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1mm镀锌铁皮价格:《千古才情万古对》之解大绅不愧大师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8:04:08

解大绅不愧大师名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吉水出了个著名的神童才子,他姓解名缙( 1369—1415年),字大绅(一作大申),号春雨。他自幼聪颖好学,不仅才华出众,更以巧对对联见长,被后人尊为“对联大师”。
    相传,解缙3岁时,一张口说话就能认出“个”字,4岁即能呀呀诵读诗文,5 岁时有人问他:“小儿何所爱?”解缙当即出口成章,吟诗作答:
    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
    真个出语不凡,令人惊叹。到了7 岁,解缙便能赋诗联对,出口成章,文不加点。15岁那年,解缙由县令出题面试而获“秀才”,成为吉水有名的“神童”。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缙在江西洪都(今南昌)参加乡试高中“解元”(头名举人);次年参加会试、殿试,高中第七名进士,被朱元璋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任命为翰林院大学士,永乐元年(1403年)编撰《明太祖实录》、《烈女传》,之后即开始编撰《永乐大典》。永乐帝朱棣因此升他为翰林院大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参与最高政务。后遭诬陷被贬交趾,次年又打入诏狱,永乐十二年(1415 年)被朱高煦、纪纲害死,年仅47 岁。座落在江西吉水县境文水河畔的文峰山,巍峨挺拔,直插蓝天,犹如一支巨笔蘸云抹雾。人们称它“巽峰卓笔”。相传,三国时的关羽死后成仙,腾云驾雾路经这里,座骑赤兔宝马突然被龙华寺的钟声所惊,一蹦九丈高,关羽手中所执马鞭不慎失手颠落。一声巨响,马鞭将文峰山顶一块青石板裂为两爿,插入其中,瞬间便长出一株青翠粗壮的毛竹来。当年,吉水县便诞生了一位宰相。以后,每逢春天,只要石板缝中长出一只春笋,吉水县便会有一名闻名遐迩的人物出世。于是,吉水县便有了“一门三进士,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隔河两宰相”等脍炙人口的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1369年),文峰山山巅那块青石板缝里又长出了一只粗壮的春笋。吉水县的人都高兴地奔走相告:“咱吉水又要出大名人啦!”许多人甚至焚香燃烛,默默祈祷,盼望着幸运儿降落到自己家来。这年的十月初七,吉水县城东门口家道中落的穷儒生解开得了第三个儿子。按照祖上的排行,他已为长子取名解纶,字大纶;次子取名解纲,字大纪;这第三个儿子,他取名为解缙,字大绅。
    解氏祖籍在山西平阳解州。秦末汉初,解氏由平阳迁徙雁门(岱州)。唐代天宝年间,金紫光禄大夫解琬的孙子解隐与儿子解禹并中进士,解隐做了蕲州令。安史之乱后,解氏全家迁往金陵(今南京)。解禹做江西刺史时,全家又迁居同水臻善里(今吉水县同江河一带)。过了6 代,解缙的曾祖解应才在吉水县城东的太平山下定居下来。解缙的祖父解子元(字真我)是元朝至正年间的进士,父亲解开也曾在国子监进修。元末农民起义,天下纷乱,解开才回到吉水,做了“蒙馆”先生,后来又开起豆腐坊。解缙的母亲则在家耕织。解缙生下来时比一般婴儿弱小,偏偏又长得慢,两三岁了,仍像一岁多的孩子一样,矮矮矬矬,既不会开步走路,也不会开口说话。解开夫妻屡教不灵,还以为养了个废物,望着他直摇头叹气。谁会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痴呆儿”竟是一代天纵奇才。
    一天,解开听了别人的指点,背着解缙去天玉山庵求观音菩萨。从县城到天玉山庵,要在城南门外过渡。在沙滩沙坝上候船时,解开背上的小解缙看到沙滩上留下了一行行白鹭的足迹,他大而黑的眼珠骨碌碌一转,突然张口说话了:“爸爸,‘个’字!”解开听到解缙蓦地开口说话了,喜懵了,立即放下背上的解缙,惊奇地喊道:“缙仔,你说话了?是你喊爸爸呐?”说也奇怪,平日不会开步的解缙此时脚一着地,竟然开步向沙滩走去,并用小手指着白鹭走过沙滩留下的足迹说:“这是‘个’字!”惊喜不已的解开一看,可不是嘛,白鹭叉开三趾走过沙滩留下的爪痕真像“个”字。他禁不住抱着儿子亲了又亲:“乖儿子,有出息。刚开口说话就认字了!”解缙的母亲姓高名妙莹,字淑婉。她出身书香门第,不仅“经史、传记、地理、医学之书皆能论析”,而且“善小楷,晓音律”。从解缙开口说话,她便看出这个儿子绝非池中凡品。高氏常向解缙讲读历代文人自强不息、奋发攻读的故事,并手教口授唐诗、宋词、《孝经》、《论语》等等。解缙也真不负母亲的一番苦心,刻苦用功,从4岁开始,每天到河边的沙滩上画沙练字,复习母亲讲授的诗文。别看解缙幼讷矮矬,但却聪慧绝伦,7 岁便能触景吟诗,出口成章了。只是高氏管教颇严,从来不许他胡吟惹祸。一天清早,母亲吩咐解缙扫地,解缙拿起扫帚随口吟道:
    打扫堂前地。
    母亲在房中听见了,责备说:“缙仔,教你的话怎么又忘记了?小孩子要先学好做人,才能写出好诗文。不要胡言乱语了,扫完地快去把鸡放出来。”解缙又顺口应道:好——
    放出笼中鸡。
    母亲生气了,厉声道:“教你不要信口开河,怎么还要胡诌?”解缙分辩说:娘,分明是说话,怎道我吟诗?母亲这下火了,举起手欲打解缙,解缙一看不妙,流星般地夺门而逃。
    一天,一个财主给年少多智的解缙送去一张请柬,请他赴宴,并特意邀请了当地一大批文人学士及名流,想当众出解缙的丑。解缙知道财主导演的这场“戏”是冲他来的,要是不去,就会被他们耻笑,于是便欣然前往。当解缙来到财主家门前,只见大门紧闭,名流、文人、学士按照财主的吩咐,从门缝里传出阴阳怪气的声音:“你不是很会对对联吗?我们出一比上联,你若能对出,就开门请进,若对不出,你就从狗洞爬进来。”“可以。出上联吧!”解缙坦然答道。
