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特的双头鹰棍:容建平《解读阴阳》之:阴阳是什么及阴阳的来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28:14

摘要:阴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医的基础,阴阳集成知识载体,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将一切事物联结,阴阳有一个物质性的样板,它就是阴气阳气,阴气阳气的本质是能量,人体中有独立制造和流通阴气阳气的体系,有阴阳调和的系统,有阴阳失衡的调控机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最值得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资本,观看昔日在世界上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都在漫长岁月的动荡不安逐步消失,出现了不可挽回的断层,现在印度、埃及和伊拉克等国的文化,同过去曾经光辉灿烂文明已经没有必然的血缘关系,唯独中华文明,虽历经数千年的浩劫,经历过不同文化的碰撞,而始终如一,屹立不倒,没有发生文明的断层,现在的中华文化,完全是远古文明根源的血脉延续,因此,中华文明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文明都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现代人们探索史前文明唯一的珍贵活化石。

为什么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明在遭受外来文化的入侵后发生断层?为什么唯独中华文明在同样遭受不同文化的冲击碰撞,而不会发生断层?当人们追问和探索这个问题的原因时,可能会发现其中有非常多的偶然和必然因素,可以说,无论是什么偶然或必然的因素,都是一种必然的巧合,中华文明在长期经历文化碰撞、社会动荡、和朝代变换中没有发生断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中华文明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坚强核心,这个文明核心就是阴阳。

阴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有着其他文化无可取代的核心地位。没有坚强核心的文明,在面对异类文化伴随以武力强行手段和强大经济手段的入侵,必然遭受排挤,从而逐步走向衰落,最后消失。由于中华文明有一个核心,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文明核心起了同化作用,它将不同的文化纳入自己的范围,成为所有文化的核心。一切没有文明核心的文化,在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中,当发现有一个可以依附和振兴的核心力量,就必然要归附到这个文明核心之中,这是中华文明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阴阳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由于强权政治加封的,它是自然规律在大浪淘沙后的自然选择,因此是无可取代的,阴阳渗透了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种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阴阳以其简单为人们容易掌握,以其有效为人们乐于使用,一句阴阳,就胜过千言万语的诸多解释,既方便又通用。阴阳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绝对不可动摇,事实也证明是这样,即使在现代社会,阴阳仍然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发出智慧的光辉,仍然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点。

到了现代,阴阳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现代科学面前,人们发现了一个尴尬问题,在熟练地运用了几千年之后,突然发现这个阴阳竟然如此陌生,居然不知它为何物,也不知道它怎样产生出来,不明白古代人为什么会创造出一个在现实中没有实体的东西,成为生化一切事物的基本物质和解释一切事物的基本理论。人们从阴与阳的关系中,推测阴阳来源于对阳光的背向与正向,正向着阳光定为阳,背向着阳光定为阴,但是,这两种自然界的常见现象,怎么会变化成为解释一切事物的原理呢?这个转变过程的依据是什么?过程怎么产生?为什么两种自然现象又会成为生成万物的基本物质?这一切,都成为了紧揪人心的不解之迷。

人们可能觉得阴阳太古老了,在古代社会,绝对不会有现代的科学知识,在很长的时间内,阴阳一直当作为“封建迷信”,而屡屡遭受批判,如果不是能医病的中医理论必须用到阴阳,恐怕阴阳早已被铲除消灭。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对阴阳有了更多的宽容,可有人认为,阴阳可能是古代人们为了解释一些不能明白其科学道理的事物创造出来的一种臆想,试图用这种臆想代替现实的联系。但有极少数人,看着阴阳总感到不顺眼,认为阴阳连伪科学都不是,是反科学,非要将它一棍子打死。现在连阴阳的产生来源和过程都未搞清楚,用什么证据证明阴阳是反科学?武断地说一个未解之迷是反科学,这种行为本身就不是科学方法应该采取的态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已经解开了阴阳之迷,重点是明白阴阳是什么,创造阴阳的动机是什么,创造阴阳的过程怎么样,阴气阳气的本质是什么,阴阳属性的划分逻辑是什么,阴气阳气在人体中的作用过程是怎么样。

