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叶子 柳叶:婴儿的游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51:15
【变矮长高】
目的:训练婴儿腿膝部弯曲及伸直动作,学会扶手或扶物蹲下去,站起来,锻炼臂力和腿力。
玩法:成人握着婴儿的双手,教他屈膝下蹲,同时对他说:“宝宝变矮了。”然后再握着他的手向上用力提起,使其双腿伸直站,再对他说:“宝宝长高了。”反复进行屈膝下蹲,伸腿起立的动作。当婴儿能扶手蹲下站起后,可以进一步训练他扶棒或扶家具蹲下站起。
提示:因为婴儿身体不易保持平衡,进行蹲下站立的动作时,应慢慢蹲下去,然后停会儿再慢慢站起。
【爬行钻洞】
目的:训练婴儿手与腿的协调行动,锻炼其手掌的支撑力。
玩法:爸爸分开两腿站立,形成三角形的“洞”,妈妈先示范爬过去“钻洞”,然后鼓励婴儿模仿妈妈“钻洞”的动作,反复进行。爸爸弯腰跪在地上,将双手撑在地上,让身体形成“方形洞” ,妈妈在洞前摇铃逗引婴儿从“洞”中爬进去,再教婴儿爬缩小的方形洞,反复练习。
提示:要求婴儿双腿屈膝,用膝盖跪着与双臂协作撑起身体向前爬行。
【绕椅取物】
目的:训练婴儿独自扶走及平衡的能务,学习取物及递物。
玩法:将靠背木椅3~4把排成直线,椅间距离10厘米,让婴儿扶站在一端的第一把椅子处,在椅子上放一个玩具,让婴儿自己取来玩弄片刻,等婴儿不玩了,就在第二把椅子上放一另一只玩。若是婴儿看见第二把椅子上的玩具,会自动扶椅走过来,此时成要要让婴儿将第一把椅子上的玩具递给成人并告诉他玩具的名称。以同样的玩法诱引婴儿扶走向第3及第4把椅子,成人在最后一把椅子处等待婴儿,这时赞扬婴儿走得好,并鼓励他继续进行游戏。将5把靠背椅围成圆形,让婴儿站在中间,每把椅子上放一个玩具,让婴儿从一把椅子扶走到另一把椅子,绕着椅子边取玩具玩,边扶走。
提示:每把椅子上要放不同种类的玩具,婴儿要在学会玩第一种游戏的基础上再让他独自玩第二种游戏。
【拉布取物】
目的:发展婴儿手的抓握动作,理解语言,启发思维。
玩法:桌上放一块布,布的一端靠近桌边,另一端在桌子中间,上面放一只玩具,抱婴儿坐在桌边,批示婴儿去拿布上的玩具,但玩具离婴儿太远,只能看到,伸手拿不到。教婴儿用手抓住布,慢慢拉过来,直到玩具随布移过来,使婴儿伸手拿到玩具。反复进行数次后,再观察婴儿能否自己主动拉布拿玩具。
提示:布上的玩具可以时常换,使婴儿感到新鲜,愿意主动去拉布取玩具。
10个月婴儿的游戏
【开包取物】
目的:训练手指的活动能力、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
玩法:让婴儿观看妈妈用纸将香蕉包好,然后将纸包交给婴儿,观察婴儿对纸包的反应,妈妈问婴儿:“香蕉哪儿去了?快找出来!”开始婴儿不懂得如何去打开纸包,只会翻弄纸包,把纸包撕破才能取出香蕉。然后妈妈用另一张纸将香蕉包好,让婴儿观看妈妈打开纸包的动作。打开后,将香蕉取出给婴儿看,然后再包好,再找开,反复多次,最后婴儿学会不撕破纸能取出香蕉。当婴儿获得成功时,可以请他吃香蕉。
提示:纸包要采用清洁的纸,包物时不可包得过紧,要易于找开。先教婴儿打开包得较大的东西或玩具的纸包,以后可能性以逐渐打开较小的纸,如包饼干、软糖或小积木、小娃娃等的小纸包。
【拾物投瓶】
目的:训练拇指和食指相对捏物的动作,眼手协调投物的准确性。
玩法:将装有小豆的塑料透明小瓶给婴儿观看,然后将豆子从瓶中倒出来,妈妈先做拾豆的示范动作,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粒又一粒的豆子投入瓶中,然后再倒出来,教婴儿模仿用拇指和食指对捏的拾豆动作及投入瓶中的动作。
提示:玩此游戏前,应让婴儿先学会拾较大的物体投入较大的容器中,如拾小积木放入小盒中,拾小木珠放入碗里,以后再拾较小的物体投入小容器中,如拾蚕豆投入大口瓶中,逐步增加难度,以及捏物投瓶的准确程度。游戏时妈妈不能离开婴儿,以免婴儿将小豆放入口、鼻中发生意外。
【寻找玩具】
目的:培养注意力、记忆力以及理解语言的能力。
玩法:将婴儿经常玩的玩具放在桌上,让婴儿观看桌上有哪些玩具,如积木、球、娃娃、小汽车等。妈妈示意婴儿可以自己去取玩具玩。当婴儿正要伸手去拿某个玩具时,妈妈立即用手遮挡他的眼部,并将玩具换到另一个位置上,然后放下遮挡的手,让婴儿去拿这个玩具,看他是否会拿对。如果拿错了,你要告诉他说:“宝宝要的玩具在这里。”指示他去拿。重复玩几次后,婴儿就逐步学会了玩。
提示:玩此游戏时要求婴儿集中注意,先去观看,然后要记住玩具的形象和名称,在理解语言及认识物体的同时发展空间知觉,感知物体位置的变动。因此,成人要有耐心地去教婴儿玩。
11个月婴儿的游戏
【学不倒翁】
目的:训练婴儿独自站稳,在身体摇动时学会保持平衡。
玩法:教婴儿推动桌上放着的不倒翁,边推边念儿歌:“不倒翁,翁不倒,推一推,摇一摇,推呀推呀推不倒。”然后对婴儿说:“宝宝来学不倒翁,妈妈来推你。”同时,妈妈握住婴儿两手,轻轻向前后推动。反复数次,使婴儿理解推动的意义,并配合儿歌的节奏进行向前向后推动的动作。将婴儿背靠墙或橱柜站稳,妈妈说:“小宝宝,站站好,推呀推,推不倒。”边念儿歌边用一只手从左侧向右侧推下,使他失去平衡,同时用另一手挡住,使他不跌倒,并逐渐复位站住。再用手从右侧向左侧推动,反复进行,边做边念儿歌,并不断夸奖婴儿:“真像不倒翁,站得稳又推不倒。”婴儿受到赞扬和鼓励,愿意重复玩。
提示:和婴儿玩向左右推动的游戏时,开始要轻推,使他的身体容易保持平衡,熟练后逐渐加重推力。但成人始终要在旁边用手臂保护,以免跌跤。
【母子同行】
目的:训练两脚交替向前迈步
玩法:让婴儿踏着妈妈脚背学走。妈妈面对婴儿,用双手拉着婴儿的两手,让婴儿的两脚踏在自怀的脚背上。等婴儿站稳后,妈妈向后倒退走,婴儿踏着妈妈脚背向前走,边走边说:“宝宝学走路,一步一步走。跟着妈妈走,走呀走呀走。”婴儿学会了两脚交替向前迈步的动作后,妈妈可以将他的脚放在地上,让他学着迈步自己向前走。
提示:婴儿学会双手扶走后可以继续训练单手扶走。
【独走取物】
目的:训练独立行走去取物,发展眼脚协调动作。
玩法:父母相对蹲下,相隔一段距离,将手臂拦护,让婴儿在中间独立行走。反复练习独走多次以后,将婴儿背朝爸爸,面对妈妈。看见妈妈手中拿着玩具逗引他去拿,当婴儿独自向妈妈走来时,妈妈慢慢向后退,直到婴儿走不稳时将他抱起,将玩具给他并称赞他。
提示:婴儿的头大身体小,走路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跌跤。因此在练习独自走路时要保护好,尽量不使他跌跤,以免丧失独自行走的信心,不肯独走。偶尔跌跤了也要安慰他,鼓励他爬起来再学走。
【爬上山坡】
目的:训练爬行,从平地向上爬高,保持身体平衡。
玩法:妈妈俯卧在床上,当成小山坡,让婴儿在腿部或背部爬上爬下。经过多次练习后,能自由熟练地爬时,妈妈将手臂支撑起,膝部跪下,使体位抬高成山坡式,引导幼儿从脚部、小腿开始向大腿及臀部方向爬,最后爬到背部。婴儿爬到背部时,妈妈用一只手臂撑在床上,另一只手臂将婴儿的手臂放在自己的颈部让婴儿抱紧,背着婴儿在床上来回爬行,然后将婴儿从背上滑到床上。
提示:此游戏要在婴儿学会在平地爬行后进行。若是床上空间太小,可以在地上铺上席子或在地毯上进行。
12个月婴儿的游戏
【小火车】
目的:发展幼儿的相像力,学习快走,慢走,蹲下,起立等动作,训练身体保持平衡。
玩法:游戏前,成人为幼儿准备一个大纸箱,将上下两边的纸板去掉,在纸箱两边画上窗和门。制作时先出示火车图样,并让幼儿在旁边观看,制作完毕对孩子说:“这辆火车请你开。”然后将纸箱套在幼儿身上,让他的左右手各握住纸箱两侧的开洞处,并指示他说:“火车要开了,区区区,区区区。”同时,成人唱着开火车的歌,幼儿提着纸箱随意地四处走。等到歌声停止时,对幼儿说:“火车开到了,哧哧哧。”指示幼儿蹲下身。游戏可连续进行数次。
提示:训练幼儿听歌词配合动作,快走,慢走,蹲下,起立。第一遍歌词唱:“火车开得慢” ,第二遍歌词唱:“火车开得快” ,第三遍歌词再唱:“火车开得慢” ,第四遍歌词唱:“火车开到了。”停下时,幼儿将纸箱放在地上,自己蹲在纸箱内。
【爬得比妈妈高】
目的:培养幼儿攀登的动作,学会两脚轮换向上蹬,锻炼下肢的蹬力。
玩法:幼儿脱鞋,双脚穿袜子或赤脚站在地板上。妈妈面对幼儿拉着他的双手,教幼儿从自己的腿上往身上爬,握紧幼儿双手往上拉,让他从小腿爬到大腿,再从大腿爬到腹部,经过胸部,爬到双肩上。妈妈对幼儿说:“宝宝爬得真高,宝宝比妈妈高。”同时拉着幼儿的双手转几圈,然后把他放在地板上,再从头进行。
提示:开始进行时,妈妈可以坐在椅子上,让幼儿从大腿上爬到腹部、胸部到肩部,待幼儿蹬的动作熟练后,再教孩子站在地板上,从小腿部爬到肩部,进行时妈妈的手要握紧幼儿的手腕部。
【开飞机】
目的:发展想像力,训练幼儿四肢活动及抬头、低头、平衡等动作,使全身肌肉获得锻炼。
玩法:妈妈屈膝仰卧在床上。游戏开始时,妈妈说:“我们来做开飞机。妈妈当飞机,你当飞行员,现在你来上飞机。”妈妈拉着幼儿的双手,让幼儿的脚踏在自己的脚背上。待幼儿站稳后,妈妈小腿抬起伸平,让幼儿骑在小腿上。妈妈说:“开飞机了!”同时拉着幼儿两手向左右转动,表示方向盘转动状。妈妈又说:“飞机上天了!”同时拉着幼儿两手平举。最后妈妈说:“飞到了,下飞机了!”接着让幼儿从妈妈放下的腿上慢慢地滑下去。
提示:由于幼儿平时看到飞机在天空中飞,这种游戏可满足幼儿坐飞机的愿望,深受幼儿喜爱。幼儿经过多次进行,玩熟练后,可以扶住他的两腋下,让他放开双手自己做各种飞行动作。
【听叫声找朋友】
目的:认识动物,发展听音能力,模仿动物叫声,发展语言,促进智力。
玩法:游戏前,先准备好猫、狗、鸡、鸭4种动物的图片及玩具。游戏开始时,先拿出图片让幼儿认识并教他说“猫”,然后教他学猫叫声“喵喵喵” ,并出示玩具猫放在有猫的图片前,对幼儿说:“它们都是猫,又是好朋友。”然后再依次出示狗、鸡、鸭的图片,让他们认识并教他说:“狗”、“鸡”、“鸭” ,再教他分别学“汪汪汪” ,“喔喔喔” ,“呷呷呷”的叫声。同时将玩具狗、鸡、鸭,分别放在图片前。成人指着各种动物图片及玩具,问幼儿:“这是什么?”“它叫什么?”幼儿若能说出并会叫,成人应及时表扬。当幼儿回答不出又不会学叫声时,成人再说出动物名字及叫声,让幼儿重复模仿,直到他学会。等到幼儿学会后,再进一步要求幼儿将玩具与图片配对做“找朋友”的游戏。可将图片与玩具分别放在两处,让幼儿自己去选择玩具与同样的图片放在一起,若是放对了,就请他说出动物的名字,学叫声,并加以称赞。若是放错了,再教他一次,鼓励再做。
提示:此游戏要通过幼儿注意观察及记忆思维才能准确地完成游戏的要求。在此游戏的基础上,成人还可以调换其他动物或交通工具,教孩子认识并发出声音,如汽车发出“嘀嘀嘀”自行车发出“铃铃铃”声等。
2岁幼儿的玩具与游戏
一岁前,婴儿需要母亲的呵护,什么事情都会依赖于母亲,被动地接受来自于母亲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1—2岁的幼儿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着巨大的变化,对外界环境已能适应,并建立起较复杂的条件反射活动。有了自己初步的思考能力,还会用自己的双手与行动去进行探索,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对他的教育和训练非常感兴趣,通过模仿来接受。随着语言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心理活动。
这时期的教育与训练巩固好良好的生活习惯,继续进行动作和语言的训练,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人事事物培养认知能力,逐步适应集体的社会生活,是情绪与情感逐步趋向稳定。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和人的交往,通过人和物的联系,在与人和物的“接受关系”中发展了社会性交往,更有利于接受教育和训练。
玩具:
此时期的幼儿以巩固步行、学习跑步及训练手指细小动作的玩具为主。还应该以促进语言及认知能力发展,逗引幼儿情绪愉悦的玩玩具。包括以下几种:
发展感知觉的玩具:训练看、听、触摸的玩具,如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积木,拼图等;不同大小的玩具,如套娃、套碗、套盒等。
发展动作的玩具:训练大运动的玩具可训练走、爬、攀登、跳及平衡的拖拉玩具,投掷玩具、遥控玩具等;训练精细动作的玩具可训练手指动作,如叠盒、套圈、串珠、插塑积木等。
发展语言及认知能力的玩具:可训练幼儿多观察、多听、多说、多记、多想的玩具。
如:
各种动物形象玩具:熊猫、马、羊、象等;
交通玩具:汽车、火车、飞机等;
家具和日常用品玩具:桌、椅、床、小餐具、炊具、清洁用具等;
各种木偶、自制玩具、图书、画片等;
音乐及娱乐玩具:小乐器、鼓、钹、铃等;
声控及机动玩具:会叫的娃娃、会动的爬猴、跳蛙、母鸡下蛋等;
玩沙和玩水的玩具:小铲、小桶、塑料船、动物、瓶子、铁罐等。
游戏:
1~2岁可进行活动性游戏,以发展大肌肉为主;智力游戏,以发展语言及认识能力为主;桌面游戏,以发展手的精细动作为主;娱乐游戏,以逗引幼儿,使之愉快欢乐为主。
13~14个月幼儿的游戏
【小树长高了】
目的:训练幼儿俯卧、跪立、下蹲、站立的支作,并在改变姿势的过程中,锻炼上肢下肢、腹背的肌肉,使幼儿会改变自己的姿势进行活动。
玩法:游戏前,成人带幼儿到公园里去,指给幼儿看大小不同的树并告诉孩子,小树苗长起来就变成高大的树。让孩子对小树长高了有感性的认识。
游戏开始时,让幼儿俯卧在地毯或铺了席子的地上,两手向前举起伸直,成人拉着幼儿的两手说:“小树苗,快长高!”同时拉着幼儿的双手向上提,幼儿就势从俯卧位改变为跪位。(图2)居人接着再说:“小树,小树,快快长高!”并拉着幼儿的手再往上提,使其从一位改变成蹲位。成人重复再说:“小树,小树,快长高,快长高!”并同时拉着幼儿的双手再向上提,让幼儿站立起来。
提示:刚开始时,成人应握住幼儿的手腕部;最后到站起来时,可握着幼儿的手部动作不宜太重。
【捉蝴蝶】
目的:训练幼儿平稳地学跑,活动四肢,眼手协调地追捉蝴蝶。
玩法:游戏前,成人先带幼儿去公园观看。成人跑步追捉蝴蝶,让幼儿认识蝴蝶。成人用纸做个蝴蝶挂在小棍上,并摇摆着吸引幼儿去追促。开始时,可摇动得慢一些,让幼儿有机会捉到。以后逐渐摆动快一些,最后成人慢步四处跑,逗引幼儿追随蝴蝶飞的动作。边跑边对幼儿说:“蝴蝶飞来了,宝宝快来捉。”幼儿跑着追蝴蝶。跑了数圈后,成人放慢脚步,故意让幼儿追到。游戏进行数次后,让幼儿扮演蝴蝶,练习跑步,成人在后面追,直至捉到蝴蝶为止。
提示:注意幼儿跑的速度不要太快。经过多次训练后,在跑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速度。
【我的五官在哪里】
目的:正确地认识眼、耳、鼻、嘴、手、脚的各个部位并能指出,跟着学讲名称。
玩法:事先准备一个娃娃(或一张孩子的全身图片)。进行游戏时,成人指着娃娃的脸告诉幼儿:“这是娃娃的眼睛。”并握着幼儿的手指去指着娃娃的眼睛的部位让幼儿认识,同时教他讲“眼睛” ,让他模仿发音。然后再分别指耳朵、鼻子、嘴、手、脚等部位并认识,再教发音,让孩子学讲。经过数次教认及发音后,再问幼儿“娃娃的眼睛在哪里呢?”启发幼儿去指出,并发出这个词的音。同样依次问耳朵、鼻子、嘴、手、脚等部位,让他指出并学发音。幼儿指对了及时赞赏表扬,没有指对,再重新教。
提示:此游戏还可变换,请幼儿指成人的这些部位,然后让他指自己的这些部位,并说出名称。指他自己的五官时,可以让他照着镜子边看边指。
15~16个月幼儿的游戏
【划划小船】
1:D2/4   划船歌
中速
划,  划,  划小船,  小船划得快,
5   5  3 3 1   54321~
目的:训练幼儿的臂力,锻炼腹肌并有节奏地弯腰配合手臂的前后摇动。
玩法:准备一根60厘米左右的木棍或竹竿。游戏时,让幼儿背对着坐在妈妈的怀里,和妈妈一起握住木棍,幼儿握中间,妈妈握两端。妈妈说:“宝宝来划小船,划呀划。”开始时,母子一起划,等幼儿掌握了划船的动作后,就让幼儿自己拿着小木棍一前一后地摇动,模仿着一推一拉地做划船的动作,妈妈在旁边唱着划船歌助兴。
提示:游戏前,先带幼儿到公园去观看游人划船,并用双手模仿划船的动作给他看,然后握住幼儿的手,教做划船动作。
【转转转】
目的:训练幼儿原地转动身体,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
玩法:事先用一根布带或塑料绳系在布娃娃身上,也可用一块布,中间塞一团棉花,自制娃娃头,然后系在塑料小瓶的瓶颈上。制成的小娃娃在颈部系一根绳,游戏时将绳的另一端让幼儿握紧,小手臂平伸,使娃娃悬在空中。教幼儿原地转圈,使娃娃随着转动的力量飘起来,跟着幼儿转圈,好似坐转椅一样地转圆圈。
提示:游戏前,可让幼儿去公园坐转椅,使他对“转”有感性认识。开始时,成人先示范玩法,然后再握住孩子的手臂和他一起慢慢转,待幼儿学会转的动作后,再让他自己拿着绳子转娃娃。
【小玩具回家了】
目的:养成幼儿从小学会收拾玩具的好习惯。训练蹲下拾玩具,起立放好玩具的动作。
玩法:成人给幼儿玩列具时,应先教给幼儿各种玩具的玩法以及在不同的活动场地玩。如积木、木珠、拼板应坐在小桌前玩;豆袋、套杯、球,应在较大的空地上玩。收拾玩具要在玩好玩具后立即进行。在进行时,先要准备好盛器,如纸盒、塑料桶、大篮子。并预先告诉幼儿,对他说:“你的玩具‘朋友’和你一样,都玩累了,现在你该送它回家了。玩具的家在这里,请你送它回来好吗?”接着出示盛器,帮助幼儿将一件件玩具放入。开始时,由成人帮助一起收拾,以后,仅以语言提示,让幼儿自己拾起玩具放好。
提示:玩具是幼儿最喜爱的伴侣。但幼儿还未学会玩时,常会四处扔,如果父母过惊天动地积极地帮助收拾玩具,又不给孩子提供盛器,不教孩子如何收拾玩具,孩子就会养成乱扔的坏习惯。因此,及早开始教幼儿收拾玩具并养成习惯极为重要。通过游戏。幼儿将玩具拟人的送回家,对玩具产生情感并易于接受。开始可以将全部玩具放在一只纸箱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将盛器分成数个,分别存放。如娃娃家、动物家、积木家、皮球家,等等,以后,可以选用玩具架,分别贴上玩具的标签,分类存放,便于幼儿识别。
17~18个月幼儿的游戏
【登山运动】
目的:训练幼儿走、爬、跳的动作。培养身体的平衡能力及锻炼胆量。
玩法:妈妈俯卧在床上,让幼儿从妈妈的脚后跟处经过小腿,走到大腿及臀部,到达背部。对幼儿说:“宝宝上了小山坡。”要求幼儿从妈妈背上跳到床上,待幼儿进行游戏多次之后,胆量逐渐增大,妈妈屈臂撑起上身,臀部抬高,呈跪卧状,让幼儿从脚部爬到妈妈背上,再从背上跳下来,反复进行。
提示:游戏前,带幼儿去公园玩时,教孩子认识小山,使幼儿有感性认识。游戏在床上或地毯上进行,爸爸最好在旁边保护。
【我学小袋鼠】
目的:锻炼幼儿的臂力和腿力,适应变化姿势进行活动。