    你听着——
    马过木桥蹄打鼓。
    解缙听罢,想起父亲常把黄豆残渣一把把丢在一只铜盆中喂鸡,鸡子吃食时把铜盆啄得叮作响的情景,朗声答对下联道:
    鸡啄铜盆嘴敲锣。
    下联一出,大门洞开,解缙昂首阔步,走上台阶。那一大批文人、学士、名流呆愣愣看着他,仿佛是在“夹道欢迎”。解缙进到中堂,财主也不打话,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刘海戏金蟾》年画,出上联道: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杀画中刘海。
    解缙见财主桌上摆着一副象棋,当即脱口应对下联: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烟,闷死阵里将军。
    ①关于此联,民间另有一说,传为文必正向霍金定求婚时对霍金定之父出句。
    财主见连出两比上联赢不了解缙,便深为解缙非凡的抱负和横溢的才华所折服。
    解缙8 岁那年,随胡子祺游南京。当他们步行到金水河桥玉栏杆前时,见河边的金线柳树长得苍翠茂密,有渔翁在金水河边钓鱼,钓到鱼后用金线柳的柳枝把鱼串起来。胡子祺见此情景,联兴大发,遂触景生情,吟出一比上联,命解缙对下联。这比上联是: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解缙当时虽然只有8岁,但他看见玉栏杆桥上有一群群头上插花的妇女走动,也触景生情对道: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不仅对得巧妙、工称,而且贴切、自然,受到胡子祺连声称赞。
    第二天,他们一起来到南京城外的长江边上。胡子祺见有人飞马江边,近前一看,顿时喜上眉梢,出上联道:
    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
    解缙左思右想,一时却对不出好句。忽抬头,但见船夫们正在用力摇橹,灵感突发,对出了下联:
    橹梢拨动江心月,水定还原。
    ②据《荩集》。
    胡子祺闻对,更是暗暗称奇。
    有一次,解缙应朋友邀请前去作客。席间,朋友提出对句助兴,解缙欣然同意。朋友远眺丛丛翠竹,吟出句道:
    山竹无心,空生几对枝节。
    解缙应声对下联道:
    河藕有眼,不沾半点污泥。
    ③关于此联,民间说法不一。一说从前某地一员外为幼子聘请了一位年轻的私塾先生。这位年轻塾师时常给小孩出对句,自己偷闲到处游玩。有一天,他出一比上联,规定学生三日内必须对出: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学生对不出,回到家中坐立不安。他的姐姐是个才女,见状问明情由,便代弟对出下联:无人共枕,枉费一片痴心。年轻塾师看后,认为不是学生口气,便一再盘问学生。学生无奈,只好说出是姐姐代笔。于是,先生又出半联:纸上画龙龙不动。学生仍对不出,只好再求姐姐。其姐又代对曰:鬓边插凤凤难飞。塾师知是小姐代笔。统观两比对句,自以为小姐对他有意,便出联句试探: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小姐一看,觉得塾师心术不正,想入非非,忙问弟弟,方知弟弟已供出代笔之事了,因此产生误会。于是,小姐赶忙回下联相劝: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塾师不甘心,以为是小姐矜持忸怩,又出半联: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节。小姐一看,连忙回下联洗刷: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尘埃。自作多情的塾师仍不死心,再出半联纠缠:桃梅李杏,这些花哪时开放?小姐看后不免有些恼怒,回联责斥道: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塾师见无机可乘,方才不得不作罢。不久,小姐出嫁,一年后生下一对双胞胎。满月设宴,塾师也前往祝贺。当两个婴儿被抱出来与众宾客相见时,塾师醋意大发,出联句问小姐:孰是先生子;孰是后生儿?小姐知道塾师旧情未断,想当众羞辱自己,立即回敬道:后生为吾子,先生是我儿。宾客们听了,哄堂大笑。塾师满脸羞惭,狼狈而去。又传明代才子丘浚(字琼山)年轻时曾为某富家塾师,与主家女儿一去二往,互相产生爱慕之情,被主人发现。他只好求人向主人家提亲。主人出联句难之:绿竹无心难过节。丘琼山对道:黄花有意候重阳。赢得主人青睐,许女儿为丘琼山之妻。
    到了13 岁,解缙不但熟读了“四书”、“五经”等,还写下了很多即景诗词。如:云闲山秀丽,风静竹平安。诗兴梅边得,琴清月下弹。等等。

洪武十五年除夕,14 岁的解缙即景生情,挥笔写下了一副春联,贴于门首:
    日望赣江千里浪;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一贴出,便引得四邻观望,众人称赏。解缙家斜对门是赵员外的府第,这个赵员外是个倚官仗势、欺压百姓的家伙,他久闻“神童”解缙之名,但很不相信,看过解缙写的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可他心术不正,眼珠一转,便想出个鬼点子,打算以此来考倒解缙。他下令家人在解缙家大门朝向河堤的园子里栽了一园竹子,目的在于挡住解缙家面向赣江、远眺庐陵的风景和视线。仅一年时间,那园竹子便长得很高大了,果然如了赵员外的愿望,赵员外禁不住心头暗喜。
    第二年除夕,赵员外府上杀鸡宰鹅,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而对面的解缙家还在等父亲卖完豆腐,拿钱回来买米下锅。解缙心想,咱人穷志不短,也写副春联贴在门上,全当过年吧!可写什么好呢?当他抬头朝赣江、庐山方向远望时,却首先看见了赵员外府第四周那郁郁葱葱的竹园,顿时有了主意,提笔一挥而就: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谁知大年初一清晨,赵员外一出门,一眼看见了这副春联,竟暴跳如雷:“我把竹子都砍了,看你还怎么‘门对千根竹’!”于是命仆人将满园翠竹砍了个精光。