阴阳是科学,是一种用古代语言论述,用先进科学技术整理的先进医学科学,或者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事实,阴阳是一个集成化的知识载体,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将一切事物相连结,它把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原理浓缩提炼为阴阳的“对立统一”,用阴阳作最终表达。阴阳不是凭臆想产生的推测,它的产生来源的一个物质性的样板,这个样板就是阴气阳气,阴气阳气并非是神龙不见首尾的虚幻,它的本质就是能量,也是说,阴阳是以能量变化的性质形态为基础的抽象性论述。《黄帝内经》记载了人体阴气阳气的全部秘密,人体中有一套独立完整的阳气生产与流通体系,有一套独立完整的阴气生产与流通体系,有一套非常高效的阴阳调和系统,有一整套完善的阴气阳气控制与调整机制。

在解读阴阳的过程中,我以《黄帝内经》为主体,运用现代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将阴阳的解读整理为十七个方面:

第一篇:阴阳的认识现状。

本篇主要是将现在人们对阴阳的认识程度与认识态度作一个概括,并指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解读阴阳。

第二篇:阴阳的科学性。

本篇主要从阴阳体现的现象,来表明阴阳所具有的科学性质。

第三篇:阴阳的主体思想。

本篇主要是分析贯穿阴阳的主体思想,分析主体思想的内容。

第四篇:阴阳的真面目。

本篇主要是收集古代人与现代人对阴阳是什么的认识,分析阴阳的真实面目是什么,阴阳的定义是什么。

第五篇:阴阳的产生来源。

本篇重点探讨古代人创造阴阳的动机,创造的思路,创造的来源,创造的过程,解释为什么阴阳能够从自然现象变成为一种科学。

第六篇:阴气阳气的发现和认识。

本篇重点是寻找古代人怎样发现阴气与阳气,分析阴气阳气的本质是什么,是以什么方法产生出来的,阴气阳气的运动变化依据和特点是什么。

第七篇:阴阳理论的再认识。

本篇主要解释阴阳属性的逻辑性划分,阴阳理论的性质与变化。

第八篇:阴阳的图象解释。

本篇主要从《太极图》中解读其中所包含的科学原理与观点。

第九篇:阴气阳气与物理学。

本篇主要从物理学方面解释阴气与阳气。

第十篇:思考阴阳。

本篇主要是从阴阳的点与面再作一些补充性的认识。

第十一篇:宇宙的基本形态。

本篇从阴阳着手,解释宇宙的基本形状与基本结构。

篇十二篇:宇宙的基本力量。

本篇主要从阴阳的变化中认识宇宙基本力量的运动变化。

第十三篇:阴阳中的奇点与黑洞。

本篇主要从阴阳中分析与认识奇点与黑洞的生成原理,变化过程。

第十四篇:阴阳的演化过程。

本篇主要是分析宇宙的演化规律,变化状态,和演化的大约周期。

第十五篇:人体中的阴气阳气。

本篇主要是分析人体中阴气阳气的制造和流通过程。

第十六篇:人体中的阴阳调和。

本篇主要是分析中医是怎样认识人体正常体温的,并说明人体“三焦”的具体实物。

第十七篇:人体阴气阳气的调控。

本篇主要分析人体阴气阳气的异常状态与异常状态的调整方法,解释“命门”的实质。

以上十七篇文章,组成一本暂定名为《解读阴阳》的书稿,初稿全书大约二十万字,修改稿在进行中,有计划将它出版,但不知何时才搞定。

首先声明,阴阳不是本人的创造发明,那是古代人的专利,只是它们将话说得太笼统,知识集成度高,现在的人一时不能理解,而本人有幸发现其中奥妙,理解古人说了点什么,故将自己明白的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中认识阴阳。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华文明中的精品,本人准备将书中个别重要的章节整理,删繁就简,以简洁的表达贴在互连网上,初步计划选择几点重要内容:一、阴阳是什么;二、阴阳的产生来源;三、阴气阳气的本质;四、人体中的阴气阳气;五、人体阴气阳气的调和。以上简单的几点解释,基本上能令人明白阴阳的概况,希望热爱中华文化的朋友们给予鼓励。

 

一、阴阳是什么

(原创作者:容建平)

 