玩法:幼儿扮演小袋鼠,妈妈扮演大袋鼠。妈妈把幼儿抱起来,幼儿的两臂搂住妈妈的颈部。妈妈说:“小袋鼠,摇摇摇。”边说边将幼儿向左右两侧摇动;妈妈再说:“小袋鼠,转一转。”说着将幼儿原地转一圈。然后,妈妈用一条大三角巾将幼儿捆在自己的腹部,让幼儿手臂吊在妈妈的颈上,两腿钩住妈妈腰部,妈妈一手托住幼儿后背,一手在地上边爬边说:“小袋鼠玩累了,闭上眼睛睡一觉。”让幼儿闭眼作睡觉状。
提示:游戏前,让幼儿看图书上的小袋鼠在大袋鼠的腹袋中的图,教幼儿说“袋鼠” 。
【天晴了,下雨了】
目的:认识晴天和雨天,学会结合天气变化去行动,并巩固走和跑的动作。
玩法:用两把靠背椅,上面遮一张大报纸,搭成一座“房子” 。再画一张有太阳的晴天图片和一张下雨的雨天图片。游戏时,先出示晴天的图片,成人说:“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宝宝快快出来玩。”指示幼儿从“房子”里跑出来,四面奔走地玩耍。然后,出示雨天的图片并说:“下雨了,下雨了,宝宝快快跑回家。”要求幼儿赶快跑到“房子”里躲雨。游戏可以反复进行数次。待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之后,可以不出示图片,只要求幼儿听见说:“天晴了” ,就走出来玩:“下雨了” ,就跑回“家”躲雨。
提示:要求在游戏时听指示速度行动。平时结合天气转变,教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天晴时认识太阳,人们在太阳下戴草帽遮阳光;下雨时认识雨,并撑伞遮雨。幼儿有了对睛天、雨天的感性认识后,可以将游戏变化为听到说“天晴了” ,就要求他戴上帽子外出;“下雨了” ,就撑着小伞遮雨。在进行游戏前,先准备好一顶遮阳帽和一把小雨伞,让幼儿听指令去选择。通过游戏,使幼儿获得生活知识。
【挑选水果】
目的:认识水果。训练幼儿注意、观察并学习辨别、比较,学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玩法:事先准备好苹果、香蕉以及其他几种水果,放在桌上。游戏开始时,成人对幼儿说:“桌上有许多水果,请你把苹果拿来放在小篮子里。”引导他将桌上的3~4个苹果挑选出来放好。如果幼儿挑错了,要求他重新再挑,直到挑对为止。然后请幼儿提着篮子去送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每人一个。成人先对幼儿说:“谢谢。”再问他:“这是什么?”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来,成人应教他说:“苹果。”让幼儿模仿发出“苹果”的词,他说对了要及时称赞。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可以欣赏儿歌:“红苹果,圆又圆,吃一口,甜又甜。”以后再问他:“这是什么?”让幼儿重复学说,并给幼儿吃苹果,以促使他通过眼看、手摸、尝味、鼻闻等多种感受认识苹果。以后再以同样的玩法让幼儿挑选香蕉,并结合欣赏儿歌:“香蕉,香蕉,有礼貌。弯弯腰儿,问你好!”让幼儿知道香蕉的牲征,并教他握着香蕉的一端向前摇动,做点问好的姿势,同时也培养幼儿对人有礼貌。
提示:此游戏除了挑选水果外,还可以教幼儿挑选玩具、餐具、食品等其他一些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19~20个月幼儿的游戏
【开盒寻物】
目的:促进两手协调活动,培养注意、记忆及思维能力。
玩法:当着婴儿的面,将一个小娃娃放在套盒中最小的盒子里,然后盖上小盒放到一个中盒子里,再将中盒盖盖上,放到大盒子里,并将盒盖盖上。这时对婴儿说:“小娃娃到哪里去了?我们来找找。”然后依次找开大盒盖拿出中盒子,再打开中盒盖拿出小盒子,将小盒子递给婴儿,让他打开盒盖,并对他说:“你看,娃娃在这里!”给婴儿以后,再将娃娃放入小盒,依次再放入中盒、大盒后,让婴儿自己依次打开大、中、小三个盒盖,取出娃娃来,游戏才结束。
提示:此游戏较难,开始可以只教婴儿玩一个盒子装玩具,等学会开盒盖取玩具后再增加中盒子,教婴儿学会将小盒子放入中盒里,然后再增加大盒子,婴儿在玩此游戏时要注意观察、记忆如何将三种大小不同的盒子套进,并通过套盒及盖盒的动作去探索,从而发展空间知觉。在游戏中,婴儿是从玩弄三种不同大小的盒子与盒盖配对,以及经过多次套进取出的动作获得空间知觉的。
21~22个月幼儿的游戏
【拉小车】
目的:训练幼儿配合说话内容做拉走、跑步、蹲下的动作。学会与他人动作协调。
玩法:妈妈将双手放在背后,让幼儿拉着双手跟在后面走,同时说:“小车丁丁当,拉呀,拉呀,快快走。”一边说,一边拉着孩子向前走。走了几圈之后,孩子与妈妈互换位置,孩子在前面,妈妈在后面拉着孩子的双手,边说边跑:“小车丁丁当,跑呀,拉跑呀,快快跑。”孩子加快速度,拉着妈妈向前跑。跑了两圈后,妈妈又说:“小车到家了,停呀,停呀,快停下。”孩子和妈妈同时停下,并蹲下。
提示:游戏时要注意掌握拉走,跑步的速度,在将要停下时速度应减慢。
【认大小】
目的:理解“大” 和“小”的概念,通过实物比较,“小”的可以放在“大”的上面或里面,而“大”的不能放进“小”的里面。
玩法:结合家中常接触的各种实物或图片教孩子认识实物的同时,问他:“哪个大?”让他找出“大”的给你,然后再问他:“哪个小?”再让他找出“小”的给你,孩子找对了要及时表扬,以激起他对游戏的兴趣。当孩子认识了“大”与“小”之后,再进一步让他通过实物比较感知“大”与“小”之间的关系。给他玩个大盒(或大碗)和小盒(或小碗),去探索小盒能放入大盒中,而大盒放不进小盒里。
提示:可选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物,如进餐时可民认教认大碗、大盘与小碗、小盘。游戏时,可教认大皮球及小皮球,睡觉前或起床后可教认大鞋子及小鞋子等。带孩子外出时,也可结合马路上的大公共汽车及小轿车,大树、小树等进行比较。
【戴帽子】
目的:通过观察与思考,初步尝试物与物之间的配合关系,学会手眼协调地去选物、捏物、盖物、旋物等动作。
玩法:游戏前,收集家中的空瓶、罐、盒,并在上面画上不同的脸游戏时,先将盖子卸掉,然后对孩子说:“这些娃娃的头上都没有戴帽子,我们来帮忙把帽子给他们戴上好吗?”接着,成人先示范将一个塑料瓶放上一个瓶盖,教他做,直到孩子学会后再换另一种罐子或盒子去试着做。等到孩子给每一种瓶、罐、盒都盖上盖子后,再将不同的瓶、罐、盒都卸掉盖子,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盖子来配合瓶、罐、盒放上盖子,旋紧盖子。
提示:游戏开始时,只能每次拿出一种瓶罐来教孩子,不能同时拿许多种,否则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能专心玩,最好是学会一种后再换一种。等到全部学会玩后,才能同时拿出多种瓶罐,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不同的盖子来配对。
【吹气球】
目的:促使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感知大小,练习向前走及向后退的走法。
玩法:爸爸妈妈和孩子面对面,手拉手,围成圆圈。游戏开始时,爸爸说:“吹气球,”吹气球,吹呀吹个大气球。三人同时向后退瞳,双手伸直,圆圈逐渐扩大,呈大圆形,象征吹了个大气球。妈妈说:“气漏了,气漏了,变呀变成小气球。”三人同时向前走。圆圈逐渐缩小,呈小圆形,象征缩成小气球。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提示:在进行游戏时,可以先出示气球给孩子认识,并将气球吹成大气球给孩子观看、触摸,然后再慢慢地将气漏出而缩成小气球,再让孩子用手去触摸,感觉气球缩小。
23~24个月幼儿的游戏
【跳】
目的:训练幼儿跳跃的基本动作及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玩法:
扶腋下跳
早在1岁以前就可以扶着幼儿腋下让他学跳。此时期可复习巩固孩子跳跃的动作。妈妈面对幼儿,双手扶着幼儿腋下说:“宝宝跳呀跳,跳呀跳!”边说边向上提起他的身体做跳起的动作。
拉手跳
目的:妈妈和幼儿对面站立,两手拉着幼儿的双手说:“拉小手,跳一跳。拉得高,跳得高。”边说边向上提起做跳起的动作。
扶椅跳
教幼儿双手扶着椅子,自己蹬脚跳。妈妈在旁边指导,并念儿歌:“宝宝扶着椅,向上跳一跳。跳呀跳得好,跳呀跳得高!”以提高幼儿学着自己跳的兴趣。
独自跳
幼儿学会扶跳后,可让他在床上自己独自跳,自跳自乐,并教他从被褥上跳下。因为床上有被褥,比较安全,即使跌跤也不致受到伤害。但妈妈仍在床边保护。
模仿跳
模仿妈妈做跳的动作。在游戏前,先让幼儿观察小鸟跳、小兔跳、青蛙跳,然后妈妈示范,边说边教幼儿做各种动物跳的动作,让幼儿跟在后面模仿跳的动作。
提示:训练幼儿跳跃的动作时,先在原地扶跳,逐步按顺序训练独自跳,以后再学向前双脚跳。
【找照片】
目的:感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特征,以及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解语言,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家庭成员的称呼,并学会说。
玩法:事先在大纸盒内放入幼儿家庭各成员的照片数张。游戏时,对幼儿说:“这个纸盒中有许多照片,请你找出一张自己的照片来。”幼儿找对了,要及时鼓掌表示赞扬,以鼓励他对此游戏的积极性,若是找错了,可先取出包括幼儿在内的2~3张照片,让他在少量的照片中选择。以后再逐步增加数量,扩大选择范围。当幼儿学会了选择照片后,再教他学说自己的名字:“我叫X X X”并教他从照片中找出爸爸、妈妈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的照片。同时学会称呼他们。
提示:提供幼儿选择的照片要从少到多,选择家庭成员的照片要从最亲近的人逐步扩大,如先找出爸爸妈妈的,再找出祖父或外公外婆的,还可以进一步找出叔叔、伯伯、阿姨、姑妈等人的,并学着称呼他们。
【红灯绿灯】
目的:认识红色、绿色,遵守交通规则,按指令行动,培养幼儿动作的控制能力。
玩法:游戏前,用硬纸板在上面剪两个圆洞,分别贴上红色和绿色的透明纸,代表红灯和绿灯。再准备一个手电筒。如果没有手电筒,也可用纸板剪成圆形,分别在正面贴上红纸表示红灯,反面贴上绿纸表示绿灯。下面是两种游戏的玩法。其中各家庭成员扮演警察、指挥交通,用手电筒揿在绿纸后(或举起绿纸板)表示绿灯亮,其他家庭成员和幼儿扮演行人,迅速在地上横线之间通过。然后,爸爸再用电筒揿在红纸后(或举起红纸板)表示红灯信号,妈妈和幼儿停止行走。用玩具小汽车进行交通规则。妈妈出示“红灯”的信号时,要求幼儿立即停止小汽车行驶;妈妈再出示“绿灯”信号时,幼儿可开起小汽车前进并了出“嘀嘀”声。
提示:带幼儿上街时,实地观察红灯、绿灯及路上行人和车辆行驶与红灯、绿灯信号的关系,以获得感性经验。
【做人脸】
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像力以及启发最初的创造性思维,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玩法:事先准备圆形的绒布或硬纸板,再另用厚纸剪成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的形状。游戏时,先给幼儿照镜子,同时问他:“宝宝的脸在哪里?”让幼儿指出,然后妈妈再提问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在保处,边问边要求幼儿指出,以巩固对五官的认识。再将绒布(或硬纸板)出示,对幼儿说:“这像你的脸,请你将眼睛和眉毛放在脸上。有了眼睛宝宝才能看见;再放上鼻子就会闻到香味;放上嘴才能吃东西;放上耳朵就能听声音。”边说边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即使幼儿放错了,也不要动手帮他去放,只能用语言来指导,也可以让他再照一次镜子,看看自己的脸,然后自己动手去改正。
提示:游戏中的指导应以语言为主,可以向幼儿示意:两只眼睛在上面,鼻子在中间,嘴在下面,两只耳朵在两边。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发展方位知觉。游戏的玩法可逐步加深。例如:放上不同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可以改变所做的人脸模样,有笑脸、哭脸等不同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以加上不同的发型,来表示男、女、老、幼的不同脸型。
3岁幼儿的玩具与游戏
人的能力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2~3岁之前打下基础的。也就是说,3岁的幼儿已大体上具备了作为通常人的基础能力。因此,他已不满足依赖父母给予的帮助,而是逐步要求独立行动,自己思考。这时期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从过去对周围事物不分是非,一味模仿的时期,进入到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的最初时期。幼儿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很高,常依照自己的想法,有目的地行动,凡事都想自己干。成人若是不了解幼儿的心理,不珍惜幼儿的热情、干劲,甚至加以压制、阴挡,幼儿就会反抗、感到不愉快,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时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好坏,对幼儿今后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切合时机地进行教育与训练尤其重要。
对2~3岁幼儿的教育与训练是以发展语言为主。因为这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应教会幼儿正确地说话和运用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发展语言的同时结合认识的事物进行思维、想像,以增长知识,开发智能。这时期又是幼儿运用手指操作的重要时期。训练幼儿运用手指的动作去学习绘画、捏泥、折纸以及学做生活中的小事,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此外,不定期要要求幼儿去为别人服务,与同伴友好相处,在共同生活与游戏中知道遵守规则,初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克服一些小困难。
这一年龄段幼儿玩具和游戏的种类可以逐渐增多。他们能玩一些大型运动玩具和各种形式的游戏。特别是发展走、跑、跳、攀登、钻爬及投掷等大动作的玩具、精细手指动作的玩具,以及发展语言、认识能力、社会性和娱乐性的玩具和游戏。
玩具
此时期除了上一阶段幼儿所玩的玩具以外,应随着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加以下玩具:
发展动作力的玩具:
①大动作的玩具:可玩大型滑梯、平衡木、秋千、跷跷板、攀登架、空心积木、塑料手榴弹、沙袋、飞碟、降落伞或其他投掷玩具,以及小推车、三轮自行车、各种球类等。
②手指精细动作的玩具:可玩各种套叠玩具(如套圈、套动物等)、穿绳玩具(如穿各色木珠、塑料管等)、结构玩具(如积木、拼图拼板、插木等)、纽扣板、拉链板、钓鱼玩具等。
发展语言及认识能力的玩具:
①交通玩具:卡车、救护车、轮船、地铁火车、汽车、摩托车、飞机、自升机等。
②动物形象玩具:常见的家禽、家畜、鱼鸟、熊猫、长颈鹿、猴等。
③模仿游戏玩具:玩偶、各种娃娃、小餐具、小用具、小家具、医疗用品(小听筒、注射器等)、军事玩具(枪、坦克、望远镜等)。
④计数玩具:彩色数字方木、数字拼板、数字小卡片、接龙卡片、找对画片等。
⑤几何图形玩具:圆、方、三角等几何图形的七巧板、积木等。
⑥自然物及玩具:沙和小铲、小桶、小筛子、玩沙模子等;水及瓶、喷水壶、水枪等。
玩水用具及塑料玩具等;雪及玩雪的用具;树叶及松果壳等自然物。
音乐及娱乐玩具:
音乐玩具:除琴、钹、摇铃、鼓外,再增加敲打乐器,如木鱼、三角铁及铃鼓、手风琴。
娱乐玩具:小鸡吃米、跳舞娃娃、万花筒、不倒翁和各种逗乐的机动玩具、声控玩具心以及游戏表演的头饰、彩带、服装等。
自制玩具
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幼儿喜爱的玩具,如塑料瓶剪去瓶口做坏子;圆形棒冰棍做箱子;两个扁平圆盒盖钻涧,穿上一根绳制成电话;用一个小圆盒侧面打两个小孔,将绳子穿入孔中打结后做成听筒,绳子两端穿上两只牙膏盖作为耳塞,制成听诊器;冰淇淋盒的下面挖一方洞制成炉子,用半个破皮球制成锅子;用饮料易拉罐或可乐塑料瓶制成火车或拖拉玩具。还可利用自然界取之不尽的贝壳、螺蛳壳、草木等做一些自制玩具。
游戏
2~3岁幼儿的游戏种类和内容较前增多,一种是活动性游戏。培养幼儿在游戏中动作熟练、灵敏、协调,姿势正确。另一种智力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及认识能力。
第三种是桌面游戏,发展眼手协调动作,锻炼手指的操作能力和用脑思考的能力。
第四种是磁性游戏,利用磁铁进行游戏。
第五种是模仿游戏,这时期幼儿的游戏创造性成分少,多为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
第六种是娱乐游戏,逗引幼儿高兴,轻松愉快的游戏。
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观看电视中的卡通童话片5~10分钟,适应年龄的儿童录偈带及杂技表演等,使幼儿感到兴趣,得到欢乐。
25~26个月幼儿的游戏
【钓大鱼】
目的:练习自由跑步,动作灵活,学会避开渔网。
玩法:游戏前,用一根小竿,在一端挂上一个塑料网兜(兜底朝上,开口处朝下),模拟钓鱼人捕鱼用的钓鱼竿和渔网。游戏时,爸爸扮演钓鱼人,妈妈扮演大鱼,幼儿扮演小鱼。爸爸说:“我要钓鱼啦。”同时,站在场地中间,挥动着钓鱼竿去触碰大鱼和小鱼的头部,妈妈和幼儿四处奔跑躲避。若是谁的头部被渔网套住或者触碰到,谁就被钓到了。被钓到的就站到一边去。如果两个人都未被碰到,游戏再重新开始。反复多次进行游戏,看谁被触碰到的次数少。