    解缙本来并未留意赵员外家栽这园竹子的用意,见此情景,心中不禁又怒又喜。怒的是赵员外太霸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心想,也好,今天我要叫你毁了一园竹子气还消不了。随即取来笔砚,在对联末尾各添了一个字,使对联变成: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赵员外见仆人们已将一园竹子砍得精光,以为解缙非撕那副对联不可,而大年初一撕对联,又是很不吉利的事情。赵员外正坐在太师椅上一边品茶,一边得意洋洋地想象着解缙家撕对联的窘相,忽闻听仆人告说解缙改了对联,忙出门来看。不看还好,这一看可把个赵员外气得简直要发疯,道:“来人哪,给我把竹根全挖掉!”仆人们赶忙去挖。愚蠢的赵员外以为,这下子解缙总该把对联撕了吧。可他万万没有料到,解缙又挥笔在联末各添一字,变成: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④这一故事在民间另有一说,称解缙家对门住的是一位姓曹的尚书。当解缙写了那副5 字联后,曹尚书很不高兴。心想,一个穷小子,竟会借我家的竹园做他家的风景,而且口气不小。于是,命家人砍掉竹子,想迫解缙撤换对联。岂知解缙竟完全明白曹尚书的用意,偏不撤联,只在联后各添一字。曹尚书气得不得了,命人将园中竹子连根也挖掉,再次逼解缙撤换对联。哪知解缙仍未换联,又在联末各添一字。曹尚书的气再也无处发泄,这才冷静下来细细思量,不由大吃一惊,确认解缙年纪虽小,却是个难得的奇才,从此对解缙佛眼相看。还有民间传说称,曹尚书还亲口将女儿许配给解缙为妻。
    把个不可一世的赵员外气了个半死。
    解缙不仅工于诗词文赋,尤擅对联,通晓棋琴书画,而且性情刚直,常常嘲弄权威人物,特别是前几次斗智妙对,名声大振,传遍方圆百里。有一个当朝权贵尚书听到这个传说后,怎么也不相信一个小孩子有如此能耐,便派人把解缙带到府堂,出几比上联要解缙答对,决心让解缙当众出丑,名声扫地。尚书派人传来解缙,却故意不让他从正门进府,而是让他从一个又低又窄的小门进去,通过一条夹道进府,解缙见状,拒不进府。尚书闻讯,步出府门,吟出半联:
    小虫无知嫌路窄。
    解缙知道是尚书大人有意戏弄自己,便昂首挺胸,应声答对:
    大鹏有志恨天低。
    ⑤关于解缙所对此联,民间亦传作:小子无才嫌路狭;大鹏展翅恨天低。关于此联故事,民间说法颇多。有说是清代壮族翰林、广西武鸣县的刘定到山东曲阜去上任,曲阜一带的士人存心刁难刘定,关紧官府大门,只开一扇小侧门,门上有半联:小马无知嫌路窄。刘定看穿其用意,挥毫书对下联:大鹏展翅恨天低。也有说有一书生赶考途中求宿某富家。富家主人与书生斗对。
    尚书一听,认为解缙的确不凡,只得允他从正面大门进入府邸。走进正屋,刚一落座,尚书的一个幕僚又吟出一比上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应声答对下联: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⑥此联民间又传作: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关于此联故事,民间另有一说,称为广西壮族神童刘庭学幼时见父亲与某友人对弈,友人出句请刘庭学之父对。刘父难为。在一旁玩耍的刘庭学代父答对,所对联句与此稍异。作: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又传系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时所对。
    话音刚落,尚书冷汗顿生,但还是不甘认输,手指壁间一幅墨宝再出上联:
    醉爱羲之迹。
    “羲之迹”指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迹。解缙脱口而对:
    狂吟白也诗。
    ⑦民间另有传说,称此联系明末著名书法家王象咸出句,他的侄孙、后来的清代著名诗人王士妙对下联。
    取“白也诗无敌”中的“白也诗”对尚书的“羲之迹”。
    几个回合的斗对,解缙不仅应付自如,而且有咄咄逼人之气势,众人也无不击节喝采。尚书哪肯罢休,又想奚落解缙,出句道: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反唇相讥,指着尚书身上的红袍笑对道:
    落锅虾公着红袍。
    ⑧此联又传为:嘻!井里蛤蟆穿绿袄;哈!锅内螃蟹着红袍。民间传说中同类对联的故事颇多。一说高则诚幼年对某尚书出句;又传为于谦幼时对某太守出句。又传清代何淡如曾对一联。
    他们走进客厅,里面已有不少尚书请来助阵的“名流学士”。解缙刚刚站定,便有一人指着墙上的画出句道:
    百尺飞泉声震谷。
    原来那幅画上画有一道瀑布,飞泻而下,瀑布之下有一只猛虎在张着大口怒吼。于是,解缙随声应答:
    一声长啸势惊天。
    这个不软不硬的“回敬”,使在场的人们都愣住了,谁也开不了口。
    尚书一眼看见另一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便信口出上联道:
    月下子规喉舌冷。
    解缙见尚书文思已乱,故意依样画葫芦,应声对道:
    花中蝴蝶梦魂香。
    ⑨相传苏轼父子兄弟一日对诗钟,其中有一联与此联十分近似。作: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谁知这位尚书抓住把柄不放,挑剔道:“试问,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来的梦魂香甜?”
解缙眨了眨眼睛,反问道:“然而,月下子规,也未必启口,喉舌之冷一样无从谈起!”
