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表格怎么加竖线:国学、教育、养生、治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6:58:40
什么是学习?学就是背,习就是练。
背,或叫记忆,要抓住重点。分清轻重缓急,追求多快好省。什么是记忆的重点?记新的、记不会的、记难的、记容易错的、记不符合规律的。
读了不会背,就是不懂;听了不能背,就是不懂。
背是初步的懂、背是初步的会。真正的懂是深入浅出,而不是复述;真正的懂是创新而不是模仿。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性格;细节决定习惯。只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日积月累,才能养成习惯。
成长就是建立秩序,调节平衡,走向独立。
给你所爱的人自由。你想害你的孩子,你就替他动手,你爱你的孩子,你就让孩子自己动手。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人之所以不自由,主要受地位、经历、视角、时空的制约。并非盲人聋子有认知缺陷;明眼聪耳的人,如果不走出认识误区、不打破思维定式,不清除认知上的缺陷,并不比盲人聋子强。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各有志,许由不愿意替尧管理天下。天生我材必有用。臭椿虽然大干不中绳墨,小枝不中规矩,但自有用途。野猫和黄鼠狼,自以为得计,东西跳梁,不避高下,反而中于机辟,死于罗网。帽子虽然好,但对从来不戴帽子的少数民族,就没有用了。
如果一切归于自然,那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 ☆ ☆
万物、万灵、万事千差万别,归根结底是齐一的,这是“齐物”。千差万别的看法和观点,也是齐一的,是不二的,这是“齐论”。合二而一,便是齐物论。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国学求同,西学分科;只有高登一层,才能求同;钻进细节,就见木不见林;钻进庐山,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三分学七分悟。没有领悟,就不是学习。领悟,需要实证,需要证验。经过证验,才算真正领悟。
非领悟不能深入浅出。领悟比背诵更重要;领悟比模仿更重要。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样说。本质、目的、动机,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现象是入门的向导,入了门,就要抓住本质、目的、动机。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全都出于虚无。社会上实实在在的东西也都是出自虚无。
是非之争没有价值。万物都是齐一的。 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
忘物才能齐物。 忘掉死生、忘掉是非, 物我交合、物我俱化,才能遨游于无穷的境域,遨游于尘埃之外。
中国的传统是集体主义。中国人的出发点是家、乡、国、天下,而不是个人。归零、忘我、不吃独食、见义勇为、保家卫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认为,国家的命运、子孙的幸福、人类的前途,远比个人重要。
做大事必须有大团队,人有百骸九窍,团队也应和而不同,看人长处,责己不责人,各路人才各尽其能,各施其长,协同一致,才能完成共同大业。
☆ ☆ ☆
人不该有病,有病都是自己找的。起居有节,早睡早起,不妄劳作,人人可以度百岁而去。
上工治未病,药食同源。三清(清肠胃、血管、细胞)三修(修道、性、身),平衡饮食,人人都能健康长寿。
☆ ☆ ☆
人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愿望。人之所以缺少愿望,是因为大多数愿望,都遭受打击,不能实现,因此不敢再有愿望。大多数愿望,之所以都会遭受打击,是因为不是无为,而是人为;不是客观需要的,而是凭空想出来的。
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是忘形;无宠辱、贵贱、好恶、是非,是忘情。兼忘形与忘情,是“德”。“充符”则是充分证验。
☆ ☆ ☆
人脑有开发不尽的无限潜力。0至6岁是人脑的最佳开发期。2岁前后的孩子,记忆、背诵单调的东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你不给他们记忆素材,他们就会去记电视上天天重复的气象预报和广告。
脑有阴阳。其阴者为原脑,为元神,司情,司眼耳鼻舌触意,司慧,司直觉,司顿悟,司记忆,司形象思维,司编故事、过‘电影’,司人格。其值为情商。
其阳者为新脑,为识神,司智,司知识,司理,司领悟,司推理,司研判,司以简驭繁,司提纲挈领,司化简升华,司比类取象,司透过现象看本质,司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值为智商。
情、理两相间隔,唯意可以为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是知情商重于智商也。
