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天怼地怼空气:(转载)胡锡进挺韩寒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7:14:26

 

谈革命

 

很坦率地说,革命是一个听上去非常爽快激昂并且似乎很立竿见影的词汇,但是革命于中国未必是好的选择。

文化人普遍将民主与自由联系在一起,其实对于中国人,民主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不自由。

没有领袖的革命一定是失败的,白莲教起义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有了领袖的革命,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太平天国又是很好的例子。

任何的革命都需要时间,中国那么大的国家,不说天下大乱,军阀混乱,权力真空。稍微乱个五年十年的,老百姓肯定会特别期盼出现一个铁腕独裁者,可以整治社会秩序,收拾一下局面。

现今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可能有革命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急需要改革的国家。如果你硬要问我在中国,什么时候是个革命的好时机,我只能说,当街上的人开车交会时都能关掉远光灯了,就能放心革命了。

 

说民主

 

你也不能用完美的民主,完美的自由,完美的人权从字面上解释应该什么样子的来逃避中国的现实。改革和民主其实就是一场讨价还价的过程,你不能盼着执政者看了几本书忽然感化把东西全送给你。

改变了人民,就是改变了一切。所以更要着眼改良。法治,教育,文化才是根基。

无论中国发生暴力革命或者非暴力革命,文人所处的地位和角色远远比他们想象的要低得多,更别说能作为领袖了。而且国民素质越低,文人就越什么都不是。

民主不是适合不适合的事情,它迟早会到来。国民素质低并不妨碍民主的到来,但决定了它到来以后的质量,谁都不希望来个卢旺达式的民主,虽然这并不是真正广义的民主。

我不认为在分歧和割裂这么大的国家里能有一场美好的革命。你也许觉得这正是执政者驯化的结果,所以要改变执政者。但现实就已经是这样了,那一两代人已经这样了。但是幸运的是,我和他们的子女聊天时,互联网和各种传媒已经或多或少地打开了他们的眼界。所以我并不悲观。

 

要自由

 

作为一个文化人,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求更自由的创作。我一直没有将这个写成ⅩⅩ自由或者ⅩⅩ自由,是因为这两个词会让你们下意识的觉得害怕和提防。

我承诺,在文化环境更自由之后:不算清,向前看,不谈其在执政史上的敏感事件,不谈及或评判高层集团的家族或者相关利益,只对当下社会进行评判和讨论。如果文化界和官方能各让一步,互相遵循一个约定的底线,换取各自更大空间,那便更好。

但是如果两三年以后,情况一直没有改善,在每一届的作协或者文联全国大会时,我将都亲临现场或门口,进行旁听和抗议。蚍蜉撼树,不足挂齿,力量渺小,仅能如此。当然,只我一人,没有同伴,也不煽动读者。

愿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像这个圣诞一样不畏惧讨论革命,改革和民主,担忧国家的前途,视它为自己的手足。政治不是无趣的,政治不是危险的。危险的,无趣的,肮脏的政治都不是真正的政治。

 

周斌(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版主编)

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12月24日周斌在个人博客上发表《可惜韩寒不读书》《再回韩寒<说民主>背后的反民主》回应韩寒的《谈革命》一文。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韩寒简单地把革命简单定义为白莲教或者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事实上,在现代热核社会,类似的革命成功的几率已经不是很大,但是我们还知道刚刚逝去的哈维尔所发动的天鹅绒革命吧?这是一场几乎没有流血的革命,把一个国家带入了现代文明。

二、如何改变弱肉强食、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首先需要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加大个人的自由。然而,韩寒却本末倒置,认为是个人不遵守公德,所以导致他们不热爱真正的自由。

三、韩寒以前有不少优秀的观点,比如“这是一个无权收看CNN的国家,却是一个有权抵制CNN的国家”,我当时听到时也对此大加赞赏,但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韩寒却坚持不读书,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未必令人觉得惋惜。

四、我认为韩寒(关于文人在革命到来后文人应该扮演墙头草的说法)是错的,文人该干的事情,是站在自己认为对的那一边,你连自己认为正确的都不能坚持,还指望你能站在弱小的那边?弱小未必就是合理,卡扎菲和反对派相比,卡扎菲算弱小吧,你准备怎么办?

