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金升华府:专家解读胡锦涛金砖博鳌讲话精神:新兴大国发展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4:49:44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徐倩)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特聘研究员贾秀东27日做客新华网访谈间,对胡锦涛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演讲,向广大网友深入解读。

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特聘研究员贾秀东27日做客新华网 陈竞超 摄
【访谈视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网国际访谈。4月中旬,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同时在海南举行。两场重要的国际盛会齐聚中国,既表明中国和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上升,又见证了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和亚洲国家通过合作,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这两次盛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发表了《展望未来 共享繁荣》和《推动共同发展 共建和谐亚洲》的重要讲话和演讲,引起了国际舆论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今天,我们邀请到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老师,做客新华网,和广大网友深入解读胡主席讲话的重要意义。贾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新华网。
贾秀东: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共同阅读和理解胡锦涛主席的有关讲话。
主持人:贾老师,在此次三亚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展望未来 共享繁荣》的重要讲话。国际舆论反响热烈,有媒体说,未来中国将以和谐发展理念“点砖成金”,使金砖格局影响世界。请您谈谈,胡主席的此次讲话,主要亮点有哪些?为何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三亚举行 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贾秀东:首先我想说,这次国际媒体确实非常关注在海南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我看了各方面国际舆论,感到他们对峰会本身、峰会的议题等都非常感兴趣。胡主席作为东道国的领导人,中国又是这五国中经济等各方面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他的讲话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第一、胡主席在讲话里面强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回答了如何认清发展形势的问题。他既精辟论述积极的国际趋势,指出世界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又深刻分析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因素,指出世界面临长远发展挑战。
第二、胡主席在讲话中倡导共同安全,维护和平:回答了如何营造发展环境的问题。胡主席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安全的环境,强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性。
第三、胡主席在讲话中倡导共同发展,体系改革:回答了如何破解发展难题的问题。在讲话当中深刻指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失衡是南北发展不平衡,最大的经济矛盾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足的问题。所他强调要改革全球发展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
第四、胡主席在讲话中倡导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回答了如何构筑发展平台的问题。他在讲话里面特别突出提到了三个组织,一是联合国,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要发挥核心作用。二是二十国集团,主要负责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三是金砖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合作新模式。他特别强调了这些多边合作机制内的务实有效合作,各国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我们要努力完善合作平台,构建合作网络。
第五、胡主席强调中外互动,共享繁荣:回答了如何创新发展模式的问题。在讲话的后半部分,胡主席用了一定的篇幅阐明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目标;肯定了发展成就,直面诸多挑战;展示了我们的改革决心、开放姿态和共享胸怀。也就是说,中国靠创新,在过去近三十年中依靠改革开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成为一面发展的旗帜,但我们仍在不断完善发展模式,更不会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别人。
他并没有说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模式,希望你们借鉴。他只是介绍了中国的国情,其实就是说让各国作为参考,让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发展,欢迎各国参与中国发展、分享中国发展。所以,我觉得胡主席的整篇讲话都是非常坦诚的,毫无强加之意。

2011年4月13日 800余名记者云集三亚 4月13日,外国记者正在新闻中心工作。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将于4月14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来自国内外23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余名记者陆续到达,一场“新闻战”即将鸣锣开打。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国际舆论也非常关注,胡主席的讲话中提出的议题很多都是在两会中可以找到的。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其实,我们在国内践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与在国际上倡导包容发展、和谐世界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现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实力、中国政策、中国主张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两个月国内的两会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中国主张先做了铺垫;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中亚北非局势动荡。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未来的趋势和走向。在这些重量级的发展中国家和势头正旺的新兴国家汇聚一堂,可想而知,国际社会的期望程度和关注程度会很高。
所以我觉得整个讲话既立足国内、立足亚洲,又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提出后危机时代世界发展问题的新视角、新途径,所以我觉得这个讲话既代表中国,又超越中国,反映了广大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这些国家发出的声音和诉求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向,理应引起更多的舆论关注。
主持人:我们还注意到,对于如何建立“和平繁荣的21世纪”,胡主席提出了四个“大力”的倡议。有媒体评说,这四个“大力”很给力,您怎么看?