尚书这才发觉,自己的把柄,也被小解缙抓住了。又问:“啊哟,我既已错,依你之见,又该如何?”解缙说:“如把‘月下’改为‘啼月’、将‘花中’改作‘宿花’,岂不‘舌冷’‘梦香’?”尚书一听,认为言之成理,欲待叫好,又眼珠一转,再反问道:“你既早已知道,为何将错就错? ”解缙笑道:“大人失口在先,小人只好步大人后尘,照式而对。”一番话,对答如流,直说得尚书心服口服,但仍不甘心败北,再出半联道: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敏捷对出下联:
    庙后栽花长老枝。
    ⑩此联民间传说有异文。作:庭前新种先生柳;庙后旧栽长老枝。又说为某学生对塾师出句,深得塾师喜爱。
    尚书笑着说:“我这上联的意思是说,庭院前面种上竹子,首先长出来的是笋。”
    解缙也笑着说:“我这下联也有讲究,是说庙后栽花,已长出了老枝。难道不相对吗? ”
    尚书又是一阵大笑,说:我这上联还有一种解释,说的是庭前的竹子长得不好,是先生把它损坏了。所以,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接口道:我这下联也有另一层意思,说的是这庙后栽的花被风吹倒,庙里的长老用木棍支了起来。这就叫: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见仍未难住解缙,又说:我这上联还有第三层意思,说的是庭前的竹子种得不好,教书先生拿话损它:你是怎么长的?就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仍然未被尚书难倒,从容答道:我这下联也有讲究,说的是庙后栽了花,小和尚告诉长老,长老说“知道了”。这就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堂堂一个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巧对妙联,竟然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和上风,也不得不承认解缙才华出众,机智敏捷了,当即把县令张仕行叫来,当着众人的面,对解缙说:“满城人都说你年幼聪慧,能赋诗填词作文章,今天我要张县令当主考,当众出题,不限题目,你当场作一篇文章来。若写得好,封你为秀才,免费收你为庠生。”解缙头一偏,说:“大人说话可算数?”张县令拍拍他的肩膀说:“曹大人身为尚书不说,本县也是堂堂一县之主,岂有说话不算数之理?”解缙应声道:“好,拿笔来!”只见他略一思忖,挥笔写下:
    之乎者也矣焉哉。
    7 个字。曹尚书和张县令等人看了直摇头:“这算什么文章?”解缙一笑,不慌不忙将毛笔蘸了蘸墨,又写了7个字:
    安排七字做秀才。
     “好!妙!”在场的塾师徐先生不待解缙掷笔,就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曹尚书和张县令相视一笑,也不禁颔首赞许。这样,解缙便有了“秀才”出身,并免费进了官办学堂当了庠生。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恢复。时年19 岁的吉水“神童才子”解缙,到江西省省城洪都(今南昌)参加乡试,高中解元。
    解缙中解元后,有一次偕朋友游山,因口渴难忍,便进一座古庙向一老道乞水解渴。老道闻知来者乃是早已大名鼎鼎的“神童才子”解缙,即捧茶出句试其才: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解缙一听,便知老道绝非等闲之辈,句中3 个“解”字,三音三义,确实难以应对,一时无计可施。但他并不着急,有意岔开对联话题,与友人一起同这位老道攀谈起来。从谈话中解缙得知,老道姓乐,曾做过朝廷乐府的官员。又见老道屋内悬有一把三弦琴,便恳请老道弹奏一曲。老道一曲《高山流水》刚终,解缙脱口对出下联:
    三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传明代浙江分水县有一地名“分水桥”。有人以此为题出句道:分水桥前分水吃,分分分开。久无人对。陈震(字启东)任训导时为之足对:看花亭下看花回,看看看到。其后有人仿之为联,托言某新贵游勾栏,妓女出句云: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新贵为之足对:一朝朝罢,行行行院之家。后又有人变之为:一妓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有人对为:五言绝对,施施施施主之才。另有一说称,从前有个姓解的人,中了乡试第一名,成了“解元”。这天,他从外面回家,连声叫渴。侍女赶忙提壶为他沏茶。正好有一位朋友在他家等他,随口说道: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解元一听,放下茶杯,连说“妙句! 妙句! ”一个“解”字,根据字音不同,竟连用4 次。前两个是动词,读ji权当作耍。茶房出句曰:一杯茶,解解解解元之渴。解缙听罢大吃一惊,不能对,羞红脸走下座来,对茶房道歉,认为是千古佳句“绝联”。从此处处谦恭待人,再不骄傲。
    老道闻对,不禁为之一怔,继而频频点头,连称奇绝。第二年春天(1389 年),全国举子云集京城南京,参加会试。按照惯例,会试及格者,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故又有“廷试”、“殿试”之称。殿试一般由皇帝亲自主考,选中的人分一、二、三甲。一甲只有3 人,按照顺序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及第;三甲也是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解缙这一次也参加了会试。解缙会试时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朴实,博得主考刘三吾的好评,意欲点他为一甲状元,但还须经过殿试这一关。
    当时的皇帝正是洪武帝朱元璋。朱元璋已看过解缙的文墨试卷,心中十分满意,但不知他家庭出身如何,因而在殿试时对他格外留神,既没问他安邦治国之道,也未问他经济农桑之策,只是问:“爱卿,你祖辈和父母在家做甚?”