过目不忘、过耳不忘,是人的本能。失忆是人脑的自我保护。通过运动、体验、绘景象、编故事、过电影,眼耳鼻舌触意齐动,人人都可以记住自己要记的东西。
儿童需要简单的重复,一字不差;成人需要更新,日新月异,与时俱进。
好学生是把一本书书读成两页纸的学生。领悟就是梳理,提纲挈领。
仁义是精神之黥,是非为人性之劓。唯大道可葆人之天然真情、真性。离形去知,才能同于大通
真人是无人无我的,是天人不分的。真人就是“道”的人格化。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 ☆
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家长不培养孩子习惯,孩子就培养家长习惯。
人一生的苦与福是定数。小时候吃尽了苦,老了就只剩福;小时享尽福,老就都是苦。
合格的帝王像镜子,心中无一丝成见,只正确反映客观。
☆ ☆ ☆
做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简单、容易。不简单、不容易,就要重新选择。
在多数情况下,人不需要努力,而只要选择。老子说,“无为则无不为。”
人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自量力的。如果宇宙是一天,则人类只是一天中的最后34秒,而一个人则顶多是一天中最后的七千分之一秒。人定胜天,是痴人说梦,比蚂蚁伸出一只腿想绊倒大象更可笑。
天然不可违,自然不可违,大势不可违;违者失之。事之所以成,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天给我机会。我要做的事都做不成,只有要我做的事,我才做得成。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应该用20%的努力去争取80%的结果,而不是用80%的努力去争取20%的结果。
心中无私天地广;唯有关心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大成。
☆ ☆ ☆
被人利用是福。最大的不幸是连利用价值都没有了。
☆ ☆ ☆
少数人之所以能够掠夺、剥削、压迫、欺凌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利用手里的媒体,编造和传播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鬼话,忽悠大众自投罗网;是因为他们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制定了一些游戏规则,逼迫大众就范;是因为他们利用手中的钱财,豢养了一批精英、走狗和打手,对大众软硬兼施。
绝圣弃智是消除阶级,均贫富,抛弃欺诈,回复天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个人都有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遇。
☆ ☆ ☆
“在”者,自在也,要自然而然地发展;“宥”者,宽容也,和而不同,同而不党,保持多样性的和谐。
所谓治者,无非以己意宰割、践踏、刑戮、刀爼、鱼肉、桎梏、镣铐。尧舜也桀纣,黄帝也盗跖,并无差异。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调节阴阳,使之平衡,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低者举之。
成功是因为事前养成了成功的习惯。习惯对于企业、民族、国家来说,就是文化。中国强盛,是因为中国有使中国强盛的民族魂、有中华文化和有精神支柱。
中国文化,就是求同、求大同小存异,就是天下为公,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唯有无为,才能和谐;只有在宥,才能和谐;唯有法自然,才能和谐;唯有回归自然,才能和谐;只有保持天然,才能保持多样性的和谐。
☆ ☆ ☆
朝菌不知晦朔,是因为寿短。朝菌想要知道冰雪的滋味,它就得和冰雪在生活一起,必须亲自体验冰天雪地。见木不见林,是因为身在林中,要想见林,就必须跃上一个层次,必须超然林上。拿计算来说,教育和经历都可以增加计算的能力,但每次计算,都必须清除上次计算的结果,都必须归零。
所有人都笃于时、拘于墟、束于教。去掉时间、空间和成见的束缚,人人都可以成圣人。
解放思想,就是去掉时间、空间和成见的束缚。古人叫修道;《易经》叫无极;老子叫知常曰明;庄子叫无人无我超然物外;孔子叫克已;颜回叫坐忘;毛泽东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 ☆
经者,径也;道者,路也。经与道,都是方法。
古人授渔也不授鱼;古人教方法,而不灌输知识,知识需要孩子在学会方法之后,自己去汲取。
最古老而至今犹存的,是最有生命力的。
传世的古代经典,二、三千年都管用,是因为它们是经、是道;是路径、是道路、是方法。
经与道,是培养人,培养接班人,培养弟子的工具。古代教育,就是明心见性以至于命,也就是修道(心)、修性(行)、修身。这就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也就是天人合一。
