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否定关键词:校本教材《儿童诗歌》编写和使用的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0:36:15
校本教材《儿童诗歌》编写和使用的探索 高东小学   黄云峰、李仲年、黄孝祖、孙建英、孙云忠、刘  浩王丹梅、赵  静、姚维珊、薛慈宏、杨霄燕      诗歌语言简练,合辙押韵,节奏鲜明,学生易背好记。儿童诗歌指的是适合儿童吟诵、反映儿童生活,抒发儿童情感的文学诗歌作品。它在启迪儿童心智,激发儿童想象,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儿童的优美情操和良好习惯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儿童诗歌教育”是通过优秀的儿童诗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陶冶儿童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儿童良好个性特长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一个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儿童诗歌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学习过程。在小学进行儿童诗歌教育的研究,可以丰富小学诗歌教育的理论,还可以探索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途径,诗歌教学研究得出的经验可改进语文教学,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校本教材是依据校本课程标准和目标所设计的课程方案的具体依据。校本教材是校本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教材编制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制造一个有利于信息传播者传递信息和信息接收者理解信息的媒体。我校把儿童诗歌作为办学特色加以创造,将特色项目课程化,把儿童诗歌教育作为自己校本教材的选题。尝试编写了校本教材《儿童诗歌》。近一年来,我们在诗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方面作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探索。 一、  校本教材《儿童诗歌》的编写㈠ 诗歌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少年儿童处于喜欢想象、愿意抒情的诗的年龄。少年儿童具有的许多素质便是诗人的素质。这些可爱的素质潜藏在每个孩子身上。这是我们实行诗歌教育的基础。我们编写《儿童诗歌》考虑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拓展诗歌学习的领域。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长。把少年儿童身上天生具有的诗的美好素质给予充分的开发,强化这些天性。让学生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㈡ 诗歌教材编写的构想、实践。1、基本思路⑴ 构建师生共同参与教材建设的新模式。⑵ 精选文质兼美,学生喜爱的诗歌作品。⑶ 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梯度。2、目标⑴ 编入教材的诗文要求文质兼美、学生喜爱;知识概念准确;题材风格多样。⑵ 所选诗文难度恰当,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形成适当的难易坡度。⑶ 各类诗歌的比例合理3、师生互动,参与选诗本着教育要走向生活,教育要适应儿童的现代教育理念,我们觉得让学生参与诗歌教材的选择、推荐有着积极意义。学生会从自己独特的,区别于成人的角度去寻找、发现自己喜爱的诗歌作品。而寻找、发现好的诗歌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诗歌教育,激发学习诗歌兴趣的过程。因此,我们发动、组织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选诗这个过程。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征集诗歌作品启事》。明确了征集的范围:古今中外的格律诗、自由诗(注:现行小学一~五年级教材中已有的诗歌不在推荐范围)。征集的标准:1. 思想内容健康。2.语言文字规范。3.知识科学,概念正确。4. 题材风格多样。5. 具有某一时代或某一诗人的代表性。设计了推荐表格,并要求写上简短的推荐理由,署上姓名。全体师生对此反应热烈,参与积极。共收到推荐作品三千多首。其中学生推荐的有一千多首,从学生推荐的诗歌来看,不乏独特的、童趣盎然的作品,与教师所推荐的作品有较大的区别,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师生共同参与选诗,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效果。㈢       诗歌教材编写的结构、内容诗歌教材的结构、内容有四个部分构成:1、    精读篇2、   泛读篇3、   知识篇4、   思考实践篇㈣ 诗歌教材的体例安排1、每一年级每一学期编排一册教材。每学期按18周计算,每周学习一首精读名诗(精读篇);4首拓展泛读诗(泛读篇);一个有关诗歌的知识点,(知识篇);三、四个练习题(思考实践篇)。整个小学阶段共积累精读名诗180首,拓展泛读诗720首。2、在“泛读篇”中,编入了部分本校教师、学生创作的诗。3、“思考实践篇”中的练习题都是本校教师编写的,这些练习题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动手实践能力,渗透写作知识方案等。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实践活动,给学生进行观察、动手等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去体验。4、根据教材内容配上合适的插图,使教材图文并茂。5、所选编的诗后,注有“某某推荐”以及“推荐理由”(部分)6、一、二年级的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所选的诗内容浅显,富有童趣,学生喜欢读。②每首诗上标有汉语拼音,学生自己能读。③所选诗还注意了语言美、韵律美,朗朗上口,学生易读。7、三~五年级的教材配上“注释”。8、古诗、现代诗的比例安排低年级古诗比例低,现代儿童诗比例高。随着年级的增高,古诗的比例将逐渐增大。具体见下表:各年级古诗、现代诗安排表  年 级 古    诗 现  代  诗 精读 泛读 精读 泛读 一 9 0 9 72 二 12 6 6 66 三 12 16 6 56 四 12 26 6 46 五 12 46 6 36  从表格来看,古诗增加的主要是泛读,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积累,学生能借助注释自己看懂古诗。