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无耗材吸尘器推荐:观善恶与观因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2:37:35

观善恶与观因果

前几天,有位博友打来电话,当时我正在休息,说想来拜访,我问明情况,只是因为编辑《丹道传新》,反复修图,累得上火,牙病犯了,因此没有答应博友来访。博友是位女孩,应该在二十岁左右,甚至更小一点。在电话里,哭泣,很伤感。没有人理解她的内心,当听说我生病,很是关切,我倒愿意听听她的心声。实际上,她是个很善良很敏感的女孩,只是,在这世俗的世界里,过早学佛道,过早思考人生的很多重大问题,给她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为,学了佛道,看周围人的生活,觉得很多人在浪费生命,也很想唤醒他们,不要再这样迷茫地生活。可是,她的声音很微弱,还招来误解和嘲笑。

这样的心情,我能理解。只不过,我是个中年人,人生的经验多了,看着他们那样生活,无言而已。很多年前,我也曾有过和这个女孩一样的感受,但是,我选择沉默。看到小区里那么多人成天不是遛狗,就是打麻将,生命就在遛狗和打麻将中消逝时,我也为他们感叹过。可是,在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想想鲁迅先生当年写《呐喊》时的心情,一群人沉睡在将遭遇大火的铁房子里,有人敲门呐喊,要他们醒来,可是,屋子里的人发火了,“喊什么喊?”不难想象当年鲁迅面对麻木的国民时的心情。我也曾有过呐喊的心,可是,我放弃了那样的呐喊。后来,在修道的这个圈子里,看到很多人不明佛道之理,糊涂修行,也呐喊,可是,也遭误解,因为,你的呐喊声证明你对某些人某些事不满,有不满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是非,有是非也会有斗争和较量。实际上,这样很累。想起老子的话:“以无事取天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也会减少过去那样的呐喊声。听到这位博友想唤醒周围麻木的人群的想法,我想,我是否老了,老于世故,没有激情和责任感了?现实告诉了,你的呐喊和努力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几乎是自语。也许就是所谓的业力吧。人看大海是水,饿鬼看大海是火;人看人间的五欲是乐,佛看人间的五欲是火。

女孩哭泣着向我问了一个很深沉的问题,可见,她对人生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她的问题是:人,因该如何看善恶。

我回答她:“人,不要只看善恶,而要看因果。善恶是表象,因果是规律。表象会千变万化,而规律始终不变。善恶可以随心态、世俗、时代、文化、观念、地域而变化,但因果的法则不变。”我在电话里给她讲了一些道理,还给她背诵了好几段《道德经》的文句,来说明善恶的问题老子是宽容的,他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爱其师,不贵其资,虽智,大迷。”‘“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报怨以德”。圣人的这种胸怀,太广大了。我每次诵读《道德经》,都非常感动。我们现在认为善的,未来未必认为善,有的善行中藏有恶,善只是伪装和手段,有的表面上是恶,结果且是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善恶是变化的,而因果不变,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这个法则不变,从结果里,就可以知道哪些是真善,哪些是真恶。老子在《道德经》里还说了:“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样的变化在生活中很常见,一些修道的人,出山时的发心也是正的,善良的,但到了社会上,受到名利的诱惑,就把道法变成了邪术,把善心变成了魔心。“善之于恶,相去何若”?这是老子的千古一问,也是这位年轻的女孩的当下一问。善和恶,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

所以,我劝这位女博友不要过于关注善恶,而要关注因果。博友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很感动。说我把这些高深的道理用朴实的语言讲出来了。这算是对我的真诚赞誉吧。这个道理,南怀瑾先生也经常讲。人生的经验多了,就会觉得这样的道理很平常。只是,对涉世不深的人而言,的确是金玉良言。

西安音乐学院的某位大学生开车撞伤一位女士之后,没有积极救助,反而杀害受伤者的案子,最近在全国轰动。这位大学生,没有学习过对生命关怀、尊敬、呵护的教育,他虽然被称为音乐演奏的天才,他的演奏,还有意义和价值吗?音乐,是诠释生命、赞美生命、诠释自然、赞美自然、诠释心灵、赞美心灵的艺术。一个不敬畏生命的人,怎配做艺术家?他的善与恶,就在一念之间。他以为,把人撞伤了,人家会赖着自己一辈子,要很多赔偿,不如一下弄死她,多赔点钱算了。这就是他的想法。假如,他看见受伤者,立马积极救助,送到医院,本来,伤的并不重,这也仅仅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而不会演变成故意杀人的刑事案件。

“善之于恶,相去何若”?老子问,女孩问,我也问。

就这件事我看到的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家庭教育的堕落,这不过是教育体制里的恶因的一个恶报而已,因为,我们的教育里,少了修身的教育,少了做人的教育,少了是非判断的教育,少了善恶的基本教育,少了家国情怀的教育,多的是功利教育。这个大学生的一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认为他们遇见这样的事情也会直接“捅死她”了事。有位女士,还是这位杀人的大学生的同学,在博客里也声称自己也会这样做。那个大学生说他很早以前和同学、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老师和同学都说直接捅死了事。

这是什么样的教育啊。善恶表象背后的因果是什么?那个大学生的父母对死者家属的冷漠,那种不近人情的语言,这些因果,由来久矣。孔子说:“子弑其父,臣弑其君,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讲的就是因果。老子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其事好还”、“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讲的也是因果。至于佛家,整个佛法的基础就是因果的道理。

明白了因果,才能找到原因而根治,而矫正,而防范,不明因果,只看善恶,除了感叹,还能有什么?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