阴阳是什么?从字面上看,是由对立的阴性质与阳性质共同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如果孤立地看问题,单从字义上理解,它只不过是在用阴与阳的组合来表达“对立统一”思想,但实质上,阴阳不仅仅是在表达“对立统一”这么简单,它以“对立统一”为本质,吸取了中华远古文明的全部精华,凝聚了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法则,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标准化规范模式,它既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又是一切事物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更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范,又还是生产一切物质的基础材料。

自古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阴阳有这样的特性:一、阴阳为虚无的形态,没有实质性的物质存在,是有其名而无形的一种概括性表达;二、阴阳拥有气与理的双重面目,可以在不同的需要下,体现出不同的表达形式;三、阴阳能够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代表一切事物。人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个有名而无形,拥有理与气双重面目的百变之身,究竟是一个什么?

为阴阳确定一个标准的身分,为阴阳下一个现代化的准确定义,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正确地知道阴阳是什么,这很有必要。为了让人们能够容易明白,这就必须要用新时代的新思维,从总体意义上作出一个准确表达,这对阴阳的研究和运用都很有益处,也是阴阳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要做的第一步工作。

为阴阳确定一个能够全面表达内涵的身分,或者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却是势在必行之事,不管有多在的难度,也一定要做的事情。从现有的资料上看问题,可以认为,要确定阴阳的真实身分,要划定阴阳的准确定义,就必须从阴阳身上挖掘,从阴阳所有的原理表达中寻找,从阴阳与事物之间反映的种种变化中挖掘,只要遵循这个思路,就必然会找出一个真实而恰当的身分与定义。

从《太极图》中看到,阴阳是由阴和阳两种相反性质的组合统一,在统一整体内部的对立性质中,阴不是具体的指定事物,只拥有一个广义的阴性属性范畴,同样,阳也不是具体的指定事物,也只拥有一个广义的阳性属性范畴,双方的性质表达泾渭分明,单从表面上看,看不出个性的阴属性和个性的阳属性有什么不寻常的特别地方,但奥妙之处,是在于阴阳组合成为一对以后,这个组合体是什么?

阴阳整体什么都不是,既不是一件具体性的物质,也不是一件具体性的事情,它只有具体性的性质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具体事物,整个阴阳是由具体的对立性质组合而成的一个虚拟体,虚拟体这一点是无疑的,它很符合《黄帝内经》所说阴阳“有名而无形”的表达,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具体性质的抽象性虚拟形态。有具体的性质内容,有抽象性的虚体,是阴阳的特色之一,也正是由于它具有抽象性的虚体,因此才能够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阴阳是什么都不觉得有意外。

阴阳以一个整体出现,重点在明确表达“对立统一”原理,同时,又以“对立统一”与一切事物发生渗透兼容,通过兼容之后,以阴阳整体产生的个性来替代一切事物,成为一个具有共性的代表。

阴阳是一个虚拟体,它在“对立统一”之间,和一切事物之间,和阴气阳气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充当了一个什么样角色?只有理明这种关系,知道它所扮演的角色,才有可能明白阴阳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正确身分。

1、阴阳与“对立统一”的关系:

阴阳与“对立统一”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因为阴阳体现的就是“对立统一”原理,它用阴与阳双方相反的性质,共同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最终目的就是要树立起“对立统一”这面鲜艳夺目的旗帜。“对立统一”这个词是外来的哲学词语,从意义上看,“对立统一”是一个充满了科学思想的哲学观点,它以对立体现个性,以统一体现共性,在统一中体现旗帜鲜明的对立,对立与统一双方相辅相成,通过“对立统一”的综合性总结,将一切事物的基本关系作出简洁的表达。

若果将“对立统一”从字面上细细分析,发现它存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总是觉得这种简洁表达有一种模糊性,详细梳理起来,会梳理出一些不能明白的疑问:

第一点:对立虽然是一种在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的事实,但是谁与谁发生对立?对立面是谁?为什么会发生对立?发生对立的条件是什么?这些基本性的条件,在现代的“对立统一”观点上得不到明确的体现。

第二点:统一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发生统一?发生统一必需的基础是什么?这些条件在“对立统一”的字面上也完全看不出来;

第三点:在对立与统一中,对立双方会发生什么样的双边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对立统一”中没有得到体现;

第四点:双方统一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规律性?这些问题,也不能从“对立统一”上有所反映。