就其同者视之,则万物皆一,所以社会应该和谐,宇宙应该和谐。明于天地之德者,与天和也。均调天下,与人和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老子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天就是天然;人就是改造自然。而天人合一,就是人要回归自然,保持天然。
所以老子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我们今天讲“虚心”,也是“知和”、“复命”、“知常”的意思。这就是说,思想要归零,不存一丝一毫成见,只剩常识、常情、常理。
老子讲“无为”,也就是主观符合客观,不妄做,也就是“道法自然”。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也,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我读书,不太关注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我只关注它有没有用。我喜欢的是证验。不管别人讲什么,我要拿来自己做做看,好的就用,不适合就放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能自己喜欢白菜,萝卜就该死;也不能自己喜欢萝卜,白菜就该死。
☆ ☆ ☆
学生不可能每节课的每分钟都高度集中注意力。
年龄越小,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短。
多动不一定是症。
张而不弛,文武不能;弛而不张,文武不为。
坐久了、站久了,都会累。躺久了也会得褥疮。
身体内,只有一个器官,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这就是心脏。
心脏永不知疲倦,因为它每次都用1/3的时间工作,用2/3的时间休息。
我们必须有节奏,分清轻重缓急,追求多快好省。
人之所为,非人意所能左右,只能为天运所决定,只能为天地自然的天然运化所主宰。
☆ ☆ ☆
潘启明说:每天都要去掉多余的东西。
☆ ☆ ☆
快乐是一种心态。何为至乐?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人之生,与忧俱生,生未必乐,死也未必不乐。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人所喜欢的,未必是鸟所喜欢的,随顺自然,才有快乐,才是快乐。
☆ ☆ ☆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这样说。
目的和方法,是我们要集中注意力的地方。
对于我们自己,目标必须明确而坚定,方法则必须灵活而机动。
目标必须在自己能力所及之内。每天都必须有成就,成就不在大小,有成就就好。
目标可望而不及,就会令人失望和沮丧。
人的思想,不应该执着,不应该走入思想的误区,不应该有思维定式。
但一个人对自己的目标,必须执着,要百折不挠,不放弃,要越挫越奋。
龟兔赛跑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可惜我们多数人都没有学到乌龟的精神。
☆ ☆ ☆
修行或修性就是回归人性,回归父母生我前的人性。
回归人性,不是回归兽性。
回归人性,首先要孝顺。百善孝为先。
孝者笑也,就是能让父母发自内心地微笑。
小时候能让父母微笑,能让父母省心,上学的时候就会让老师高兴、让同学高兴。
这样,工作时就能让领导、同事、朋友、属下高兴。
作领导时就会让员工、属下高兴。
作老板时就能让顾客、客户、属下高兴。
进入国家管理层时就会让人民高兴。
世界上的所有资源,都有可能枯竭。
石油、煤、土地、森林、草原、淡水,等等资源,都有枯竭的时候。
只要人类还存在,人力资源就没有枯竭的时候。
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谁有最大的团队,谁就有最大的事业。
得人心者得天下。
小时候知道孝顺父母,长大了才能得人。
孝者,爻也、學也;爻与学,古音皆为xiáo,言效天下之动,法自然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就是学习天下之动的地方,是训练随顺自然的地方,是养成主观符合客观之习惯的地方。效、學、校,内中都有爻字。
以我为中心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吃独食的人,心中没有父母、没有他人、没有家国邦天下、没有大自然的人,是不可能得人的,是一定受天谴,是不可能做出大事业来的。
☆ ☆ ☆
成功要藏器待时和虚己待物。
《周易参同契》说,“藏器待时”。藏器是说成功是因为养成了成功的习惯;待时是说人之所以成功,第一是机会,第二是机会,第三还是机会。成功和能力没有关系,凡自己认为有能力的,凡自命不凡的,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这就是孙子讲的,可胜在敌,我们只能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庄子》说,“虚己待物”。
“虚己”是忘我,忘掉自己的声名,忘掉自己的能力,归零,脑中不留一丝成见,一思不挂;爵禄和死生都不入于心;连国家也应该是身外之物;精神越与他人分享,自己越富有。天然、循真而不受物累是最伟大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徒有其形而未有其真。明心见性比礼仪重要;画画并非一定要有画画的架势;御寇需要的不是射箭的花架子,而是内心的淡定和勇武。治国与治心同理,要无为、求真、求同、求一,不为个人名利,而只是自然。 至人游心于物外,才能够体察到至美至乐。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就不能循真、不能虚心、不能超然物外、不能无为、不能自然;心死就受外物束缚。
