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t刮板机配件:高僧浅说十二因缘哲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8:24:30

高僧浅说十二因缘哲理

2010-12-25 10:47:33 人气: 1098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吉美丹增仁波切

  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五句章称为十二重城,意谓生命被三世的缘起重重包围,不易突破,有如重城一样。增一阿含经第四十卷称为十二牵连,是指生命为三世系缚,而不得出离的意思。缨络经把十二缘起说为十二轮,是譬如人之生死在此中轮回不已的意思。虽然有着不同的名称,却同样意指「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个范畴。

   『无明』—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之总称。佛陀认为,人的行为与身口意等业力有关,而业的由来源自「无明」。人生是无常的,终要归灭,而众生却要误认常有,这就是无明。人生是无我的,因它不会自生,人也是由五蕴结合而成,所以没有自体。众生不了解五蕴幻化不实,妄执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是为我执无明。不了解诸法缘生无性之理,妄执万有现象为实法,是为法执无明。所谓内执根身以为我;外执器界以为法,迷了我法二空的真理,叫做无明。演培法师在俱舍论颂讲记分别世间品有云:「缘起的第一支是无明,是过去生中所起的烦恼,叫做宿惑位。无明的活动,不是突空的,是寄托在过去的五蕴生命体上动的,宿惑位上的五蕴,至今果熟,总名无明。」所以,无明可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一切盲蠢与愚痴。

  『行』—是依过去世烦恼,而造作的善恶行业;乃是生命体中,一种盲目随缘妄动的意志。大乘义章有云:「内心涉境,说名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顺从有为法之因缘集聚善恶行业,迁流于三世。所以「行」其本质,就是业力。

  『识』—即第八意识。此识随业受生,为过去世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于有缘父母交媾之淫光现处,以起一念爱心(男则爱母憎父,女则爱父憎母),于父精母血之中纳识为胎。于是生死祸根将此形成,一切众苦从此而来;此为现世受胎之最初一念也。
 
  『名色』—是识的认知对象,为有情生命形成的要素。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渧而成胎为色。因为初投胎时六根未成,识心不能显发其了别功能,但有心的名称,无心之作用,故不称心而称名。形成亦未全;五官不具,故不称身而称色,此为婴胎初凝,还未完成六根之第一阶段也。

  『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中,由名色渐渐成长,到眼等六根定备,开始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此为有情一生受用的自体。

  『触』—是对外界刺激的接触。婴儿自初生至二、三岁时,心识未开,六根对六尘但起单纯的知觉,而未识别苦乐,无憎爱之心。此为六根对境所起的一种作用。

  『受』—是生命体接触外界刺激后,根尘相对,于违顺二种意境上,起苦乐之受。孩童当至四、五岁以后,渐对事物有所识别,知道领纳一切意境所感之苦乐,能分别好丑,唯不生贪爱之心。

 
  『爱』—即贪爱染着之意。当十一、二岁以后,欲望已开,对五尘欲境心生贪求爱恋,唯尚未广泛追求而已。

  『取』—是对所爱事物的强烈眷恋与占有。人至二十岁以后,贪欲转盛,于一切顺境广为贪着而不舍离;于一切逆境则会有所摒弃或产生毁坏的行动。涅盘经卷十七曰:「取著名为凡夫,一切凡夫取于色,乃至着识。以着色故,则生贪心。生贪心故,为色系缚,乃是为识所系缚,则不得免于生、老、病、死、忧、悲大苦等一切烦恼。」是故取著名为凡夫。

  『有』—是对一切变化流转,虚幻不实的事物,视为真实永久。由于爱取的前际因,造成种种业障,招感未来生、老死之果。因果不亡,遂成轮回三界之实。

  前「行」指过去业,今「有」指现在业,皆未来生死苦果之因,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定律。
 
  『生』—依现在所造之业因,于来世受生。此生通因通果:若对前之爱取有而言,则属未来受生之果;若对后之老死而言,则属未来感果之因。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活动。有情因妄执虚幻,造诸业报,乃无休止地投生于六道之中。

   『老死』—是生命体的结束。在此期生命里所经历的愚痴执着,不仅不能除去无明,反而强化来世的无明;所以一再重复生命的轮转。

  总之,「无明」是无始的一念不觉,障蔽真心,于是产生惑因,造成行的业力,而引发现世「识、名色、六入、触、受」的苦果;也架构出过去与现在的第一重惑业苦。又因现世「爱取」所生的诸惑因,而生「有」的贪爱,造作业力,而潜伏着未来「生」与「老死」的苦果。无形中又埋下现在与未来的第二重惑业苦。

  此十二因缘,因惑招业,因业感苦,故于生死海中,沉沦流转,不能拔离。

  佛经上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我们既然了解「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生死的缘由,就应该勤修佛法,以智慧之剑,斩断「无明」因子,把烦恼拿来当作学佛修道的助缘;将生死视为了脱世间尘缘的阶梯。当修到无烦恼可断,无生死可了之时,必然智慧光升起,定可突破三界的火宅,入于寂灭涅盘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