    这个问题对解缙来说,倒是一个十分难过的“难关”,确也出乎他的意料。他想,照直说吧,祖父是做酒的,祖母是弹棉花的;母亲在家推磨做豆腐,父亲挑担在外卖豆腐。在门阀观念十分盛行的当时,会被视为出身下贱,不但不能位列朝班,还会招来人们的耻笑。说假话吧,一旦被查出来,就会被指为犯了欺君之罪,不但功名无望,连脑袋也保不住的。正在为难之时,他突然想到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这两句名诗句的写作手法,又联想到他8岁那年曾应付过一位过路客人的提问,心中顿时一亮,便决定以对联形式回答皇帝的提问。便道:“启禀皇上,臣祖父母的职业是:
    玉甑蒸开天地眼;金槌敲动帝王心。
    臣的父母则是:
    父在外肩挑日月;母居家手转乾坤。
    关于此联,民间另有一说称,解缙幼时在家苦读,遇到一位做官的人问他家中情况,他答以: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又传为清朝刘凤诰中探花殿试时对皇帝出句。
    朱元璋一听,误以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心中大喜,当即御笔钦点为头名状元。但由于有人认为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后却被降为第7 名进士,他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也同时高中三甲进士。
    解氏“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吉水城,也震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听说解缙这位有名的“神童才子”尤擅对对联,便召来亲自试验。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座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朱元璋吟上联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角色。
    解缙接口便对: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民间又传此联系朱元璋行军途中为某戏台所题。
     “好!”朱元璋听罢满心欢喜,又出句道: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出下联:
    子居右,女居左,世配定“好”人。
    《巧对录》载此联为明代神童万安幼时对一客人出句。亦传为某新郎新娘新婚之夜对月出联斗对。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
    解缙乡试中举还乡时,解家便托人做媒,给他娶了出身于书香之家的街坊徐泰之女徐素姣为妻。这位徐泰,便是当年曹尚书、张县令考解缙作文时,在场作证的那位塾师。徐素姣也是解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诗友。
    还在乡试之前的一天,徐素姣到解缙家借东西,被解缙看见了,蓦地触动了两小无猜的儿时情景,当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第二天天刚麻麻亮,他就写了个纸条让小妹送给素姣。素姣一看,见纸条上写的是两句诗:“南窗与我北窗连,日望姣娥夜不眠。”素姣也是个才女,看过这两句诗,心里非常高兴,但不知解缙是真心还是假意,有意在两句诗后面续了两句:“卧牛贪吃墙头草,游鱼妄得水上莲。”解缙看过素姣的续诗,提笔再续诗句,算是回敬:“世人笑我矮砣砣,我笑世人穿衣多;倒吊起来点墨,身高一丈又如何? ”徐素姣有两姐姐,自与解缙成亲完配之后,徐泰老先生对这个三女婿慧眼独钟,十分喜爱。岳母因而很有意见,说:“3 个女婿都是手心手背上的肉,还分什么高低贵贱?”徐老先生毫不隐讳地说:“三女婿才华横溢,人品又好,就是比他两个姐夫强,将来前程无量。”老伴不满道:“口说是虚,眼见为实。你说他强,我偏不信。还是试一试再说吧! ”
    一天,解缙前来拜望岳父和岳母。岳母端来一杯茶放在他面前,就退到内室去了。解缙揭开茶杯盖一看,见是一杯白开水,就轻轻将茶盖盖上,叹道:徒有好清水,可惜无鱼虾。
    在内屋屏风后偷窥动静的岳母闻言,这才另送上一杯龙井茶,摆上几碟果点。
    吃午饭时,岳母又故意为难解缙,只给他面前摆了一只竹筷,却端起杯来劝酒。解缙只是笑,不动手,道:独角龙能飞,独木桥难行。
    岳母这才点头另取了一副象牙筷子摆到解缙面前。
    午饭后,岳母拿出文房四宝,要解缙以山、竹、梅、月4 字为眼,当场作一首五言绝句。解缙不假思索,提笔一挥而就:
    云闲山秀丽,风静竹平安。诗兴梅边得,琴清月下弹。
    一走,徐泰笑着问老伴:“怎么样,这下你该服气了吧!”老伴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不行,等端午节3 个女婿到齐了再比试一番,看他们3 个谁更胜一筹。”
    端午节那天,3个女儿和3位女婿果然都来给岳父岳母拜节来了,合家团聚,好不热闹。一家围坐桌前,岳母提出让3个女婿联诗对句,以助酒兴。大女婿和二女婿相互挤眉弄眼,存心要给解缙出点难题。大女婿站起来,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孔圣人图和一幅关公像,吟出一比上联:
    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
    接着故作谦虚地说:“才疏学浅,请小姨夫指点并对出下联。”解缙闻句,脱口即对:
    写春秋,演春秋,一部春秋。
    此联在民间传说颇多。一说为徐渭为某地新修庙宇题联,妙解纠纷。联作: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圣德威灵传万世;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庙堂香火续千秋。
    岳父大人闻对,高兴地喝彩道:“妙,对得妙极了!”二女婿站起来,指着门前文水河边的龙王庙又出上联道:
    朝朝朝朝朝朝应。
    解缙一听,即刻明白了上联的含意,是说天天(朝朝)来朝拜,每天(朝)都能应验。他望着滔滔不绝的文水河,立即足对:
    长长长长长长流。
    民间传说中,此类转品妙对很多。如传宋代状元王十朋为浙江温州江心屿所撰一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江苏镇江金山寺也悬有此联。福建福州罗星塔有联云: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消。四川长宁朝云庙有联: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有一联,传为文天祥所作: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有联:河水长长长,长长长流;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
     “好句!缙儿讲的是文水河,着实耐人寻味,别有情趣。”知书识礼的岳母也禁不住脱口赞美起来。
    解缙放下酒杯,手指插在门上的菖蒲、艾叶、桃枝吟道: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又说:“这是一比上联,下联敬请二位姐夫足对。若对得好,我敬二位姐夫每人3 杯,若对不好,我领罚3 杯。”两位姐夫苦思良久,无法应对,只好说:“我们情愿领罚,还是请小姨夫自对吧!”解缙见状,客气地说:“今日作诗对句以助酒兴,意在使大家欢喜,多饮几杯,其实我们3 人都彼此彼此。这下联嘛,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对: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联民间传说中有异文。作: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解缙上联出得精巧别致,下联对得工称新颖,特别是客气话说得令人舒畅。从此,岳母和岳父一样,也对他另眼相待了。
    朱元璋虽然喜爱对联,且常以“绝联”难人,但与“对联大师”解缙比试起来,毕竟要稍逊一筹。
    一天,朱元璋与众人闲话对联。朱元璋对解缙说:“朕读《论语》时,看到《为政篇》中有一句话,虽然只有两个字,正好是一比上联,但却很难对。很久都无人对出下联。”解缙问:“是两个什么字,这么难对?”朱元璋说:
    色难。
    解缙一听,不假思索,应声答对:
    容易。
    据《古今谭概》载,此联系解缙对明成祖朱棣出句。
    朱元璋以为解缙正在思考这“容易对”,便愕然不动,耐心等待。过了好一会,见解缙还不开腔,便问:“既说容易,何不快快对来?”解缙也感到诧异地说:“臣已足对过了!”朱元璋这才仔细琢磨“容易”二字,不禁恍然大悟,连连称妙:“十分工称,合起来是一句平常普通的话,真如天造地设一般!”
