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新国际日本:【世家】鲁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23:52
提要:2011年4月,“鲁迅之子”周海婴去世,不做“空头文学家”,喜欢并学习无线电成为专家;一生坚守摄影这“孤独的爱好”,写下《我与鲁迅七十年》,反思历史。海婴和后人在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的同时,也还原了自己真实的生命。

图说:鲁迅之子周海婴
2011年4月7日,鲁迅之子周海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儿子,1929年9月生于上海,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他生前担任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是无线电专家。
无线电专家周海婴: “不做空头文学家”
海婴去世后,很多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有怀念文字。人们说的最多的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他“承担得起鲁迅之子的头衔”;第二句是,“他没有做空头文学家”。
小时候,周海婴很喜欢一种叫积铁成像的玩具。这是一盒用各种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他用这些零件学会了组装小火车、起重机,装好了再拆,拆了又装,鲁迅总是在一旁鼓励他。鲁迅去世后,周海婴用自己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后开始走上科研道路,最终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他曾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一直从事广播电视规划工作。
鲁迅在《死》一文中称“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这一教诲始终贯穿于周海婴的一生。他的教育一向顺其自然,不被强迫。

图说:周海婴摄影作品
摄影:孤独的爱好
海婴拥有摄影这一“孤独的爱好”,且终生乐此不疲。从1942年开始,近70年来,周海婴没间断过,一共拍摄照片两万余张,其中不乏重要历史时刻的珍贵瞬间,而除了见证历史,他作品的另一大主题是底层普通人的生活百态。
海婴自始至终都崇尚“抓拍”,并认为只有抓拍的事物才有生命力。这从他的两万多张照片上就能一览无余,除了纪念照外没有摆拍,都是随性、随机、生活化的。不同于民国杂志《良友》中的报道式摄影,他对底层民众的拍摄更体现了对生命灵性的抓取。
一生热爱摄影的周海婴,在他八十岁生日之际,举办了一次个人摄影展。人们在这次展览上,看到了1948年郭沫若、侯外庐、宦乡等民主人士搭乘 “华中轮”海船,从香港前往东北解放区,到沈阳后又留下迎接“新政协”的历史瞬间。周海婴拍摄的 《华中轮抵达东北解放区 (丹东)》、《民主人士讨论新政协的召开 (沈阳铁路宾馆)》、《黄炎培在火车上致词(火车上)》等照片被摄影界称为:见证这段历史的“孤本”。

图说:周海婴之子,鲁迅长孙周令飞
海婴之子:长相性格都像爷爷
周海婴夫妇共育有四个子女。其中长子周令飞因近年开拓“鲁迅”之名的事业以及各种维权官司,最为大众所熟悉。
周令飞主要从事鲁迅传播与普及的文化公益工作。此之前20多年里,他一直生活在中国台湾。不仅长相酷似鲁迅,周令飞与鲁迅的脾气性格也几乎一样,周海婴说:“这是典型的隔代遗传,和他爷爷一样,他自己认准的事情,非要达到目的不可。 ”
对于子女的教育,海婴与令飞继承了鲁迅一贯的“顺其自然”,周令飞的女儿周璟馨因为在台湾综艺节目中参与评选“名门千金”而成为了网络红人。周海婴曾表示,只要是正当的职业,家里是不会反对的。 “我倒觉得,她这样反而是直率真诚的。如果她大谈鲁迅精神和文学价值,倒反而显得很不自然。何况,鲁迅后人就必须成为鲁迅研究专家吗?这个要求似乎并不合理。”
周海婴逝世事件回顾:
【要闻早点】
鲁迅之子周海婴今天凌晨在北京逝世
【本刊推荐】
周海婴,“鲁迅之子”过一生
【一句话点评】如鲁迅所愿,海婴和鲁迅后人都没有做“空头文学家”,他们在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的同时,也还原了自己真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