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科技中的人文精神:艺术品升值的要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1:26:39

⊙杨心一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天价频出为公众生动直观地展示了艺术品的升值。以徐悲鸿《巴人汲水图》为例,这件作品在2010年秋拍中以1.7136亿元刷新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而它上一次亮相是在2004年以1650万元成交。又如齐白石作品每平方尺均价从2000年春拍的5.1万元涨到2010年秋拍的86.05万元。艺术指数也显示艺术品在升值,根据梅摩指数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强劲的销售势头将2010年上半年梅摩“全艺术指数”推向了13.4%的高位,和标准普尔500的6.5%形成鲜明对比。


  从经济学原理来讲,推动艺术品升值的基本原因是市场供需关系。一方面是艺术品的供给,艺术作品经由艺术家生产出来后,在流通过程中兼具艺术性和商品性,商品性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属性,艺术家会将商品性纳入艺术创作的权衡之中,甚至催生出专为市场而创作的艺术家,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会为市场所接受,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供给量是有限的。在艺术品的各门类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品中,除了当代艺术中的摄影、版画以及部分雕塑作品会推出限量版数之外,绝大多数都是独此一件,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另外,艺术家的数量也受到中国仅有的几所优秀的艺术院校及其每年的毕业生人数的限制。


  另一方面,以下几点保障了对艺术品的需求稳定而有所增长:其一,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当较低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有暇顾及更高的目标(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例如购买和收藏艺术品,获取与之相伴的社会名望与审美价值,对艺术品的需求必定会随经济发展财富的增长而增加。其二,由于艺术品的投资收益率较高而风险相对可控,艺术品已经成为财富阶层推崇的分散风险、优化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方式之一。坎贝尔(R.A.J.Campbell)曾计算梅摩指数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美国国债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得出资金在艺术品、股票和债券之间的配置比例为18.21%、27.69%和54.10%时,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将上升0.4%,而风险水平下降1%。其三,艺术收藏分为公共收藏、私人机构收藏和个人收藏,近年来中国的私人机构和个人收藏逐渐增多,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藏品需求。同时,个人喜好和时代风尚也是艺术品需求的有力催化剂,历史上享誉极高的收藏大家为了一件艺术珍品甚至不惜动用全部身价,而在社会财富累积、文化市场繁荣之时,购买艺术品往往成为社会风尚。


  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实现的交易平台分为一级市场(包括画廊、博览会和私下交易)、二级市场(拍卖公司),三级和四级市场(艺术品产权交易所等)。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艺术品在市场的定价及上涨行情呢?


  首要因素即供需双方的博弈。市场对艺术品的不同需求偏好导致了迥异的财富与艺术品的价值对等关系。譬如美国在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上世纪80年代日本掀起对印象派的投资狂潮,而中国则是国画和古董价格更高,反映出中国对传统文化精品的强烈需求。其次,区分收藏心态和投资心态。一般而言,收藏者购买的是对过往历史的赏玩,主要依据自己的资金量力而行,而投资者购买的是未来的升值潜力,在对艺术品估价上要参考艺术史。另外,根据梅摩指数的研究,至少有五个方面关系到艺术品在市场上的定价:一是国家GDP总量;二是经济大势;三是艺术品所属的画派风格的整体走势;四是艺术家本人的整体走势;五是单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其是否具有某些特殊的珍贵性,例如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出高价的一批作品,包括张晓刚1988年的画作《生生息息之爱》,都曾参加标志性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除上述外,笔者认为还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一,收藏史,流传有序的收藏史将使作品更具升值潜力;二,媒体关注度,艺术品在媒体和出版物上的曝光机会表明其价值得到更多肯定;三,艺术家的全部创作数量和艺术家的技巧也会影响艺术品的估价;四,艺术家的风格一般会经历成长期、上升期、成熟期、稳定期及衰退期,不同时期的作品会有不同定价;五,艺术家在艺术史的位置;最后,还应考虑艺术家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和年龄,以判断其潜在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