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酷睿i7 6820hq:古巴之旅(2)哈瓦那 - 革命之城、新城和古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3:29:23

古巴之旅(2)哈瓦那 - 革命之城、新城和古城、

字体 - 大 中 小标签: 切.格瓦拉 卡斯特罗 古巴哈瓦那 古巴雪茄 古巴首都 哈瓦那古城 哈瓦那新城 哈瓦那革命之城 美国对古巴经济制裁

我清楚地知道,巴拉德罗市是专为外国旅游者提供的“租界”,

惊艳于她的美丽和干净和西化的生活方式,对古巴其他地方更好奇了。于是我们一行参加了四个城市的旅游。

第一座城市是140公里外的首都哈瓦那。哈瓦那分为三个区域-革命后建造的现代建筑,称为Revolution Area,

古巴1959年革命后的政府机关以及航空博物馆

国家大剧院

首都图书馆

首都艺术馆都在此区。

第二区域称为新城,是1940年至1959年之间美国建造的。

第三区为古区-为西班牙殖民后就建立的。

导游带领我们先去军事博物馆买雪茄,看著名雪茄卷烟者表演,这是我们五个城市旅行中唯一的一次购物。

军事博物馆早先有一个叫做“切.格瓦拉”领导人管辖的,

他与卡斯特罗一起打下江山后,甘愿做了几年副手,管理军事,监狱,法院和商业。后来民间传说与卡斯特罗有分歧,官方宣布他为了继续革命,转战刚果和波利维亚,最后战死异国,遗体后来运回古巴。

切.格瓦拉是古巴人民狂热的崇拜对象。我原先以为卡斯特罗与毛泽东金日成一样,所以期待着在古巴尤其哈瓦那看到他的挂像和万岁标语。但是出乎意料之外,全古巴铺天盖地的是切.格瓦拉的天下。

地摊里卖他的军帽T恤,

书摊上放着关于他的故事,

建筑上有着他的画像,哈瓦那革命区的国家政府各个部门大楼更是把他的头像做成霓虹灯,黑夜是照耀着电力绝对缺乏的哈瓦那。

虽然哈瓦那市内有罕见的电厂。

电力缺乏导致首都少有红绿灯,其他城市根本没有红绿灯,也不见警察。行人和驾驶者有种默契,再说车辆也不多。而我们旅游者仍旧不禁在画有白色横道线那里踌躇。

一次我突然奔过马路,后面哈瓦那男人大叫:“Be careful! China!”还有一次,两位哈瓦那人干脆为我们旅游团当起上海黄袖章-业余警察,我刚刚内心感激他的帮助,他们已经站在我们车门前乞讨消费,当然我是很乐意给他的。

电力缺乏的另一个标志是唯有哈瓦那少有公交车,行驶的大多是中国制造的大型旅游车和美国占领时期留下的古典小车(公车)以及出租车。

除了电力缺乏,淡水资源也缺乏,以至古巴最大的艺术馆里的洗手间,和全古巴任何地方一样,抽水装置被拆卸,每个厕所都有专人服务,等客人走了,她会拎着有限的自来水水桶过去冲洗。

我们在“革命区”吃了午饭,导游给我们半小时时间逛“新区”。令人震惊的是,三四代同堂居住着当地人的新区极端地破败~!

导游说,新区当时是美国人留下的建筑,自从古巴革命后,这块美国象征的区域就没有被维修过。

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想时刻提醒古巴人民和旅游者对对美国经济制裁政策的仇恨?

总之,新区的昔日漂亮的小洋楼,如今因为没有钱和材料装修,彩漆剥落,门脸全非,有的甚至是“岌岌乎殆哉”。

令人感叹的是,无论革命区还是新区或者下面会提到的老区,哈瓦那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地面非常的干净!

上车去老区,那是前世纪至上世纪30年代末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

以为会看到比居民居住的新区更破烂的景色,出乎意料之外,老区的建筑竟然保养的非常好!

成了旅游区!