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特聘研究员贾秀东27日做客新华网 陈竞超 摄
贾秀东:四个“大力”是胡主席讲话的的精华所在,精髓所在。内容分别是“大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大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大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加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
请大家注意一下,这四个“大力”中有三个关键词:和平、发展、合作。胡主席用四个“大力”想说明,一是向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传递追求和平、发展、合作的信息;二是精辟入里地阐明了中国在和平发展合作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三是强调了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主持人:有媒体说“大力”比“努力”的力度更大。
贾秀东:是的,用“大力”也凸显了这些诉求的紧迫性。这四个“大力”中有三个关键词反复出现:和平、发展、合作。胡主席的讲话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一、我觉得胡主席的讲话紧扣时代主题: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讲话通篇反映了这一时代主题。2、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实现和平稳定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3、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4、讲话显示,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得益于和平、发展,依赖于和平、发展,我们需要大力消除阻碍和平、发展的因素,改革不适应和平、发展要求的国际政治经济金融体系。
第二、胡主席的讲话顺应时代潮流:1、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胡主席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3、现在我们的世界是越来越小,各国已经成为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是拴在一起的。和平显然不能靠单打独斗,发展也不能靠以邻为壑,合作是实现和平发展、共享繁荣的不二法门。
第三、胡主席的整个讲话推动时代发展:胡主席讲话中阐明的中国的许多重要立场和主张,包括“科学发展”作为金砖国家共识,写入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三亚宣言》,已经成为国际宣示性文件的一部分了,将会成为指导金砖国家机制今后发展的指导原则。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些主张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思想。
主持人:可以说,胡主席的讲话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新的思路,告诉世界如何向“和平、发展、合作”的目标迈进。我们看到有外媒评论说,此次峰会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分水岭时刻”。为什么这么说?这次峰会对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11年4月10日 南非经济简介: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南非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铝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锆、钛、氟石居第二位。目前,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国。这是在南非德班附近一个村舍拍摄的向游客表演的祖卢舞者(2010年4月23日摄)。 新华社发
贾秀东:这个“分水岭时刻”的说法,非常的有意思。外媒的这种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砖国家机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想结合这次峰会的特点和举行的背景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此次峰会对金砖国家机制的积极影响。
第一、大家都看到了“金砖国家”成功扩员升级,代表性扩大。南非这次正式被接纳进“金砖国家”行列,“金砖四国”变“金砖五国”。这些国家加在一起实力很强了,涵盖亚洲、欧洲、拉美、非洲,占了40%的人口和18%的贸易额,年全世界经济增长总量中的45%。过去,金砖国家最初创立的时,只是一个经济学概念,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我们大家都认识到这几个国家有很多共同点,所以慢慢走到了一起,这些国家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
第二、我们看到新兴国家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在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复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重要引擎。我觉得,这几个国家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金融中的“成长股”、“绩优股”。

2011年4月14日 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 4月14日,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第三、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由被动应对逐步走向主动推进。过去,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和组织中,长期占据主导和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劣势的地位。而金砖国家机制成立以来,一直推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金砖国家已在全球经济结构改革上取得一定成功,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成员配额已经增至6%,追平日本,仅次于美国。在这一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变化中,巴西、俄罗斯等国的配额也有所增加,而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配额却有所减少。从此次峰会中,加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协调,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成为共识,可以相信,会更加主动、有效地推动世界变革。
第四、经过此次峰会,这些新兴国家对自身地位、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会团结自强,携手共进的意识也会进一步增强。总之,我觉得金砖国家机制在这次峰会的推动下,会进一步得到完善,务实合作势头会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会更加突出。
主持人:贾老师最后这点说得非常好,这些金砖国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会有更清醒的认识。美国《世界日报》说,三亚峰会后发表的《三亚宣言》中有几点关乎经济改革,是经济问题中的政治议题。宣言中最后两点谈到“反对对阿拉伯世界使用武力”和“倡导安理会改革”,显露出了超乎经济同盟的政治性。您对这样的观点怎么看?