 

王晓渔(文化批评家):

不读书看来是真的

韩寒对个案的分析和判断,往往一剑封喉;但是谈论抽象一点的问题,诸如革命、改革、民主、自由,有些雾里看花。他的近作《论革命》,竟然是“人民素质低下,所以不适合民主”的逻辑,读后有些吃惊。此前他说自己不读书,我认为是谦虚,现在看来可能是真的。

 

薛涌(历史系助理教授):

形象开始崩塌了

韩寒最近的麻烦不那么简单,他的价值在于反叛,在于说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简单事实。但是,当他不那么反叛,讨论起并非简单的事实时,他的形象就开始崩塌了。所以,我劝他去哈佛读书。并不是一定要去,而是说当他要干不同的活儿时,应该意识到这需要全新的手艺。

 

赵楚(军事专家、专栏作家):

无知装深沉而已

既然大家那么希望我正面评价下韩寒的论革命、说民主,我就直说了:韩寒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了解基本离入门还有十万八千里,那点可怜的有关知识也与他接近三十岁的年龄和巨大的名声不想称,我从不认为韩寒是现实的辩护士,他只是无知装深沉而已。某些知识人借推崇韩寒鼓励某种倾向是很阴险的装逼。

 

王小川(媒体人专栏作家):

此文作为脑残与否的试金石

重申,逻辑不通的文章,观点如何已经不重要。韩寒“论革命”一文数处要命的逻辑错误,难以自圆其说——说逻辑有问题,不代表反对他的所有观点,更不代表不喜欢韩寒。韩寒完全有能力写出好文章,值得期待,但这篇,唉。简单地说,此文可以作为脑残与否的试金石,多少欢欣鼓舞的大V,谢谢你们,我笑了。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真民主一定容得下反革命

12月26日发表博客文章《韩寒的新衣》评论韩寒《谈革命》等博文引发的争议。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         文人是一定要走台的。走台,就得着装,而且得是时装。至于面料款式,则因时因人而异。想讨好卖乖,就唱“吾皇万岁”;想浑水摸鱼,就喊“造反有理”。昨天刚闹过革命,今天就可以劝进;力倡科学民主的,摇身一变就是“国学大师”。总之,什么时髦就来什么,怎么有利就怎么做。反正对于他们,“为民请命”和“含泪劝告”没有本质区别,都不过一种姿态,只看“画眉深浅入时无”。

二、         韩寒反对的“中国式领袖”,往往就是这类人。什么“民主”,什么“革命”,只不过他们的时装。我是不相信这帮家伙的。革命成功了,他们是洪秀全;失败了,他们是向忠发(此人为中共叛徒,被捕后的表现,还不如做他情人的妓女杨秀贞)。只不过,向忠发多半成不了气候,成功了的必定是洪秀全。当然,他们更喜欢管自己叫“哈维尔:。

三、         国民素质不能成为反对民主的理由。恰恰相反,国民素质越是低,就越需要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专制的结果,只能是国民素质更低。只不过,在国民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我们的期望值也不能太高。

四、         革命也好,民主也罢,决不能依靠那些“走台的文人“。不信你看那个白衣秀士王伦,才当了个山大王,就容不得林冲了。因此我赞成韩寒的话:革命不能保证就能带来民主。我还要补充一句:真民主一定容得反革命。容不容得“反革命”,是真假民主的分水岭!

 

刘瑜(著名学者,作家):

不同意韩寒对“文人革命”的轻蔑

我的确不同意韩寒的若干观点。第一,虽然我同意目前中国民众变革意识不足,但我认为变革并不需要全民觉醒,它往往由少数人启动,大多数人无非是搭车的。再说过度动员对于社会变革未必是好事,所谓请佛容易送佛难。

第二,虽然我同意韩寒,有效民主的真实基础是民众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而不是制度的纸面变化或者上层机构的变动,但我认为民众观念的变化首先需要制度变化为其打开空间。把马放出马厩它不一定会跑,但是不放出马厩它肯定学不会跑。

第三,我不同意韩寒对“文人革命”的轻蔑。第三波民主化(70年代中期以来)带来了越50个国家的民主化(也就是民主国家数量翻倍),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城市中产阶级、大学生和知识群体引领推动。即使有所谓“上层配合”,也往往是社会强大压力下的退让而已。

