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三里桥到运河公园:香港的繁荣对大陆的启示(转载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24:15
香港的繁荣对大陆的启示(一)
淮生

香港这个被世人美誉为“东方之珠”的前英国殖民地,是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只有1104平方公里。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版图里,香港仅占万分之一(精确数是万分之一点一五)。如果对大陆2800多个县的面积取一个平均值,香港要远小于这个值。虽然它面积只相当于一个县,但它每年产出的GDP却相当于一个省,是内地30多个省GDP平均值的近2倍(2009年)。香港现有人口702万,相当于大陆人口总量的万分之五,人口高度密集。如果把中国土地划分一万块,那么,香港这一块土地上的“产量”之高,与中国内地其它九千九百九十九块土地中的任何一块比,都显得“鹤立鸡群”,高不可攀。先说“经济单产”:以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即便是把内地人均GDP产出最高的上海搬出来,它也不能与香港“比肩”,严格说,它处在摸不到香港“膝盖骨”的可伶低位,一比就比出上海的“发育不良”。尽管上海把香港当目标追赶了几十年,到2009年GDP总量终于赶上了香港,可这是靠6倍于香港的土地、3倍于香港的人口实现的。这显示上海GDP“单产”仅为香港的1/6。如果把两地比作两块水稻田,如果说香港是“亩产”600公斤的“丰产田”,那么上海则只能算是“亩产”100公斤的“超低产田”!不知道再给上海60年,能否抹平这个差距。经济最为发达、被中国政府作重点苗子培育了几十年的上海表现尚且如此,排在上海后面的北京、广州这些内地一线城市也是如此。至于那些经济发展乏力、长期为“北上广”输血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就更不屑说了。显然:宣称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大陆,在生产力建设上惨败于香港。香港才是真正的“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可香港,恰恰是中国极个别不必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区。

繁荣的香港绝不只是偶尔“高产”,而是一直“高产稳产”;香港的繁荣不仅是体现在经济领域,同样也体现在社会、文化发展等各个领域。今天,内地与香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完全类似于“龟兔赛跑”寓言中龟与兔的差距:香港依然遥遥领先,把内地远远地甩到了后面,孤独求败。香港产生如此骄人奇迹的原因何在?对于成天把“崛起”和“复兴”喊得震天响的大陆来说,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总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对香港这个近在咫尺的好榜样,大陆却一直没有表现出好好学学它的愿望和热情,特别可惜。如果大陆一直无视香港的建设经验,一直拒绝借鉴在香港实践了百年、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那么我敢说:大陆将不能迎来一个稍微像样一点的未来,只会一直维持现在这样“广种薄收”的凋零状态里,找不到出路。政府规划的那些“伟大复兴”、“中等发达”之类的美好图景,都将成为一张不能充饥的画饼。

  说明一下:
  
  1、在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香港才值得大陆借鉴。我之所以列举香港,除了因为它具备了世界先进文明的一切特质,并且它还具备与大陆同处一国、同文同种的特殊条件;
  2、在论述香港价值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些关键性的节点,如特定时间点、特定地点;
  3、基于“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行文里我会频繁地使用对比,以便尽可能简洁地说明问题;
  4、我认为“繁荣”不仅仅是指经济繁荣、学术繁荣,还有像精神方面的富足,如受尊重、有尊严、享受体面生活,都是繁荣的表现。
  
  一、香港的经济繁荣
  
  2004年,是值得追述的一年。这一年,香港GDP是1600亿美元多一点,大陆是16000亿美元多一点。两者的比值大致是1:10。这表明:这一年只要有10个香港,那么它创造的GDP就相当于整个大陆。换而言之:要是把香港在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比重扩大10倍、也就是将其扩大到中国的千分之一(也选一块濒海地区)交给港府管理,它就能在这一年创造出16000亿美元——这个全大陆GDP的总量来。在大中国,这样的土地是很多的。比如,天津的面积就恰好等于10 个香港;小半个海南岛(准确说是1/3个)的面积也相当于10个香港。
  尤其是四面环海的海南,先天条件丝毫不比香港差。面积是香港30多倍,GDP长期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甚至二三十分之一,在大陆手里基本上是白白荒废了几十年。可见:如果拿香港作为参照物,大陆的经济成就真的是不堪、算不上什么成就。如果大陆方面以前没有瞎折腾、争点气,如果这一年的人均GDP哪怕只要达到香港1/3【2004年香港和大陆人均GDP的美元值,分别是25430,和1100】,那么,2004年中国的GDP就能和美国持平【2004年美中GDP的美元值,分别是116675万亿,和16493万亿】,大陆人梦寐以求的“经济超美”、排进世界第一的梦想在2005年就会实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要苦等几十年。
  