用阴阳来表达“对立统一”的观点,确实显得棋高一着,单凭两个对立的相反性质阴与阳的相互组合方式,就已经将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全部包含在内,并作出清楚的表达。阴阳能够清楚表达“对立统一”的原因,是在统一体中,对立双方都有各自的性质表达,让人一看就知道对立面是谁,可以从中认识到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同时还可以产生一个以性质关系相互发生变化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只发生在以性质为主体的阴阳上,并要通过对立性质的比较来体现,这在“对立统一”这个表达上是没有的,“对立统一”没有一个明确的性质或性能规定,它是空虚的泛指,不可能给人产生一个有规定性质的联想。

通过联想,阴阳将“对立统一”不能说明白的性质、原理、关系、规律等,都作出一个详细的表白,从阴阳这两个十分简单的字中清晰地体现出来:

第一点:阴阳表明,对立的基本条件是性质相反,与自己性质相反的就是对立面,具体地体现为阴性性质与阳性性质两个方面,相反性质双方的共同存在,才会发生对立;

第二点:阴阳表明,对立面双方都是在从同一基础上的不同量变产生,因此,统一必须是对立性质双方的结合,统一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量变的对立双方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整体中,相反性质双方的阴与阳都得到清晰的体现,在对立之中体现出互补的合作;

第三点:阴阳表明,对立双方在统一后,虽然外观成为一个整体,但在内部仍然呈现出对立状态。相反性质的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来体现自己不同特点存在的基础;阴以阳为对照而体现阴的性质,阳以阴为对照而体现阳的性质;

第四点:阴阳表明,由于对立双方的性质相反,双方的统一过程,必然地要发生水火不相容的斗争,有斗争就会产生变化,变化过程由阴阳双方盛衰状态的趋势所决定,发生彼此相互消长的变化规律;

第五点:阴阳表明,性质双方的统一体,以双方力量的大小决定整体的性质取向,阴占优势时,整体呈阴性,阳占优势时,整体呈阳性,双方力量均衡时,整体体现平衡。

将阴阳与“对立统一”相对照,可以认为,阴阳用两种相反的性质紧密结合,全面地表达了“对立统一”原理的全部内容,是对“对立统一”的具体性体现,也是说,两种相反的性质阴与阳,塑造出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新形象,将本来不能看到的“对立统一”关系作出具体化、形象化,将空虚的理论模拟成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性质组合形象,这就清楚表明,阴阳是表达“对立统一”的具体性形象,这是阴阳与“对立统一”的实质性关系。

“对立统一”只是一种哲学思想概念,没有具体性的表达形象,而阴阳则是以一种可视的具体性形象,不但表达了“对立统一”思想,而且还将“对立统一”的性质、原理、关系、规律显示在其中,使到“对立统一”显得更清晰更具体,由于阴阳的表达具有可变的联想作用,通过对阴阳双方不同比例的构思,还可以表现出阴阳运动变化的状态。

尽管阴阳是用两种具体性质虚拟成的抽象性形象,但它能够以更加简洁的形象表达,更加具体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理论,基于这原因,因此,当古代的中国人知道“对立统一”是宇宙间最基本性的关系原理后,却又不以“对立统一”这样的抽象思维观点为说教,而用具体的对立性质打造出一个抽象性的阴阳为形象,以此来表达“对立统一,这就是古代人虽然明白“对立统一”原理,又不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说出“对立统一”这个词语的真正原因。

2、阴阳与一切事物的关系:

阴阳这个貌似平凡而实际上并不平凡的性质组合,所产生出的无穷奥秘,远远不只是两种相反性质组合为个性那么简单,阴阳虽然不是具体性的事物,但是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以分属于阴阳,一切事物的发生、存在、发展、和最终结果,都能够用阴阳的性质、作用原理、相互关系、和相互变化规律来进行演译,从宏观上看,阴阳与一切事物有这样的关系:

第一、阴阳能够代表一切事物和事物的具体细节部份;

第二、阴阳能够代表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状态;

第三、阴阳能够模拟一切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全过程;