“待物”是换位思考,满足对方的需要,代表对方,为对方谋幸福,与天合一。这就是老庄的无为;无为的结果,必定是无不为。
☆ ☆ ☆
人定胜天,这无非是一种狂言。我们的专家在某个领域知道得很多,就自以为他无所不知了。这无异于寿命只有二千分之一秒的某个生物,吹虚他知道24小时86400秒中发生的所有事情。
☆ ☆ ☆
贵、富、显、严、名、利,悖志也;容、动、色、理、气、意,缪心也;恶、欲、喜、怒、哀、乐,累德也;去、就、取、与、智、能,塞道也。彻志之悖,解心之缪,去德之累,疏道之塞,而超然物上,不受物累,物我两忘,则无为而无不为。
夫圣人之治也,岂治外乎?正己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 ☆ ☆
潘启明说,人民只能依靠,只能服从,不能教育。
☆ ☆ ☆
国家要真正富强,必须发展生产,而不能允许在商业金融领域致富。流通领域、金融领域,不可能制造财富,因此不可能富国。
在流通领域、金融领域致富,无非是财富从一些人的口袋,转移到另外一些人的口袋,它可以制造富人,但绝不会使国家富强。只把少数人变成富人,必定制造贫富不均、制造两极分化,必定发生经济危机,危及经济,危及国家。
庄子讲“无耻者富”(《庄子·盗跖》),因为人不剥削人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暴富都是无耻敛财造成的。企业家是国家的脊梁,但资本家、知本家、金融家制造经济危机、倾危国家,是没有良心、没有道德的无耻之徒。
中国要想国富民强,必须发展生产,必须藏富于民,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要想国富民强,就不能允许暴富存在,不允许在流通领域炒作,不允许在金融领域骗钱。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重视发展产业,商业金融要保障生产、保障供给;国家直接管理金融,发展厂家对消费者的直销,杜绝在流通金融领域暴富。
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超出经济。当局者迷;高于林上,才能见林。不知根源,安能解决问题;止沸必须抽薪,岂可扬汤?
☆ ☆ ☆
潘启明说:四岁是人格形成的敏感期。需要培养:
潘启明说:四岁是人格形成的敏感期。需要培养:
智能特征 ① 聪慧性: ⑴思维敏捷;⑵记忆力好;
⑶语言表达力强;⑷变通能力强
② 文艺才能,动手能力
③ 独立进取,认真不苟
④ 探索创新,奋斗不息 自控力 ① 认真尽责,目标明确坚定,始终不渝;
② 控制内心欲望,控制情绪;
③ 执行命令不走样,令行禁止;
④ 分清轻重缓急,专心致志,追求多快好省。 外化性 ① 善于与人交往;
② 精力充沛;
③ 乐观开朗 亲社会性 ① 诚实知让;
② 同情利他;
③ 合群守礼
☆ ☆ ☆
《内经·阴阳应象》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庄子》有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通于一而万事毕”(《天地》)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千差万别;成功的原因都一样,未成功则各有各的原因;正确的只有一个,错误的则不可胜数。儒释道三教,本是一家。《易经》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庄子》说,“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万物皆一,故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质。
何为天?天就是天然,天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天就是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天就是五行生克,有促进有制约。
何为人?洛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损不足以奉有余,是谓人。
何为天人合一?老子说“道法自然”,马克思说主观符合客观,列宁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毛泽东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到群众中贯彻下去。
天不言,假天子与圣人而言之。天子奉天承运,替天行道;圣人无己,唯天是从,行不言之教。
何为天子?天子者,国家也。国家管理公共事物,为人民谋幸福,宏观调控阴阳平衡,均贫富;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何为圣人?庄子说圣人愚钝,参万岁而一成纯;老子说大智若愚;苏格拉底说他一无所知;毛泽东说工人农民最聪明,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 ☆
