糗事百科客户端:照顧失智者 要有18般武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04:50
                                                            照顧失智者 要有18般武藝 林爺爺去幼稚園接孫子回家,沒想到老師告訴他:「你孫子早就畢業了,已經上小學了!」林爺爺一臉困惑,怎麼也想不起來孫子讀哪間小學、路要怎麼走。

類似狀況愈來愈頻繁、嚴重,他甚至不敢吃媳婦煮的菜,擔心被下毒,還罵媳婦:「我早知道你不安好心!」後來兒子帶他就醫,證實得了失智症。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提醒,當失智病人出現令人困擾的行為,要先注意是不是身體不適引起的,比如失禁,不一定是失智症的症狀,也有可能是攝護腺或尿道感染的問題,需要先到泌尿科檢查;老人家也常見疼痛、便秘等困擾,因失智病人語言能力衰退、表達不清,旁人不了解他到底怎麼了,所以病人可能只好用喊叫、躁動不安來表達。

如果病情突然惡化、問題行為變多,可能是感染(如感冒)、電解質不平衡、輕度中風或腦瘤影響腦部功能,建議就醫檢查,必要時住院治療。

如果排除生理不適,患者異於常人的行為依然存在,這些就屬於失智症的症狀,雖然藥物可以減輕症狀,但主要還是得靠照顧者、家屬的「18般武藝」來搞定。

跟失智者相處有三大原則:

順勢:

順著病人的話和想法來應對、處理,盡量不糾正他或起爭執。

轉移注意力:

失智患者腦部退化、記憶力短暫,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轉眼就忘,照顧者不妨善用這點,並搭配患者有興趣的事,轉移他對某些事情的執著。

轉彎:

照顧失智者需要耐心,更需要創意;一種方法沒用,就換另一種,很多照顧者都是在不斷失敗、嘗試中摸索出最適合的照顧方式。「照顧失智病人是在鬥智。照顧者就像哆啦A夢,不管大雄(病人)出了多少狀況,哆啦A夢都能從口袋裡掏出一樣工具來解決問題。」台北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機構主任王寶英做了如此生動比喻。

●不要孤軍奮鬥

很多照顧者一開始滿腔熱血,後來身心俱疲,疾病不比病人少,「常是病人看神經科,照顧者看精神科,甚至許多照顧者說:『他沒走,我會先走!』」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

王寶英則建議家屬去上醫院或民間團體開辦的相關課程,多了解失智症。」她特別強調全體家屬都該上課,而不是只有照顧者需要了解這個疾病,這樣大家才有可能分工合作,而且不會過於苛責照顧者。王寶英說,即使請外勞,也要讓她有喘息的機會。

王寶英建議照顧者,趁病人休息時,自己也趕快休息;學習覺察情緒,找到放鬆的方法,「因為病人不會感謝你。」

此外,官方或民間提供的失智患者照護服務,家屬不妨可多利用。湯麗玉強調,讓長者多些機會與人互動,可維持功能並減緩退化,照顧者也有機會休息。

●失智狀況多 請耐心陪伴

抱怨家人不給飯吃:

照顧者可順著病人的話說:「好,我去弄點好吃的給你。」再拿水果給病人吃,他可能就不抱怨了,其實過一會兒他就忘了,照顧者不必真的再煮一頓;接著拿一袋銅板請病人幫忙數(很多長輩喜歡錢),轉移他對「吃」的注意力。

最忌一直跟病人講理、否定他,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病人和照顧者和平共處。

老說「我要回家」:

失智病人有時會失去對地點的概念,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比如明明在家,卻嚷著要回家。照顧者可以說:「好,我先去煮碗麵給你,吃完我就送你回家。」然後打開電視轉到他喜歡的頻道。過一會兒他就忘了要回家。

彰化基督教醫院切膚之愛基金會執行長詹麗珠建議,可以把失智患者住的地方布置得像他原來的住處,讓他有安全感。

疑神疑鬼:

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妄想,比如懷疑別人要害他、偷他的東西、配偶不忠、把家人誤認為陌生人等,最常陪伴在他身邊的照顧者常變成頭號「嫌犯」,蒙受不白之冤。

遇上這種有理說不清的狀況,建議引起病人生氣的人先離開現場,由其他人來當救兵、打圓場(因此照顧者最好不只一人),再用病人有興趣的事來轉移注意力。

迷路、走失:

如何避免失智病人走失,需要家屬費心。可以幫病人做名片或愛心手鍊,上面寫上病人和家屬的姓名、電話、地址,出門時放在口袋。

居家防護時要用門簾、屏風遮住門,讓病人不容易發現門,就比較不會想開門出去。

出門時,讓病人穿戴鮮豔的衣帽,在人群中比較醒目,並要握好病人的手,不要各走各的。跟鄰里打好關係,如果看到病人單獨外出,想辦法攔住他,並盡快通知家屬。

常找不到東西:

病人常用物品可多準備幾份,找不到東西時,家屬不要責罵,先陪他一起找,找適當時機轉移他的注意力。

有些病人有藏東西的習慣,建議家屬化被動為主動,陪他一起做這件事,可說:「這東西很重要,我們一起把它收好。」之後當病人問:「我的某某東西在哪裡?」家屬就可回答:「我們一起把它藏在哪裡。」讓病人放心。

日夜顛倒:

建議家屬為患者安排規律的作息,特別在中度失智後,規律生活可讓病人比較穩定、容易照顧。可能的話白天盡量外出,讓病人曬到太陽、活動筋骨、與人互動,晚上會比較好睡。白天在家時將窗簾拉開,讓陽光照進室內。

失禁:

湯麗玉說,失智病人對尿意的感受及之後該做什麼,已出現障礙,等到想上廁所時,已控制不住了,或者已不知道做這件事要去廁所。

她建議家屬定時帶病人去上廁所,廁所門口可寫上「廁所」兩個大字或貼上廁所的圖片;廁所的門保持開啟、夜間開燈,都有引導病人進去的功用。

對鏡像困惑:

湯麗玉說,中重度的失智病人無法理解鏡中的影像是自己,會對鏡像說話,生氣時會對鏡中的自己說「你給我走開」、要打對方,還到鏡後找人。要避免這狀況,可把鏡子、會反光的玻璃用霧面紙貼起來,地板也避免用反光材質。

有暴力行為:

王培寧醫師說,如果病人的問題行為嚴重到家屬無法處理,或有暴力行為時,可考慮藥物治療,若實在無法控制,也可住院治療,等於也給家屬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