提示:让幼儿在欢乐的情绪中学习机智地躲避渔网,避免被套住。小儿会模仿妈妈机智的动作。
【抛纸球】
目的:训练幼儿手臂的肌肉及肩关节的活动。手眼协调地抛、接、传球。
玩法:事先收集一些废报纸,将报纸捏成团,再用橡皮筋或胶纸带缠绕几圈,制成纸球数个。抛纸球的游戏可以有多种玩法。
抛远:幼儿站在画好的圆圈内,将纸球向前抛。每抛一次,妈妈就在纸球落下处的地上画一条线,以示幼儿每次抛多远。
抛高:幼儿将纸球向自己头顶上方抛去,待落下时,自己接住纸球。
传球:幼儿和爸爸妈妈分开站成三角形,相距1~1.5米,相互传球、接球。
提示:游戏前,可先由成人示范几种玩法,但每次先玩一种,等熟练后再教玩另一种。
【认识上下】
目的:感知物品的空间方位,认识上下,学习用语言来表达。
玩法:妈妈事先准备好一张房间布置的图片,让孩子看看房间里有些什么?哪些在上面?哪些在下面?经过妈妈提问,幼儿能指房间里的东西哪些在上面,哪些在下面,有了初步的概念后,可以进行游戏。游戏时,妈妈对幼儿说:“我们去看看家里有哪些东西在上面,哪些东西在下面。你能指给我看看,说给我听听吗?”妈妈带幼儿到客厅,问幼儿:“花瓶在哪里?”让幼儿寻找并指出。如果指对了,妈妈教幼儿学说:“花瓶在桌子上面。”再问:“椅子在哪里?”幼儿走到椅子边,指着椅子。妈妈再启发幼儿说:“椅子上面是什么东西?”并指着桌子,幼儿回答说:“是桌子。”以后妈妈问:“椅子是在桌子上面还是下面?”当幼儿回答说:“椅子在桌子下面”时,妈妈应给予赞扬,并鼓励他继续进行以下游戏。再去卧室,以同样的方式让幼儿指出并学说“‘枕头、被子在床上面。’……‘拖鞋在床下面’”等。可以根据家庭环境中布置的情况,反复教幼儿指认,学会说“上面、下面”还可以让幼儿完成有关指令,如:“吃完饭将碗和勺放在桌子上面,再将椅子放在桌子下面。”玩完玩具后,“将玩具放在玩具架上”等。
提示: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上面”和“下面”,更容易使幼儿理解上、下的意义,使幼儿在感知到事物的同时辨认方位。
【沉浮】
目的:初步认识各种常见物品在水中的物性,知道有些物品浮上,有些沉下。
玩法:游戏前,准备一个大盆,以及一些能浮上或沉下的物品,如塑料玩具、瓶盖、布块、纸片、纸盒、海绵、积木、皮球、树叶、石头、贝壳、果核、硬币、铁块、瓷勺、小帆船等。
游戏时,妈妈先出示一块积木和一块石头,并问幼儿:“这是什么?”让幼儿回答“积木、石头。”妈妈将积木和石头同时投入水中,让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回答,哪一个浮上来了,哪一个沉下去了。这时,幼儿会看到积木浮上来,石头沉下去了。幼儿有了初步的浮上来、沉下去的感知以后,再将其他物品逐一投入水中,并进行观察。然后,先将浮在水上的物品捞起来,放在桌子的左边;再将沉大水下的物品捞上来,放在桌子的右边,并让幼儿通过看、摸、掂、敲等动作,比较浮上来和沉下去的物品有什么不同。
提示:2~3岁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喜欢探索。实践是游戏的一种方法,在玩水中,幼儿会发现物品投入水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7~28个月幼儿的游戏
【玩球】
目的:训练幼儿学跳、滚、转、抛等动作,并能听信号变换各种动作。
玩法:父母可带幼儿到郊外草地上或在家中地毯上玩球。先让幼儿看父母拍球、滚球、转球、抛球的各种动作,然后对幼儿说:“宝宝像个球,快来学学球是怎么活动的。”
跟着小球跳
妈妈拍着球,让幼儿看拍球后球能跳几下,并说:“大皮球,大皮球,拍一拍,跳一跳。”教幼儿学着球跳几跳。
跟着球滚
妈妈把球从左手滚向右手,再从右手滚向左手,将球滚过来再滚过去,并说:“大皮球,大皮球,滚过来,滚过去。”同时让幼儿在草地上或地毯上做滚来滚去的动作。
跟着小球转
妈妈在地上旋转球,并说:“大皮球,大皮球,拨一拨,转一转。”同时教幼儿做自身转的动作。
抛小球
妈妈和幼儿面对面坐在草地上,将皮球抛来抛去。让幼儿知道抛球和接球的动作,然后妈妈对幼儿说:“宝宝是个大皮球,爸爸抛球妈妈接,妈妈抛球爸爸接。”
提示:妈妈示范时,爸爸可协助幼儿做抛球的动作。
【插笔盒】
目的: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感知物体的粗、细、大、小。
玩法:游戏前,准备4种不同粗细的笔(大号的绘图笔、中号的圆珠笔、小号的铅笔及细小的圆珠笔芯),一个纸盒。在盒盖上分别按笔的直径不同,挖4排大小不同的洞。游戏时,先用大号粗笔往最小的洞里插笔,由于笔粗洞小,插不进小洞,再让他试插较大的洞,直到将粗笔插进大洞。以后再给幼儿插中号笔,同样依次试插到中号洞为止。再试插小号笔,最后插细小的圆珠笔芯。等到幼儿学会玩后,要求插得快,做得准确。
提示:此游戏开始玩时,要从大笔到小笔,等学会以后,可以多给几支同样大小的笔,让幼儿自由地玩。因小笔若插大洞中就会掉入纸内,这样,可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洞的大小不同。
【猫捉老鼠】
目的:训练有目标的爬行,动作灵敏。
玩法:游戏前,用纸袋自制头饰一个,再用方纱巾做一只老鼠。游戏前,幼儿戴上猫头饰,蹲在一边做睡觉状。妈妈用绳子牵着老鼠在小猫四周来回移动,并念儿歌:“小猫,小猫,睡着了。老鼠,老鼠,到处跑,快快去把食物找,找到食物快快逃,”小猫听到儿歌,醒来跪着去捉老鼠。老鼠快逃,小猫快追,最后老鼠被小猫捉住了,妈妈拍手表扬小猫爬得快,真能干。
提示:妈妈应逗引幼儿向各个方向爬行。开始时,不让他捉老鼠,让他多有爬行练习的机会,最后才让他捉到。
【找朋友】
目的:发展触觉,认识物品,学习发音,发展语言。
玩法:游戏前,先将两只口袋中各放几样不同的东西,再各放一个相同的东西。比如:一个小娃娃放在A袋中,另一个小娃娃放在B袋中。游戏开始时,妈妈先示范先在A袋中摸出一样东西,然后再从B袋中摸一样东西,让幼儿观看从两袋中拿出的东西是否一样。若不一样,放进袋中妈妈再重新摸一样,直到摸到同样的东西时,将两种同样的东西配成对,放在一起。教幼儿说出摸出的东西的名称,然后让幼儿自己去摸。将相同的两件东西摸出来后放在一起,再开始找新的一对,直到两袋的东西摸完为止。
提示:在玩过摸一个口袋内的东西的基础上,熟悉摸物说名称的玩法,再玩此游戏。根据不同目的,将不同的东西放入口袋(如各种玩具、餐具、用品等),引发幼儿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在摸出东西后进行问答对话,教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颜色,动物的叫声等。
29~30个月幼儿的游戏
【跳小圈认颜色】
目的:发展双脚跳的动作,辨认颜色,训练眼看、耳听及跳的动作协调、同时发展语言。
玩法:游戏前,先用各色粉笔在地上画6个圆圈,连接成一行,再在另一处将6个圆圈排成2行,每行3个圆圈。
⑴游戏开始时,妈妈先指点每一个圆圈,告诉幼儿是什么颜色,并教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然后站在第一个圆圈前,将双脚并拢,依次从第一个圆圈跳到最后一个圆圈,一面跳一面说出圆圈的颜色,如说:“跳红圆圈” 、“跳白圆圈” ……跳完最后一个圆圈后,再转过身来往回跳到第一个圆圈后结束。通过妈妈示范,再让幼儿学跳学说。
⑵将各色积木装在大纸盒内,要求幼儿听妈妈口令,将某种颜色的积木取出,然后双脚跳到同样颜色的圆圈里放好,再跳回原处。口令可以说两次,让幼儿仔细听完后再行动。如果做得不对,再重做一次。做对了,再要求拿其他颜色的积木跳到同色圆圈内放好。
提示:红、黄、绿、蓝、白、黑,是6种最基本的颜色。开始时,先教幼儿认识2~3种,如红、黄、绿,在3个圆圈内跳来跳去。然后再增加认识蓝、白、黑3种颜色并进行游戏。在玩游戏⑵的基础上去玩游戏⑴。游戏⑵中还可能性以只跳2种颜色的圆圈,如先跳红、蓝,再跳白、黄,最后跳绿、黑。可依幼儿的认色程度及体力来掌握玩法。
【降落伞】
目的:激起探索兴趣,训练手臂肌肉及肩关节活动。
玩法:游戏前,妈妈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东西,如石块、木块、塑料瓶盖、皮球、铁罐等物,让幼儿向上抛去,并要求幼儿仔细观察这些东西抛到天空中会发生什么情况。通过观察和幼儿亲身感知,获得物体抛出后都很快落到地面的印象。然后妈妈说:“我给你做一个降落伞玩具,你看它会不会很快落下来。”妈妈将一块大手帕,在四角上各系上一根细绳,再将一个夹衣服的夹子上端用棉花及圆形小布块做成头形,在上面用笔画上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个嘴,然后,将四根系手帕的绳子末端绕系在头形的脖子上。
游戏开始时,妈妈出示降落伞人,对幼儿说“我将降落伞人抛上天空,你看它会怎样?”让幼儿仔细看降落伞人在天空发生的情况。当妈妈用力向上空抛出后,只见卷紧的降落伞人遇到空气后,手帕撑开了,在空中飘,慢慢回到地面。然后教幼儿用力向天空抛降落伞人,待降落伞人下落时用双手接住,再反复进行。
提示:反复向上抛其他物品和降落伞人,以此比较,可以激发幼儿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并能使身体得到锻炼,还为今后增进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什么东西不见了】
目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玩法:将2~5件玩具排列在桌上,妈妈先询问幼儿:“桌上放的是什么玩具?”并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玩具名称。再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桌上有几件玩具,请他点一下玩具的数目。游戏开始时,让幼儿转过头去,背向妈妈。然后妈妈用一块布将桌上的玩具全部遮盖,并悄悄从布底下拿走一件玩具,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将布揭开,请幼儿仔细观察,将不见了的玩具讲出来。
提示:进行游戏时,要从易到难,比如先从2件玩具开始,以后逐渐增加到3件、5件。开始每次拿走1件玩具,当以后逐渐增加到5件时,可以拿走2件玩具,让幼儿点数缺少了哪2件玩具。除了用玩具进行游戏外,还可以用水果、衣服以及其他用品来进行游戏。
【谁会飞,谁会叫】
目的:培养观察力和辨别能力,模仿动物的动作及叫声,学说短句。
玩法:在玩游戏前,妈妈用硬纸画好鸟、蝴蝶、蜜蜂、蜻蜓4种会飞的动物及猫、狗、鸡、鸭4种会叫的动物图片,并剪成小块,在背后贴一块绒布(可从画片或杂志上剪下动物图片,也可用玩具代替),另将一大块绒布钉在墙上或小黑板上(高度要让幼儿的手能碰到)。
游戏一:
妈妈对幼儿说:“这个纸盒里有许多会飞、会叫的动物,请你取出会飞的放在绒布的上面,不会飞的放在绒布的下面。并讲出什么会飞,什么不会飞。”比如“小鸟会飞” ,“猫不会飞” 。讲对了给予表扬,讲错了给予纠正。
游戏二:
妈妈对幼儿说:“这里有许多动物,有的会飞,有的会叫,请你学学会飞的动物是怎样飞的?会叫的动物是怎样叫的?”让幼儿从纸盒中摸出一张图片给妈妈看,同时学图片上动物飞的动作。并说:“蝴蝶这样飞。”若摸到会叫的狗时,要说:“小狗汪汪叫。”在小儿学飞或学叫时,如果发现飞的动作或叫的声音不正确,妈妈要及时纠正。
提示:游戏前,可以先带幼儿到公园观看这些动物。在认识的基础上再玩这些游戏,幼儿会飞得更像样,学得更逼真。
【放大镜】
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发现放大镜的作用,比较与一般东西的大小。
玩法:游戏前,准备一个放大镜和一个玻璃片,以及被观察的东西,如树叶、花、草、糖丸、花生、黄豆、头发、小照片、小图片等,每样两份,一份放在放大镜下,一份放在玻璃片下。游戏时,妈妈请幼儿用眼睛仔细看玻璃片下的东西,然后再观察放大镜下的东西,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哪个东西变大了?哪个镜片能使东西放大?哪个镜片与我们平常看见的一样?让幼儿仔细观察,反复比较,通过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感受。说对了给予鼓励,说错了让幼儿再去反复看看,比较后再回答。
提示:被观察的东西可以就地取材,如手指、蚂蚁、纽扣、昆虫等小东西。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比较,去发现两种不同镜片的不同特征,自己去发现新事物,激起好奇心和游戏的兴趣。
31~32个月幼儿的游戏
【双脚夹球抛滚】
目的:训练幼儿支撑身体的臂力,以及夹球抛出的腿力,学会屈膝、伸腿、举腿及用脚抛球、滚球的动作。
玩法:游戏前,妈妈对幼儿说:“宝宝的小手真能干,会抛球,会滚球,还会做许多事情。宝宝的小脚也很能干,会走路、跑步,也会像小手一样学会抛球、滚球。”抛球游戏时,妈妈让幼儿坐在地板或地毯上,双臂向后用手撑在地上,上身后仰,将球放在幼儿两脚中间,教幼儿用脚夹住(图1),然后两膝弯曲,两腿抬高,将夹着的球抛举到空中,用力向空中抛出(图3),球落下,滚出去,幼儿将两腿放下,上游戏可以反复进行。滚球与抛球同样的准备姿势,两脚将球夹在中间,然后用脚轻轻地将球向前推出,使球向前滚去。妈妈坐在幼儿对面,用脚将滚过来的球接住,再向幼儿方向推球,使球滚向幼儿,连续进行。
提示:在玩此游戏之前,先要学会用手抛球、滚球,再教幼儿玩此游戏。由妈妈示范数次,让幼儿模仿动作。幼儿熟练了玩法之后,在接近3岁时,可以进一步教幼儿双臂后撑,双脚轮换移动,向球抛出或滚动的方向去夹住球,再继续玩/
【模仿走钢丝】
目的: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两脚轮换踏在直线上行走。
玩法:在地上先划两条平行的直线当作杂技演员表演的钢丝,妈妈和幼儿各用一只手举着一把小伞,另一只手侧平举。首先,让幼儿观看妈妈学杂技演员走钢丝的模样,踏着地上的直线走过去,再走回来,然后再教幼儿学着走。
第一次:妈妈牵着幼儿的一只手教他慢慢走在直线上。
第二次:妈妈走在前面,让幼儿在后面跟着学走。
第三次:妈妈和幼儿各在一条直线上走,走到尽头再转过身走回来。
第四次:让幼儿单独在直线上走过去再走回来。
提示:
1、走的时候,要防止幼儿因动作不协调而跌跤,跌了跤再鼓励他爬起来再走。
2、事先,让幼儿看杂技表演,以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学走钢丝则效果更好。
3、若是在直线上能熟练地走后,可以把绳子拴在两只椅脚下,绷直放在地上,这样,就更像走钢丝啦。
【看认图形及数】
目的:认识圆形、三角形及方形,并结合自己的嘴、鼻、眼,加深对“一个”和“两个”的数的认识。
玩法:游戏前,先准备4张16开的图画纸,在第一张纸的下方画一个圆形;在第二张纸的中间画一个三角形;在第三纸纸的上方画两个四方形;在第四张纸上,将圆形、三角形及方形按1、2、3张纸的图形位置都画上,然后将四张纸上的图形都剪成洞。游戏时,妈妈先示范,用第一张纸遮住脸,从圆形洞中露出嘴,让幼儿看,同时问:“宝宝看见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看见了几个嘴?”当幼儿回答说出“看见一嘴,是圆形,唱歌的嘴,一个嘴”时,妈妈要及时表扬,并将纸上的圆形洞和自己张开的圆形嘴相比较,加深幼儿对圆形的认识。以同样的方法观看第二张三角形,对照鼻子的形状;第三张两个方形,对照戴方形眼镜的形状,并说出数目。最后,将第四张纸两侧挖两个小洞,装上橡皮筋,套在幼儿的两耳上,使纸紧贴在幼儿脸部,在洞内露出嘴、鼻、眼,作为一个脸面具,教幼儿说:“宝宝有一个嘴,一个鼻子和两只眼睛,戴上眼镜。”
提示:1、此游戏要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及1和2的数字概念的基础上进行。
2、让幼儿把自己脸部的嘴、鼻、眼的形象与图形相对应。因为形象化更易于认识和记忆。
33~34个月幼儿的游戏
【灵敏的小舌头】
目的:通过品尝食物,发展味觉、触觉、温觉及判断能力。
玩法:事先准备几种味道、硬度和温度不同的食物和饮料。准备时不让幼儿看见,然后对幼儿说:“今天请宝宝扮演盲人,尝一些好吃的东西。但要在尝好后说出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接着,就用手帕蒙住他的眼睛。游戏时品尝4种不同类型食物的味道。吃水果:分辨甜、酸味,给幼儿吃生梨、橘子、香蕉、柠檬、苹果、葡萄、西瓜等(根据当时季节选择水果)。问幼儿吃的是什么?什么味道?吃饼干分辨甜、咸味,给幼儿左手拿甜饼干,右手拿咸饼干。吃后举手示意哪只手拿的是甜饼干,哪只手拿的是咸饼干。吃糖:分硬、软的触觉,可给幼儿吃硬的水果糖及软的奶糖。要求幼儿说出尝后的感觉,哪种硬、哪种软。喝饮料:分辨冷、热、温的感觉,给幼儿分别尝冷开水(或冷水)、热汤、温开水,让幼儿喝后分辨冷、热、温的感觉。游戏结束时,将手帕解开,让幼儿看看尝过的食品、饮料,并要求再说一次是什么东西?什么味道?
提示:开始游戏时,只能尝2~3种食物,以后逐渐增多。
【小蝌蚪游水】
目的:认识磁铁是对铁制品有吸引力的东西,能使之移动。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及观察和思维能力。
玩法:游戏前,先给幼儿一块磁铁和一盘铁制品、一盘非铁制品。让幼儿拿着磁铁去吸铁制品,强钥匙、曲别针、螺丝、铁钉等物,再用磁铁去吸非铁制品盘内的东西,如橡皮、铅笔、纸张、积木等。从反复操作中,幼儿发现了事物的新属性,知道什么东西能吸起来,什么吸不起来。当幼儿感到新奇而有趣时,妈妈再教幼儿玩“小蝌蚪游水”的游戏。游戏前,用一个椭圆形黑木珠,将一端的珠孔内塞入黑绒线,作为小蝌蚪的尾巴,在木珠底面揿上一粒图钉。游戏时,将有图钉的底面放在塑料垫板上,把一块磁铁放在垫下面移动。塑料垫板上的木珠底部的图钉遇到磁铁的吸引力而随之移动,就如同小蝌蚪在水中游一样。妈妈先示范给幼儿看,然后握着幼儿拿磁铁的手,教幼儿在垫板下移动。等到幼儿掌握了玩法后,再让幼儿自己玩。
提示:在塑料垫板上画几条波纹,像水一样,以显示小蝌蚪在水中游。
35个月幼儿的游戏
【我是手推车】
目的:训练幼儿身体悬空,两手着地爬行。锻炼颈肌、臂肌、腰肌及腹肌。
玩法:
抱腰推行。
要求幼儿两手撑在地上,两腿伸直,妈妈双手托住幼儿腰部向上抬起,使两腿离开地面,同时对幼儿说:“宝宝是小推车,要用两手代替车轮向前爬行。妈妈是推车人,我向前推时,你要用两手撑在地上轮换着向前爬行。”然后,边推腰部,边指导幼儿向前爬,向左或向右转弯。