贾秀东:这种观点很有意思,他们从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希望预测这些观点对发达国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可以看出,这些西方媒体很关注这次峰会。他们有一些角度都是出乎我们意料的,非常独特。对于他们的看法,我不是完全认同的,但是这些说法涉及到了金砖国家机制的定位问题和议题设置问题。
第一、金砖国家机制是新兴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在政治舞台上借力使力的重要平台。但是我想,这几个国家不会,也没有这个愿望成为经济同盟,更不会形成政治同盟,但并不排除他们发挥重要的政治经济作用。 第二、金砖国家机制讨论的议题,其政治性和经济性很难分割。因为“金砖”起源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一开始是主导的议题,但是从一开始金砖国家机制就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和纯经济话题。另外,我们现在看到金砖国家峰会议题愈加广泛,政治性议题已经占据了重要分量。
从重点讨论经济、金融、发展问题,已经扩展到讨论政治、安全问题。这次领导人会晤、会议和发布的《三亚宣言》,都涵盖了当前几乎所有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和热点问题,更包括最新的利比亚局势等。在这些议题中,涉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贸易本币结算等议题,既是经济金融性的议题,同时又对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管是政治性议题,还是经济性议题,都是涉及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切身利益、关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问题。金砖国家这些议题上集体发声、携手合作、显示力量、增进利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主持人:金砖国家因为相似的历史和发展轨迹,共同的目标和诉求,走到一起。但共谋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扰的问题。
有专家说,在西方国家主导国际社会话语权的环境下,一些困扰金砖国家合作的问题,甚至也是西方热衷的,比如人民币升值、贸易平衡等问题。在金砖国家内部过多讨论这些问题,不利于金砖机制的发展。现在,金砖国家最需要做的,是尽量增强机制的凝聚力,提出推动合作的新议题。您对此怎么看?

印度经济简介:目前,印度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印度资源丰富,有矿藏近100种,其中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此外,印度还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一名工人在印度海德拉巴郊区的一座水果市场卸下芒果(2009年4月18日摄)。 新华社发
贾秀东:我觉得在金砖国家峰会上,这些议题都是这五个国家相互讨论的,肯定不会听命于其他国家。我们看到,共同的利益是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来的动力源泉,因为金砖国家存在合作共赢的坚实基础,我想这是第一位的。我们看到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有其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诉求,并且还面临相似的挑战和难题。
我们看到峰会议题和成果体现了拥有共同利益的广泛领域,在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推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开展务实合作,并不断创新,我觉得这是最有助于增强机制凝聚力的。
当然了刚才说的是共同利益,另一方面,这些成员国间的分歧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这些国家的国情、文化、信仰等是不同的,而且有关国家在全球生产链方面存在竞争关系,比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农产品等。比如,中国、巴西与印度在制造业上有一些分歧和矛盾,会也一些经贸上的摩擦;巴西与俄罗斯同样都是资源大国,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面对这些矛盾和分歧,目前这几个国家采取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既不回避,也不渲染。大家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协商处理分歧和矛盾。这就使得这些国家仍然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和问题,来推动大家共同的发展,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上述态度也正是胡主席在讲话中所倡导的国际合作新理念。本着这种新理念,金砖国家就能凝聚共识,加强协调,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主持人:在博鳌亚洲论坛十周年讲话上,胡主席有两句原话,"亚洲人民历来有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亚洲人民是一家"。有细心的日本媒体指出,胡主席70次多次提到"亚洲",还专门提到一种精神,叫"亚洲精神"。我们知道博鳌论坛十年来,一直立足亚洲地区。胡主席提炼了这样一种亚洲精神,蕴含了何种深意?