  说香港经济繁荣,还有一个数据。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在2006年颁布了“全球华人富豪500强”。这是首次反映华人企业家在世界各个不同经济体中,创富额度的大比拼。在这张500强的榜单中,排在前10位的富豪中,港人占5席。并且前三甲全由港人包揽;前10位里没有大陆人士。要知道,全球华人的95%生活在大陆。我们不难看出:香港这块中国土地的万分之一的“弹丸之地”,是一片盛产富翁、繁荣昌盛、不可思议的土地。福布斯在2010年春节公布的最新的资料说:即使饱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年度华人首富依然是香港的李嘉诚,他拥有的财富是213亿美元(1300多亿人民币)。即使把李嘉诚抹除,华人首富依然在香港。
  
  人们也无法想象:贫寒出身、初中肄业的李嘉诚先生如果当年不是迁移到香港、而是一直生活在大陆,他的人生会有多悲惨。人们不会问李先生有没有能力动辄上千万、过亿地向内地拨款,救助受灾同胞。会问的问题更可能是:这样一个老爷子,他年轻时能不能养活自己的一家人?晚年的养老费有没有着落?——一个个的人、一个个的企业,为什么在大陆普遍长得蔫不拉几?等到一有机会扎根香港,其“长势”为什么就格外的好?而香港作为一个城市、一个独立经济体,为什么能够如此显赫的经济成功?
  
  二、香港的学术繁荣
  
  前些年,内地流传一种说法,说香港是“文化沙漠”。意思是:在香港这样一座主基调就讲赚钱的商业城市里,文化和学术是被冷落的、少有建树的,不足挂齿的。后来,这种声音渐渐消失了。因为说话的人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荒谬。2009年,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香港非沙漠的一个最新例证。香港人说:高锟是真正“香港制造”,说“是港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学术)”。这句话是能够成立的,因为高是具有香港永久居留权的、具有公民投票权的典型港人。基于香港一直沿用英国法律框架、英国承认双重国籍。假如中国承认双重国籍的话,那么高作为港人也具有中国国籍,加上他具有的美、英国籍,那么中国也可以算是诞生了首位诺贝尔学术奖得主,占1/3;但中国不认双重国籍,这1/3个诺奖就与中国无关,但算在香港头上并无不当。另外,还有一个叫丘成桐的数学家也让港人引以为荣:他分别获得了世界数学领域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双响炮”,异常难得。基于这两个奖具备的行业权威性,和全球影响力,得奖人的成就认同类似于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这些世界顶级的学术荣誉,暂时还与大陆无关。丘先生应该不具备香港公民身份,但是看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都是在香港连贯完成的教育履历来看,丘的出色表现能算是香港的教育界的荣誉。它显示香港具有世界一流的、远高于大陆的教育水准。
  
  我记得另一位诺贝尔学术奖的得主崔琦,与香港也有不浅的渊源。河南农村出生的崔琦在他念小学的时候,就体现出:他是一个务农的好手。他在干农活上的出色表现让他的乡亲都赞叹不已。这么平庸的人生如果延续下去,崔的名字日后就不会被万众瞩目,他的人生就不会有什么传奇。也许是老天垂怜,在一个眼看要手工修一辈子地球的农村儿童的身上,发生了一个跟买彩票中了千万大奖一样超低概率的事情:他意外获得了一个去香港生活的合法机会。当他在香港接受五年中学教育的时期,正是毛*泽*东提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蔑视知识、荒废教育、鼓动青年从事初级体力劳动的时期。当崔琦在香港中学毕业,准备赴美展开他的学术生涯的时候,他的双亲——那一对留守大陆的、不识字的、像火箭一样用全力把他推出绝望乡村的父母,悲惨地结束了他们的肉体生涯。——崔的父母是饿死的。死于五十年代末的那场恐怖的大饥荒。如果没有赴港机会,崔琦可能在劫难逃。即使活下来,也得不到像样的上学条件。香港是崔琦人生的福地。没有香港,就没有他的学术生涯,就没有他的诺奖成就,就没有他现有的一切。
  
  崔琦的香港故事让我们深思:大陆有数亿个终生与镰刀锄头为伍、勤劳能干的农民,他们像野草一样,生生灭灭,从来不被珍惜。如果他们的人生初期能够在香港、或者类似于香港那样一个正常的环境里,接受合格的教育,远离饥饿,那么,内地还会有多少个“崔琦”能够闪亮地走出来?中国能够带给世界多少惊喜?内地严酷的成长环境,到底把多少天才扼杀于萌芽之中?谁也说不清。
  