抱腿推行
要求幼儿两手仍旧撑在地上,妈妈站在幼儿的脚后,用双手将幼儿的小腿向上抬起,向前方推着,促使幼儿爬行。同时说:“推呀推,推呀推,小推车向前走。向左走,向右走,到站了,停下来。”
提示:爬行时间和距离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先玩“抱腰推行”的游戏,待幼儿玩熟练后,再玩“抱腿推行”的游戏。在游戏中教认左右方向。
【取豆数豆】
目的:运用实物数数,掌握从1~3的数目概念。
玩法:
碗中取豆
准备一个盛着几十粒黄豆(或蚕豆)的大碗和一个小碗及一个汤匙;红色的黑色的铅笔各一到,硬纸一纸(或用红白粉笔和小黑板)。
游戏时,妈妈对幼儿说:“请你用汤匙在大碗中取1粒豆放在小碗里。”如果取对了,就用红笔画一个红O,错了就画黑X,依此类推。妈妈可以不依次序指令幼儿取豆,共5~10次,然后计算幼儿取对了几次,错了几次,让幼儿数数有多少红O,多少黑X。
水中取豆
将盛满几十粒黄豆的碗中加水,豆浮在水面上,爸爸和幼儿各人面前放一个小碗和一个汤匙,妈妈做裁判员。游戏时,妈妈发出口令,要求幼儿用匙从水中取出豆,从1粒到3粒,每次可以不依顺序去指令幼儿取1粒或3粒豆,能完全按口令的要求取出正确数目的为胜利者。
提示:为了增加游戏的兴趣,爸爸有时故意出错,使幼儿获得胜利,让游戏玩得更活跃。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方面让幼儿练习运用实物来数数。如进餐时,让幼儿为一家3口摆3个碗,3双筷子,或者分水果、糖果、饼干,点玩具的数目等,以巩固对1~3数的概念。
36个月幼儿的游戏
【分类存放】
妈妈先请幼儿将自己的衣服分类存放在自己的衣柜内,如袜子、衣服分别放一处,再和妈妈一起去将妈妈的衣服分类放好,最后放爸爸的衣服,然后称赞幼儿的小手真能干,能学会做许多事,使他倍感自豪,愿意继续学习单独操作,愿意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后再进一步要求他叠得整齐,放得正确。
提示:收拾衣服是家庭中经常要做的事情。在未玩此游戏时,妈妈应有意识地让小儿帮忙一起收拾晾干的衣服,并让幼儿观察妈妈折叠衣服及存放衣服的过程,以吸引小儿的兴趣,然后再玩此游戏。开始游戏时,衣服的种类不宜过多,以免幼儿分不清。以后逐渐增多。
【踏板行走】
目的:训练幼儿踏板行走,保持身体平衡,锻炼手、脚动作协调一致。
玩法:游戏前,准备两块比幼儿的脚稍大一些的硬泡沫塑料板或木板,用绳子在板的两侧中间穿过;若用木板,可在左右两侧各钻一个洞将绳子穿出;绳子的长度从板子到幼儿的腰部,绳子的两端打成结。游戏时,让幼儿的两脚各踏在一块板上,两手各拉一根绳子。用右手拉绳提起右脚,向前走一步,再用左手拉绳提起左脚,向前走一步。左右两手轮换拉绳,提起左右两脚,轮换踏板向前行走。
提示:开始教幼儿踏板行走时,可以慢一些,先一步并一步地走,等幼儿练习熟练后,再教他两脚轮换行走。
【     】
目的:通过模仿成人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发展想像力,并获得社会生活中的经验。
玩法:事先为幼儿准备一些扮演成人进行活动能用得着的东西及玩具,以便幼儿进行模仿游戏。2岁半~3岁的幼儿最喜欢模仿成年人,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模仿游戏:娃娃家:扮演爸爸或妈妈,将娃娃当成自己的孩子,去为娃娃烧饭、喂饭、洗脸、洗澡、洗衣、抱娃娃出去玩,陪娃娃睡觉等。因此,要为游戏准备烧饭的锅、炉子、餐具、清洁用具、小推车、床以及被褥等等玩具及物品。医院:扮演医生为娃娃看病,如针筒、听诊器、纱布、棉球、塑料瓶等,可以用废旧物自制给幼儿作为游戏的材料,模仿医生为娃娃听诊。商店:扮演售货员为顾客(可由父母或其他家 扮演)售货。可用纸制成游戏用的钱,家中的盒、罐、瓶、水果、糖果、玩具等,都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游戏,模仿售货员卖食品给顾客。托儿所:扮演教养员教小朋友画图、唱歌、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可准备纸、笔、玩具小钢琴、小黑板、图片等托儿所的教学及游戏用的物品,提供给幼儿进行模仿游戏,模仿托儿所阿姨教小朋友跳舞,请爸爸和妈妈都扮演小朋友学跳舞。
提示:幼儿最喜欢模仿的成年人,都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人。如果家庭中注意提供一些能进行模仿游戏的物品、玩具及各种材料,而这些东西又是在他手边能经常拿得到的,就能便幼儿有较多的机会,主动运用这些东西进行某此模仿活动。父母和家人的任务是支持他进行模仿游戏,同时参加到游戏中去配合他玩得更逼真。
二、婴幼儿饮水的讲究
1、喝水是生存的需要,理想的“水源”应该是符合卫生要求、充足、廉价的白开水。
2、给婴儿准备温度适宜的温白开水,温度为35~40度左右,天冷时喝温白开水;天热时可饮用凉白开,但不要喝冰水。
3、以白开水为主,可以辅助一些自制饮料,如绿豆汤、酸梅汤等。还可以把含水份较多的水果榨成汁,如西反汁、番茄汁等,可以补充维生素C和水份。但是“汤”和“汁”都不能代替白开水。
4、制作菜水和果水的方法
取少量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油菜、胡萝卜、苹果等洗净切碎,放入开水,苹果与水的比例为1:2,大约煮5~6分钟,将菜汁倒出加少量的糖。
5、给婴儿喂水的方法
①喂水要淡化喝水的目的,把握喂水的过程。
②奶瓶喂水与喂奶的步骤相同。
③游戏喂水法:4个月以后的婴儿已经有萌芽的先兆,牙床发痒是正常的生量需要,可以用奶瓶刺激婴儿的牙床进行左右里外摩擦,同时与婴儿作表情和言语的沟通。
④模仿喂水法:1岁内的婴儿,可以采取大人喝一口,婴儿喝一口的方法来提高婴儿喝水的兴趣。
⑤奖励喂水法:1岁半左右的婴儿,可以采取与家人做游戏的方法,把喝水当作一种奖励。
⑥观察喂水法:看一看婴儿的舌苔厚、眼屎多与缺水有关;闻一闻婴儿的小便有异味、大便过于干、过臭与缺水有关;动一动,让婴儿多运动,适当消耗体力之后再喂水。
⑦随机喂水法:喂水要少而勤,不一定按“顿”喂。
三、注意事项
1、不要只喝矿泉水。尽量少喝或不喝饮料,饮料添加剂进入人体内会伤肝、肾,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不少家长用各种新奇昂贵的甜果汁、汽车或其它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孩子解渴,这不妥当。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解质,喝下去后不象白开水那样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长时间滞留,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孩子口渴了,只要给他们喝些白开水就行,偶尔尝尝饮料之类,也最好用白开水冲淡再喝。有人做过实验,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最初可加快肠蠕动,但不久就转为抑制,使孩子腹部胀满。给新生儿喂糖水浓度最好以5%~10%为宜,成人品尝时在似甜非甜之间。
2、用杯子或勺子喂水时应注意婴儿情绪,避免在哭笑时进行。
3、莫把“渴”当“饥”,“水少火旺”,如果吃得多、喝得少,会导致婴儿生病。
4、把握喝水时机:饭前不要给孩子喂水。饭前喝水可以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喝得胃部鼓鼓的,也影响食欲。恰当的方法是,在饭前半小时让孩子喝少量水,以增加其口腔内唾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睡前不要给孩子喂水。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夜间深睡后,还不能自己完全控制排尿,若在睡前喝水多了,很容易遗尿。即使不遗尿,一夜起床几次小便,也影响睡眠。
5、不要给孩子喝冰水。孩子天性好动,活动以后又往往浑身是汗,十分口渴。此时,有的家长给孩子喝一杯冰水,认为这样既解渴又降温。其实这,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不但影响消化,甚至有可能引导起肠痉挛。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喝水不要暴饮,否则可造成急性胃扩张,有碍健康。
6、室温下存放超过3天的饮用水,尤其是保温瓶里的开水,易被细菌污染,不宜给孩子喝。这种水可产生具有毒性的亚哨酸盐,在体内与有机胺结合形成亚哨胺,是一种危险的致癌物质,并且喝多了可使血液里运送氧的红细胞数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
第三节   婴幼儿的睡眠
睡眠知识
1、睡眠是大脑广泛处于抑制过程的一种生理状态,它使婴儿神经系统得到最有效休息;
2、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
3、为生长发育储备足够的能量和原料;
4、婴儿的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位于大脑底部的脑下垂体所分泌的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得最多)。睡眠有助于婴儿的脑发育,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科学研究发现,脑细胞的发育完善过程主要是在睡眠中进行,睡眠有利于脑细胞的发育。睡眠不足,婴儿会烦燥不安,食欲不振,可影响体重增长,抵抗力下降。
5、婴儿的睡眠有个体差异:自身气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睡眠规律也不一样,只要没有疾病,婴儿的睡眠时间可以由自己决定。
6、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可达16~20个小时。新生的婴儿需要睡多久,你就应该让他睡多久,不要人为的过多过早加心干扰。
7、3岁左右的婴儿午睡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8、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大脑皮层逐步发育,睡眠的时间可逐步缩短。
9、睡眠的时间和睡眠的质量同样重要。科学研究表时,婴儿身高的增长除了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受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的控制。当人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因此,充分的睡眠能够促进婴儿身高成长。
生长激素是人体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能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的生长,对新陈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生长激素分泌有特定的昼夜规律。每天夜间22点至凌晨是分泌的高峰期,分泌量可占全天的20%~40%,必须在深睡一小时后才能达到这一水平。10岁以下的儿童晚上八点左右睡觉最为适宜。如果入睡过晚,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
10、不同年龄婴儿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附表:不同年龄婴儿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年龄
次数
白天持续时间
夜间持续时间
合计(小时)
初生
每日16~20个睡眠周期
16~20
2~6个月
3~4
1.5~2
8~10
14~18
7~12个月
2~3
2~2.5
10
13~18
1~3岁
1~2
1.5~2
10
12~13
11、营造适宜婴儿睡眠的条件(1)
①睡前开窗通气,室内禁止吸烟;
②卧室安静、调暗灯光、室温18—25度;
③拉上深色窗帘;
④软硬适中的木板床与季节相符合的被褥;
⑤1岁前的婴儿可用清水或淡茶漱口;
⑥睡前不做剧烈的运动和逗玩,避免过度兴奋;
⑦睡前洗脸、洗脚、洗臀部;
⑧睡前排尿;
⑨穿宽松的、柔软的睡衣,不要穿得过多;
⑩让婴儿单独睡一张小床。
12、营造适宜婴儿睡眠的条件(2)
①按时上床和起床;
②睡前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可怕的故事、不玩新的玩具、不打骂孩子;
③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不蒙头、不含奶头、不咬被角、不吮手指;
④按婴儿的年龄合理保障睡眠的时间和次数。
13、观察婴儿睡眠
①健康婴儿入睡后安静,呼吸均匀,头部略有微汗;
②如果出现睡眠不安,哭闹乱动,睡后易醒,发热、呼吸急促,脉博加快,摇头抓耳、抽搐等现象,就尽早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14、婴儿睡眠充足的标准
①清晨自动醒来,精神状态良好;
②精力充沛,活泼好动;
③食欲正常;
④体重按正常的生长速率增长。
15、影响婴儿睡眠的原因
①饮食不当:晚饭吃得过多、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吃得过少、或因饥饿不能入睡;
②卧室环境不适宜(室温过高或过低、过于干燥、灯光过强、噪音过大、有人吸烟);
③睡前玩耍的时间过长,过度兴奋,过度疲劳、或白天受到惊吓、有恐惧心量、情绪焦虑等;
④睡眠姿态不舒服或胸口受压、呼吸不畅;
⑤尿布湿了或拉了大便,没有及时更换或清洗;
⑥婴儿患病:蛲虫病、蛔虫病、体温升高、鼻塞等;
⑦日常生活发生变化:出门、移住新屋、换新保姆;
⑧与妈妈、爸爸和熟悉的亲人分离后难以入睡。
16、与睡眠有关的问题
①婴儿头睡扁了怎么办
婴儿由于头颅尚未完全钙化显得比较柔软,平卧时间长,头的后枕就会扁平,一般来说睡扁了的头很难矫正,但是随着孩子头颅发育,这种情况会逐渐消失。8个月大的婴儿,为了防止后枕部进一步变扁,硬是孩子多侧睡,另请医生检查目前是否存在佝偻病,如有,应该使用维生素D和钙制剂,保证头颅健康化成长。
②什么时候培养独睡的习惯?
训练孩子独睡,宜在1周岁左右开始。
③婴儿入睡后为何易出汗
出汗是散热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所以,产热也比较多,身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必须以出汗散发更多的热量。此种散发热量的方式在休息,睡眠也可以进行,所以小儿睡眠时出汗并不奇怪。
④从睡眠中观察婴儿健康
小儿睡眠时,一般是安静舒坦的。呼吸均匀而无声,有时小脸蛋会呈现各种表情,这都是正常现象。若小儿睡时烦燥、磨人、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且快,脉搏超过正常脉搏。这预示着发热即将来临,反之,要是夜间睡眠哭闹,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热,就可能患有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
小儿熟睡时,特殊时仰睡时,鼾声隆隆不止,张嘴呼吸,且逐渐出现面容呆笨、鼻梁宽平之貌,有可能就是肚子里有蛔虫,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好。若小儿睡后用手去搔抓屁股,而是肛门周围有白线头样的小虫在爬动,便是患了蛲虫病。
⑤哄宝宝睡觉的几种错误方法
摇睡可能造成“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腔内震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荡伤综合症” ,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陪睡对宝宝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从宝宝一出生,就应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因为妈妈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宝宝窒息。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的依赖心理,严重者易患学样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通宵亮灯睡觉不仅影响宝宝的睡眠还可能增加患近视眼的几率。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伏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的分湛泌,从而减慢发育生长速度。
第四节   婴儿的健康与智力的发育
婴儿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活泼快乐,才能情绪良好,身体机能才能旺盛发达,这些对婴儿智力的发育是关系密切、影响极大的。一个身体虚弱的婴儿很难成为一个聪明活泼的婴儿。
——[意]蒙台梭利
一、健康:
(一)健康的婴儿应具备什么条件
1、健康的意义
日本的婴儿教育家水谷英三认为:
——健康是指没有任何的身体异常现象
——健康是指身体肌能成长发育的良好过程。
——健康是指能顺利的进行能量消耗与储备。
——健康是指不论何时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论做什么事都有干劲,精神上何时能保持紧张与放松顺利交替进行,可以充足的睡眠,能尽情的游戏,显示出婴儿应有的活泼天真。
——健康是指不论何时在游戏中都能显示出快乐。