第四、阴阳能够解释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变化规律。

阴阳从当初的两种不同个性的性质表达,经过相结合后,演变成为具有能够代表一切事物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能力,从意义上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也就是说,发生了本质意义的变化,对于这种重大的变化过程,人们不禁产生出疑问,阴阳能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够代表那无穷无尽的事物,能够模拟事物那千变万化的状态,在代表事物和模拟事物变化的过程中,阴阳的代表性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参与其中?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重新审视阴阳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是以两种相反的性质组合这种抽象性的“对立统一”形态,同一切事物在“对立统一”基础上发生关系,由于任何个体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任何事物之间都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二合为一”,因此,阴阳以阴的性质与阳的性质,将一切事物分类划分;以阴与阳的对立,描述事物“一分为二”的对立状态;以对立双方的关系,来表达事物的对立关系准则;阴阳的性质组合,代表了事物“二合为一”的统一状态,表达了事物的统一原则;阴阳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又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

必须注意到,阴阳不是一件特定的事物,也不是具体性的一切事物,但能够代表一切事物,在阴阳与一切事物当中,阴阳扮演的是一个代表角色,而所有事物则成为被代表的角色,双方是一个代表和被代表的相互关系,站在阴阳方面的立场上看,它以两种个性化的性质组合形象,代表着一切事物,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变化状态,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而站在所有事物的立场上看,世上的事物都一致选择阴阳来代表自己,象征自己,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已经选定阴阳当成为自己的代言人,当作自己的代表性形象。从这种意义上看,阴阳能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因为它已经被一切事物推举成为了一个能够起代表作用和代言作用的公众形象,变成为一切事物和事物变化的替代性化身。阴阳是一切事物的代表性形象,这是阴阳与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

3、阴阳与阴气阳气的关系:

阴阳为抽象性的形象,阴气阳气为具体性的“气”态物质,在物质世界中,阴气阳气是唯一与阴阳有着不可分离关系的物质,阴气带有阴的属性特征,阳气带有阳的属性特征,阴阳体现了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性质、原理、关系与规律,反过来,阴阳二气又用自身的运动变化在演示阴阳形象的性质、原理、关系与规律,两者所有的理论是一致的,只不过是一个抽象化,一个物质性,由于阴阳附带着“气”时具有物质性,不带“气”时具有抽象性,从这种变化中看到,阴气阳气成为了具体化物质性的阴阳,阴阳就是抽象性虚拟化的阴气阳气,阴阳所形成的形象,也就是阴气阳气的抽象性形象。抽象性的形象,这是阴阳与阴气阳气的关系特点。

不论从哪种情况下看,阴阳标准身分都是一个“二元”性质“一体化”的抽象化形象,它有具体的性质内容,由对立的性质共同组合而成,但没有具体的事物指定,有名而无形,说具体一点,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具体性形象,是阴气阳气的抽象性形象,同时又是一切事物以及事物运动变化的代表性形象。阴阳以“对立统一”为基础,将一切事物在“对立统一”的原则上归纳,通过对事物归纳性的集合,阴阳被打造成为了一个意义很广阔的知识集成体。

形象,就是阴阳能够纵横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之中的真实身分。身为形象,阴阳体现的是“对立统一”,包藏的是性质与性质产生的道理,体现出了它的虚无一面,空虚到身无一物,只有泛指的性质范畴,但当它作为一切事物的代表性形象后,又表现出它的实质性,显得非常充实,充实到无所不能,成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

形象具有广义性质,但又带有狭义性质,当它为广义性质时,阴阳可以是一切事物的公共形象,当它为狭义性质时,阴阳可以是任何具体事物的个性化形象。在实践过程中,当阴阳没有成为具体指定事物时,它只有理性的表达,体现的是理论,并以理性来象征着一切事物,代表着一切事物及其变化,此时的阴阳为广义宏观的性质,是宏观整体性事物的代表形象,具有全息性的代表性。在实践过程中,当阴阳代表着个性的具体事物时,或被圈定为一个具体范围属性的事物时,就会成为具体事物的化身,此时的阴阳为微观狭义的性质,有着实质性事物的具体性内容,呈现出狭义的性质,成为个性事物的具体形象.

 

二、阴阳的产生来源

原创作者:容建平

 

阴阳没有实体存在,古代的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为什么一定要创造一个从来就没有的虚拟化形象,并以归纳法造就集成化,让它拥有全息能力,来表现“对立统一”原理?来做宇宙基本法则?创造阴阳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动机是什么?是依据什么样的原理,通过怎样的程序,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产生出来的?