  对内地人来说,香港的重要无可替代。在最近的60年,香港是一艘“诺亚方舟”:大批遭受生存威胁的内地同胞,得到香港的搭救,幸免一死,摆脱受辱与受迫害的境地,如马思聪、曾宪梓,以及上百万计的、在饥饿生死线上挣扎的难民;香港是一座“加油站”:内地人在香港无论是从事研究、还是求学,是长住、还是短期逗留,香港都能给停留者填充远行所需的能量和储备,让有志者飞得更高、更远,如崔琦、丘成桐。在香港人取得学术成就方面,我列举的几个例子肯定不完全。以高锟的成就为标志,香港无疑是在诺贝尔学术奖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不管高为香港赢得的是1个、还是1/3个诺贝尔学术奖得主的名分。而大陆在此项奖(指学术奖)上的得分,至今仍然是零。把一个城从一个国里单列出来,与这个国进行PK,竟然是一个城赢了一个国!一个“一”赢了一个“万”!无论谁多么不服气,这个事实毕竟不容更改。我费力地解说这个案例,是因为我觉得:大陆太需要刺激、需要有人泼冷水,让这头大象快快地从昏睡中醒来,不能继续混日子。如果以香港这个“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万分之五的人口”作“比例尺”,来对“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3亿人”进行丈量,那么,内地应该拿下多少枚诺奖奖杯呀!应该不下100枚吧!
  
  三、香港的民生成就
  
  香港民生福祉好,这一点众所周知,不必多说。仅仅摘引一个专门介绍内地妇女香港产子的中介几句话,说港府对港人提供的福利保障:十一年免费教育;高质量、极低价格的医疗保障服务;儿童福利、劳工福利、房屋福利、老人生活补助金等广泛的社会福利。总之意思是: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者有其屋。孔子、杜甫等先贤对民生的设想,在中国香港基本实现了。
  
  让我感动的是,香港的住房保障。本来香港人口这么多,土地这么少,政府解决人们住房的难度极其巨大。香港政府有一万个理由,不管穷人的死活。但是不!自从英国人麦理浩在他1971年到香港接任港督后,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不惜拨巨资,大规模建设公共房屋和居屋,提供给贫困人口廉价租用。这就是大陆传说中有、现实中近似于无的“廉租房”。很多资料说:香港政府提供的公屋安置了市民总数的一半,真的实现了“大庇寒士”,太了不起!反观大陆,有广阔的土地,这使得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难的时候,有比香港优越百倍的条件。可是,内地城市政府在这方面有丝毫的作为吗?没有。大陆利用房地产赚大钱的制度,是师从香港。可是,香港的福利房制度这么好,内地政府一点而都不学好,故意把一本好经念歪。它一心一意,为房地产畸形膨胀推波助澜,无视底层民众最基本的安居需求,无视民怨滔天。
  
  四、香港人的精神富足:尊严、尊重、和受人欢迎
  
  就世界范围来看,香港人算是中国人中受到世界欢迎的极少数部分的中国人。如今,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持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给予免签证待遇。“免签”意味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欢迎港人的来到,认为港人的来到带给他们的不是麻烦,而是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无论港人是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投资客。
  
  就香港境内来看,实现了“免于匮乏”的香港民众,同样实现了“免于恐惧”。普通港人在官员、在执法机关面前,不必唯唯诺诺、点头哈腰,不受窝囊气。反倒是官员在民众的质询和问责面前,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200多年前,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拒绝在中国皇帝面前下跪的著名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英国人对下跪的讨厌态度;后来,香港被圈进了英国的殖民版图,港人确实不必跪在港督的脚下生活;再后来,香港回归,港人还是不必跪在董*建*华曾荫权脚下,战战兢兢,陪着笑脸。英国人保障的这项民权,延续至今。——无论你多么厌恶殖民者。反观内地:下跪,依然是国民生活中不能避免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的媒体时不时地刊发民众“下跪维权”的照片,几十几百的民众,成排成片地长跪在官员脚下、跪倒在政府门前鸣冤的场面,让人揪心;民众被官员逼得自焚的场面,让人揪心。中国人对待中国人,很多时候却比不上外国人对待中国人,逼迫自己的同胞屈辱地苟活,这无疑是中国的耻辱。当温家宝在电视镜头前说“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的时候,意味着“尊严地生活”对内地人而言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这组对比,彰显了港人除了享受物质上的富裕,他们在精神上也同样享受着富足,享受着尊重和有尊严的对待。这是港人的幸运。
  
  结论:相比于在大陆,华人在香港更容易获得经济成就、获得学术成就;容易安居乐业,实现体面生活。因为这方方面面的成就,港人才让世界刮目相看,赢得普遍的尊重和欢迎。可是我们要知道:香港的主要建设者是华人,而不是英裔白人;香港人的成就,是华人的成就。他们,就是我们。因为港人中的绝大部分,是百年来陆续地从大陆迁移过去的。比如上面说到的李嘉诚、高锟、丘成桐,崔琦等这些人中翘楚,都来自大陆。它说明:那种认为大陆人天赋与素质有问题的看法,是有问题的。无论经商还是做学问,为什么那么多在大陆看起来很一般很平庸很潦倒的人,一到香港,就如鱼得水、就生龙活虎、就枝繁叶茂、就以一当百?看来是环境差异,造成了冰火两重天。可是,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导致这种巨大的差异的机理,到底是什么?
  (未完待续)
  
  2010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