2、健康的标志
对于婴来说,健康的标志应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健康
没有任何的身体异常现象,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
(2)心理健康
小孩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条:1、求知欲强这样的小孩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条:
1、求知俗强
这样的小孩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二)、哪些病理会影响智力
无论中医和西医,都有一套对智力不足或智力减退等的病理认识。两种医学理论各有千秋,可以互补为用,现简介如下:
1、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所谓遗传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机能。正常人的遗传素质,经过培养和教育,可以发展为智力超常儿童;遗传有缺陷的儿童,多半是智力低下,遗传素质不同特点决定着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上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说,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生物学告诉我们,遗传为智力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大脑。分子生物学进一步为我们提供了佐证:在人类细胞核中有两种物质,分别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前者是大量“遗传密码”的集合,DNA是由“碱基”组成的,每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几个密码组成一个基因,一个基因表示一种遗传信息,许多基因构成一个DNA分子。因此,DNA实际上是由遗传信息组成的。在精子与卵子结合而形成受精卵时,来自父亲一半、母亲一半的DNA,分别带着父母亲的个体性状,结合而产生出一个新生命,这个新生命也就是获得了父母亲的素质和性状特征。父母的大脑发达,思维敏捷,也是一种遗传信息,也会反映在生殖细胞的DNA上传给下一代,所以说遗传决定智力的素质。
智力是指一个人理解和处理周围事务的全面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等。智力活动是由感知、记忆、思维、动作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是与神经细胞活动密切相关的。有些人聪明,有些人愚笨,甚至痴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而遗传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据国外学者调查:如果2个智力正常者结婚,其子女73%智力正常;一个智力正常者与一个智力低下结婚,其子女64%智力正常;两个智力低下者结婚,其子女28%智力正常;一个智力低下与一个智力缺陷者结婚,其子女只有10%智力正常;如果两个智力缺陷者结婚,其子女仅有4%智力正常。上述资料表明,智力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精神病是属于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人群普查的精神病发病率约为1%左右;但在双亲中若有一人患精神分裂症,则后代的精神病发病率可达12%;假如双亲皆为精神病人,则子女发病的机会可达39%。据江苏省东台县调查,该县共有49万人口,人群中精神病的发病率为0.26%;而父母双方均为精神病患者家庭中,子女发生精神病的机会竟达73%,比正常家庭高出280倍。
上述调查资料提示人们,在处理恋爱与婚姻问题时,必须注意遗传因素对后代智力的影响。对于智力低下者、智力缺陷者、精神病人,结婚,应劝其绝育,以免生育智力不健全的后代,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2、营养状况:儿童的营养状况影响智力的发展。因为儿童身体器官的生长,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体积的增大,脑的发育都与营养有关。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发育与功能的建立都与营养密切相关。尤其是叶酸、蛋白质的补充不足或缺乏,直接影响脑细胞的形成。若孕妇早期的营养不良,会使胎儿脑细胞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孕晚期的营养不良,则会使胎儿脑细胞数量增长不足,脑皮质沟回发育障碍,从而影响胎儿的智力。婴儿早期倘若营养状况不佳,可以造成脑细胞减少,或者使脑细胞退化或死亡。因为脑对营养的消耗量是很大的,而脑又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器官。
3、早期经验:脑的发展、脑的功能强弱不仅与营养有关,也与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有关。单调环境与生动环境中成长的婴幼儿,在情绪、动作、语言的发展上有很大差异,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也反映出较明显的差别。
4、教育的作用:父母或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挑选最主要最精华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最科学的方法,向儿童传授知识经验、发展儿童的智力,是促使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4家教4幼儿4教育
早期教育很重要,5~6岁入学比9岁入学的孩子,智力发展好得多,说明入学年龄越早,智力发展越好。
5、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教养条件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发展中国家,除疾病因素外,智能迟缓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与父母文化程度低,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有关。智能一般的儿童通过良好的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智能,作一番事业。相反,有些疾病虽不影响脑的发育,但因小儿不活泼,不惹人喜欢,或需卧床休息而减少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认识能力。
另外环境污染:包括水源污染(重金属汞、铅等)空气污染(汽车尾气、缺氧、吸烟等)、放射污染(X射线、微波等)、噪音污染、水质缺碘等等,都会导致胎儿智力发育障碍。
6、个性特征:不同的个性特征影响儿童智力发展。例如智力超常的儿童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求知俗旺盛,喜争高低,不甘落后,坚持性、自制力均较强;智力平庸的儿童的个性特征常常表现为胜易骄,几易馁,兴趣狭窄,缺乏自信心,过分好动,不守纪律,坚持性、自制力比较差。因此说,个性特征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7、儿童的实践: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是在多看、多想、多做中发展起来的。若只有父母的教育和营养而没有儿童自身的实践,要发展儿童的智力也是不可能的。父母应提供各种条件,组织各种活动,例如游戏、参观、实验……让儿童亲自去操作实践。
8、疾病:孕早期病毒感染性病症和不恰当的用药都可能影响胎儿脑细胞的发育。出生时缺氧窒息、颅内出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均可严重损害脑的发育和功能。生后神经系统的损伤和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外伤后有时会使脑的功能受到损害,对智能的影响很大。
在新生儿期下列病症直接或间接地侵袭着脑细胞,影响婴儿日后智力发育。
(1)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由于颅内受压及撕裂使脑细胞破裂出血,出血部位脑细胞血循环受阻,使脑细胞得不到营养而变性坏死,以致影响智力。
(2)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出生时不呼吸或心跳很慢,如抢救不及时则可使脑缺氧时间过长损害脑细胞,从而使智力发育受到阻碍。
(3)新生儿核黄疸:患儿胆红素过高,与脑细胞结合后,使其功能发生障碍,影响智力发育。
(4)新生儿营养不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是怀孕后期3个月(8、9、10月)到出生后6个月。如果营养不良,新生儿脑细胞分裂增殖就会减少。从而造成脑细胞永久性减少,影响智力发育。
(5)新生儿低血糖:反复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发生时间过长都会产生持久性脑功能障碍,对智力有不利影响。
第五节   在婴儿健康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婴儿的尿布
(一)选择尿布的标准
1、及时更换;(尿湿后、睡觉前、后,洗澡后)
2、使用不含酶的洗衣粉和软剂清洗;
3、使用婴儿专用肥皂(碱性较弱的);
4、每块尿布都要漂洗干净。
5、所有的尿布都要经过清洗——开水烫——漂洗干净和阳光晒的过程。
(2)0——1岁更换纸尿裤的方法
1、更换——  更换纸尿裤子时,要将粘贴带反过来粘在准备丢掉的纸尿裤上,防止粘在宝宝的皮肤上。
2、清洁——  清洁宝宝臀部。
3、准备——  铺开纸尿裤
4、提臀——  单手提起宝宝双腿,使臀部提高,另一手将展平后的纸尿裤垫在宝宝臀下;放下宝宝双腿;
5、粘贴——  全包型纸尿裤为直贴,比基尼型纸尿裤为余贴;
6、整理——  腹部和纸尿裤之间可以放进并排的两根手指。将纸尿裤防漏隔边向外拉一拉,以防侧漏。
(二)、容易得尿布疹的情况
1、宝宝身体不适,抵抗力减弱时;
2、宝宝腹泻时,大便中带有大量的细菌,未及时清洗或清洗不干净;
3、使用不干净的尿裤,尿裤本身即带有太多细菌;
4、尿裤的吸收力不够,不能有效锁住尿液,未能保持皮肤之干爽,使皮肤长时间接触尿液;
5、使用透气性不佳的尿裤,加上穿着时间过长,会使宝宝的皮肤长时间处于闷湿的环境中。
(三)尿布疹的预防和治疗
1、尿布疹的成因是皮肤在闷热的环境下与尿液接触。所以选择吸收力强,透气性能好的尿裤,可保持干爽和不闷热,杜绝了病变的环境,自然减少尿布疹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妈咪要帮宝宝及时更换尿裤,防止宝宝长时间穿着又湿又潮的尿裤。
3、家长在为宝宝更换尿裤前,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避免手中的细菌污染尿裤或将细菌带到宝宝身上。
4、更换干净尿裤前,特别是当宝宝排便后,必须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洗臀部,并用棉质纱布予以擦试干净,并吸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爽,可涂些润肤露,以滋润肌肤同时减少与尿裤的接触机会。
5、每天应让小屁股有一定时间接触空气和阳光,使肌肤能自由自在的呼吸。
6、若不慎感染尿布疹,应保持患部干爽,可让小屁股适当曝晒于阳光下,患处不宜用力麻擦,清洗后应用棉质纱布吸干水分,并可局部涂抹凡士林或消炎花膏形成保护膜隔离刺激物。
7、尿布疹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二、给婴儿打预防针
1、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儿童免疫状况分析,将各类生物制品按科学免疫程序,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儿童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的目的。
2、计划免疫程序
我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任何人均应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并且对小儿实施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接种对象和接种项目准确、及时,避免发生错种、漏种和重种。
儿童免疫程序
起始免疫月(年)龄
疫(菌)苗
出生
卡介苗(第1次)
2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
3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
白、百、破混合制剂(第1次)
4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
白、百、破混合制剂(第2次)
5个月
白、百、破混合制剂(第3次)
8个月
麻疹减毒活疫苗
1.5—2岁
白、百、破混合制剂(第4次)
4岁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4次)
7岁
卡介苗(第2次)
麻疹减毒活疫苗(第2次)
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
12岁
卡介苗(第3次)
3、哪些婴儿不宜打预防针
√ 接种部位皮肤有严重皮炎、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
√ 发热体温超过37.5°。
√ 患急性传染病或传染病愈后未满两星期。
√ 患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
√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大脑、发育不全的儿童。
√ 重度营养不良、患严重的佝偻病。
√ 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儿童,因接种后机体不会产生抗体,并患有严重的注射反应。
√ 哮喘病,荨麻疹、接种疫苗后有过敏史的儿童。
√ 腹泻儿童不宜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
√ 传染病流行期间有密切接触史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4、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理:
①一般反应分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两种。
局部反应:大部分经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疼痛,范围一般不大,如红晕平均直径在2.5厘米下,为弱反应;红晕在2.5—5.0厘米,为中反应;红晕超过5.0厘米,为强反应。个别儿童可同时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以上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内消退,很少持续3—4天,某些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出现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于2周左右局部先红肿后化脓或溃疡,3—5周结痴;约有5%的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5—7天后,可有发热、一过性散在皮疹;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因吸附剂难于吸收,炎症持续时间较长,可在局部形成硬结。
全身反应:部分儿童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如灭活疫苗多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中低度发热,持续1—2天;注射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除发热外,还可出现头痛、头晕、畏寒、乏力和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接种当天多见,一般持续1—2天。
②对接种反应的处理方法:
接种后出现的局部和全身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注意休息,多饮开水。
如局部反应较重,可用毛巾作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担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局部反应,不能进行热敷。
