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顺丰校招工资:温饱与尊严哪个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04:35

以前熟人见面打招呼,都问“吃饭了吗?”如今可好,很多人见面都关心地问“离婚了没?”——这是最近发生在华北油田的怪现象,因为今年8月这家单位贴出通知,要求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去人事部门填上岗意向登记表,其中一项条件是“离婚后的下岗职工等同于单职工,可以上岗,但以离婚证为准”。为了工作,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了离婚,当地的婚姻登记处挤满了办理离婚手续的下岗职工(8月17日《燕赵都市报》)。华北油田的这一乍一看“动机良好”的政策实为当前并不鲜见的“制度性羞辱”的一个标本。图为一对夫妻离婚后,一前一后走出婚姻登记处大门。
兰州公交IC卡预约限量发售现场,老太太被拥挤的人群挤倒在地
壮观的领取场面背后是深深的悲哀。
  为饭碗而不惜离婚,为便宜而拼命狂挤,这可以归咎于我们的平头百姓“为一点利益而不顾尊严奋力争抢”的文化劣根性吗?可以谴责他们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丧失人格尊严吗?不能!离婚也罢,狂挤也罢,他们这些看似“失去尊严”的举动,正是为了捍卫一种起码的生存尊严,一种免于挨饿受冷的底线尊严!
  无论多么拥挤,体面而礼貌地排队,不为蝇头小利所动;无论多大的经济压力,始终坚守婚姻的完整,信奉夫妻间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我想,这应该属于丰衣足食、腰缠万贯等强势者的尊严,他们有足够的心理优势站在一个很高的尊严平台上。而对于一个丢了饭碗就无以生存的人来说,对一个收入微薄以致一点价格波动就会影响温饱的家庭来说,他们最大的尊严是维持基本的温饱,不至于流落街头乞人白食。

  为了这个尊严,他们会不惜选择残酷的离婚以保住饭碗,会不顾一切地加入熬夜排队疯狂争抢的人群中——在有钱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点车票钱,却可能很大地影响着他们一个月的支出安排。
  写到这里会发现,我们社会中的那些穷人,那些弱势群体,他们的尊严感觉是相当游离,尊严底线是相当脆弱的——他们其实无力守卫自身的许多尊严,关键是有权左右他们命运、掌握他们利益的人留给他们多大的自尊空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他们难道不想夫妻和和美美永浴爱河,他们难道不想体面地、礼貌地排队等候,做一个让人瞧得起的人,可如果有权者的政策安排留给他们的自尊空间很小,他们只能权衡利弊,为了最基本的生存尊严,放弃那些相对“奢侈”的尊严。
  掌百姓衣食的人啊,多体贴那些弱不禁风的百姓吧,请给他们多留点自尊空间吧!你们手中的权力与百姓的尊严紧密相连,稍有不慎便会迫使他们痛苦地退避到尊严的底线上。
  如果真正地体贴百姓的话,就不会出台像“凭离婚证拿上岗证”这样的规定,饭碗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东西啊,这个规定显然是在压缩下岗者的尊严空间;如果真正关怀百姓疾苦的话,就不会过高估计了普通市民的消费能力,过低估计了平民群体的生计艰难,从而在公交制度安排时压缩穷人的福利,逼他们为生存而丢掉部分尊严——现实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案例。
  如果想让我们这个社会整体性地保持一种相对高的尊严文明,让那个最小受惠者保持一个相对高的尊严底线,掌百姓衣食的人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最小受惠者”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无助的穷人的话,这个政策会让我如何!