“天人合一”不仅是主观符合客观、“法自然”、回归自然,而且是社会和谐。这就是老子说的:“复命曰常”,“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既然要法自然,当然就不能有违背自然的作为,这就是《老子》讲的“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老子》讲的“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就是《老子》讲的“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人只能改造自己,而不能改造自然。
所以《老子》翻来复去地讲虚、讲无、讲退、讲损、讲柔、讲弱、讲深、讲静、讲啬、讲下、讲朴、讲慈、讲俭、讲守雌、讲去奢、讲挫锐、讲无欲、讲绝学、讲不盈、讲不争、讲不敢先、讲昏愚顽鄙、讲婴儿赤子。
所以《老子》翻来复去地讲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贵、不自生、不自为大。
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出在不能法自然,不能与天保持一致。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38章)庄子说,“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内经》说,“不治已乱治未乱。”贾谊说,“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为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
☆ ☆ ☆
我读《庄子》,和读所有的古籍一样,用的字典是《常用构词字典》(傅兴岭、陈章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实用汉字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以及《康熙字典》。
这三本字典,是案头的字典,随手都要用的。
《常用构词字典》用得最多。
我从小喜欢简单。我认为做所有的事都应该简单容易,不简单不容易,就从新选择。而写文章,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到“简明、准确、生动”。
有时无法“简明、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要说的,翻开《常用构词字典》,通常立刻能够找到答案,能够找到那个字。
读古文也是那样,碰到一个字,无法理解它在上下文中应该如何解释,翻开《常用构词字典》,通常也立刻能够找到答案,能够找到准确表达那个意思的那个词。
遇到生僻字,就要用《实用汉字字典》和《康熙字典》了。
几乎没有《实用汉字字典》没有收纳的字,它的容量足够大,释义足够全,例词足够多。《实用汉字字典》的好处,是无论从偏旁还是从读音,都可以从中找到你要找的字。
极个别的生僻字,当然要查《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收古字最全的了。
人有揽、佞、谄、谀、谗、贼、奸、阴八疵,事有横、贪、蛮、矜四患。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也。
天者,天然也;真者,自然不可易也。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 ☆ ☆
我读书,受父亲的潜移默化。父亲身教重于言教。他一生,话很少。
父亲看书,都要写眉批。他的眉批,只有一两个字。有时只是一个符号。但都是画龙点睛的。我常常把父亲的书拿来,读他写眉批的地方。
我从小喜欢老庄。那时候喜欢庄子的浩然之气。读得遍数最多的书,是《老子》。
大概是1959年,父亲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老子》,作者认为现行的老子各章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是竹简断线而散乱造成的,所以他按他自己的逻辑,把《老子》重新编排成书。我不喜欢随意否定祖宗的那种作法,因为这种作法,让我觉得这个社会没有规矩,没有安全。
十几年后,我读到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它们证明现行本并没有“断简”、没有“散乱”;证实过去几千年,中国人都是诚实的,是尊重祖宗的,都是没有证据就不妄加推断的。
我一直不喜欢文革式的批判,不喜欢那种没有证据就批判别人;我不喜欢那些仅仅因为自己不懂,就说别人不对、就认为别人也不知道也不懂、就否定别人的人。
我对他们敬而远之。
☆ ☆ ☆
道不能定义,“名可名非常名”。比如“乾”,它能运用于概念、人物、动物、静物、自然、地理、饮食、谋为、婚产、病、讼等方面,其义各自不同,谁能准确定义?“乾”可意会,不可言传。学习需要“领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而运用时,把抽象化为具象时,把原则变成行动时,则需要“顿悟”,需要创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