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应采取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可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以缓解症状。
如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者,应到医院及时诊治。
三、怎样给婴儿服药
1、服药的学问
服用中药,往往要求患者每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这主要是从体内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考虑。
中药提倡择时服药,西医也不例外,长期以来,临床上都是在保证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控制剂量的方法来降低毒副作用,几乎千篇一律“一日三次”不考虑维持体内药物浓度,这样血药浓度波动太大,必然影响治疗效果。
2、服药时的合理配膳,对促进药物吸收、增强药效、减轻某些毒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服用铁制剂时,应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或喝些橘子汁,以增加铁盐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服驱虫药后,应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土豆、红薯、萝卜、黄瓜、芹菜、豆芽、绿叶蔬菜及海藻类先进,以增加肠蠕动,促使虫体排出。
服维生素A.D.E等脂溶性药物时,宜适量进食脂肪类食品,可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服用利尿药物时,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番茄、香蕉、桃、梨”等。
服用维生素D时,应食含钙较多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乳类等,以促进骨骼生长。
此外,服钙期间最好不要吃菠菜,而退热药、盐类泻剂及磺胺类药时,要多喝水,以减少毒副作用。
四、小儿发烧
1、小儿发烧少打针
有些父母一见小儿发烧,就急着让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虽然打针退热快,但也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目前用于儿童的针剂主要是吡唑酮类,如安乃近,安基比林等。这类药物可引起人体虚脱甚至休克,产生药疹、荨麻疹或剥脱性皮炎,并可发生颗粒性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后果。此外,肌肉注射,易引起臀部肌肉损伤感染,甚至导致臀部肌肉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
2、宝宝发烧的处理原则
A、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由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应适时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退烧。若体温不稳定,则表示疾病尚未痊愈,养病痊愈,发烧即退。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的担心。
B、定义: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肛温:38℃;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腋温:37.5℃;背温:37.5℃;合并的症状: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食欲不佳、嗜睡、哭闹不休、活动力减退、昏睡、昏迷、抽筋、头部僵硬、发紫、呼吸困难……
C、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先甩动温度计,使水银下降至三十五度以下。
腋温:将温度计放置于腋下,固定手臂,勿令其任意挥动,测量四~五分钟。
口温:儿童勿用此法以防温度计咬断。
肛温:新生儿时期较建议采服此法。
背温:将温度计置于背上并平躺测量4~5分钟。
D、发烧应如何处理:减少穿衣盖被。多喝开水。睡冰枕。温水拭浴。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勿自行服成药。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立刻送医——*发烧超过38.5℃。*活动力差*虚弱*呼吸困难*无法进食、剧烈呕吐*抽筋、头部僵硬*身上出现紫斑*二个月以下之幼儿*儿童本身患有严重病症*连续发烧二天以上
E、结论:父母在儿童发烧时,千万不要过份紧张耽心,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
3、小儿发烧要注意保护眼睛
麻疹、肺炎、菌痢等很容易在春季感染小儿,引起小儿急性高热。在小儿发高烧时,一般家长往往只会注意孩子的高热情况,而对孩子的双眼紧闭、眼屎增多却不注意,认为这是孩子发热后的必然现象。可这种疏忽大意很可能带来不幸,因为有些孩子高热后,角膜软化而穿孔,会导致失明。
孩子在高热时,体内消耗很大,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加上细菌感染,白眼球就会因营养障碍而发生干燥,继续发展,黑眼球就会变白而混浊,甚至软化穿孔失明。
所以,孩子在发高烧时,家长要经常用干净毛巾擦眼屎,滴些眼药水,以免角膜引起感染。同时,给小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增加眼睛的营养,如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鱼等。并随时注意孩子的眼睛,发现有不正常的变化,应尽快送医院诊治,千万不要耽误治疗时机,防止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的不良后果。
五、婴幼儿五官的保健与护理
1、眼的保健
①不能让婴幼儿长时间看某样物品,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好不看电影。
②发现眼睛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切忌滥用眼药水。
③婴幼儿应有专用毛巾和脸盆,用流动水给婴幼儿洗脸,以防感染眼病。
④发现婴幼儿有故意“对眼”的行为要立即阻止。
⑤注意不让婴幼儿接触尖锐有伤害的玩具,当收眼外伤。
⑥2~3岁的婴幼儿应开始学习做视力保健操。
2、鼻的保健
①有厌食或偏食行为的婴幼儿应及时治疗,多给婴幼儿吃蔬菜或水果,以防止鼻出血。
②不能让婴幼儿得到可以塞入鼻孔的小东西,避免物品意外损伤鼻脸或嵌入鼻内。
③切勿用手指挖婴幼儿鼻孔,以防感染。
④婴幼儿学步或学跑时容易跌伤鼻子,如有伤要及时治疗。
3、耳的保健
①气候发生变化时要注意添加衣服,预防感冒。
②慎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以免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
③婴幼儿睡觉侧卧时,要当心不使耳廓扭卷受压。
④给婴幼儿洗澡时注意不要让水流入耳道内,以免引起炎症。
⑤最好不要给婴幼儿挖耳垢,少量耳垢有保护耳膜的作用,如果耳垢过多,可去医院取出。
4、喉的保健
①多吸新鲜空气,防止发烧,以预防咽炎、扁桃腺炎。
②婴幼儿的声带等发音器官娇嫩,保护不好极易发病。
③婴幼儿吵闹时要及时制止,不要引诱婴幼儿狂呼乱叫,教育婴幼儿不要任性哭闹,以免声带充血肿胀、发炎,甚至声带肥厚或发生声带小结样病变。女孩尤其更应多注意保护声带。
5、口腔的保健
①注意防止婴幼儿摔倒跌伤口唇或牙齿。
②让婴幼儿经常咀嚼物品。
③婴幼儿睡觉时张口呼吸,容易引起上唇翘起、下颌骨下垂、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等特殊面容,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④婴幼儿牙齿基本长齐后,应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以预防蛀牙。
第六节   0—12个月宝宝的按摩操及主被动操
0—6个月婴儿按摩活动
新生儿两周后就可以进行按摩活动,按摩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对新生儿是一种适宜的锻炼。可以按摩手臂、腿部、胸腹部和背部。
一、按摩活动
1、按摩手臂:新生儿仰卧床上,成人用双手从新生儿肩部往下轻轻按摩到手腕部,反复数次。
2、按摩腿部:成人用右手握住新生儿左脚,用左手从内向外,从上往下轻轻按摩左侧大腿到小腿。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左手握右手,用右手按摩右侧的腿部。
3、按摩胸腹部:新生儿仰卧在床上,成人用双手掌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新生儿腹部,然后再从腹部中心向胸部两肋间方向按摩。
4、按摩背部:新生儿俯卧在床上,成人用手顺着他的脊椎从头顶部位往臀部按摩,然后再从臀部沿脊椎尾骨处往上按摩到头颈部。
婴儿6个月还能自己主动地参与活动,就需要成人帮助按摩。除了新生儿期已做过的手臂部、腿部、胸腹部及背部的按摩外,还可增加以下几种:
1、背脚掌按摩:让婴儿仰卧在铺有棉垫的桌子上,成人用左手抓住婴儿右膝盖处,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婴儿的脚背和脚掌,从脚前部向脚后跟反复按摩4—8次,然后用右手抓住婴儿左膝盖,用左手从脚前向脚跟反复按摩4—8次。
2、直腿按摩:成人将婴儿两腿分开,用两手指的拇指和其余四个指头进行按摩,逐渐从小腿向膝盖上方一直揉摸到大腿根处,左右两手同时揉麻4—8次,以锻炼膝盖和小腿前面的肌肉。
3、屈膝按摩:成人用左手抓住婴儿的右脚,用右手的拇指和其余的四个指头进行按摩,逐渐从小腿向上按摩到右臀部,按摩4—8次,然后用右手抓住左脚,用左手按摩到左臀部4—8次。
4、胸部按摩:让婴儿仰卧在桌上,成人两只手掌贴在婴儿胸部,从胸部向腋下方向双手同时作螺旋形按摩4—6次。然后用两手抱起婴儿胸背部,使胸后背部离开桌面3—4厘米,让婴儿做深呼吸。
5、背肌按摩:(1)搓揉按摩:婴儿俯卧,成人用两手背搓揉婴儿脊背,先从肩部往下按摩到臀部,再接着从臀部往上按摩到肩部,反复4—5次,锻炼婴儿背肌。
(2)捏肌运动:让婴儿左侧朝下躺卧,成人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椎两侧肌肉,从臀部向颈后部按顺序往上捏12—15下,这时婴儿会反射性的挺胸,使脊椎像弓一样挺直。然后让婴儿改变姿势,右侧朝下躺卧,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捏肌。
(3)螺旋式按摩:让婴儿俯卧。成人用双手掌放在婴儿臀部,沿着脊椎呈螺旋形反复按摩4—6次。此种按摩应在婴儿约3个月左右能抬起头后进行。
(4)强式按摩:婴儿俯卧,成人用双手撑相对,用拇指和中指沿着脊椎从臀部向上弹至颈后,两手同时弹脊椎两侧的肌肉,反复4—6次,然后再从颈后沿着脊椎两侧向下弹到臀部4—6次。此种按摩应在婴儿约4个月左右能两手撑起,抬头挺胸时进行。
二、2—6个月婴儿被动操
2—6个月的婴儿每日应做1—2次被动操,做操前成人将小儿放在床上,脱去外衣和鞋子换好尿布,将婴儿仰卧。成人站在婴儿的足端,按音乐节奏给婴儿做操。
(1)动作要轻柔,边做边逗引,使婴儿情绪愉快。
(2)体弱婴儿可选择部分操节,不强求完成全程操节,应循序渐进。
(3)成人在帮助婴儿做操前应先洗净双手,冬凶应先将手温暖后再做操。
(4)做操应在吃奶前半小时进行,做操后要让婴儿安静休息20分钟左右。
【上肢动作】
扩扩胸(两手胸前交叉)
预备姿势:成人两手握住婴儿两手腕部,让婴儿握住成人的大拇指,两臂放于身体两侧。
动作:第一拍将两手向外平伸与身体成90度,掌心向上;第二拍两臂向胸前交叉共重复两个8拍。
注意:两臂平展时可帮助婴儿稍用力,两臂胸前交叉动作应轻柔些。
弯弯臂(伸屈肘关节)
预备姿势:成人两手握住婴儿两手腕部,让婴儿握住成人的大拇指,两臂放于身体两侧。
动作:第一拍将左臂肘关节前屈;第二拍将左肘关节伸直还原;第三四拍换右手屈伸肘关节。共重复两个8拍。
绕绕臂(肩关节运动)
预备姿势:成人两手握住婴儿两手腕部,让婴儿握住成人的大拇指,两臂放于身体两侧。
动作:第一二三拍将左臂弯曲贴近身体,一件关节为中心,由内向外做回环动作。第四拍还原;第五一六拍换右手,动作相同。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动作必须轻柔,切不可用力拉婴儿两臂勉强做动作,以免损伤关节及韧带。
伸伸臂
预备姿势:成人两手握住婴儿两手腕部,让婴儿握住成人的大拇指,两臂放于身体两侧。
动作:第一拍两臂向平展,掌心向上;第二拍两臂向胸前交叉;第三拍两臂向上举过头,掌心向上;第四拍还原,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两臂上举时与肩同宽,动作轻柔。
【下肢动作】
翘翘脚(伸屈踝关节)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成人左手操作婴儿的左踝部,右手握住左足前掌。
动作:第一拍将婴儿足尖向上,屈曲踝关节;第二拍足尖向下伸展右踝关节动作。
伸屈时动作要求自然,切勿用力过猛。
屈屈腿(两腿轮流伸屈)
预备姿势:成人两手分别握住婴儿两膝关节下部。
动作:第一拍屈婴儿左膝关节,使膝缩近腹部;第二拍抻直左腿;第三四拍屈伸右膝关节。左右轮流,模仿登车动作。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屈膝时帮助婴儿稍用力,伸直时动作要放松。
举举腿(下肢伸直上举)
预备姿势:两下肢伸直平放,成人两手心向下,握住婴儿两膝关节。
动作:第一二拍将两下肢抻直上举90度,第三四拍还原,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两下肢伸直上举时臀部不离开桌(床)面,动作轻缓。
翻翻身(转体、翻身)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并腿,两臂屈曲放在胸前,成人左手扶胸腹部,右手垫于婴儿背部。
动作:第1、2拍轻轻地将婴儿从仰卧转为左侧卧,第3、4拍还原,第5—8拍成人换手将婴儿从仰卧转为右侧卧,后还原。共重复两个八拍。四个月以后的婴儿,可由侧卧位再俯卧位,再由俯卧位转到仰卧位。
注意:俯卧时婴儿的两臂自然的放在胸前,使头抬高。
三、婴儿被动操(7—12个月)
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在被动做操的基础上,可转入在成人的帮助下发挥小儿的主动性,促进全身的锻炼。每次可选作几节,不要求一次全部做完,可听音乐做动作。开始学做是不要求合拍,先让小儿学习配合成人一起做,熟练后再逐步要求合拍。
拉手坐(起作运动)
预备姿势:小儿仰卧成人双手握住小儿双手,或用右手握住小儿左手,左手按住小儿双膝。
动作:第1、2拍,牵引小儿从仰卧位起坐,第3、4拍还原,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拉小儿起坐时,如果小儿不本合就不能过于用力。
站站立(起立运动)
预备姿势:小儿俯卧,成人双手托住小儿双臂或手腕。
动作:第1、2拍牵引小儿俯卧跪直,起立,或直接站立,第3、4拍还原,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扶小儿站起要逐步让他自己用力。
提提腿(提腿运动)
预备姿势:小儿俯卧。两手放在胸前,两肘支撑身体,成人双手握住起两足踝部。
动作:第1、2拍轻轻抬起小儿双腿,约30度,第3、4拍还原,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动作轻柔缓和。
弯弯腰(弯腰运动)
预备姿势:小儿与成人同一方位直立,成人左手扶住小儿双膝,右手扶住小儿腹部,在小儿前方放一玩具。
动作:第1、2拍让小儿弯腰前倾,捡起桌上玩具,第3、4拍直立还原,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让小儿自己用力前倾和直立,如不能直立,成人可将左手移到小儿胸部,帮助小儿完成动作。
挺挺胸
预备姿势:小儿俯卧,两手向前伸出,成人双手托住小儿肩膀。
动作:第1、2拍轻轻地使小儿上体抬起并挺胸,腹部不离开桌,第3、4拍还原,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动作要缓和,在挺胸、挺腰时可稍用力。
游游水(游泳运动)
预备姿势:小儿俯卧,成人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
动作:第1、2拍托起小儿悬空俯卧,向前摆动,重复数次,让小儿出现四肢活动似游泳的愉快动作。
注意:要托住小儿,注意安全。向前摆动,开始时1—2次,小儿适应后可增加次数。
蹦蹦跳(跳跃运动)
预备姿势:小儿与成人对面站立,成人双手扶小儿腋下。
动作:第1、2拍扶起小儿使其足离开床或桌面,同时说:“跳、跳、跳”,做踊跃的运作,以足前掌接触床或桌面为宜,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动作要轻快自然,让小儿的脚尖着地。
慢慢走(扶走运动)
预备姿势:小儿站立,成人站立在他背后,两手扶小儿腋下;或成人立在小儿面前,两手扶住小儿前臂或手腕。
动作:第1、2拍扶小儿使其左右腿轮流跨出,学开步行走,共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场地要清洁平坦,让小儿站稳后再鼓励开步学走。
第七节   婴幼儿意外事故急救措施
摔伤
