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电脑直播美颜:我们要无愧于自己和别人的受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7:29:51
搜狐博客 > 纪念遇罗克 > 日志 > 西峰秀色

2007-12-25 | 我们要无愧于自己和别人的受难

标签: 一滴泪  文革  巫宁坤  真相  感动   

我们要无愧于自己和别人的受难

——读《一滴泪》有感

我相信,在常态之下,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人生与“受难”这个词并列在一起。

但是,或主动地,或被迫地,“受难”的过程是缓慢而真实存在的。

巫宁坤先生用自己亲身的受难历程写就了《一滴泪》这本书,这是巫先生一家人的“受难史”,也是1949年后整个中国的受难史之缩影。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本催人泪下的纪实作品《我家》。就像余杰先生所说:“我家”即是千万家!

巫先生在《一滴泪》中写道: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是的,半个世纪前,巫先生怀着对新生政权的憧憬,打算用自己学贯中西的文化知识报效祖国,没想到“我归来”的兴奋感还没有来得及回味,人生的“剧情”突然就转为“我受难”的演绎了,更令作者没有想到的是,这段“剧目”竟然演绎了三十多年,将近半生的时光就这样被夺走了,夺走的同时,带来的是骨肉亲情的离散,同事师友间的“积怨”。

忘不了巫先生去劳改前,带着还在依呀学语的小儿子一丁”逛动物园情节,给儿子买的大苹果失手落入象园,而成为大象的美餐。儿子哭闹不止,父亲也“感到支持不住了”。

巫先生在劳改集中营奄奄欲毙,与之三年未见的妻子(李怡楷)焦急万分,为了见上“最后一面”而不得不去恳求那些“小左”们,看到“小左”家里的孩子一会儿被父亲抛向空中,一会儿又玩“驮驮背”,其乐融融,令巫先Z生的妻子羡慕得发呆。这是怎样的煎熬啊?!夫妻、父子、母子那时那刻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助呢?而“小左”却以冰冷口气回绝一个内心痛苦之极的妻子。

以所谓的“阶级感情”替代了传统的人伦之情,以政治生活掠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共产主义”的阴霾之下,这样的“冰冷”是习以为常的。

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巫先生以杜甫的诗集和哈姆雷特的不朽杰作来不断地鼓励自己,从中探寻到赖以活下去的勇气:

文中这样写道:“我终于明白,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活下去还是不活,也不是该不该‘忍气吞声来容受狂暴的命运的矢石交攻’,而是怎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受难。”

与此同时,来自家人的鼓励也令人哽咽,李怡楷的母亲,一位朴实坚强的老人不断地让探监去的李怡楷带话给巫宁坤,“好人受难,坚强忍耐”。这八个字,让巫先生捱过了集中营饥馑生活,

是的,如何无愧于自己的受难,在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之后,如何对待自己所受的苦难?建国以来,历次的政治运动,许多人都有过“受难”感受,但有多少人真正以客观、公正、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受难”呢?一个连自己的受难都不珍惜的民族,还指望去关注别人的“受难”吗?那简直就是一种奢求。

我相信,“坚强忍耐”许多人都可以做到,但在“幸存”之后,是否就可以引吭高歌了呢?我们的生活难道就只有“坚强忍耐”这一个选项吗?不,不是的。巫宁坤先生给了我们另一次选择的机会,那就是在狂风暴雨过后,鼓起勇气梳理自己的苦难,舔舐自己伤口的同时,还要忍受内心的痛苦,反思伤口形成的根源。从《一滴泪》中,我还感受到,巫先生并没有将自己的“苦难”作为炫耀的资本,或者说作者通过作品本身的“冷静”来与读者搭起一座理性反思之桥。越冷静,越深刻,越理性,越真实,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作品成为一部令人信服的实录。

巫先生的《一滴泪》,与其是写自己的受难,更是写我们民族的受难,巫先生并没有拘泥于个人的不幸,也没有纠缠于个体的恩怨得失之中,而是以恢宏的气魄,通过《一滴泪》向世人展示如何面对“苦难”的方式,巫先生以一颗知识人的良心,毅然将自己作为历史的“标本”,不只向自己所属的那个受难群体,更向后人做了一次“案例”分析,让后来者吸取他们那一代人的教训与经验,甘愿成为人类苦难史的“教材”。

巫先生不仅仅承受了苦难,而且从心底深刻反思,将苦难转化为一份宝贵的精神资源,供人们汲取。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来讲,也有着如何面对别人“苦难”的问题,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吗?还是语焉不详,囫囵吞枣呢?或是装聋作哑,沉默不语呢?更或是阻止、亵渎、歪曲别人面对“苦难”时的真诚呢?

珍惜别人的“苦难”资源,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就坦途;主动追寻这样的“苦难”历程,不但是抚慰更多人难以弥合的创口,减轻他们的痛苦,也是在求证我们没有失忆的事实;鼓励更多曾经的“受难者”记录下自己的苦难,并告诉他们,我们会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也是一种弥补与忏悔。

让我们协助更多受难者,记录下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用他们的经历去筑就中国的“人权纪念碑”!

 

 

 

西峰秀色

2007-12-20于北京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