    后来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北京的大明门竣工后,永乐帝朱棣命解缙题写门联。解缙略一思索,欣然命笔,写成一联: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民间另传此联系清代陕西状元王杰(字文瑞)所书。据《濯缨序笔记》载,赵孟曾给忽必烈写过此联。
    对解缙这种妙手天成、倚马可待的惊人才华,“成祖大喜,赐赉甚厚。”
    明太祖朱元璋在他的政权稳定之后,大开杀戒,诛杀了一大批“功高震主”的开国元老,也诛死了不少“擅权枉法”的权臣。同时,还大兴“文字狱”,对那些不愿与他合作的文人进行残酷的镇压。朱元璋早年因家贫再加上天灾人祸,不得已曾当过和尚,因此连“光”、“秃”、“僧”、“生”之类的字眼也成禁忌。因犯此类禁忌而被处以死刑的官吏、文人多不胜举。
    解缙是个洒脱、耿直的文人,可也不得不时常自警。因为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有一天,解缙陪朱元璋在午门城楼上观赏春景,恰好看到武士们押解一伙“犯法”戴枷的和尚从城楼下经过,他想到朱元璋当年做和尚的事,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朱元璋似乎觉察出他笑的原因,盯住他,不快地问:“你笑什么?”解缙看朱元璋脸色和眼神不对,立即警觉起来,随即指着戴枷的僧人说:“万岁,小臣见此情景,偶得一诗,颇堪玩味,故尔发笑。”朱元璋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你吟给朕听听!”解缙瞥了一眼在场垂头低眼、连大气也不敢出的文武百官,吟道:
    知法又犯法,出家又戴枷;两块无情板,夹个大西瓜。
    朱元璋知道他是在嘲笑和尚,暗讽自己过去出家为僧的经历,顿时黑了脸。可仔细品味,反复推敲,发现诗中竟没有一个字犯禁。默吟到“两块无情板,夹个大西瓜”两句时,竟被这生动、形象的比喻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朱元璋对官僚、文人的诛杀和刑罚,引起了大臣们的反对。但反对之声带来的是更严厉的杀伐。参议李钦冰不过说了句“陛下杀人太多,太过分了。”就被割乳而死。解缙这时也憋不住了,冒死进谏,写了封《大包西封事》的奏折,批评朝廷刑罚太繁太苛。奏章中的话尖锐、率直,分量也很重。可是解缙用词巧妙,把一切罪过、过错归咎于“臣下之乏忠良”,并非皇帝之过。朱元璋阅后,不仅未予加罪,反而连赞:“才子! 才子! ”后来,解缙又写了《太平十策》,主张薄税敛,劝农桑,免屠戮,省株连,甚至指责说:“尝闻陛下震怒,锄根除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褒一大善,常延其业,复及其乡,始终如一者也。”这尖锐的批评,使朱元璋十分恼火。只因解缙说了他“亲贤纳谏,始终如一”的话,使他想起了元配夫人马皇后临终之言:“我死以后,希望陛下能亲贤人,进纳忠谏,始终如一,大明江山就可保全,我也放心了。”这才使朱元璋有所反省,解缙也才幸免于难。不久,朱元璋便下令禁止酷刑。
    督察院副都御史袁泰与左都御史陈瑛,锦衣卫头目纪纲勾结一起,施展特务手段,窃听密告,到处找碴诬陷与他们意见不合的官吏,使朝廷文武百官人人自危。他们也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生怕深得皇帝宠爱而又嫉恶如仇、光明磊落的解缙揭他们的老底,便想陷害解缙,于是先拿解缙的好友夏长文开刀。有一次,夏长文与妻子吵嘴后喝着闷酒,长吁短叹。第二天,朱元璋便问夏长文昨晚为何对天长叹,是不是对朝廷不满。夏长文一听大吃一惊,照实说出了原因,才幸免一死。后来一打听,原来是袁泰串通锦衣卫搞特务活动,偷画了他闷坐长叹的图形送给了朱元璋。解缙对袁泰等人这种下作行为深恶痛绝,草疏《论袁泰奸黠状》,对袁泰进行弹劾。
    朱元璋见奏疏慷慨激昂,便下令核实,最后给予袁泰应有的处罚。解缙直言忠谏,引起阁僚的不满。有的是怕他揭露自己的恶迹,有的嫉妒他年轻得宠,便纷纷在朱元璋面前诬陷解缙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朱元璋自己也觉得解缙是个言语带刺、惹是生非的人,便打算让解缙去洪都(今南昌)做江西道的监察御史。正在这时,有位大臣上奏,为被朱元璋株连全家杀害了的开国元老李善长鸣冤。朱元璋看罢奏疏心中十分不快,可奏疏中文字又情通理顺,无言可驳,只好不作声。忽有人告诉他说这份奏疏是解缙起草的,于是朱元璋便起了罢免解缙的念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将解缙的父亲解开召至京师,说:“你儿子解缙,论才学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办事率直有余,涵养不足。长此下去,势必招致众人嫌弃。好在他年纪尚轻,让他随你回家,加紧自学进修,积累处世阅历。10年之后再重回朝中,我必重用。”这时才年仅24 岁的解缙,便随父亲返回吉水老家了。
    解缙失宠回到故乡后,不避寒暑昼夜,刻苦读书,认真撰述。8年的艰苦努力,不仅校正修改了《元史》中的谬误,为《宋书》补写了续篇,删定了《礼记》,而且精选了《道德经》、《烈女传》等,还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散文。他所作的“三颂”、“三说”(即《河清颂》、《嘉禾颂》、《白象颂》;《书学详说》、《书学源流详说》、《说诗三则》),均受到时人及后世的赞赏。8 年中,解缙努力积聚的学识,为他后来编纂《永乐大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今南京)病逝。解缙闻讯奔赴京师吊祭。曾被他弹劾受到处罚的袁泰听说解缙到了京城,急忙上书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之孙),说解缙母丧未葬离家远行是不孝;不尊太祖皇帝“在家读书10 年”之令是不忠。不忠不孝的人岂能留在朝内为官?朱允炆深以为然,便将解缙贬至河州卫(今甘肃兰州西北)做卫吏。
