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谈慈善:中华历史朝代的道德轮回(十):文景之治与汉武大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6:50:05

23.西汉文景之治--三大盛世天朝之一大汉(二)

    德性尚色:

    西汉初赤帝之子刘邦以火德继承西楚项羽的木德称王(木生火),服饰尚赤,即服饰旗帜以赤色为尊。(西楚项羽的木德是继承秦朝的水德称王(水生木)。)

    西汉文景两帝又是以黄龙土德为王,实现道家无为而治,称为文景之治。

    主要成就:

    *文景之治─孝文帝仁德无为治天下

    孔子曾经说过:“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这话千真万确。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刘恒,经过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一方面文帝受老子的思想影响,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另一方面文帝为人十分仁德宽厚,这使得天下百姓受益无穷,也使西汉王朝逐渐走向了强盛。

 

    文帝的仁德体现在方方面面。

 

    其一,他废除了连坐法和肉刑。

    其二,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希望寻找到圣德之人实行禅让。

    其三,文帝能够推己及人,与民同乐。

    其四,为了不劳苦百姓和节省财力,文帝下令居住在长安的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

    其五,对于自己,文帝则十分节俭。

    其六,废除法令中的诽谤朝廷妖言惑众以及百姓批评朝政有罪的罪状。

    在治理国家方面,文帝更是以仁德为本,采取“无为”方式。文帝十分重视农业,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即位后多次下诏重视农桑,并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降低田租和赋税,减轻徭役。

    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文帝或战或和,完全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虽然匈奴多次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却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乐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劳苦。

    在对待同姓王反叛的问题上,文帝则是以德报怨。

    在对待臣子上,文帝也十分宽容,认为百官的过错,应当由自己一人承担责任。

    文帝一心致力于用仁德感化臣民,无为而治,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23-2

    文景之治─承前启后的孝景帝

    孝景皇帝刘启继承皇位后,基本遵循文帝时治理天下的政策,使西汉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史家将文帝和景帝时期并称“文景之治”。这为随后武帝的向外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景之治”的直接结果是农业迅速得到了恢复。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逐年累积,致腐烂而不可食用,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经济的发展,也使人口迅速增长。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还归田园,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

 

    24.西汉汉武大帝--三大盛世天朝之一大汉(三)

    德性尚色:

    西汉汉武帝继文景两帝继续以土德为王,以黄色为尊。

    主要成就:

    景帝去世后,武帝即位。在西汉王朝,除了高祖刘邦,最有名的就是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但就成就而言,武帝又超过了刘邦。西汉在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

    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强盛的时期,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历代王朝的历史上,有“汉唐盛世”之说。这里的“汉”,主要是指的汉武帝时期。人们又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称为“秦皇汉武”,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始皇创立,而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

    被班固称之为“雄才大略”的武帝不仅开创了新的制度,塑造了一个强大的时代,而且他的成就和作为也已经深深的熔铸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以前帝王没有年号,但从武帝即位称建元元年开始,后世帝王才使用年号。汉民族的名字则是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武帝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福建、广东琼崖直到四川、贵州、云南,从新疆于阗和阿尔泰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勾勒出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武帝生之异象

    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父亲是汉景帝刘启,碰巧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武帝出生前,景帝梦见一只红色的猪从云中降下来,直入宫内的崇芳阁。景帝一下子惊醒了,他召来一位算卦的姚翁请教,姚翁说“这是大吉大利的预兆。这个崇芳阁里一定会出生一位主宰国家命运的人,他将会平定北方的夷、狄等异族,使国运昌盛,成为刘氏王朝兴盛时期的一位明主。

 

    武帝的功绩

    在文景盛世以道家无为而治使汉朝经济大发展之后,汉武帝武帝时期,分封的诸侯王们与中央政府的对抗日益增多,因此需要加强中央的权力来压制地方势力,汉武帝采用了儒家治国方法来使汉朝的中央集权制政治巩固下来。

  在治国思想上,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对付地方的诸侯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独尊儒家,废除其它百家学说;强调君王的权利来自上天的赐予;此外,还强调实施仁政,“德主刑辅”。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其他皇帝治理天下的指导思想。

    前面已然提过,经过近70年的恢复和发展,武帝即位时,天下已经非常富庶,粮食和物资的储备相当充足。但是他仍然面临着文帝和景帝时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即对内是解决各地方诸侯对抗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如何保证汉室天下长治久安的问题;对外,则是如何解决匈奴威胁汉室边境以及向外开疆拓土、恢复秦时疆域的问题。雄才大略的武帝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使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武帝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24-2