2011年4月15日 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4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省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贾秀东:胡主席在演讲中用很大的篇幅,阐述了亚洲各国人民在长期实践经验中体现的“奋斗”、“创新”、“学习”、“团结”精神,并将这四种精神科学概况为“亚洲精神”。要表达的意思是:第一、亚洲是我们亚洲人的共享空间。由于地缘、文化等因素,亚洲人在这个空间里拥有广泛的、不可替代的共同利益,所以这些亚洲国家是休戚与共的。
第二、亚洲迄今取得的发展成就是“亚洲精神”的体现,我们应该对此感到自豪,“亚洲精神”确实曾经创造奇迹。亚洲国家大多历史曲折,国情复杂多变,文化充满多样,发展道路坎坷。正是由于亚洲人民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相互借鉴,携手团结,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第三、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继续发扬“亚洲精神”。因为亚洲还面临巨大挑战,仍存在不少与“亚洲精神”不相符的现象。简单的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亚洲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不平衡突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大量存在。所以我觉得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也正是我们呼唤和继续大力倡导“亚洲精神”的另一个原因。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亚洲精神”,坚持睦邻友好,共同推动亚洲和平、稳定、发展、繁荣。
第四、胡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扬“亚洲精神”,我觉得他主要面向亚洲人民,强调亚洲认同感。同时,也面向域外国家,强调亚洲的独特性和开放性并行不悖,更申明中国将身体力行。胡主席的讲话中声明了中国将身体力行,我们是这么做的,今后还将这么做,我们本身就要说到做到。我们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显然要身体力行的。
主持人:除了“亚洲精神”,胡主席博鳌讲话中提到的“包容性发展”更是本届年会最热的关键词,在亚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它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1年4月15日 胡锦涛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的外国领导人和论坛理事会有关负责人合影 4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出席论坛开幕式的外国领导人和论坛理事会有关负责人合影。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贾秀东:“包容性发展”这个关键词是比较新的,最多我们谈的比较多的是“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从联合国报告中提出来的,最基本含义是:国家的增长要最大可能会使全体人民都从增长当中得到好处,改善他们的生活。否则导致差别很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就不包容了。
“包容性发展”是近几年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一概念是从“包容性增长”发展而来。这两年胡主席多次在国际国内场合阐明包容性增长,这次胡主席在博鳌演讲提到“包容性发展”。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公开对于“包容性发展”这个理念及中国的实践作出具体阐释。
“包容性发展”的含义更加广泛,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和任务不同,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第一、发展的共享性。包容性发展是所有人机会平等、成果共享的发展。国内缩小贫富差距,国家间穷富国差异,共同繁荣。简言之,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地区、人群,利益相对均衡,发展机会不能过于集中在少数人群。
第二、包容性发展的互利性。包容性发展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互利共赢、共同进步的发展;不能以邻为壑。
第三、发展的多样性。包容性发展是各种文明的互相交流、兼容并蓄的发展。因为国情、文化差异大,发展模式、方式、重点、任务各不相同。
第四、发展的协调性。因为包容性发展是指的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良性循环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健康等等相互协调,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等的相协调,要有包容性。我本人就是从以上四方面理解包容性发展的含义。
“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的。胡锦涛主席说,年会提出“包容性发展”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主席还对此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具体建议: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分享发展机遇,共赢各种挑战;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倡导互利共盈,深化区域合作。这些有利于国内和谐稳定,国际和平安全,为推动我们的合作,寻求发展,指明了一个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对于胡主席这两篇讲话,很多外国媒体解读说,金砖国家、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这些概念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大。两篇讲话有内在联系,共同阐释了新兴国家的发展观。您对此怎么看?