    解缙一去河州卫四年,搭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董伦再三引荐,朱允炆才诏令解缙为翰林院侍诏。建文四年(1402 年),他才重返京城上任。
    就在这年六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统率“靖难之师”南下,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开战(史称“靖难之变”),最终,朱允炆兵败,自焚而亡,朱棣登上了皇位,改元永乐。朱棣登基后,要旧臣翰林院侍讲学士方孝孺替他起草登位诏书,方孝孺不肯,掷笔于地,朱棣一怒之下诛杀了方孝孺六亲九族。
    解缙是拥护朱棣的。他认为朱允炆虽然孝道、仁慈,但耳根太软,朝令夕改,不是个干大事、统一天下的人物。朱棣虽然有野心,但智勇双全,有雄才大略,能统一天下,也能兴盛天下。所以,他曾手捧玉玺迎接朱棣进城。方孝孺不肯替朱棣起草登位诏书,他接到朱棣的命令后却欣然提笔了。朱棣见登位诏书写得文采斐然,顿时大喜,提升解缙为翰林侍读,并令解缙与黄准、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6 人同进文渊阁,参与最高政务。不久,又提升解缙为侍读学士,并负责《太祖实录》、《烈女传》的编撰。不到1 年功夫,解缙就完成了这两部书,受到朱棣的格外赞赏。
    解缙虽然遵太祖朱元璋之命回乡刻苦攻读,“积累处世阅历”,但仍不改率直耿介的本性。重返京城并受宠之后,他依然该谏的谏、该做的做。锦衣卫头目纪纲为人险恶,爱告阴状,朝中文武百官都讨厌他,也都害怕他,唯独解缙不买纪纲的账。有一次在宴席上,纪纲诌了一副歪联,嘲讽解缙个子矮小:
    塘里水鸭,嘴扁脚短叫呷呷;洞中乌龟,颈长壳硬矮拍拍。
    纪纲的儿子更是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极爱附庸风雅,到处卖弄,也随其父之后吟联嘲笑解缙说: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民间又传此联乃一权贵之子所吟,受到解缙的痛击。
    解缙一贯治学严谨,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徒具虚名之辈是很瞧不起的。听了纪纲父子吟的两副似通非通的对子,禁不住捧腹大笑起来,说:我送你们父子一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柢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联民间亦传作: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场的人联想到纪纲父子学问无长进,溜须拍马的本事倒高明的流氓德性,都暗暗夸赞解缙这副对联刻画得入木三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纪纲父子羞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暗暗地又给解缙记了一笔仇。
    解缙再度受到皇帝信赖和重用,文武同僚中有捧场的,有拆台的,有怀恨嫉妒的。一天,几位大臣聚在一起,想出道难题为难解缙。一位老臣说:解学士,你文才口才俱佳,我出半联,看你是否对得上。这半联是:
    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
    这比对联巧妙地将“切”“分”两个字拆开,变作“七刀”“八刀”,用心极为乖巧。老臣话音刚落,解缙抬头望望窗外的寒雨,随口吟道: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参见《巧对录》、《挑灯集异》。《解人颐》指此联为明代杨文襄公杨一清所对。《对联话》载联与此联有异。为: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民间亦传此联系明代于谦幼时对钱塘知府(太守)出句。又有民间传说称此联系一对痴情男女所对。说某秀才进城读书,中途投宿一客栈,晚间游客栈花园,偶遇客栈主人之女,二人一见钟情,以斗对决定可否订婚。忽暴雨骤至,女以出句考秀才,秀才苦思难以足对,怏怏不快而回。由此秀才愁肠百结,一病不起。多方医治,终不见效。是年夏,有客至家,其父切瓜待客,秀才灵感忽来,妙对下联,命家人速告客栈主人之女。家人返回时,秀才已死。客栈主人之女闻讯,抑郁成疾,不久亦死。两家主人见儿女如此痴情,遂为之合葬。此后合葬坟茔上每年结一瓜,为过往客人解渴。《坚瓠集》则指此联系明代蒋焘与客人所对。
    这比妙对不仅完全符合出句的句法、修辞手法等要求,而且还有一种诗的意境,令那些老臣们不由得不拍手称绝。
    永乐皇帝愈是信赖解缙,同僚中就愈是有人对解缙怀恨嫉妒,千方百计要离间解缙与永乐皇帝的关系。永乐皇帝朱棣好色,可却最怕也最忌讳别人看到他有失体统的事。一天,一个受人贿赂了的小太监跑到解缙的书房门口,说:“解学士,皇上请你到太和殿下棋,快去!”解缙信以为真,赶忙跑去。刚进门,就看见永乐皇帝正抱着一个漂亮的宫女在忘情地狂吻。解缙一看不好,刚想转身走开,神情尴尬的朱棣恼怒地喝问了一声:
    解缙进不进?
    解缙无法,只好停下脚步,把心一横,反问道:
    永乐乐不乐?
