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为君留全文阅读:王尧山与方志敏的《清贫》《可爱的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8:02:37
1936年4月下旬,冯雪峰到达上海,先会见了鲁迅,后接上了王尧山的关系。
  王老至今还记得,在见到冯雪峰后,在听到了延安来的指示后,上海地下党的同志都兴奋极了。就好像是孩子失散多年之后,终于又听到了母亲的消息。那是在白色恐怖之下,从延安传来的信号啊!
  上海党的工作与中央重新接上了关系,1936年10月,中共驻上海办事处成立,潘汉年为主任,冯雪峰任副主任。
  1936年底,在冯雪峰直接领导下,组织了中共上海!唐时工作委员会,以了解和整理上海各系统地下党组织。王尧山任书记,委员是沙文汉和林枫。
  用碘酒显出《清贫》与《可爱的中国》
  为适应即将到来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共中央陆续抽调和委派一批有城市工作经验的高级干部,到白区各重要省市恢复重建党的领导机构,加强城市工作的领导。二三十年代曾经在上海从事革命工作的刘晓同志,被确定为负责上海和江苏、浙江地区中共党组织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人。
  1937年6月下旬,刘晓抵达上海,在红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李克农的汽车接迎下,住进了约定的接头地点--福州路老振华旅馆。第二天,冯雪峰来旅馆与刘晓见面。第三天,冯雪峰陪刘晓到上海临委书记王尧山家接上了关系。刘晓随即搬到威海卫路静安别墅,以化名安了家。
  刘晓到沪后,第一件事是建立上海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党中央曾在6月11日指示冯雪峰:“刘到后,暂由刘、你和另找一人,组成三人团,作为领导机关。”根据中央指示,决定由刘晓、冯雪峰和王尧山组成中共上海三人团。刘晓全面主持上海党组织的秘密工作,王尧山协助工作,冯雪峰的工作重点转到中共上海办事处,协助潘汉年开展统一战线和文化界的工作,与刘晓保持经常联系。
  中共上海三人团是为重建中共在上海的省市一级组织作准备的过渡性的领导机构。按照传统,领导上海工作的是中共江苏省委。在重建工作已经成熟之际,1937年10月,中共上海三人团向中央报告,提出正式成立中共江苏省委的建议,并附推荐省委成员的名单和简历,报请中央审定。1937年11月初,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江苏省委正式成立。省委领导成员是: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组织部长王尧山,宣传部长沙文汉,军委书记张爱萍。
  此时,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先生,在领导上海左翼文艺运动期间,与共产党人从相识到相知、相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赢得了共产党人的信任。革命先烈方志敏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给党中央的信和两篇文章。在英勇就义前夕,方志敏托一位做通工作的看守,辗转把这份手稿送交鲁迅先生,再转交党中央。由于手稿是用米汤水密写在作文簿的内页背面,表面看上去都是白纸,鲁迅先生收到后看不出有什么内容,只知道是一位狱中同志带给他的,就收下放在自己的保险箱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沪病逝。过后不久,许广平在整理鲁迅的书稿时,发现了这本作文簿。她知道这是狱中同志托人带出来的,就再托鲁迅的弟弟周建人转给党组织。当时,与周建人联系的是沙文汉同志。沙文汉得到这本作文簿后,当即拿到作为地下党秘密联络点的王尧山与赵先的家。
  在记者采访时,王尧山与赵先这对革命老人,在华东医院的一间房间内,清晰地回忆起60年前的那一刻。“那是一本蓝色封面的老式作文簿,内页是白纸上打着红格子。拿到后一看,里面没有一个字,都是空白的,像新的一样。我们知道,狱中同志冒着风险带出来的,不会是一本空白的簿子。当时地下党很多秘密的书信来往,都是用米汤水写在白纸上,这样表面上看不出来,收到后用碘酒一擦内容就显现出来了。”
  当赵先刚刚用碘酒擦在第一页的第一行时,奇迹出现了,文字显出来了,那是一行令人激动的字迹:“给党中央的信”。他们急于知道这是谁写的,又用碘酒去擦最后一页,落款清晰地写着:“为革命牺牲的方志敏”。
  方志敏!他们知道,这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这一定是一份重要立件。于劳山叮嘱赵先,一定要小心把文稿安全显现出来。在白色恐怖中,在灯光下,他们激动而又小心翼翼地用碘酒擦着那本作文簿上的白纸。方志敏给党中央的信和两篇文章《可爱的中国》、《清贫》,就这样由赵先用碘酒一页页显现出来。这份先烈重要的遗稿后交给了党中央。
  那两篇动人心魄的著名文章,后来影响了无数中国人。
  这是上海党的历史上的精彩一页。
  王尧山在1942年去解放区,先后任中共华中局城工部副部长、华东局城工部副部长。上海解放前夕丹阳集训时,他担任南下纵队的政委。解放后,先后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长、市委秘书长。因潘汉年案蒙冤。错案平反后,先后任市纪委书记、上海市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
  90高龄的王老神采奕奕,1934年入党的夫人赵先陪伴在侧。
  阳光下他捧着红色封面的精装本《中国共产党上海史(1920-1949)》,对记者说:“这是我的一大心愿。”
  原载1999年11月8日《新民晚报》作者:朱国顺

  左联名单:
  “左联”宛如一个革命大熔炉,大批左翼文化工作者以及广大
  革命群众,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成长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最后,我将我记得的部分“左联”盟员名单,介绍如下:
  鲁迅、茅盾、郭沫若、丁玲、周扬、夏衍、潘汉年、冯雪峰、阳翰签、冯乃超、孟超、洪灵菲、戴平万、郑伯奇、田汉、蒋光慈、郁达夫、李初梨、彭康、胡也频、殷夫、柔石、李伟森、冯悭、朱镜我、林伯修、许幸之、沈起予、王任叔、周文(何谷天)、郑育之、胡风、吴亮平、夏征农、杨潮(羊枣)、关露、吴强、草明、任白戈、王尘无、张西曼、龚冰庐、邱韵锋、钱杏邨、楼适夷、黄素、王一榴、沈叶沉、冯宪章、张天翼、何家槐、周纲呜、魏孟克、叶紫、王学文、沙汀、艾芜、吴奚如、白丁(徐平羽)、庄启东、林淡秋、葛一虹、柳青、肖红、肖军、王淑明、黄源、赵家壁、孙席珍、端木蕻良、陈辛仁、王西彦、聂绀弩、苏华(谢克东)、蒋牧良、白薇、林焕平、魏金技、祝秀侠、华蒂(叶以群)、杨骚、李辉英、谭林通、马子华、尹庚、丘东平、张天虚、杜宣、聂耳、陈子谷、欧阳山、陈企霞、蒋弼、周立波、刘白羽、宋之的、周而复、陈荒煤、徐懋庸、梅益、钟望阳、陈克寒、任钧。
  当然,以上盟员名单中还有许多遗漏,请同志们修正补充,并希望今后能够完成一部完整的“左联”史。
  以上不当之处,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