轻度摔伤的小儿只表现在跌落时受惊大哭,吓得面色苍白,当母亲抱起后加以抚慰,马上就会恢复正常,几分钟后摔伤处起一个小包,外部并未出血,这是头皮内血管受伤引起的,可用冷毛巾敷头部,在头部擦碘酒消毒消肿,加强观察,以后自然消肿,痊愈,不必担心但不能热敷。
严重的摔伤应该仔细检查,如出现下列症状,应立即快速送医院。
①跌倒后,疼痛不已,肢体不能活动或出现变形,应考虑到是否骨折或脱臼,这时不要擅自正骨,应该放在木板床上避免乱动。
②跌跤后不停地哭,头疼、恶心、呕吐。
③跌倒后失去知觉,昏睡不醒。
④上口经压迫5分钟后仍出血不止。
⑤伤口过深,裂缝很大,皮肤边缘不整齐,需缝合。
⑥伤口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需及时去医院处理,以免留下拥挤瘢痕。
⑦伤口区被污染,入泥土中破伤风杆菌污染后,会患破伤风,侵犯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抽搐僵直,甚至危及生命。
⑧伤口有碎片、金属或污物嵌入,自己不能清除。
撞伤
头部撞伤
轻伤:头部撞击后,小儿立即大哭,没有意识障碍,但头皮出现血肿,不需抽出淤血,可用冷毛巾敷在血肿处,防止继续内出血,以后让血肿慢慢吸收,消除。
重伤:撞伤后当时不能哭,好似不严重,但数日后情绪不好,不停的哭,诉说头疼或处于昏睡状态,出现抽搐或面色苍白,频繁呕吐。此时可能发生脑震荡,应让小儿平卧,头放低,将冷毛巾敷于头部,2—3小时内不要吃东西,成人应守在床边观察病情,同时联系医院急救。
如果小儿受伤后不立即发出哭声,呼之不应,精神欠佳,面色苍白,出冷汗双眼上吊或出现抽搐,必须快速送医院急救。
胸腹部撞伤
轻伤:小儿在游戏中撞伤胸腹部,诉说痛苦时,立即让他躺下,在颈后放置枕头,卷好一条毯子放在大腿弯下部,垫高下肢,使下肢处于屈曲状态,放松腹部,以减轻疼痛。如过了30—60分钟后疼痛消失,精神状态好,活动自如,呼吸均匀略可放心,但不能让小儿在1—2天内做剧烈运动,并继续观察有无出血等引起病情变化。
重伤:撞伤腹部后,小儿出现腹痛、呕吐、面色苍白、冷汗、吐血、咯血出现意识障碍等,则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急救。
鱼刺鲠喉
小儿爱吃鱼,往往会将鱼刺鲠咽入喉,使小儿喉部疼痛无法吞咽,哭闹不休,父母采用给小儿大口屯饭团,企图将鱼刺咽下去,有时一些细小的鱼刺会被咽下,但有些刺得较深、较大的鱼刺不仅不易咽下,反而会被推到食管里,嵌刺在粘膜上,越刺越深,损伤食管黏膜引起感染,如果大而尖的鱼骨刺入食管,还会造成食管穿孔,甚至伤及周围大血管,发生危险。
鱼刺鲠喉发生后应立即停止吃饭,父母可让小儿张开嘴,用匙柄将舌头压下,用手电光照射仔细察看咽部、扁桃腺部或舌根是否有刺,若是浅表的鱼刺可用镊子轻轻取出,较大的孩子可教他不断咳嗽,利用气管里冲出来的气压将浅表的鱼刺取出。还可以用手指洗净后伸入孩子咽部刺激引起恶心而哎吐,使咽部肌肉不断收缩,放松,使鱼刺随着呕吐物一起排出体外。
狗咬伤
小儿喜欢狗,但狗不高兴时,常会突然咬人,如果健康的狗,咬人是一般外伤,但有些病犬外表看不出病态,其内部带有病毒、原虫等,对小儿危害性较大,尤其是被患狂犬病的狗咬伤后,狂犬病毒进入小儿体内会患狂犬病而100%致死。症状是恐水,怕光、抽风等,其潜伏期10—55天甚至数年,故不能麻痹。
如果家中养了狗,应定期注射狂犬疫苗,小儿与养犬者不要与狗共用餐具,也不要因宠爱狗儿与它同床共眠,以防狗的唾液污染衣物。
烫伤、烧伤
烫伤和烧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小儿活动量大,自多保护和自理能力都很差,再加上父母粗心大意,对小儿照顾不周,很容易发生烫、烧伤,给小儿带来很大的痛苦。
烫、烧伤的原因
主要分为水烫和火烧两种,另有电击伤及化学烧伤,因小儿发生较少,故不在此介绍。
水烫:由热水瓶、热汤、洗澡水、蒸汽、热水袋等引起。
火烫:由火炉、煤气炉、失火烧伤等造成。
烫、烧伤的措施与急救
(1)离开热源,冷水冲洗
(2)根据烫烧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①一度烫伤(60℃水接触皮肤1分钟,皮肤发红有充血及轻度水肿):在冷水中浸泡或冲洗20分钟,在表皮涂上清凉油,不必包扎。
②二度烫伤(70℃水接触皮肤1分钟,表皮真皮都受损伤,有水泡,疼痛剧烈):用冷水冲洗一小时后,用酒精或醋轻轻擦洗,可直通和防止起水疱。如一起水泡不要挑破以免感染,可涂上烫伤膏后用消毒纱布盖好,同时服抗生素类药物,浅二度没有瘢痕,深二度有会瘢痕。
③三度烫伤(高于80℃的水15秒即形成三度烫伤,此时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神经末梢被损坏,疼痛不明显,小儿常有口渴、脉快、四肢冷、尿少等现象。当呼吸道烫伤时可使喉咙水肿而发生呼吸困难,烫烧伤面积大时常有并发症发生)。创伤面积大而深,还会使皮肤肌肉坏死,有时二度重伤感染后转为三度伤。受伤后也应先在家中用冷水冲洗较长时间,使创伤面降温,减少疼痛,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立即
中毒
通过消化道中毒
常见小儿误吃药品或父母盼儿早日康复,自作主张加大药量或缩短间隔时间或未经医嘱打退热针等。在农村则多见喷洒农药水时未洗净就给小儿吃,拌有鼠药的食物被孩子误食,引起中毒。中毒后,会出现呕吐或腹泻,若是没有呕吐,应先弄清吃下的是何种毒物。可选择催吐或洗胃,若是摄入酸性、碱性或腐蚀性的毒物,就要禁止催吐,以免加重口腔和食管的损伤。可鼓励饮乳汁、豆浆、蛋清、或温开水稀释毒物。
通过呼吸道中毒
以煤气中毒较多,中毒后,应立即打开门窗,将小儿抱到室外,若小儿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煤气中毒对小儿的伤害极大,即使抢救成功,存活下来也会留下后遗症,使小儿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通过皮肤接触中毒
小儿的皮肤接触了有毒的物品,毒物就会从皮肤进入体内,产生中毒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并根据毒性采取对抗性中合剂,如是酸性毒物可用碱性中的肥皂水或3%的小苏打溶液冲洗,如是碱性毒物可用3%的硼酸水或食醋冲洗。
异物误入鼻腔
小儿往往出于好玩、好奇,将小的异物塞入鼻腔造成伤害。常见的鼻腔异物有棉花球、纸团、豆粒、糖丸等,多半是孩子在无意中放入的,发现后应立即取出,也可将手指将没有异物的一侧鼻孔压紧,让小儿作擤鼻涕的动作,将异物喷出来;还可以用棉或纸捻刺激黏膜,使小儿打喷嚏,将异物喷出,有些鼻腔异物停留时间已久,甚至父母也不知鼻中有异物,当发现小儿鼻腔呼出臭味火警长流脓血样鼻涕,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请医生将异物取出。
走失
小儿年幼无知,活动力强,好奇心强,喜欢到处探索。学会走路后更喜欢走出门外玩耍。因此,当父母带他外出时,一眨眼,人不见了,如在路上,父母与熟人相遇时交谈时;旅游观光时;特别是逛超市购物时,小儿常按自己的意愿去寻找感兴趣的东西而擅自离开父母。孩子走失是最大的意外事故,所以平时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并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电话号码。万一走失应立即在出事地点找寻。找不到时立即报警帮助找寻。
鼻出血的处理要点
鼻出血是小儿期的一种常见症状,当患儿鼻子出血时,指导患儿取头低位,以免发生意外。因为鼻出血大多数发生在鼻腔前方,如果抬头血就会流到鼻腔后方,口腔、气管甚至肺部。轻者可能引起气管炎、肺炎;重者可导致气管堵塞,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当患儿发生出鼻血时,家长用拇指及食指分别捏住患儿鼻翼两侧,大约5分钟左右可以止血,或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及冰块放在前额部后颈后部,有利于止血。
如出血量稍多,或处理后仍不止血,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反复出血者,也应上医院诊治。
发生鼻出血时,应避免儿童精神紧张,大哭,用力揉擦鼻子,以免加重出血,出血后数小时或数日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挖鼻腔。
配班老师的作用:
1、处理突发事件(对孩子哭闹,转移注意力)、帮教师递教具、分发玩具、控制音乐(采取控制音量的方法关音乐)等
2、玩具纠纷,孩子抢老师的玩具,切忌去孩子叫劲,提醒其他家长控制宝宝的情绪,学会轮流,同时准备2份或多分同样的教具。
3、孩子操作时,提醒家长注意宝宝安全,尤其不要将细小物品塞到口鼻耳里。
4、多给孩子自己操作的机会,避免包办代替或情绪急燥
5、提醒家长指导宝宝自己把玩具送回原处,培养宝宝秩序感。
6、事多的家长或者比较激进和暴躁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坐在一起。
每个环节的活动分主次,教师要掌握哪些是重点。一般情况下,活动内容不要安排太多,大运动量的活动与安静活动要穿插进行,由于孩子年龄小,要充分考虑到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可以安排一些喝水、小便、自由活动的环节(这时组织者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水杯引水、有小便知道坐便盆等);让参加者有自主选择的活动机会,每次活动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例如投放一些图书、玩具材料供孩子挑选;在分散活动中开展个别指导,与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材料,告诉家长这也是很重要的养成教育过程。
适当留家庭作业:1、A4纸,回忆今天所学内容及目的。2、提供给家长类似于家庭中的亲子游戏内容,鼓励家长举一反三,鼓励他们创编更新的形式和方法。3、每月在妈妈聊天室,让家长交一份反馈表,以书面形式递给老师(如孩子的进步、家长的疑惑。希望哪些方面再多些培养),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4、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适当安排家长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孩子的发展有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3、活动结束:活动结束后,配班老师欢送孩子,主班老师整理玩具、卫生。
综合课课例样本
13—15个月亲子教育综合活动方案
一、自信宝宝——自我介绍
教具构成:小铃鼓若干
适用年龄:13—15个月
教育目的:让宝宝认识同伴、熟悉环境,在亲切友好愉悦的气氛中,宝宝渐进活动之中。
活动过程:
①教师向大家问好,并进行自我介绍。
②按顺序请家长带着宝宝进行自我介绍,妈妈用宝宝的口吻说:“我叫×××,大家好!”“我是×××的妈妈。”当妈妈介绍完后,教师带着大家一起鼓掌欢迎铃鼓:“×××、×××欢迎你。”
③接着下一位家长做自我介绍,直到每一位家长介绍完毕。
家庭指导:有的宝宝第一次来参加亲子班,不能很好地参加活动属正常现象,家长不用着急或强迫宝宝参与活动,当宝宝慢慢熟悉环境,对活动产生兴趣后,就乐意参与了。
注意事项:亲子教育的建立,如同建造一栋大厦,表达成此目标,家长和教师首先应做好“打桩奠基”的工作,找出并界定哪些构成亲子课程的“基础东西”设计出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亲子课程。
二、健康宝宝——宝宝棍操
教具构成:每人一根长70,直径56装饰漂亮的小棍;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
适用年龄:13—15个月
教育目的:借助棍子的支持,由成人协调完成训练动作,以促进宝宝身体和智能的协调发展。
活动过程:
①教师:“今天,老师和宝宝一起来学做新操——棍操。”说完,教师发给每位宝宝一根小棍,大家一起来做操。
②教师手拿小棍,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示范
儿歌                          动作
小小棍,长又长              家长站在宝宝身后。
我和妈妈来做操。            一起握住小棍准备做操
举一举,举一举,            家长带着宝宝一起往上举。
蹲一蹲,蹲一蹲,            家长带着宝宝一起往下蹲。
弯弯腰,弯弯腰              家长扶着小棍和宝宝一起弯腰
蹦蹦跳,蹦蹦跳              家长扶着小棍让宝宝学做跳的动作
多做棍操身体好。            握着小棍踏踏脚。
③反复一遍。做完操后,要求宝宝自己把小棍放进筐里
家庭指导:宝宝一岁后,开始会走路了,但走得还不稳,因此不能独立做操,借且小棍的支持,来发展宝宝的动作。刚开始时,宝宝没有做操的意识,家长可以自己拿小棍来做示范,不用多久,只要宝宝看见小棍就会主动做操。
兴趣点:彩色小棍
三、智慧时间——认红色
教具构成:红色球、红色积木、红帽子等宝宝熟悉的物品3—4件,其它不是红色的物品1—2件,每人一份
适用年龄:13—15个月
教育目的:学认红色,让宝宝接受第一个共性概念,那一词不单指一物,而是指许多颜色相同的物品。
活动过程:
①教师出示布遮住的小筐:“宝宝看,这里有什么呢?”说完教师拿开遮布,出示红色的玩具,告诉宝宝:“这是红色的小球,这是红色的积木,这是红色的帽子,这些都是红色的”说完,教师把筐里所有的红色玩具拿出,展示给宝宝看,让宝宝感知红色。
②教师拿起小筐里剩下的玩具,告诉宝宝:“这些都不是红色”说完,教师发给每人一筐玩具,家长和宝宝一起玩,家长可用语言提示宝宝:“把红色的小球给妈妈。”当宝宝拿对后,家长立即亲亲宝宝,绐予奖励,然后鼓励宝宝:“把红色的积木给妈妈”当宝宝拿错时,家长可用身体语言,如摇摇头,摆摆手,告诉宝宝拿错了,再扶着宝宝的手去拿“红积木”
家庭指导:在宝宝心目中,看到的第一件红色物品就叫红色,其他则不确定,因为过去的宝宝所以认识的都是一物一名,没有接受过共性的概念,而理解真性的概念要比认识一件物品更要难得多。所以在教宝宝认颜色时千万不要急躁,让宝宝记住大家红色物品后,才能逐渐理解红色指的是色彩。
四、音乐洗礼——到老师这里来
教具构成:红色按摩球每人一个(或红色儿童球)
适用年龄:13—15个月
教育目的:能听着音乐走到成人面前,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力,训练宝宝走路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拿着按摩球逗到宝宝:“宝宝看,这里有好多红色的球,宝宝来拿吧,”“老师先请×××宝宝来拿吧,”教师开始唱歌,请宝宝来拿玩具,此时家长可以跟着教师一起唱
2、如果宝宝不能自己走,家长可扶着宝宝边唱边走,到教师面前拿按摩球,当宝宝开心地走到教师面前时,教师亲亲宝宝再将球交给宝宝。
3、教师唱着歌每个宝宝来拿球
4、宝宝拿着球,家长和宝宝一起玩。家长拿着球,唱着歌请宝宝来拿,家长可根据宝宝走的能力而确定距离的远近,当宝宝走过来拿着球后,让宝宝玩一会儿,家长再唱着歌,让宝宝来拿球
歌曲:
到老师这里来
1 = D 2/4
2  2  4  4  3  1  2  2  4  4  3  1 ×× ××  2  5  1—
宝宝  走啊 走啊   宝宝   走啊  走啊 来来  来来  走   过来
家庭指导: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力,平时家长应让宝宝先听,然后再慢慢地学着做,熟练的动作再加上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兴趣点:红色小球
五、快乐时乐——滚球
教具构成:按摩球每人一个
适用年龄:13—15个月
教育目的:促进宝宝由爬到走的进程,发展宝宝走路的能力。
活动过程:
①家长唱着歌和宝宝一起玩球,教师拿过一宝宝的球,和宝宝一起玩滚球的游戏以示范。教师把宝宝喜爱玩的球往前滚,宝宝会爬着去追球,这时他走不如爬更稳定。但爬会比走的更累,把球滚得慢些。这时,家长可给予宝宝一定的帮助,鼓励宝宝试着走着去拿;当宝宝追到球后,家长应亲亲宝宝,以示鼓励,让宝宝玩儿一会儿后,家长又能把球向前滚,鼓励宝宝去追球。
②活动结束时,请宝宝把球放回筐里,让宝宝养成玩后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家庭指导:12—13个月是宝宝双手控制物品运动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但以单手为主,发展好的宝宝可以双手同时控制
六、亲情互动——宝宝开飞机
适用年龄:13—15个月
教育目的:练习宝宝走的平衡能力,初步感受旋转的快乐
活动过程:
①家长和宝宝面对面,让宝宝两臂打开做机翼状
②家长引导宝宝向前走,自己向后退,念儿歌:“飞飞飞,飞飞飞,宝宝的飞机上天啦”(举起宝宝并向前飞)“飞飞飞飞飞飞”(举着宝宝原地转圈)“宝宝的飞机降落了”(放下宝宝)
③游戏反复几次
七、齐齐开心——彩虹伞
教具构成:彩虹伞一把,红色标牌一块,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
适用年龄:13—15个月
教育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①找颜色。打开彩色伞,铺在地上,老师手拿红色标牌:“红色,红色在哪里?宝宝快去找红色。”说完家长带宝宝去找彩虹伞上的红色,找到后家长配合教师:“红色,红色在这里”教师再请宝宝去找红色。
②花儿花儿。全体宝宝坐在伞中间,家长拉着伞边,教师和家长拉着伞边,教师和家长一起说:“花儿花儿闭。”全体家长手拉手彩虹伞,往中间合拢抱住宝宝:“花儿花儿开”全体家长往后退,打开彩虹伞。教师带着大家反复几次。
结束活动:卷花卷。教师带着家长和宝宝一起卷花卷:“卷花卷,卷花卷,卷成一个小花卷;卷花卷,卷花卷,卷成一个大花卷。”教师收起彩虹伞。“小宝宝,快快来,我们一起点点头,我们一起拍拍手,拍拍手;我们一起说再见!”
