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祠堂设计图:金融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38:18

金融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钮文新    发表于 2012年01月06日 22:25 阅读(1583) 评论(34) 分类: 个人日志 举报icon举报
  
最近,有关金融国资委的讨论再次白热化。为什么要建立金融国资委?将所有权和监管权分离当然是最重要的理由。的确,从这个角度看应当成立金融国资委,为国有金融资产找到真正的责任人。但是,强大的金融国资委是不是会制约金融业的公平竞争?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倒是认为,金融国资委应当建立,但同时必须对国有资产无上的权力加以制约。也就是说,建立金融国资委的前提是:有效制约权利。

  
我们说,中国的问题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方向。其一,站在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中国需要巨无霸式的超级资本主体,否则不能应对国际市场已经形成的寡头竞争的格局;其二,站在国内角度,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体扭曲了国内竞争的公平,垄断定价严重侵害老百姓了实际利益。

  
最令国人厌恶的情况是:这些国字头的垄断资本“无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却在“欺负国内公众方面表现得十分擅长”。所以,中国改革、不仅是金融改革的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两大核心矛盾”:其一,如何才能在强化垄断国有资本的国际竞争实力同时,又能为中国公众谋得充分的福利;其二:如何避免“以国有利益神圣不可侵犯的名义实行特权制定规则”,从而导致对其它市场主体构成“制度性侵害”。

  
可以肯定地说,解决上述两大“核心矛盾”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防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变为“权贵资本主义”的关键,更是中国未来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当然,机构改革也是重要的。现在,金融改革提出“一行三会”是不是需要“牵头人”统一协调金融事务的问题。我的问题是:过去没有“牵头人”吗?总理和主管金融的副总理不是“牵头人”吗?如果他们协调不好,那我们凭什么相信央行可以协调好?发改委高出其它部委、省“半格”,按理说其协调能力应对相当强大了吧?但它是否成功协调了各部门的关系?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部门如何设置,而在于“山大王意识”如何破除,在于国务院有没有一个超越所有部门利益的客观评价主体,是否具备强大的掌控和协调能力。如果最权威的国务院总是在“平衡山头利益”打转转,那就谈不上协调,更无法指望下属部门拥有权威性。

  
过去,国家体改委是一个“超越部门利益”的机构,独立担负了客观评价、总体设计中国体制改革、政策方针路径的任务。现在,发改委是否依然可以承担这样的职责?如果没有“利益超脱者”的存在,国务院怎样才能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我认为有一种声音“很难听”。现在,为了扩大权利的需要,一些部门承认了宏观政策“超调”,但居然把这个超调的责任推给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不协调。

  
是不是不协调?当然是。但不协调是“超调”理由吗?我看不是。银监会大幅提高商业银行监管标准,提高到什么程度,这个监管指标的提高将对流动性产生多大影响,央行不知道吗?当然应该知道。所以,在紧缩货币过程中,是不是应当综合评价?是不是应当防止因监管和货币两只手的作用而发生“超调”?

  
我想,无所谓追究责任。但知错快改,尽快使中国经济摆脱被动格局,迅速恢复市场信心,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至于,是不是应当建立央行在金融领域的绝对权威性?按理说是应该的,但有条件。什么条件?第一,谁来制约这个权利?第二,货币政策往往需要权衡对内对外“双重利弊关系”,谁来评价央行决策的正确性?评价机制是什么?效果如何验证?第三,央行出错咋办?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空间的其他文章:
  • [个人日志]: 银根不松 股市没戏 ( 2012年01月04日 13:27 )
  • [个人日志]: 股指期货的孽账 ( 2011年12月30日 13:32 )
  • [个人日志]: 央行已经腹背受敌 ( 2011年12月29日 13:09 )
  • [个人日志]: 央行已经腹背受敌 ( 2011年12月27日 15:24 )
  • [个人日志]: 钱紧 致命 ( 2011年12月26日 13:26 )
  • [个人日志]: 请郭树清三思而后行 ( 2011年12月23日 13:29 )
  • [个人日志]: 央行不愿意放宽货币? ( 2011年12月22日 13:33 )
  • [个人日志]: 郭树清挑战特权资本 ( 2011年12月20日 15:14 )
  • [个人日志]: 第二次“降准”在即? ( 2011年12月20日 06:43 )
  • [个人日志]: 必须强力压制人民币狙击 ( 2011年12月16日 1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