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吸尘器选择:铺就河北人民的健康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21:16
铺就河北人民的健康之路

    ——— 我省医改攻坚一年间

    阅读提示

    没有人民的健康,就谈不上全面实现小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今年是医改攻坚之年,医改攻坚年,河北怎么办?在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我省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了“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以深入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为载体,河北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为深入推进医改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年来,老百姓的就医感受更好了,得到的实惠更多了,医改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1 织就惠民医疗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 全力保障“三个基本”,为河北百姓织就一张从防到医、从药到保的惠民医疗网

    这是来自我省医疗卫生领域的三个镜头:

    镜头一:10月13日,石家庄铁道大学。一群大学生正在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登记、接种、观察……接种现场井然有序。让大学生们高兴的是接种全部免费,不用花自己一分钱。

    镜头二:“看同一种病,拿同样的药,这一年我省了好几百块钱。”近日,赞皇县南邢郭乡中心卫生院,一位正在看病的南邢郭村农民向笔者算了一笔账。患有冠心病的她一直在这里看病拿药,自从县里搞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药费便宜了”。

    镜头三:“去年俺得冠心病住院花了4800多元,报销了2000多块钱,这新农合让俺们得到了实惠!”邯郸市馆陶县柴堡镇东苏堡村农民郭淑君说。

    这三个镜头背后是我省医改惠民的不懈努力。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关键在保基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个基本为河北百姓织就一张从防到医、从药到保的惠民医疗网。

    铁道大学大学生们得到实惠,是我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结果。我省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增加预防保健投入,为全省居民免费提供更多、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提升我省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实施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乙肝疫苗补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贫困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等项目均提前完成任务。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农村改厕等项目任务也在积极推进。截至今年11月,我省已为2801.97万农村居民、861.65万城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为50.66%和57.32%。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303.6万人份,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227.35余万人,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42169例等。

    赞皇县农民患者得到的实惠,源自我省实行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2009年开始,我省首先在石家庄、秦皇岛、唐山、保定、邯郸5个市的1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11个设区市的42个县(市)的561个乡镇卫生院试点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到今年5月底,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预计到2012年3月底前全面推行。另一方面,我省今年进一步完善了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工作机制,完成了新一轮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药价比国家零售指导价格平均下降59%,比国家参考价格平均下降23%,比我省首次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价格平均下降31%。

    “一人得重病,全家受贫穷”是群众对看不起病的生动描述。为了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我省在医改攻坚中,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点。在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同时,我省提高儿童两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妇女两癌、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等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过去是小病能拖就拖,大病能扛就扛,如今有了新农合,就算家里再困难,得了病至少敢迈进医院的门槛了。”患者家属兴奋地告诉笔者。

    2 群众看病更便捷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在我省,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完善的基层服务网络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就医的方便

“今后,俺们有个感冒发烧的,不出村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再也不用发愁去哪儿找医生了!”近日,笔者在井陉县东水村采访时,村民们都反映说,县里在村里设了卫生室,不仅环境好,而且也方便多了,帮山区百姓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今年以来,井陉县加大力度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消除了所有医疗“空白村”,农民看病就医难题得到缓解。 井陉消除了医疗“空白村”是我省医改“强基层”的一个缩影。

    对普通百姓来说,一旦有个头疼脑热,最方便的还是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然而,前些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度处于“线段”、“网破”、“人散”的窘境,群众小伤小病也要舍近求远去大医院。我省在医改过程中,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健全起来,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服务网络遍基层。解决农村看病就医问题的关键是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此今年我省提出构建起20-30分钟医疗服务圈。医改以来,各级政府投入71.2亿元,新建卫生建设项目1594个,今年,我省安排新建县级医院16个,中心乡镇卫生院69个。大力推进以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基本装备、基层队伍”和“标准化、规范化”为重点的“三基两化”建设,开展创建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活动。通过采取政府给予适当资助,乡镇卫生院下派、村集体举办、村村联办、个人承办等模式,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步伐。我省还积极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90%的县(市、区)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要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健康服务。

