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石头剪子布怎么赢:当下中国鲜有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48:35

当下中国鲜有大师

当下中国鲜有大师几乎已成公论,但是为何呢?其实,如今不只在中国,在国外也是鲜有大师。不同的是,国外鲜有大师但有专家,国内鲜有大师也无专家(有的是砖家)。

那么为何现在全球都鲜有大师呢?

1 学术分科

现在的学术体系及其分科是基于现代西方文明体系下的学术分科。自启蒙运动以来的几百年间,现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日趋完善也日趋庞大。各种专业分科几百上千种,而且每个专业分科也积累了各自庞大的学术体系。这样的话,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可以,但是要想成为融百家之长的大师就太难了。隔行如隔山,更何况现在的山是如此之高。

2 哲学基础

现在西方科学的基础是实证法和归纳逻辑,整体的思维模式是从微观到宏观。实证法和归纳逻辑使得人们走上了唯科学主义,使得人们在“已知”的圆内打转转,对圆外未知无能为力。在圆内的超微观领域和在圆外的超宏观领域,现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难有突破。

在超宏观(宇宙深空)观测方面:虽然人们向宇宙深空扩展的能力仍然在迅速发展,但由于信息传播速度的有限性,使我们观测到的客观宇宙几乎是静止的(比如在几十亿光年的尺度,即使连续观测上千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而“静止”的宇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远远少于运动的宇宙,无法满足我们认识宇宙的需要。在人类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所能够观测到的“静止”宇宙,给我们所提供的信息,可能永远也满足不了我们认识宇宙的需要。这就意味着由西方“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方式,演化而来的“实证科学”,对认识宇宙将变得无能为力。

在微观观测方面:现在高能粒子对撞机已经大的惊人,使我们的目光在微观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即便如此,我们目光的扩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头脑的扩展。或许我们的目光将来可以延伸到标准粒子模型中的所有粒子,但这离宇宙的微观极限还相差甚远。类似“超弦”这样的“后标准粒子”理论,将成为“实证科学”永远不可及的理论。

3 语言载体

现在各类学科的顶尖领域语言载体依然是英、德、法等字母语言。这些语言相比较于中文,同等文字的信息量上远不如中文(请参见新东西学网站关于汉语优势的文章)。简单的例子是同等内容的书籍,中文的要比其他文字的书籍薄很多。同样,汉字在造新字和新词方面比英文有很大优势。目前英语词汇量已经超过40万,预计本世纪中叶会达到百万。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只有很少的古文知识的中学生就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辞。

国内的因素:

国内除了具备以上这些因素外,还有很多“中国特色”“中国国情”。那就是,在教育制度上金钱为向导;在社会风气上的官本位、不论是非的成功文化;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的制度腐朽。等等很多,这些都被广大网友喷了很多遍了,我就不多喷了。而这些不仅使得国内不仅鲜有大师也鲜有专家了。

未来的大师?

那么未来还会有大师吗?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呢?从以上的三个因素,我认为至少以下两点会有所帮助:

1. 古文及良好的国学基础

中文相对于英文有着信息量大的优势,古文相对于现代汉语信息量更大,一个可以用古文进行思考的人其思维速度是常的数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有很多凝练的经典,这些可以很好的形成你大脑思维运算的内核。这里讲的良好的国学基础绝不是于丹讲论语,而是真正的国学精华。去年逝世的“万能科学家”钱伟长可以算的上国内非常稀有的大师级人物,他能够成为万能科学家,非常得益于其扎实的国学根基。钱伟长是钱穆的侄子,大学的时候学的还是历史专业,在23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物理等自然科学。能如此快的跨越这么大的领域,而且在诸多自然科学领域达到顶尖水平,这些都得益于其先前已经培养好的的大脑思维系统。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这个说法并不是某些“新儒家”搞得复古主义,这点我赞成李泽厚的说法“认为那样不但逆时而为,而且会培育专 制的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2. 东方哲学思想

东方的内证法,整体论对于现在科学在超宏观和超微观方面的突破都很有借鉴意义。中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在西医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在中医看来都很容易解决。而中医也应借鉴现代科学的方法,摆脱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