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推广百度百科:大成拳随意态发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22:02

大成拳随意态发力

  发力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任何形式的技击方法,都必须靠力的传递才得以实现。根据力的运行模式和打击效果,大成拳有整体力、穿透力、二争力、浑元力、螺旋力等。这些发力一般都是在定势或定态状况下进行训练。但在实际的推手或断手中,要求肢体能在各种非定态的情况下发力,就是随意态发力。此力的特征为:1.具有本能性,即凭本能、凭触觉而发,但又与通常所说本能力有所不同;2.以多种劲力作后盾;3.必须进行多种非定态的试发练习。随意态的发力大约经过四个过程。

  一、内整训练  

  “整体”的概念,有整体和内整两种形式,初级的整体力为外整性的力量,一般短期内即可实现;对于内整性的力量则需要长期的训练。通常的整体力主要表现在外形的变化,而内整则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在内整的前提下,自身的肌肉可随意表现为有意的或无意的挂力效应,而这种挂力则是以上肢与躯干,乃至胯部为一体的肌肉收缩作用。

  在进行内整训练时,所要用的桩式可以是某一常规的定式,如矛盾桩等,也可是任一非常规的姿势(图1)。因为,此阶段的站桩淡化了外形的规范性,它更注意的是对桩功内涵的追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站功后,只要稍一站桩,可在胳膊、腰部或背部产生紧实或收缩之感。为此,在站桩时,可使两掌略弯屈,而中指则有微向外突之意,整体则以松沉为主。这种练习每次最多2~3分钟,就要进行随意性调态,当身体达到适度的松适后,就可再进行第二次的体认练习。

  

  内整训练一定阶段后,肩部特别放松,而背部、腰部却非常紧实,若用手触摸,可感到腰背部比原来结实得多。

  二、挂力训练  

  人体四肢结构类似鞭子。在做鞭打动作时,鞭根先动,将能量向鞭梢传递,由于鞭梢质量极小,因此可获得极大的速度,产生极大的力量。我们运行的臂和腿就是上、下肢的鞭体,手足为鞭梢,肩胯为鞭根。而在大成拳中,所要形成的是以胯部为鞭根,腰背为鞭身,手为鞭梢的大鞭体。上肢由肩支配,下肢由胯支配,当肩胯运行时,也就带动了整体。内整的训练,可使自身有效地形成大鞭体。此时,可进行鞭梢的挂力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使大鞭体的动力更好地在鞭梢得以发挥。

  具体方法为:在矛盾桩的前提下,把身体重心调整为前四后六,上身无后靠之意,要形成挺拔之势,前脚跟提起程度略大于矛盾桩。当有了特别好的桩功基础后,也可使后脚微微提起。前手略上提,后手微下落,两肘稍有下垂之意,两手之状则有向前下方砸挂之势。此种桩式是矛盾桩的另一高级形式。按此桩站好后,先做整体的放松调整,然后,当出现大鞭体的微动收缩后,可配合此种收缩作用进行以下练习。

  1.撑挂:两腕至大拇指部位向上做撑挂练习。开始时,可意想有一巨臂向我击来,而我两掌则呈由下往上的撑挂之势,在撑挂的同时,可使两掌做微动的收缩练习(图2,图3)。

  2.砸挂:两腕至小鱼际部位向前下方做砸挂练习。可设想有一壮汉用拳或掌向我击来,我两掌迅速向下做砸挂的微微收缩体认,当感到胯、腰、背、肩、臂及腕部能有效地形成一体收缩后,即可做实际的砸挂训练(图4,图 5)。

  3.撑砸:在大鞭体内整的前提下,意感有拳向我击来,我以腕部为触点向上做撑挂相迎,以阻截对方来势。然后再迅速向前下方做砸挂动作。开始时,只做微动的收缩训练,继而,可做实际的撑力与挂力训练。  为检验挂力的效果,可找一拳友进行应用性练习。

  1.让对方(左者,下同)用拳向我(右者,下同)击来,我以两腕相迎,前手腕能有效地撑住对方来势手臂,练习的速度可由慢至快,对方手臂被阻挡时,我手腕要有很大的棚撑之力(图6,图7)。

  2.对方用拳或掌击我,我以单拳或双拳向下砸挂对方进攻的手臂。砸挂对方手臂时,要尽量造成对方重心不稳(图8,图9)。

  

  3.对方用拳向我砸来或击来时,我在大鞭体的触动下,以单腕或双腕向上棚撑对方进攻的手臂。当阻截对方来势后,再向对方面部或胸部做砸挂打击(图10,图 11)。

  三、自然性试力  

  没有任何模式限制的高效试力,即可称为自然性试力,大成拳中的钩锉试力、蛇缠手试力等,都有一定的肢体运行模式。而自然性试力则是没有预定动作轨迹的试力。此种试力不受肢体模式的限制,可以在任意状态下试力。

  由于此种试力没有固定模式,训练时,可选择某一定式或非定式的站桩作为试力的起始态。但不论采用哪种站桩姿势,均应以感受“肌通连”下的内劲效应为要则。比如,当选定矛盾桩时,经过适当时间的站桩后,自身的内劲逐渐充盈,参与作力的肌群会逐渐延伸。对于功力深厚者,所需要的时间较短,甚至稍加站桩即可有明显的大块肌群收缩现象。此时,就要顺应其势,使肌体进行一些适合力学性能的动作轨迹。

  四、随意性发力  

  不受任何形式限制、不论肢体处在何种位置,均能产生有效打击的发力,就是随意性发力。虽然经过常规的训练,能掌握一定的发力形式,如穿透力、二争力等。但在技击的特定状态中,肢体不一定正好处在合适的发力状态,在此情况下,打出的力量会大打折扣,这种现象我们常称为破体。为了避免破体,就必须具有随意性发力的能力。

  随意性发力的途径

  1.自然性试力下的发力  

  按某一桩式站好后,当有了欲发性的内劲后,既可进行自然性的试力。比如,我下肢为右了八步,两手置于身前,左拳心向右,右掌心向左或斜向前下方,十指略弯屈 (图12)。当腰背肌群收缩后,即可自然地体认此种效应,若此种效应向右肩右臂传递,就可将劲力向前试之或向前发之。

  2.多体位发力  

  不同体位状态的发力,即为多体位发力。训练时,可做一些空推手的动作,发出各种性能或多种方向的力。例如,在练习双推手的轮轴中,当左拳在上,右拳在下的位置时(图13):(1)使右手以拳或掌的形式向前发力; (2)左手以拳或掌的形式向前发力;(3)使两手以拳或掌的形式向前发力;(4)以右肘为力点向右发力;(5)两拳或将两拳变掌向下或向上发力;(6)以两腕为力点向内发力;(7)以两腕为力点向外发力,也可在发力的瞬间将两手展开。

  除了在推手中寻求多体位发力外,还可采用假想实作的方法进行训练,打出各种不同的力。

  例如,我先与意想之敌周旋,设敌用左拳向我击来,我左臂配合右臂向上撑之:(1)右臂右拳发二争力;(2)两臂两腕发浑元力;(3)两臂两腕发右向螺旋力。或假设敌用右拳向我击来,我以左腕向右下方缠化其右臂,同时右掌向前发出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