二、  校本教材《儿童诗歌》的使用本学期,我校在部分年级中进行了校本教材《儿童诗歌》的尝试教学。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发现。    ㈠ 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古人云:“启其蒙而引起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一、二年级的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了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选的诗内容浅显,富有童趣,学生喜欢读。在教学当中,教师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更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如一年级教学《画》时,老师先把一幅山水画挂了起来,让学生来找一找它美在哪里?看到了什么?你似乎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出示一首诗,正是写这个画面的,大家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诗歌的活动中去。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语言,启迪了智力,心灵和情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㈡ 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有灵气与情感的一种形式。诗歌美,主要在于它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编入一年级第一册教材的《秧苗做操》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在教学时,教师边打拍子,边教学生有节奏地朗诵,还带领学生根据儿歌的内容,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或者还用学生所熟悉的歌曲曲调,填上诗歌歌曲唱出来。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丰富诗歌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调动和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㈢ 为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了基础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在“精读篇”、“泛读篇”的每首诗歌上都标有汉语拼音。对于刚学拼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每次的阅读便是对汉语拼音的复习,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此外,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语文教学要加大阅读量。学生掌握全部汉语拼音后,即能朗读教材上的全部诗歌。学生在朗读中认识了汉字,在识字中又增加了语文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显然是符合课改方向的。㈣ 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活动,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诵过程中,学生除了运用语言以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姿态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也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我们在教材的“思考实践篇”中重视了朗诵的作用,对朗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在教《秋天到》时,老师在引导学生把握语调、语气时,还借助于画面,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诗的意境中去。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天空中那美丽的云,说说云像什么?看谁说得最多”,“你喜欢雨吗?说一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在教材的“思考实践篇”中这类答案不确定,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的思考题占有很大比例。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创编诗歌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创编,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仿编诗歌是低年级学生的一种主要创编形式。教材对此提出了要求。如:学了《大白鹅》这首诗,你能学着用儿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吗?学了《家》要求仿编一首《家》。《家》原诗“蓝天是白云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青山是大树的家,祖国是我们的家。”学生的仿编:“大树是小鸟的家,森林是老虎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学完《叫》,仿编一首《叫》……一首首小诗引出了无数创造的火花。㈤ 弘扬了中国优秀的文化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文的精华、人类文化的瑰宝。一年级第一册教材选编了九首古诗,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的教材将增大古诗的比例。那一首首古诗犹如春风春雨,学生在不断地吟诵当中潜移默化接受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三、  几点思考在使用诗歌教材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泛读篇”中的某些诗略显粗糙,不尽人意。尤其是韵味不足的自由诗,学生不大喜欢,尽管篇幅不长,也不易记牢。2. “知识篇”中的小故事占的比例较多,有关诗歌的小知识显得较薄弱,有待于作些调整。编写校本教材对我们而言是一项新的、比较艰难的工作,也刚起步。对出现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继续探索中不断加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