【多伦多信息港】朋友们记得没错。这是我在加拿大第二次愤而辞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老板是中国同胞,后者是西人资本家。前者是做得不愉快,怕影响肚里的宝宝。后者是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乃至侮辱。

半年多来,我每天都在忍耐。为了几千刀的生活费我对那个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洋人老太一忍再忍。每天象机器一样做在电脑屏前麻木地工作时,我就问自己,这样值不值?当我的自尊心一次次受到伤害时,我情愿让它麻木得不知疼痛。就是因为我知道还有那么多的姐妹们还在绝望地寻找工作,还在做比我更辛苦多少倍地工作,知道我还有可爱的孩子等着我给他们买最喜欢的THOMAS,我才会每一次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擦掉眼泪后,让自己带着微笑再回到办公室。

但是,

我的自尊,我的快乐,我的平静,谁来拯救它们呢?

BEGGARS CANT BE CHOSERS

我太知道这句话了。在加拿大,没有哪个移民不深刻地体会到鱼和熊掌的利害。

且,我们面对的远没有那么诱人的选择。

扔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赤裸裸的那么两样——面包/尊严。

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动物都懂的理儿。

但这一次,我还是选择了后者。

难,但不觉得痛!

正方论点:在困境中,尊严重于面包

反方论点:在困境中,面包重于尊严

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面对这样一种困境:由于种种原因,你必须在尊严与面包之间做出选择。这时该如何取舍呢?我方认为,困境中尊严重于面包,凡是有高尚人格的人,都应选择尊严。理由有三:

 

(一)何谓“尊严”?《新现代汉语辞典》中有明确解释:尊严即“尊贵庄严”,引申为“高尚的人格节操”或“自立精神”。而面包则是指一定的物质享受,多指工作、金钱。尊严和面包分别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它们既是相互区别的,又常常相互联系。尊严与面包兼得固然是最好的结果,但倘若二者不可得兼,我们就必须“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舍面包而取尊严!

 

(二)自尊自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齐人不食嗟来之食,铸造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名;文天祥正气浩然,宁死不降,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归隐,书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流……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面包,却不能失去尊严,不能失去挺直脊梁笑傲天地间的铮铮铁骨!

 

(三)尊严是人生前边的原动力。在人生的苦旅中,我们难免跌倒在泥泞的路上,是尊严让我们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引导我们走上新的征程。它飘荡在滚滚长江的巨浪之间,它深埋在万里长城的山脚之下,它回响在中华儿女的灵魂之中,顶起了一个民族的骄傲!

选择尊严吧,朋友!生命中可以缺少面包,可以缺少享受,但绝不能缺少尊严!因为尊严是困境里的一把火,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散严寒,迎来光明!

  辩论是由立论(辩护)和反驳两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其中立论就是为了证明己方的基本立场,它是反驳的基础和必要的阶梯。辩论中如果没有必要的立论,反驳就会显得强词夺理,苍白无力,而且,辩论中如果自己的立论不稳,自然会被对方攻击得只有招架之功,更谈不上对对方的攻击了。可见,立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辩论的成败。因此,辩论中要特别注意加强立论的力度。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立论战术:

逻辑严密,框架严整

 立论中,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构建严密无懈的理论框架,从而使自己的立论坚实。严谨,无任何漏洞可寻,这是使辩论获胜的关键。如“万家乐杯”电视辩论大赛上,北京大学队与国际关系学院队的辩论题目是:“我国现阶段应该鼓励私人购买轿车。”这一题目的关键是“轿车”“鼓励”和“我国现阶段”这三个词。如何找准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一条强有力的立论思路,这是能否构建严密的攻防体系的关键。最后,作为正方的北大队根据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推导出了这样的思路:现阶段发展轿车工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由于轿车工业“三高一快”的特点,轿车工业被证明是经济起飞最有力的助推器,轿车的质量和产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我国也不例外.要想促进工业发展,必须发展轿车工业。其次,轿车工业要发展,关键在市场。如何扩大轿车市场,最便捷的办法是使轿车“飞人寻常百姓家”。所以,轿车工业同鼓励私人购买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他们再依据其必然的逻辑联系充分论证了“鼓励购买”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充分考虑了对方立论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即我国的公路交通的拥挤憎况,轿车的私人消费是否会是一种奢华的超前消费倾向),并对此一一作了周密合理的论述准备。由于北大队在立论中充分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来确立自己的论证体系,确保了该体系的严整周密,所以他们的立论在实践中既立得起,又防得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出其不意,“破”中求“立”