   武帝个人评说

    史家对武帝的评价各不相同,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雄才大略、卓具眼光的君主,而且是一个知过而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法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但同时作为一个个体,他能文善赋,风流倜傥,好色、骄傲、虚荣、自私、奢侈享受,又有着普通人性中的弱点,因而也犯过一些错误,比如他爱民如子,同时却又杀.人如麻。

    与武帝同在一个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描述成一个奢侈、易被方士所欺骗的君王。

    武帝的功绩前面已经详细叙述过,而史家对武帝的诟病主要在于他的奢侈和对外的连年征战。比如他和秦始皇一样也喜欢巡游,而且次数也有十几次之多,公元前110年那次巡游里程达到了一万八千里:从长安出发,先到北面阅兵,再南下到了中岳嵩山,然后向东巡游海边,接着到泰山封禅,又沿海岸往北到了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此后向西经过九原(现在内蒙古包头)再回到长安。这次巡游里程和花费都超过了秦始皇。而他的对外征战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不过,武帝对自己的所为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他晚年曾对卫青说: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他认为他所从事的“内兴功利,外事四夷”政策,都是出于创立制度、为后世留下样板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他承认自己的政策会扰民(劳民);他并不希望他的后代效法他的扰民政治,他告诫后代必须警惕而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

    由于他任用方士为其寻仙访道,晚年时,出现了方士栾大之祸和江充的“巫蛊”之祸。

    晚年的武帝因为经常有病,所以疑心很重。因怀疑“巫蛊”,误杀太子和丞相刘屈氂(音毛),并使得将军李广利投降了匈奴,所带的七万军队全部丧失。最后,武帝终于查清楚所谓的“巫蛊”之祸都是江充一手制造的,武帝盛怒之下诛杀了江充的全家。

    公元前89年,武帝最后一次巡游路过泰山时,在泰山的明堂向天神和大臣们检讨自己的过错。时间不长,他应大臣的请求,将所有的方士都赶走了。后来,武帝又下了罪己诏。此后,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与民休息,任用有为的大臣,两年之后,政治和经济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汉朝又恢复了活力,这为武帝的儿子昭帝和曾孙宣帝时期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尽管汉武帝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皇帝的光芒,他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历经千年也不曾衰退。

 

    辅助大臣:太尉田蚡、窦婴、董仲舒、东方朔等

    24-3

    因果关系: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儿子,在位五十四年,活了七十岁。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强盛的时期,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汉武帝--是周穆王转世,雅尚儒术--“五百年有王者兴”,继周文王、孔子之后,汉武帝应运而生。

    周穆王西征大败西戎各部落,俘虏过五个部落首领,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周穆王时,命八骏与七华之士,让造父当车夫,向西登上昆仑,而在王母那里作客。周穆王拿出白珪和重锦,用它给王母作寿礼。这事在周穆王传中有叙述。

    到了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夜,王母又降于汉宫。记载在汉武帝传内.

    东方朔--是岁星转世,别号曼倩。东方朔初次给汉武帝上书时,洋洋洒洒,用了三千汉简,汉武帝用了两个月才读完。后来,他被任命为太中大夫。跟随汉武帝在朝中为官四十余年,有君臣之谊。他是为汉武帝出谋划策的智囊人物,更是告诉汉武帝神仙的存在,但前题是必须“有道”的人才能见到。

武帝向道,也修道。《汉武内传》中有记载他即位后,特别喜好神仙之道,经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岳去祈祷,以求神仙。后来,其诚心感动了上天,有西王母降临宫殿,授他真经。汉武帝自从得到真经后修行了六年,觉得心胸清爽,格调高雅,认为既然得到上界大仙的亲传,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有了这种想法后,就渐渐放松了对自身品德的约束,又大肆修建宫殿亭台,劳民伤财,并对南方北方的异族夷、狄进行远征讨伐,对投.降的俘.虏也残.酷的活.埋屠.杀,以致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黎民百姓怨怒冲天。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日,天火焚.烧了供奉真经的柏梁台,存放在那里的经书连同装经书的匣子一起不见了。这是王母得知武帝不遵从她的教导胡作非为,才让天火烧.毁了柏梁台。(待续)


作者 万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