    有了崭新的设备、宽敞的诊室,但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务人员队伍不稳定,也难以吸引群众前来就诊。强基层,不仅要继续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也要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吸引向基层。

    强基层必须强人才。今年5月,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选聘1000名大学生,到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担当村医,其间享受与当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同等待遇。此后5年,我省还将逐年增加“大学生村医”选聘数量,到2015年力争每个有需求的乡村都有一名“大学生村医”。为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我省深入开展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44所三级医院为主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117所县级医院,398所城市二级医院对口支援543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长期支援制度。我省从117所县级医院选定514名骨干医师,安排到56所三级医院进行“一对一”专业导师带教,为县级医院培养出一支临床思维敏捷、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本专业疑难重症的医生队伍,满足农村患者医疗服务基本需要。同时,还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由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每年为村卫生室定向培养200名3年制专科大学生,并选派村医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对村医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同时,我省还创新激励政策和方式,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特殊的补贴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层、稳定在基层,当好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3 服务能力上水平

    在医改攻坚过程中,省卫生厅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既为医改顺利推进提供了支撑,也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河北省胸科医院,一群年轻的医务志愿者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内科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没有陪床的患者买饭,外科志愿者针对术后患者需要专业人员照顾等情况,利用业余时间照顾护理术后患者,根据病情给患者家属讲解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许多患者及家属都把志愿者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亲人,敞开了心扉。

    陈女士一向恐医,一想到在迷宫一样的医院中辗转头就疼。然而,近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的一次就诊,却让她改变了对医院的陈旧认识。由于省人民医院有诊区专设的导诊人员,不出半个小时,陈女士就选择了科室和术式,办了住院。门诊按疾病系统分区,是省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为方便患者就医、优化医疗流程,在门诊的功能分区上进行的一项改革和尝试。

    前不久,在卫生部组织的201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工作中,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从全国86家报名参选新生儿专科的医院中脱颖而出,成为7家荣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新生儿专科之一,这也是华北地区唯一一家入选的新生儿科。

    ……“服务更优了、态度更好了、技术更高了”,这是我省医药卫生系统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带给广大群众最直观的就医感受。

    群众满意是评价医改成效的唯一标准。省卫生厅党组认识到,作为服务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窗口行业,只有全面提高服务能力,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一场以提高服务能力为目的的“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在河北医药卫生系统深入开展起来。

    为医者,德为先。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卫生厅把“修医德”放在首位。修医德,除了加强医德教育,引导广大卫生工作者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意识,不断提高职业操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还不断进行制度探索,努力建立健全医德医风激励和约束机制。医德建设流于形式,从根子上讲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针对这一点,省卫生厅监察室督促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列入了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学分制在岗教育的重要内容。解铃还须系铃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还应由群众来评判。由此,他们建立了患者满意度评价机制,让最有发言权的患者为医生直接打分,成为推动医德建设的有力举措。

    既要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还要让群众看得好病。卫生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开展“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竞赛活动,认真组织医、药、护、技等各类人员开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岗位基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竞赛,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积极推进对标晋位、夺旗争星、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引导党组织“夺旗”、党员“争星”,激发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组织开展文明服务、诚信服务、廉洁服务、优质服务竞赛,开展满意窗口、岗位明星、服务标兵评比活动,在全系统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通过强医能活动的开展,河北医药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标杆,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省卫生厅在深入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中,组织了多场英模事迹报告会,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照英模事迹进行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修铸高尚医魂的努力方向。同时还努力选树一批影响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服务品牌。同时,组织广大卫生工作者开展“当一次志愿者”活动,也在卫生系统深入开展起来,通过到农村、到社区、到企业进行工作体验,倾听百姓呼声,反思自身言行,广大医务工作者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使高尚医魂得以升华。(周志山、张晓彦、宗志杰、崔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