创造阴阳的动机

真正触发人们创造阴阳的灵感,来源于那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们通过大量的社会产生实践,深深地认识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虽然有自己的运动变化个性,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百花齐放状态,但是如果从宏观总体上观察,忽略具体细节部分,就会看到,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有一个相同的全过程,共同走上一条产生起因、变化发展、最后消亡的三步曲程序。

产生-发展-消亡,这条普遍性的自然规律以不可抗拒威严,成为将一切事物连结在一起的基础,它等于告诉人们,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必然性地受到一些相同的因素影响,这些相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规范着事物必然性地走上同一条运动变化程序。可以想象到,如果宇宙中没有这样的一条自然法则的话,事物的运动变化变决不会显得有那么一致的顺序,呈现那么相同的规律。古代人将这条法则称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意思是一条统管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性纲领。

创造阴阳的基础

自然规律有两个性质定位点,一是产生,二是消亡,产生在先,消亡在后,两点之间为发展与衰落过程。产生与消亡为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它表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实质是对立的“二元”性质在相互作用,而阴阳也是对立的“二元”性质在相互作用,两者有一个共性。可以肯定,古代的人们正是通过在同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根据自己具体细致的观察,通过思维提高总结出一些共性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原理的联想比较,最终发现了宇宙的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全部秘密,阴阳必须是对自然规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表达。

大自然的启示之一:

事物运动变化的周期性。古代的人们通过对年、月、日周期变化的感受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共同性和规律性的共点,从中发现宇宙基本法则的重要线索。

1、月周期变化的特点:月亮的园缺变化非常有规律性,永远在遵循着从无到有,从缺到园,再从园返缺,从有到无的循环。月亮变化的主角是黑暗和明亮,亮度就是统一黑暗与明亮的基础,黑暗在亮度表处于弱端,明亮在亮度表上处于强端。

2、日周期变化的特点:黑暗和明亮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还制造出另外一个恒定的相互变化周期,那就是人们感受最深刻的每一天的昼夜变化,整个夜晚,天地一片黑暗;一个白天,一个黑夜,组成了一天,它们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成为一个永恒不变的稳定性的日夜周期点。

从日夜变化周期的过程感受中,人们不单看到明亮与黑暗的变换,而且还体验到日夜周期有另一个性质特征,这就是冷热变化的周期性,寒冷与炎热是一种接触性感觉,用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将两者统一在一起的基础是温度,寒冷处于温度的低端,炎热处于温度的高端。

3、年周期变化特点:冷热变化周期不单出现在日夜周期变化之中,而且出现在一年的季节变化之中,成为制造年变化的一对主角,双方的相互消长、变换,造就出了一个四季冷热变化周期性。年周期的重要特征,是表现在温度变化的有序循环,温度变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冷热的有序循环。

将年、月、日周期性变化过程进行综合取舍,就找到其中的共同特点:

第一、都有两种对立的性质,如冷与热,明与暗;

第二、对立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冷与热的基础为温度,明与暗的基础为亮度;

第三、对立双方发生双向变化,变化的形式为双方的相互消长,也即是量变;

第四、量变达到一定的极限后,会引发质变,发生反向变化。

大自然的启示之二:

事物运动变化的双向性。周期性为有序的双向运动变化,有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事物的运动变化,往往是处在于一种没有固定时间或无法确定的渐变或突变状态中,并没有稳定的周期性循环,但不管怎样,这种没有固定周期的运动变化,最终还是要体现运动变化的正反双向性,共同地体现为从无产生为有,经过由弱逐渐变强,之后又由强逐渐转弱,最后从有衰落为无。

双向变化在一切事中普遍存在,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面临着有利或无利,运动或停止,发展或衰退,成功或失败,收益或损失,得到或失去等等的双向考验,也是说,正反双向变化是每一件事物必然面对的决择。

双向变化的特点是有两个性质相反的点,一个为正向,一个为反向,事物发生变化时,要么是朝着正向方向发展,要么是朝着反向方向发展,最终表现在两个性质极端点之间进行顺逆双向运动变化。双向变化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形式,是一切事物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的变化规律,不管事物的运动变化形态表现为有周期或无周期,从本质上看,都是处在于正反双向运动变化的过程当中,最终都表现为由正向极端或反向极端发展,到达一个达极端点后再返回向另一个极端点的过程,由于正反两个极端处于不同方向,两者产生出互为相反的性质性能状态,形成强烈的对比差异,制造出一种在性质上的对立状态。