    朱棣见他随口一句竟对得如此绝妙,转怒为喜,招手把解缙唤到了身边。
    永乐元年,朱棣看了解缙主编的《明太祖实录》和《烈女传》,十分满意。便产生了要解缙主持编撰一部比这两部更加宏伟的史书的念头。这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为明朝打通了一条海上贸易通道。他想,如果能在文化上也如此,岂不更能流芳百世?因此,朱棣便诏解缙商议。解缙在家苦读8年,久有这个抱负,见皇帝有此宏大构想,正是求之不得。道:“陛下高瞻远瞩!臣愿执笔追随,集志士儒英,大备百日之典,勒成一经,以惠万世。”朱棣大喜,立即准奏,把主编《永乐大典》(原名《文献大成》) 的事宜交给了解缙。解缙又推荐姚广孝做监修,刘季任总事。朱棣一一准允。
    永乐元年,解缙带领着编纂《明太祖实录》的原班人马,招募了数百名专家,调集了数万卷典册,夜以继日地开始了编撰《文献大成》的工作。白天,他照常参理政务,晚上则住在文渊阁编修书稿。他翻阅了上万种资料,查检了数万卷史书、经典,一一加以摘录并进行校勘。书上没有的,他依据有关资料加以补写;记述有错误的,他进行认真的校勘和修正。
    经过4 个寒暑的艰苦著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终于在永乐六年(1408 年)完成初稿。朱棣亲自审阅目录后,觉得内容还不够齐全,命令再作进一步修改、补充。但就在这时,解缙因在立太子之事上得罪了朱高煦,受到朱高煦、李至刚等人的诬陷,被贬往广西做布政参议。解缙离开即将开始的《永乐大典》的增补工作后,姚广孝等依照他的提示,又经过4 年的努力,终于大功告成。朱棣亲自为该书写了序言,并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共22877 卷,仅凡例和目录就是60 卷,装订成11095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艺术、经书、史籍、工技、农艺、医学、宗教等一切科目,是我国珍贵的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自古至今,嫉贤妒能的恶习,犹如一条毒蛇,不知吞噬了多少有真才实学的仁人志士。被世人称为“神童才子”、“天纵奇才”的解缙,也死于嫉贤妒能者之手。
    解缙入京谒见太子的事被正随驾北征的朱高煦知道了,便向朱棣报告说:“解缙私谒太子,乱君臣之礼;又匆匆南归,行动鬼祟。”朱棣这时正为北征战事不顺利而烦闷,听了朱高煦的话更气得怒火冲天。恰在这时,解缙的《请凿赣江以通南北》奏章送到,永乐皇帝展开一看,怒上加怒,遂下令将解缙逮捕入狱。解缙此时还在南还途中,便被锦衣卫拿下,押解京城,关进了由锦衣卫掌握的“诏狱”中。
    接着朱高煦借解缙入狱之事,肆意诬告文人学士。宗人府、翰林院的文官高得、蒋骥、王汝玉、李贯、朱等,都因解缙一案受到牵连被打入牢狱。朱高煦又勾结锦衣卫头目纪纲,严刑拷打解缙,逼他供认“辱上谋叛”的罪名。解缙心里很清楚,若自己经受不住皮肉之苦,招认其罪,不仅自己要被杀头,众同僚跟着遭殃,更重要的是皇太子也要遭到谋算。因此,他坚持不肯做成假供,咬紧牙关,坚强不屈。朱高煦和纪纲拿不到供词,更拿不出真凭实据,不敢擅自处置解缙,只得将解缙戴上大枷,关进死牢之中。
    永乐十三年(1415 年),解缙已入狱5 年了。这年冬天,纪纲将诏狱中的囚犯名册送给朱棣过目。朱棣一见表册上有解缙的名字,问道:“解缙还在呀?”纪纲退出后反复揣摩朱棣问这句话的意思,认准朱棣有处死解缙之心,便想出了一个坏点子。
    就在这个大雪天,纪纲来到解缙的牢房之中,对解缙双手一拱,皮笑肉不笑地说:“解学士,恭喜恭喜!”解缙看穿了纪纲的丑恶心灵,冷冷地问:“喜从何来?”纪纲说郑和三下西洋已经顺利归来,不仅带回来很多奇珍异宝,十分罕见,还在苏门答剌(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把王子苏斡刺者打得大败,壮了国威,皇上大奖有功之臣,大赦天下。纪纲最后说:“解学士,你又可以上朝议政了!”接着,他将解缙邀至小厅饮酒赏雪。
    纪纲在解缙的酒中掺入蒙汗药,待将解缙蒙倒之后,便令人将解缙拖到狱院的雪地之中。不到一个时辰,解缙便被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掩盖了。一代天纵奇才,就这样在白皑皑的冰天雪地之中死于非命。此时,解缙年仅47 岁。
    解缙死后,官府抄没了他吉水的家产,将其妻子徐氏和儿子解祯亮、解祯期以及江西吉水解氏家族的人,全部流放到辽东(今山东文登县)戍边。
    10 年之后,皇太子朱高炽登位,他拿出解缙当年( 永乐三年)所写的“廷官十论”给老臣杨士奇看。并说:“人说解缙狂傲,如今20年过去了,他对这些人的评论全都应验。这说明解缙确有独到识见,一点也不轻狂。”曾与解缙同入文渊阁的杨士奇连连点头称是。
    于是,朱高炽下令特赦解缙的妻子和宗族。这样,年近花甲的徐氏才又带着儿女宗族人氏迁回江西吉水城东安居。正统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又下令归还了解缙的全部家产。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又下令恢复解缙的官衔,并追赠朝仪大夫,谥号“文毅公”,并在南京、吉水为解缙重新举办隆重的葬礼,规定两地同一时辰出殡,文官吊孝,武官抬丧。
    解缙这位“天纵奇才”和“神童才子”,虽然只活了47岁,但他却为后人留下了像《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烈女传》等等珍贵的文献。更因为他才华出众,为官清正,敢替老百姓说话,江西百姓永远怀念着他。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