 辩论,说到底是一种知识、智谋的较量,辩论的一方在立论时如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谋,在透彻地分析辩题的基础上,突破对方立论的防线,巧妙地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这样便能大大削弱对方的攻击力。如94长虹杯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南京大学队迎战吉林大学队,吉大队作为正方的立场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发挥个人专长。南大队作为反方其立论思路有很多,比如可以说“首要的标准是社会需要”,也可说“是收入丰厚”“是兴趣”等等,但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太平常而可能落人吉大队事先准备好的猛烈进攻中。你说“社会需要”,他讲择业是主观行为,“发挥个人专长”正是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你说“收入丰厚”,他说:对方辩友在养育自己的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以一己私利为先,向人民讨价还价,多么让人痛心和失望!如此,南大队将难以招架。最后,南大队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观念:大学生择业复杂多样,没有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首要标准!并指出,没有证明大学生择业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首要标准,就去强调这个首要标准是“发挥个人专长”,这无疑于在流沙上盖楼。此语一出,举座皆惊。由于南大队的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对方精心设计的立论,吉大队毫无准备,顿时乱了阵脚,以致在规范性发言中几乎未对此进行反驳。南大队在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勇气击破对方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立论:大学生应以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推动社会进步为择业方向。如此一来,南大队便很快占据了场上的主动,收到了十分明显的场上的效果。

另辟蹊径,李代桃僵

 当辩论中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在立论过程中就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办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截然分开的。复旦大学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首先做了以下设想:如果让他们去辩正方的话,他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在辩论时他们却抽到了反方的签,要阐述“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他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这样一来,他们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气力纠缠在他们提出的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李代桃僵”这一战术的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己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少下定义,多做描述

 在立论(辩护)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即给概念下定义。可以说,下定义是明确我们的基本观点,澄清我们的基本立场的主要方法。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在辩论中热衷于给每一个概念都下明确的定义,很可能因此给对方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炮弹,而且,把辩题和概念交代得大清楚了,辩论中也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比如“温饱”这个概念,如果把它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的大部分人都无衣食之困”、那么对方马上就可以追问:“你的社会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它指一个团体。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也可以问:“你的‘大部分人’的含义是什么?是人口60%、70%还是80%?”对这些问题,如果你继续回答,就又可能会暴露出许多新问题,从而完全陷入被动应对的局面。因此,在解释概念时,既要说出什么,又必须隐藏什么,即采用描述的方法来搪塞。所谓“描述”,也就是不揭示概念的本质涵义,只是从现象上对概念进行描述,甚至是同义反复的描述。如对“什么是温饱”的问题,复旦大学队是这样回答的:“温饱,就是饱食暖衣”。这个口答实际上是同义反复,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东西,但它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已清楚地阐释了这个概念,而对方又抓不住任何把柄实施攻击。这样,在后面的辩论过程中,当复旦大学队对“温饱”这一概念作出新的补充和说明时,他们就显得比较灵活、自由,不至于被对方抓住什么矛盾。

 总的来说,在辩论中要注意恰当使用描述和定义的方法,两者不可偏废,但要尽量多用描述,从而达到既讲清某些问题,又隐蔽另一些问题的境界,使对方不能迅速地判断并抓住己方观点中根本性的东西来攻击。辩论中的立论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战术也是灵活多样的,上面列举的只不过是实践中几种最重要的也最常用的故术,还有很多的好的战术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地积累、总结,这样,才保证我们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今天基本上任何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任何一个种族的人都知道杀人者死,或者都知道杀人是不对的,“知”是如此容易,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无法克制内心的欲望而去杀人呢?所以说“行难”啊!(掌声)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