貍什么意思:淡泊知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6:19:42
自静其心延寿命 ——白居易老年养生之道 自静其心延寿命
——白居易老年养生之道

(陈湘元)

唐代诗人白居易终年75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当时,是很难得的。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中少有的几个长寿者之一,李白只有61岁,杜甫58岁,韩愈57岁,元稹53岁,柳宗元、李商隐、杜牧都只有40多岁。白居易一向身体不强健。他自述是“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数以万计”(862页)。如此早衰的白居易能够长寿,得益于他“自静其心延寿命”的养生之道。
白居易生性豁达,他在39岁《初授户曹喜而言志》的诗中说:“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苟免饥寒外,余物尽浮云”。(99页)表明了他不贪权势财货的人生追求。他为宦三十年,官居二品,并不为官位显赫所累,“金章紫绶看如梦,皂盖朱轮别似空。”(559页)他一生诗文七十卷,与元稹共同开创元和体一代诗风。他的诗广为传诵,脍炙人口,他也不为盛名所累,自我评价是“非贤非愚非智慧,不富不贵不贱贫。”(678页)确实超脱得很。
白居易六十二岁时,以病免河南尹,回到洛阳家中。此时虽然仍挂着太子宾客分司的官衔,实际上开始了他的退居老年生活。他有一首《偶吟》:
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
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于蕙荷中。
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832页)
他老年淡泊知足,“庐舍自给,衣储自充,无欲无营,或歌或舞,颓然自适(654页)。他《狂言示诸侄》诗中写道:“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宅舍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689页)。他乐于恬淡生活:“甘鲜新果饼,稳暖旧衣裳。止足安生理,优闲乐性场。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856页)
退居后的白居易,“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823页)。“身闲心无事,白日为我长。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我今异于是,身世交相忘。”(655页)他认为老来应求安泰自在。“安泰良有以?与君论梗概:心了事未了,饥寒迫于外;事了心未了,念虑煎于内。我今实多幸,事与心和会。内外及中间,了然无一碍。所以日阳中,向君言自在。”(685页)
白居易静养其心,是“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1504页)他“栖心释氏,通学小中大乘法”,自号香山居士。“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712页)73岁时,白居易施家财与智悲僧同心开凿龙门八节滩,历来“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开凿后,“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白居易适愿快心,十分欢喜,并不以功德福报为意。(845页)
白居易老来依然“嗜酒,耽琴、淫诗”,醉吟相仍,自号醉吟先生。“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往往乘兴屦及邻,杖于乡,骑于都邑,肩舆适野”,“寻山望水,率性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间,凡观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有图书、歌舞者,靡不观”。他“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每一相见,欣然忘归”。(1485页)他的《闲游》诗很得意地写道:
欲笑随情酒逐身,此身虽老未辜春。
春来点检闲游数,犹自多于年少人。(1516页)
有一次数旬未出游,他特地写了一首《不出门》:
不出门来又数旬,将何销日与谁亲?
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615页)
作者:60.212.7.*     2005-9-25 18:08   回复此发言  
2 自静其心延寿命 ——白居易老年养生之道 会昌五年,即他临终前一年,他还与六位耋耋老友作了一次“七老会”:“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七老相顾,既醉且欢。(851页)后来又有两位老友“亦未斯会”绘为“九老图”,成为一时佳话。白居易的老年生活丰富而又充实!
老人难免遭遇不幸之事,白居易能以达观态度对待。他只育一女,58岁时才生儿子阿崔,当然视为掌上明珠。不料阿崔三岁夭亡,老年丧子,对他的打击是很严重的。“悲肠自断非因剑,喧眼加昏不是尘,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好友刘禹锡以诗相慰:“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他坦然回答“劳寄新诗远安慰,不闻枯树生新枝”。(646页)他从悲痛中走出来,此后诗中很少提及丧子之事。67岁时他添了一个外孙,他高兴地写诗给刘禹锡:“梧桐老去长孙枝!”(798页)
白居易68岁时得了风痹之疾。他也没有被病压倒。他“因疾观身”,认为“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即应先调整心情才能有效医治,“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枕,澹然安闲”(787页)。他有一首病中诗: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
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余生杳若浮。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飚何必荡虚舟?
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
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788页)
他善自调摄,病重时“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病情好转:“交亲不要苦相忧,亦拟时时强出游,但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乘舟。”(789页)抱病七八年间,他的心情始终很好。
老人必须正确面对生死。白居易同样十分豁达。他有一首《把酒》:“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657页)70岁时他写道:“皤然七十翁,亦足称寿考。筋骸本非实,一束芭蕉草。眷属偶相依,一夕同栖鸟。去何有愿恋,住亦无忧恼。生死尚复然,其余安足道,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819页)71岁时,他超然地在《达哉乐天行》中吟出名句:“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827页)
白居易老年期间赋诗千首之多,除少数丧朋哭子诗外,“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他自诩非牵强所能致,“盖亦发于中而形于外耳”。他认为能作到这点,是“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1475页)。而对于省分知足,他为自己写的《醉吟先生传》说:“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回,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余何求哉!(1486页)
综观白居易的“静心”,静在知足、自在、为善、乐天,达观地对待不幸、疾病和生死。静心可以延寿,说明养生须以养心为先,以养心为要,以养心为上。这个长寿之道,值得今人研究和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