其实我觉得韩寒对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悲观看法挺好,建立在悲观认识基础上的努力对建立在乐观基础上的更牢靠。前者引向对转型困难和漫长的心理和制度准备,后者却容易使人在理想受挫时陷入怨恨和政治虚无主义。再说万一转型其实不那么痛苦,不还算个惊喜吗?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

中国难得听到的大实话

韩寒连发博客,他“不认为天鹅绒革命能发生在中国”,认为“革命的最终收获者一定是心狠手辣者”,因此支持“更有力的革命”。他还认为中共有8000万党员,3亿亲属,“已不能简单被认为是一个党派或阶层了”,“党组织庞大到一定程度,它就是人民本身,人民就是体制本身”。当下中国难得听到的大实话!

 

老沉(新浪副总裁,总编辑)

两篇文章将被载入史册

至少,这两篇文章(另外一篇:论革命,参见老沉昨晚围脖)将被载入史册。兄弟我又一次以媒体人身份见证了一个重要发展。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启发别人的思想

夜读韩寒的《谈革命》,头脑中不断有火花 迸 出,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乎它的观点如何的好,重要的事能不能启发别人的思想。我很想写一篇文章,但头脑中的片段一时串不起来,又没有韩寒的才华。想几天看能不能写出来。

 

路金波(万榕书业创始人):

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几日没怎么上网,各种文章都没看。我先说一句:在这甜腻腻的岁末季节,韩寒用两篇合计四千字博客文章,成功掀起了关于政治、民主的网络大讨论。这本身就是得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笑蜀(资深媒体人):

激起普通人讨论民主自由

这就是韩寒的贡献。用小圈子的语言讲民主自由,讲了一百年,什么都没改变,至多不过是小圈子的同质复制和自我感动而已。不进入社会,不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百事莫为。韩寒正好在这点上作出了重大突破。无论他的具体观点对还是错,他激起普通人的关心和讨论这就不得了。

 

王志安(央视特约评论员):

实乃聪明过人之举

我猜,韩寒一定有微博账号,但只是潜水不发言。上海人原本智商就高,韩寒在上海人里又属于聪明人。他只在自己的博客上定期写文章制造话题,然后躲在马甲里旁观大家在微博上讨论滔天,却从不在微博上和大家过招。实乃聪明过人之举。真要上微博,没准三个月就废了。

 

任意(肯尼迪学院研究生):

没有什么谁对谁错的标准答案

韩寒论民主和革命的两篇文章看了,主要是他对中国状态和时局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极少或没有涉入概念探讨。这些认识和看法都是主观和个人的,没有什么谁对谁错的标准答案。不同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韩仁均叔叔(韩寒父亲):

有些学者不解风情

我电话问韩寒,你为什么这么取题目,谈革命和说民主,又大又危险。他说,两篇小文章哪里说得明白啊,只是这样取名字,让人可以开始敢于谈论这些以前不太敢触碰的词语,能争鸣总是一件好事。我一想也是,无奈有些学者不解风情,大谈什么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最好闭嘴,肤浅不配这些标题啊,真滑稽。

 

子非言语:

更加独立中肯

韩寒活出敢性,年末说民主谈革命,激起各界热议。一问一答,将民主与革命这些宏大的主题,说得生动诙谐、深入浅出。观点未必百分百经得起推敲,但是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洞察判断,相对更加地独立中肯,比公知带路党现实,比五毛党理性。认同“更要着眼改良。法治,教育,文化才是根基。”的观点。

 

谓贤:

吐满口的真言

韩寒肯定是“新中国”的一个“新符号”。遵循“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是“谈、说、论、评”的基本原则。世上没有人能吐出满口的象牙,所以除了獠牙者之外,只要长着一口白牙的人,但凡能吐满口的真言,就是一种高贵的品格。而这正是当下之中国所稀缺的。故值得赞扬!

 

COCO宁静致远:

每个人都有小痛处

《谈革命》很透彻,看完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说民主》则让人有种心有戚戚然的感觉,大概每个人都会有这些方面的小痛处吧。

 

晚了点:

情商和责任感兼具的八零后

和风细雨也革命,这是韩寒的能耐。能把握作家与明星,体制和自我的微妙关系,这也是韩寒的本领。这是一个情商和责任感兼具的八零后,很有兴趣看他的未来。

 

来源:新快报·大道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