丘琼山得知此讯,轻车熟路,如期而至,却见大门紧闭,上贴半联:
    绿竹无心难过节。
    丘琼山看罢,提笔在手,饱蘸浓墨,挥笔书对半联:
    黄花有意候重阳。
    不一会,大门敞开,丘琼山被请进大门。到了二门前,见门上又书半联:
    雏燕展飞,满地凤凰难下足。
    丘琼山略一思索,挥笔便对:
    巨龙腾跃,一江鱼鳖尽低头。
    ⑥此联故事,民间传说颇多。有说为清代乾隆年间广西壮族才子刘庭学上京赴考途中对江浙举子出句;有说是清代广西武鸣县壮族举人刘定赴京赶考,走水路途经山东,山东举子瞧不起他,出句相侮,他反唇相讥。联语各为:西鸟东飞,遍地凤凰难下足;南麝北走,群山虎豹尽低头。西鸟东飞,遍地凤凰难下宿;南民北走,满山虎豹尽低头。
    至此,潘员外才心满意足地答应了这门亲事。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丘琼山于明景泰年间高中进士,授编修,明孝宗时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他终生好学,熟于国家典故,晚年右目失明,但仍披览不辍。由于他才高学富,人称“丘书柜”、“两脚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