大自然的启示之三:

事物结构的性质对立性。古代的人们在对事物双向运动变化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后发现,由于任何的运动变化都必然性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无到有,从正到反等变量参数,量变体现出质变,因此,任何事物中都必然性存在着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所以,一切事物内部必然存在着正反“二元”性质结构。

从“二元”对立性质对事物的影响中可以看到,质变趋势决定运动变化方向,量变状态决定外表显示性质,因此,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状态和它们的外露性质,都是内部对立性质相互作用过程的外在体现。

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从中发现它们之间隐藏着有这样的秘密:

1、“二元”性质对立是一切事物必备的基本条件,由于“二元”结构为一切事物的最少分立状态,于是,对立性质结构也自然地成为一切事物最简单的基本结构。

2、“二元”结构的双方虽然在性质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对立状态,但双方都是处于同一基础上的量变高端低端,故此对立双方在本质上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将双方自然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3、“二元”对立性质的相互消长,在统一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不同力量比例的角逐,从而引发出运动变化,也会引发由量变导致质变的变换,反过来,质变同样也会导致量变,于是,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这样的过程会不断地反复循环进行。由此可见,整体的性质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跟随内部二元性质双方发生的消长运动变化而发生改变,重点在表露占主导性地位方的性质状态。

将以上的内容进行综合精炼浓缩,就会发现自然规律有这样特点:第一点要表达的重点是对立关系,第二点要表达的重点是统一关系,第三点要表达的重点则为消长互变关系,所有“二元”对立性质在统一中的运动变化过程,表达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性质、原理、消长规律。

创造阴阳的思路

人们知道,宇宙基本法则中的“对立统一”原理是广义的,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没有固定的目标,性质对立,就是宇宙基本法则中对立的根本,以对立性质为基础的统一,就是宇宙基本法则中统一的原则。

以性质为主体的对立与统一状态,是否可以用来统管一切事物发生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对立面和统一过程呢?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尽管这个复杂的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物无穷无尽,而且各具特色,但不论它们具体的个性怎样,只要它存在,就必然有性质、性能、和作用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在这三点基础上,将一切事物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从性质、性能、作用三个方面划分归属于对立的两个范畴,这样,一切事物都被划分,不会被遗漏。

所有事物都是由性质决定性能,由性质与性能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性质,就必然会有相应的性能与作用,因此,一切事物中的性质对立双方,性能对立双方,和作用对立双方,归根到底就是从性质对立双方产生,于是,性能对立和作用对立可以综合归属为以性质对立为主体所代表,通过这样综合,宇宙间一切事物,最终汇合为性质对立的两个属性范畴内。

性质的对立统一,在宇宙基本法则中与一切事物中都得到体现,它就是连结宇宙基本法则与一切事物的基础,人们要做的,是为“对立统一”创造一个形象而寻找基础材料。

选择阴阳的原因

从理论上说,找一个能够鲜明地表达“对立统一”法则的原型并不难,比如水与火、冷与热、黑与白、动与静、上与下、哭与笑、爱与恨、生与死、有与无等,都能够做到,但是,要找到一个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原型,就不那么容易:

第一、要有强烈性质差异,又能准确地体现出“对立统一”的原理与规律;

第二、它的对立的存在状态和双方的相互变化状态,能够被看得见,又能够被感觉到;

第三、能够受控地被反复操作演示;第四、同绝大多数的事物有必然性的关系,有广泛的兼容认同;第五、在事物中最具代表性。

要求这样苛刻的原型,并不是随便就能够找到,古代的人们在经过比较后,发现在所有事物当中,只有阴气和阳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这些苛刻条件,具备了当原型的最优秀质。

首先,自然现象中的阴与阳具有只有具体的性质现象,没有具体的物质性,阴与阳有强烈的性质对立,但又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既有鲜明的对立关系、又有共生关系和互根关系,有明显的“对立统一”内涵。

