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平台运营合作协议: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6:37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

                                             作者:马德勇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有以下特点:

1.规划性。 2.超前性。 3.创造性。

一、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落实课程标准,深入课改的需要

  课改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一套路,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的突破。所以,课改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要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需求。

  我们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它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没有设计、构架,怎能施工?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质量的高低。

 

2.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而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正如某位特级教师所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间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间言之,就是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当前抓教师课堂设计刻不容缓。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工作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提倡个性化,而不能模式化。研究教学设计,是不是会束缚教师,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呢?

  诚然,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人与人学识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教学特点和风格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要求,也不会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无“定法”,并不等于没有“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无规律。我们所研究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技术是一种基本性的规律。关键是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及个人实际,兼收并蓄,灵活运动,取长补短,并非要求教师机械地编写教案。

  只有教师掌握了一般性的原理,通过举一反三、开拓思路,才可以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一)从学的角度想问题

 

  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3.研究个别差异

 

(二)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

 

  我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其实,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远比课堂和书本列举的社会现象生动得多、复杂得多。而仅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堂,包括老师提供的知识经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和工作的需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能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1.教学内容开放

2.教学过程开放

3.教学问题开放

  

(三)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超凡脱俗,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1.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2.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3.加强人文化与幽默感

4.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

 

(四)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活动是一种载体,是一个平台。

 

 

活动性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

 

(五)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传统教学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而新课程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这种区别将给教学设计带来很大的变化。前者重视教学结果,是以知识为本位。而后者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而实现这种转移,教学设计就应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

  

2.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

  

(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新课程设计必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民主是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组织当中要在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上下一番功夫。

 

五、怎样把握基于课程模块下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首先,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即一个模块的内容整体对应的36个课时需要作出相对的时间划分,以保证模块教学内容的实施。因此,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在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2.要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3.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4.对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再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使其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即课时的安排。

  (二)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在目前的课程标准中,模块下还有较小的单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单元的特点。因此,针对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应该怎样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呢?任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单元的教学设计。

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有明确的主题

  因为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划分单元的依据应该是对模块学习主题的分解,所以,分解的单元应该有互相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就必须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展开。

2.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

  对单元主题的分解就是对单元主题的深入分析,分析单元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等,把一个单元分解为若干问题,并根据分解的内容和问题设计教学的情景和程序。

3.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单元不同主题分别设计成不同的问题情景,在不同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三)基于模块的课时教学设计

 

  尽管模块教学主要是在单元和主题的层面进行教学设计,但是课时教学的设计仍然非常重要。如何进行课时的教学设计呢?

在进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做到:

1.探究性学习

  从设计问题情景,到展开学习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动机,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确定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方向。

2.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提出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流程,监控学习进程,提供典型材料,提出共同研究的问题(研究角度),提升学生的认识。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要对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这种加工和处理是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有权利围绕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