还有被古巴导游介绍之为超五星级的涉外宾馆。

这是否巧妙地表达了古巴政府和人民对以前几个殖民者不同的感情?古巴只对美国人禁止旅游,古巴旅游中80%是加拿大人,其他有西班牙人(of course~),英国人法国人(也曾是他们的殖民者)和中国人(在工业技术上大力支援古巴)。在老区行走时,迎面一位古巴人问我:Canadian or Chinese?看来加拿大游客中,华人占了很大比例。


古巴之旅(3)圣塔克拉拉 - 革命教育,革命后政府的形象和百姓生活

字体 - 大 中 小标签: 圣塔克拉拉战争,古巴1959年革命,廉政,古巴免费教育,古巴免费医疗,选举领导人,古巴国家干部道德法,家庭配给簿,无互联网,无手机

游了哈瓦那,我们在巴拉德罗海滩修整一天后,又跟着导游在一天内带来回八百公里走马观花地看了三个城市。

第一站是圣塔克拉拉,我们被带到革命历史博物馆(里面不准拍照)听了了好多个烈士包括切.格瓦拉的革命生涯介绍。

然后就去瞻仰1958年革命战场的遗迹,圣克拉拉是古巴革命最后一站。

两支游记队在那里附近战斗,其中一个攻占小镇,而著名的切.格瓦拉领导的游击队首先抓获了驻军,然后,用推土机破坏铁轨并让敌方运送军用物资的火车出轨。

1958年12月31日,两支部队汇合起来(连同其他的革命队伍)一起进攻圣克拉拉。敌方守军士气低落,一些人没发一枪就投降了。下午游击队占领了城市。这一胜利,卡斯特罗的军队被视为关键时刻在古巴革命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但是革命胜利半个世纪了,古巴还是那么贫穷,古巴人自己怎么想的呢?

我和村姑转弯抹角地问导游打听她对古巴现状的看法。导游自豪地告诉我们,古巴是世界上很少几个国家对百姓教育免费医疗免费的。

只要你的脑袋足够的灵光,你可以接受免费教育一直读到博士,包括外国留学生。

医疗免费意味着生老病死有保障。

导游还介绍说,古巴人年满十六岁就有权决定自己行为-包括恋爱,抽烟,喝酒和选举。

我一听说选举,就问你们有几个党?导游说革命前有三个党,后来他们合并成一个,叫古巴共产党。我说一个党怎么选呢?导游说,选出你尊重的人。她说卡斯特罗身体不好后,大家很尊敬他的弟弟,就选他为主席了。

百姓怎么可能尊重一党制的统治者呢?那就要靠宣传了吧,古巴没有广告牌,宣传画也不多。

记得哈瓦那导游说的故事,哈瓦那有一座美国人建造的国会大厦成了博物馆,因为卡斯特罗认为在这样豪华的大楼里办公是奢侈的行为。

1996年7月颁布了《古巴国家干部道德法》,要求国家干部廉洁奉公,诚实正派和不摆排场讲阔气。

耐人寻味的是,道德法在颁布前举行一个签字仪式,由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主持。他自己首先在上面签字,并且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社会主义是表率的科学。在他的带动下,全国一批部级以上的领导人分别在这部道德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导游说古巴人均工资450比索。(不可兑换的比索,约等于22美元)

每户人家都有一个配给本,家庭成员的基本食品是有保证的,儿童和老人配给的多一些。

古巴领导人同老百姓一样凭证按规定数量购买食物,没有特供。

住房除党的主要领导人外,其他领导干部亦无特殊。即使是党中央的领导过得也是紧巴巴的。

由于大家都差不多,

都住破房子,都没有电脑,都没有手机,都不能上网,都只看本国电视新闻,但是能吃饱,

穿好,

没有多大的贫富差异,人心就平。这点很像中国西部七十年代末的情形。

古巴人对古巴的前途还是看好的。

导游说,等到以后电缆线铺到每条街了,大家就都可以上网了。

总体感觉,古巴百姓很容易信任别人,很容易满足的,很多时候,他们只要求一枚可兑换的比索。 村姑在古巴遭遇两三次欺骗(兑换钱币的时候),差异也就是索取一个可兑换的比索而已。(1个可兑换的比索=24个不可兑换的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