其次,阴阳有一个物质性的基础来源,阴气具有寒冷、黑暗的性质,有向内收缩、向下运动的性能,能够起凝聚作用;阳气具有炎热、明亮的性质,有向外扩张、向上运动的性能,能够起扩散作用。两者相比较,以鲜明相反性质表达出对立关系。阴气阳气以温度、亮度、运动为共同基础点,表达了对立双方在本质上的统一关系;阴气阳气双方的量变为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体现了一条消长互变规律。

阴气和阳气之间强烈的性质反差,以寒冷和炎热、黑暗和明亮、动和静、扩胀和收缩、前进和后退作出演示,这些对立关系都能够为人们感觉到,黑暗与明亮为亮度变化,人能够看到;寒冷与炎热为温度变化,人能够感觉出来;动与静、胀与缩、进与退都为运动,其变化能够被看见。温度变化、亮度变化,人们可以利用光源为实验工具,进行反复操作演示。

人们将阴与阳这两种对立性质,组合为一个整体,创造出一个由对立性质组合而成的虚拟化抽象化的整体形象,称之为“阴阳”,以文字“阴阳”的并列,体现出双方的对待与平衡状态,同时也在表明,一切事物的发生也从阴为起点发生,到阳为旺盛的极点,故阴在先,阳在后,合称为“阴阳”。

事实证明,选择阴与阳为基础材料来创造“对立统一”的形象,是明智的选择,形象用具有广泛意义的性质为纲领,统率了一切事物,用性质的统一,统率了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形象的确体现了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完全有资格有能力代表宇宙间一切具体性事物的性质,代表事物存在的共同性基本原理,代表事物运动变化的共同性基本规律,也就完全有资格成为了“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成为了一条统率宇宙一切事物产生、存在、发展、消亡的基本法则。

创造阴阳的过程

阴气阳气表达了“对立统一”法则,又在物质中普遍存在,为什么不能直接采用来做成形象?为什么不要一对现成的实物原型,而非要将它重新进行创新,硬要创造成为全新的形象?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将原型创造成为形象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将原型创造成为形象,无非是将物质提高为性质,需要进行这样转化变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个性变为共性,扩大包容的内涵,以满足当形象的要求。

将阴气阳气加工创造为阴阳的具体方法:首先是去物存性。将阴气阳气当中的物质“气”与性质“阴阳”分离,分离后,不要其形,只留其意,也是只要性质,不要物质,将它们提纯为性质性的组合形象。由阴气阳气变成为阴阳,其意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的变化,由具体的物质变成为了具体的性质,有效地摆脱具体物质的狭义局限。性质有广泛的认同性,使形象拥有的内容范畴被大大地扩展。

其次是综合充实。将阴与阳分开为两条性质大纲,再将事物个以性质、性能、和作用三个方面的表现与两条大纲相对照,同类合并,归纳到阴阳的属性之中。经过综合充实之后,阴与阳两条大纲就将一切事物网罗,阴与阳组合成的形象,也成为了一个事物集成化形象,一个被赋与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广泛内涵的崭新面貌,拥有了全息性的广义功能。

再就是理性提高。原本属于原型所拥有的个体属性、双边关系、变化规律,也跟随着被剥去实体,变成为一套以性质为主体的理论体系,这套阴阳理论以理性的表达,既将“对立统一”的内容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又为形象规范出属性范畴、双边关系、和变化规律。

由于阴阳理论从阴气阳气中抽象产生,因此,阴阳理论所表达的性质、关系、原理与规律,是对大自然基本原理与规律的理性体现,所以,阴阳理论和大自然的基本原理与规律相吻合,反过来说,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和规律,都能体现阴阳的原理和规律。

阴气阳气经过一番抽象、充实、提高的创新,用双方的性质组合,创造出一个具有全新意义的形象,再以双方“对立统一”的性质、关系、原理和规律,创造出一套解释“对立统一”法则的伟大理论,可见,在阴阳形象的身上,就自然而然地隐藏着一个基础原型,隐藏着一套理性规范。

从形象、理论与阴阳二气之间三位一体的紧密关系中,为人们解答了一个问题,阴阳“有名而无形”,是指它为形象时,当人们说它为理时,是运用了形象内藏的规范性理论,当人们说它为气时,是运用了形象内藏的基础原型,这就是在实践运用中,阴阳能具有理与气双重面目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