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会展资金暂行办法:新课改与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48:10
新课改与教师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132    更新时间:2006-9-23    

新课改与教师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改革开始了。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每一位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准自己的坐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新课改中教师的变化:
    变化之一: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原来知识的输出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变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变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由原来的前台表演者变为后台的导演者。
    变化之二:教师的职业关注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由原来关注知识的结果转到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到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由只关注少数尖子生转到关注学生的全员性、整体性、需求性和发展性。
    变化之三:教师的职业行为有了新的变化,教师由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问、答转向在学生中间的交流、合作、谈话,由一味的指责失误转向经常性的表扬鼓励,由原来的单项输出、强迫接受转为双向交流、共同提高。
    上述变化势必给教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那么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采取新策略,使教师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的宗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
一、 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
    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是搞好新课改的关键,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研讨,使教师明确的认识到在新课改中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教育观,面向学生每一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动态教学观,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观,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并重的方法观,针对学生差异,弘扬学生个性可行的评价观十分重要。要树立起上述观念,谈何容易。教师必须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自觉地实行“五个转变”和“四个带进”。“五个转变”是:教育理念由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模式由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情感教学;教学顺序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教学活动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双主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手段由一块黑板的传统型转变为现代技术的应用型。“四个带进”是:把师爱带进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情感带进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激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把竞争带进课堂,树立“我能行”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责任。
二、 坚持教师可持续发展,增强教师的专业生命力。
    教师是实施课改的主体,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功与失败。
    (一)重师爱,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它是教师道德的血液。有了师爱,教师才能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一腔深厚的情,一颗火热的心,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播洒阳光和雨露。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缺少意志品格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助,正面引导;对心理有创伤,遭遇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则要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对被嫌弃、被鄙视的学生教师更重要的是给予格外尊重、理解信任。这样,教师就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在新形势挑战下,每位教师都要学会超越自我,超越规范,有创造性地工作,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品位的人。
   (二)牢师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塑造教师的教学魅力。
    21世纪,求知是立身之体,是事业发展之本,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要率先站在21世纪的高度,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人把教师的知识结构比喻成一棵大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是树根,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树干,广博的相关知识是树枝,这说明教师不仅要有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终生学习的模范,成为学科专长、教育通才,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居高临下,得心应手。特别在课改中,教师要善于更新知识,在研中学、在学中思,时刻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标、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要不断研究课改,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找准自己发展的坐标,做一个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研究者,走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强师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塑造教师的才华魅力。
    面对新课改,一个仅有渊博知识的学者,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地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教学基本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操作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四精四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四精”是:精心设计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精心设计质疑问题,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四练”是:练脑,把《纲要》、《课标》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练口,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练情,注意培养自己饱满的爱生热情;练手,画一手形象逼真的简笔画。学校要通过人人上合格课,新教师上亮相课,青年教师上优质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学科带头人上创新课等多种形式,使教师的专业才华凸现出来,实现教育家冯恩鸿所说的:“教育是一种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
三、 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的社会生命力。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氛围,有助于教师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凝聚力的形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正确运用目标激励机制。
    目标是工作预期的结果,是引发动机的外部条件。在目标指引下,学校内部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激发全体教师为实现目标而同甘共苦,共同努力。在课改中,学校一定要给教师设置适中、适度的目标,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能急于求成。给教师定的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过高,容易使教师丧失信心,缺少工作积极性;目标过低,又没有激励作用。因此,学校制定目标要注意它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要努力使教师接受学校的目标,恰到好处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创设愉悦的工作环境。
    每位教师都期盼着自己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要营造这样的氛围,需要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共同创设。首先学校领导要秉公正直,尊重教师,身体力行,宽以待人;其次,要引导广大教师处理好人际关系,和睦相处,让他人之功,容他人之过,学他人之长;再次,教师之间要坦诚相待,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三)建立竞争奋进的骨干教师群体。
    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学校可塑性最大的教学资源。所以,学校领导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需求特点,积极培养,认真扶持,为他们指路子、搭台子、压担子,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新课改中,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深层次地开发教师最丰富的智力资源,使每位教师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才能赢得课改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使课改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