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包装灭菌区温度:小三逼死原配:生也网民,死也网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2:15:47
小三逼死原配:生也网民,死也网民

2012-01-05 15:53:07

湘茳煳愙

“小三逼死原配”,这个关键词的网络搜索量水涨船高,为何?有很多网民怀疑是炒作,也有网民说确有此事。先不说我们从哪种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小三逼死原配”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生也网民,死也网民。何解?

网络中,存在不同的舆论,不同的发声者都有着自己主观的一面,有说一的,自然有说二的。如此次“小三逼死原配”事件中,牵涉到人的生命问题,从事件的整个过程到结局,可以看出,网民舆论趋向于“炒作”,那么这个临界点是什么呢?就是“原配复生”了。由此可以看出,事件的转折点是网民舆论倒向的引领者。其实,无论原配是生或是死,网民的舆论对此次事件起着主导作用,现在,我们也说不清是网民无知,或是说我们另类。

如今,网络发达了,我们得到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来自世界的不同声音,来自全国各地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们能很快从互联网中得知,并且在自己的立场上确定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可以是初始的不成熟的观点。比如,网络上存在很多关于毛泽东的言论,有支持的亦有反对的,也有中庸。当我们初次接触时,觉得很好笑,但仔细读来却是那么有道理。在很多类似这种纠结的时候,我们就想,网络上没有什么可以相信,它就是一个工具而已,你可以用它来看新闻或交朋友,也可以用他来表达你的观点等。

我们知道,客观物质的属性不可能刚开始就面面俱到,需要人们去发现和挖掘。网络,作为工具也一样符合此规律,它虽然是触摸不到的抽象东西,却有着让网民挖掘和发现的很多属性。比如,很早以前,互联网只有四个原始产品,即时通信,邮件,博客和论坛,而现在呢,这些原生态的互联网产品衍生了更多的新生产品,其属性也愈来愈广,愈强。早些年,我们只知道用博客来发表日志,用论坛来灌水加交流,而现在,网民知道用它来做推广,给自己或者属于自己的东西做广告等等。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对男女都坐在一个桌子上,但不熟,男生面相不佳,而女生靓丽,男生盯着女生看了会,女生发现后吼道:“你看我干啥?”男生反吼道:“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在看你?”

例子虽然有些诡辩,但说明一点,在一个度内的事物作用都是相对的。回到主题之“小三逼死原配”,假如“小三”没有这么火,她是否逼死原配已经不重要;再往前推一点,“小三”一词火热的原因是网络发达,那好,这个罪魁祸首自然也成网络了;而其中的比如做推手的,做炒作的,都是浮云!既然如此,就证明“网络中人人平等”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我们又何必去逼迫他人走进网络深水潭呢?反过来说,别人炒作与否对我们影响不大,过于纠正就是太在意,过于在意就说明你很懂这块,你也是网络炒作者,推手之一。在指出他人问题的同时暴露了自己,何必呢?如果你不是炒作者,又如何理解他人利用网络炒作的流程,是不?

以上的观点是我站在网民的角度对“小三逼死原配”事件的指手画脚,下面,我再以另外一个身份审视。

我们在网络中打滚这么多年,对网络事件炒作尚知一二。先不管“小三逼死原配”事件是否为炒作,我们来明确一个炒作的流程:首先,炒作需要话题,至于有没有人物,不重要,有人物参与的炒作,可以是炒人,也可以是炒品牌;其次,炒作有舆论引导者,炒作话题能产生舆论的原因,要么它触碰了网民的道德底线,要么钻了法律的某些漏洞而自得其乐,通过这两个原因,让网民举起正义大旗对网络进行大扫荡,起初,舆论是很杂乱的,不成形,就像我们研究一套学说需要系统化,而舆论引导者的作用就在于,他会分步分阶段引导众多呐喊的网民向某个目标靠拢,人群效应有了,还怕他人不知道?难。在炒作收尾阶段,会有一些麻烦,什么麻烦?网民方面,虽然杂乱,但不乏有明智者,他们会坐下来静静思考;最重要的是竞争对手方面,如果你的炒作被对手识破,要想迂回非常困难。竞争对手不比其他,他们虽然知道你在炒作,起先不提醒你,待你收尾的时候就发难,让你一败涂地,他们不像明智网民那么“文明”,知道你是炒作了就独善其身。如何防止竞争对手在炒作收尾时发难?这些问题,事件炒作者有考虑好现存的问题,也考虑到一些他人想不到的问题,但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谁也不敢保证,简单地说就是“随机应变”。

在网络炒作事件中,我们是否听闻过“新闻发布会”?肯定有。很多炒作者认为,利用“新闻”的权威就可以树立起“正义”和道德的大旗,但竞争对手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会想方设法破坏“新闻”的权威,比如,我们的网络媒体,比之电视媒体,哪个更权威,只要给网民一个图片或者一段文字,他们就清醒了;又或者是湖南卫视比之凤凰卫视,对于时事的评论,哪个更靠谱,网民也很清楚。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这道理。在“新闻”权威性被破坏时,除了用“新闻发布会”扭转乾坤,这一招叫“釜底抽薪”;尚有一招 “以毒攻毒”。比如,在“小三逼死原配”事件中,很多网民怀疑其炒作,那么这个“怀疑”观点的引导者除了“原配复生”这个事件转折外,是否有可能是舆论引导者的有意为之,而在收尾时被对手或者他人识破其计划时,先他人一步自曝该事件为炒作这个可能呢?答案已经不重要,只要我们明白,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保护了网民的道德底线,还推进了事件的运作,典型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佩服,佩服!

无论“小三逼死原配”事件是否为炒作,网民还是要尊重生命,不要因为“复生”了就觉得是炒作,非要逼出事件真相。如果不是炒作,原配一气之下跳楼了,岂不是网民逼死原配了?反过来说,若此事真为炒作,我们所知道它是炒作的,也是舆论引导者的有意为之,让舆论引导者控制大家的心理,受人宰割吗?既然事件被曝光,权当炒作者尚有良知是也。

本文首发保险之家(www.baoxzj.com)和稻草网(www.daocao.cc)及西安24小时(www.xa24h.com)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