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吉康超声波清洗机:承载乾隆皇帝御制碑的燕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36:52

承载乾隆皇帝御制碑的燕墩

  

 

 

        燕墩作为北京城南端地标性建筑,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不可小觑,更有人将其看成是老北京中轴线南端延长线上的起始点。燕墩又称“烟墩”,位于永定门外铁路南侧,是一座砖台,其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刻有乾隆皇帝撰写的《帝都篇》,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列为市级广物保护单位。

        燕墩始建于元代。据记载,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位置在大都丽正门外。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土台包砌以砖。

        燕墩是一座下广上狭、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台底各边长14.87米,台面长13.9米,台底至台面高约9米。台顶四周原有高约1米的女儿墙,现已毁没。墩台西北角有石门两扇,入门后拾阶可登,历45级,通达台顶。台顶正中是一座正方形石坛,坛上立方石碑一座,高约8米。

 碑碣文化源远流长

        碑,最初并无文字,只是立在门前用以看日影计时和拴马用的长形石头。古时人们没有钟表,往往是通过竖石的影子看时辰。辞海中关于碑即有这样的注释:碑,古时宫、庙门前用以识日影及拴牲口的竖石。《仪礼·聘礼》:“上当碑。”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影),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石碑,石上镌刻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后来也称碑碣,但古人一般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圜首形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据考,最早开树碑立传之风的是秦始皇,东汉以后,碑碣渐多。我国现保存碑石最多的地方是位于陕西西安的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原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为保存唐代的《天成石经》而建的文庙,《开成石经》又称唐石经,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上面用楷书刻有《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12种典籍。此后,历代陆续将珍贵碑刻存入,现共收藏有碑石三千余方。这些碑石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如唐代的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苏轼以及元、明的赵孟頫、董其昌等书法大师的真迹。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