贾秀东:我觉得这个说法的非常符合实际。刚才我们也讨论了胡主席两篇讲话的相关内容,胡主席的讲话已从不同侧面回答了新兴国家发展观的问题。这两篇讲话里面,在这些概念中,中国是最大的交集,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我们在国家发展观问题上提出了重要见解,用我们的发展观引导、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观,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对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选择。
当然,我们要抱着一个辩证的态度,也不要太谦虚了。我们对于自己的成就很自豪,也感到很欣慰,但是我们也都很清醒,也愿意和其他的国家进行交流,共享我们发展的成果,达到一个共同繁荣的目的。我想这就是新兴国家的发展观,也就是一个新兴大国的发展之道。
主持人:新兴国家的发展之道,我想就是共享、共赢、和谐和持续。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声音,同时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迎接不同思想的碰撞。
感谢广大网友收看本期新华网国际访谈,也感谢贾老师带来深入、全面、到位的讲解。本期访谈结束,下期再见。
贾秀东:谢谢大家。
(总策划:周锡生 终审:刘加文、李保东 主持:徐倩 视频:王翰林) 相关阅读:
秦亚青:金砖国家是参与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徐倩)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教授13日做客新华网访谈间,就“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的亮点和有关议题,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2011年4月13日 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做客新华网 陈竞超 摄
【访谈视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网国际访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14日将在中国海南三亚召开。新成员南非的加入,使亚洲、欧洲、拉美、非洲国家首次聚齐。这五个国家,在21世纪头十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更是以其骄人的表现,变成名副其实的"金砖"。本次峰会,被视为五大新兴经济体深化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转折点。今天,我们邀请到外交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秦亚青教授做客新华网,向广大网友介绍本次峰会的有关情况。秦教授,欢迎您做客新华网国际访谈。
秦亚青:我非常高兴能来到新华网,谢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网友关注本次访谈、关心国家大事。
主持人:秦教授,我们知道,从2001年到2011年,“金砖国家”由一个学术概念,迅速发展为全球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请您给网民介绍一下,“金砖”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秦亚青: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金砖国家”最开始还不完全是一个学术概念。最初是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金砖”这个概念。为什么提这个概念?因为这些国家是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都非常快,所以他提出“金砖”,当时是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写字母。我们翻译成“金”砖(bric)很有意思,因为含金量确实很高。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这十年来,除了金融危机时期,最低是4%多,最高是10%,甚至超过10%。从这个基本状况来看,“金砖”概念提出来就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
但是仅有概念是不行的,“金砖”怎么炼成的?确实要靠“炼”,但是“炼”是要有基础的。金砖国家的基础比较雄厚,国土面积比较大,经济发展阶段相似,都是从原来比较落后、比较贫穷的状态,快速飞跃,带动一大批人向前发展。
金砖国家的发展,不是一个国家的独立发展,而是新兴经济体的群体崛起。这些国家有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也面临很多共同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瓶颈、经济转型、气候变化等等。他们需要坐到一起共同商讨问题。杨洁篪外长去年在联合国框架之内主持了“金砖四国”外长会议,这就是在炼“金砖”。外长会议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每次会议都是在不断地打造这个“金砖”,使它更具有含金量,同时更具团结合作的精神。
经过不断努力,不断打造,各种场合不断磨合、不断切磋、不断开放式的讨论,“金砖”国家终于形成了今天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不少共同利益的多边合作机制。怎么打造炼成的?我觉得靠的是共同利益、共同问题、共同愿景和共同努力。  >>详细

2011年4月13日 800余名记者云集三亚 这是4月13日拍摄的新华社金砖国家峰会新闻报道中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将于4月14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来自国内外23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余名记者陆续到达,一场“新闻战”即将鸣锣开打。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三亚:从南海渔村到国际旅游城市海南三亚一家农作物育种试验中心的技术员正在研究向日葵品种——新葵5号的生长情况(2011年1月17日摄)。阳光、海水、椰树、沙滩……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三亚,如今是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的游客最想去的50个地区之一。从昔日的南海渔村到著名国际旅游城市,三亚只用了短短20年时间。 1988年,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给升格为地级市的三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现代化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规划要求,三亚开始对城区进行大规模综合开发,荒凉落后的渔乡小镇开始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华丽变身。2003年,三亚开始旧城改造,先后投入约2.2亿元进行“两河三岸”景观建设,新建了45处街头游园绿地,“山、海、河、城”相互交融,使这里尽显热带滨海城市的景观特色。 2010年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三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两百亿元,达230.79亿元;以旅游为龙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年接待过夜游客882.65万人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3%,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热带现代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年农业总产值46.59亿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4月14日在三亚举行,这颗南海明珠将再一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