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器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应如何听课 - 天平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49:20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应如何听课

默认分类 2010-03-26 07:55:13 阅读47 评论0 字号:大中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应如何听课

河北省任县教育文化体育局教研室 高建平

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应促进学生在围绕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但任何一次课改都是一次漫长的过程,在研究探索和实施的过程当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从事地理教学和教研多年,亲身经历了课改的发展和实施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应如何听课,谈一些看法,供同行们借鉴指正。

打开教室大门,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是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也是最常见的形式。听课的过程也是不断评价的过程,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世上没有统一的评课标准。作为教师,虽然听课的目的不完全一样,但都想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听课的门道在哪?我认为只有真正理解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和内涵,才能不是看热闹,而是深入课堂内部,看出其根本存在的问题。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地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地理课程充分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教育的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选择性。初中地理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每位初中地理教师应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以学生为本”,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它必须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当中。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所以听课时主要关注“教”,评价标准也围绕“讲得如何”而展开。在许多教师看来,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讲解清晰,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语言表达流畅,能用普通话教学。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要体现“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分析—样例练习—小结作业”的基本环节,每部分的教学时间分配得当,板书工整,设计合理。学生能配合教师教学,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最好能运用课件教学,在每一节课内顺利完成教案预设的内容。所以传统的评课是评“教”,常忽视学生的感受,学生是否喜欢上课、是否快乐、是否进步,这些却没有多少人关注。

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要从学生的学来考虑教师的教。在课堂教学四个主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过去常认为师生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矛盾,但实际上,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应是教学的主要矛盾。所以,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所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在听课,开展教研活动时,关注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授课教师是否具备较硬的基本功,教风是否严谨朴实,教态和表情是否自然。教师基本功的好与劣是通过课堂来体现的,对地理教师来说,他们的基本功主要是“说、写、画、用”。“说”是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语言的速度与节奏和语言的表达力;“写”是教师板书书写是否工整、规范、清楚;“画”指教师的板图和板画,这是地理教师所需具备的特殊的基本功,简单清晰的板图和板画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记得我以前给学生讲中国铁路运输网的时候,我用最快的速度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形状的整体轮廓,标出主要铁路线的起始点和交通枢纽,然后让学生据提出的“三横五纵”基本框架来学习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我画图的速度和准确性让学生很惊讶,在他们佩服我的同时,也极有兴趣地亲自体验了知识的探究过程,掌握了知识。“用”是教师对教学挂图和其它教具、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力,听课中要看使用和操作是否规范、恰当、准确。“教风”是教师的性格和气质所决定的。这是一个人长期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于教师的基本功来说是不可改变的。课堂上教师的教态和表情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  教师是否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启发、诱导等多种途径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员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使学生出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就能打造成功课堂。比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一章前,就可以给学生提醒多注意每天的天气预报,在讲到“多变的气候”的时候,如果有当时的特殊天气,就可以临时举例,说明天气变化的情况及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主动学习和探究,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  学生是否有深层的思维活动和高水平的认知状况。我们要追求的不是“发言热烈的课堂”,而是追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相互倾听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是做好一节课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课堂气氛的活跃不应只是形式,而要有真实的内容。学生回答问题也好,分组讨论也好,要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积极提出质疑,进行探究。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深层的思维活动和教师共同合作,形成“师生共同体”,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效果。

第四,  教师是否使用教学技巧,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一些技巧,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如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怎样衔接,提问的方式方法、课堂中意外事件发生的处理方法等,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经验和体现一定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第五,  课堂教学是否体现最佳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或获知教学信息传输是否畅通,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等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第六,课堂气氛是否民主、融洽,师生之间是否能相互倾听、平等交流。总之,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能够真正地听好课,搞好教研评价,要注意多参加公开的听课活动,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听听主讲教师对上课的反思,了解别人对这堂课的评价,探讨的重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重在建决课堂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怎样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另外课堂教学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听课中应主要看规律性的,反映教师教学特征的东西,而不要在细节问题上纠缠,要做到相互比较与改进,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1)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