四、开办亲子园该注意的问题:
1、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开展亲子活动需要活动一定的空间、场地、必要的设施和玩具和材料。应根据活动场地的大小决定参与的人数;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设施。例如引导孩子练习爬的动作必须要有清洁的地垫或地板;玩具材料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时要提供孩子喝水、小便的条件,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室的布置:
(1)面积在40—50平米之间,上限不超过12个人,8、9个家庭最合适墙面温馨简洁,色调柔和。鹅黄、浅绿、浅粉、浅蓝、浅桔,以浅色系为主,色调加灰,上面可以点缀一些世界名画,装饰画,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对郭进行美的熏陶。
(2)地面不建议用塑料软垫,孩子不易走软垫,软软的会太累,不利于幼儿腿的力度和触觉的训练。可以铺一层薄海绵垫再铺一层色调柔和的地革,易于清理,孩子走也方便。
(3)地面贴一个大圆圈我们叫它蒙错线,避免大家在活动室没有方位感两个控制点间距离40厘米。针对大小班组,可以粘两个圈,外圈适合人多大班如10个家庭左右,内圈适合人少的小班如五个家庭左右。室内2—3节教具柜就可以,用于盛放以前操作过的玩具、新玩具、适应近期发展的玩具。所有玩具都用帘子遮挡,不能够裸露,避免孩子分散注意力,教师要用什么拿什么。每周玩具清洗,地垫每次用完都擦拭。鞋柜可以放在活动室外面,总之,所有装饰力求温馨简洁,有家的感觉。
课前准备包括哪些:人员准备和资源准备(环境准备)
A、人员准备:老师   仪容仪表   穿运动系列装扮为主,服装颜色清新、长短适中,老师束发,不能够散发,有的都不留刘海或直接盘发  手上身上无装饰物  指甲无装饰,无长指甲  可化淡妆
B、资源准备:环境是否卫生——主要是地面及教具架是否有灰尘
室内空调、CD机、电器是否配置合理,能否使用,裸露的电源插座是否已经遮挡好。
冬天南方室内18、19度,夏天27、28度,最好购置带有清新功能的空调,以保持室内空气不混浊。
玩具方面:玩具数量是否充足,跟主题活动相关的教具是否达人手一份,玩具是否有破损、缺的所有木质玩具用砂纸把边缘的毛刺磨光滑,避免伤及孩子的小手。教师教案是否准备完善,主配班一起备课。
附:避免忘记课程环节的小技巧:新教师可以在上课对面准备一个小提示板,上面写好今天上课每个环节的名称,当忘记下个环节应该上什么时可以看一下提示板起到提示的作用。
美劳活动时可以准备一些湿纸巾,活动后擦手。
2、根据家长和社区需求开展多样化的亲子活动指导。亲子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开展一般的亲子活动课程,还可能性以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例如“亲子郊游” 、“亲子俱乐部” 、举办“亲子运动会” 、“亲子游艺大会” ,开设“玩具图书馆” 、“妈妈聊天室” ,进行“入户指导” 等,增进亲子园与家长的广泛联系,以列丰富多样的方式服务于社区的儿童家庭,使家长在活动中得到科学的育儿指导。
3、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开设“亲子活动教室”除了需要添置必须的设施(现成的玩具、材料等),许多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应成为可以利用的极好资源,组织者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物的使用(参见活动设计内容),例如:各种物品包装盒、包装带、树的落叶、水果核等巧妙的运用。这些废旧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资金,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的直接的感知和探索学习。
4、亲子活动与定期的家教讲座和咨询活动结合,使家长得到更系统、更深入、更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发展,注重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亲子活动不仅需要组织者精心设计和组织,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成功的亲子活动,离不开两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与孩子共同成长!
第二节   蒙台梭利教育在亲子中的运用
基础理论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概述
1、蒙台梭利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玛利亚 ·  蒙台梭利博士(MariaMontessori)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70—1952)毕生致力于幼儿教育。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博士(MariaMontessori)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是一位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 · 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好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且人的博爱胸怀。
蒙台梭利五岁时开始了她的好学生涯。蒙台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玛利亚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教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玛利亚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以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台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老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1883年,父亲因为职务上的关系,将全家迁往罗马。在那儿,蒙台梭利开始她多彩多姿的求学过程。
1883年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工科组就读(当时极少有女孩进入工科组)——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 ,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 的思想来源。且于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学民产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台梭利又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好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女孩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1896年,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塔和塞根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玛利亚 ·  蒙台梭利为儿童教育事业的贡献:
蒙台梭利在担任助理医生期间(1896—1898),主要是治疗智障儿童。当时意大利把智障儿童与精神病患者一起关押在疯人院里。室内没有玩具,甚至没有任何可供儿童抓握和操作的东西;管理人员态度恶劣,根本不组织任何活动。蒙台梭利对这些儿童的处境深表同情。通过观察和研究,她深深感到,这种医疗方法只能加速儿童智力下降。从此,她对智障儿童的治疗和教育问题产生了兴趣,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他们。
1898年,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蒙台梭利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指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厌学问题” ,并向社会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蒙台梭利发现,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水平一般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差,但与年龄更小的正常儿童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感官发育不完善,动作不协调,走路不稳定,不能从事脱衣服之类的活动,没有掌握语言,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她确信,自己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获得显著的效果。于是,她决心献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1901年,蒙台梭利离开精神治疗学院,再次回到。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以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教育正常儿童的方法,为以后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4年—1907年,她担任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并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教育人类学》一书,于1908年出版,是当时意大利第一部关于人类学的著作。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创造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
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它是蒙台梭利的第一部关于幼儿教育的丛书,1912年这部著作被其美国学生翻译,在美国出版,1913年被学生带回德国、法国。
1914年发表《蒙台梭利手册》(DrMontessorl’s Own Handbook)该书是应美国教师、家长和教育家的请求而写作的。它不仅运用蒙台梭利的方法和教具的指南,而且是指导教师设计和制作教具的参考书。那年,被日本学生带回,同年,传入中国。当时,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年—1915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1925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成立。蒙台梭利出席了协会的九次国际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第一次(1929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第二次(1932年)在法国尼斯,第三次(1933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第四次(1934年)在罗马,第五次(1936年)在英国牛津,第六次(1937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第七次(1938年)在英国爱丁堡,第八次(1949年)在意大利的山瑞穆;第九次(1051年)在英国伦敦。
1926年,在日内瓦“国际联盟”会议上发言,呼吁和平,争取儿童权利,同年去柏林讲演,并举办教师培训班。
1929年,发表《教会中的儿童》(The Cheile in the Church).本书系蒙台梭利于1922年写作有关天主教会儿童宗教教育文集的再版。
1934年,二战,德意日为轴心国,墨索里尼下令关闭意大利所有的蒙台梭利学校。查禁她的著作。她本人被迫离开祖国,1935年逃往西班牙。因西班牙内战爆发前往英国1935年在英国出版《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1936年,在荷兰发表《家庭中的儿童》(The Cheild in theFamily)。在荷兰为儿童创办一所新学校。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伦(Laren)安家。后来在这里创办了一所教师训练学院,也就是师资培训学院。
1939年,去印度,并带了全套教具与理论丛书给印度。在马德里开设训练课程,培训幼儿教育师资。并到印度各地指导幼儿学校。在印度停留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4年,前往锡兰(即现在的斯里兰卡)开办教师培训班。
1945年,在印度遮普尔参加首届“全印蒙台梭利大会” 。
1946年,发表《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New world),主要内容是强调和平时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蒙台梭利离开印度回到荷兰。同年去伦敦和苏格兰讲学,在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接受英国授予的荣誉院士。
1947年,意大利政府请她回国重建蒙台梭利学校。在罗马参加庆祝“儿童之家”创建40周年大会。在意大利,她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爱戴,并授予她当地“荣誉公民”的称号。
1948年,再次去印度,并建立示范学校(Model school),指导讲学。同年发表《开发人类的潜能》(To Educate the Human Pottential),论述一般教育哲学及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
1949年,发表《有吸收力的心理》(The Absorbent Mind)。该书是蒙台梭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印度各地开设训练课程的讲演集《和平与教育》(Peace and Education)
是她在多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及世界和平大会上的演讲集;《人的形成》(Formation of Man),论述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特别强调3岁前幼儿的教育。到巴基斯坦指导开设幼儿教师培训课程。同年到法国接受“荣誉军团”勋章。
1950年,发表《儿童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到挪威,瑞典讲学不久又回到意大利,在培卢查开设和指导教师培训课程。
1951年到荷兰,接受姆斯特丹大学授予的“荣誉哲学博士”称号。
蒙台梭利             于1949、1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
蒙台梭利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实现世界和平奋头了一生。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例如,法国授予她“荣誉社团会员勋章” ;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她“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
特别记住:1896、1907、1909、1925、1934、1951、
1993年在中国开始广泛流传,目前中国只有西藏没有流传。
二、蒙台梭利方法在我国的传播
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传播的趋势是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几个省区和直辖市。
1、传入初期
早在20世纪初,随着《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译本的出现,蒙台梭利教育即传入我国。当时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评价蒙台梭利说:她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1914年,江苏省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 ,1923年,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开办了两个蒙台梭利班(1926年因人事变更而停办),这些是蒙台梭利传入我国之初的情况。当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一经引入,即受到国内幼教界的好评与欢迎。
2、未传播期
但处于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制约,不适合开办蒙台梭利班,当时,政治衰败、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幼稚园的数量极其有限,且多由外国支委会开办,国人办的幼稚园数量少、规模小、经费有限,无力采用被人称道的蒙台梭利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蒙台梭利博士致函中国教育部长,邀请中国派员赴罗马参加教育培训,并征集在中国采用该教育的报告及书籍,我国时任教育部长蒋麟先生回复称:你的教具颇多,但不甚经济,中国多采用设计教学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购置教具,又称中国没有实施蒙台梭利的报告文章及翻译的书籍等。教育部长之言反映了当时的实情,蒙台梭利教育虽受到称赞,但不适应当时我国的国情,因而未能传播开来。
3、遭遇批判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国家的全面建设,蒙台梭利教学法被认定是资产阶级的不良产物,故被批判排斥。当时政府提出了“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中央教育部聘请了苏联幼儿教育专家,翻译了苏联的教材,以苏联的学前教育模式改造中国的幼稚教育。将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幼儿教育家均视为资产阶级性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法同样未能免于批判,被冠以唯心主义世界观、资产阶级儿童中心主义、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教育、机械地感官训练、以弱智儿童的教育来教育正常儿童等,遭到全盘否定。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是伴随政治运动的兴起而进行的,因此已不计其数了。长期批判造成的后果是:阻碍了人们真实地了解蒙台梭利其人及其教育;由于批判所持观点的偏颇,导致抵毁和扭曲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实践中禁锢了蒙台梭利教育,致使无人知晓,更说不上采用了。
4、实验传播
1978年以后,新的一页历史被掀开,学术界逐步走向务实,走向开放,走向纠正错误。打开了国门后,我国幼教界前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乐山先生从外部世界的幼儿教育中发现了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存在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终于在1985年——中断了60年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卢教授编著的《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 、《教育中的自发活动》 。同时在大学的课程也中止了对蒙台梭利的批判,而代之以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客观介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境外的幼儿教育交流日益迅速,一些热爱国家、热心幼教的人士带来了台湾幼儿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信息,并拟将这一优质的幼儿教育方法提供给大陆的广大幼儿。他们找来合作伙伴,实施夙愿。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台湾蒙台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合作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项目,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爱北京市北海幼儿园成为该项目的实验基地。1994年暑假,台湾派讲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培训老师,秋季开学后便正式启动了“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研究”课题。1994—1995年,一套具从台湾拿来将近10万,后来派人去台湾学习生产教具的技术,北师大威斯达公司紧跟实验研究,于1996年春季完成了蒙台梭利教具的生产,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蒙台梭利教具的公司。与此同时,北京市崇文区第三幼儿园,宁夏银川市蒙台梭利幼儿园也相继开始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实验研究。至此拉开了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儿园中应用的序幕。
实验进展的成效渐渐影响开来,首先被吸引的是家长,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这一良好的教育,渐渐地便有更多的幼儿园开设了蒙台梭利教育实验班。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传播的趋势是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几个省区和直辖市。
前年对第一批蒙氏班儿童追踪报道,他们人际交往好、秩序感强……
中国的语言教育胜过任何一个国家,无须引荐蒙氏语言教育。
蒙台梭利名言——被多所学校所挂着宣传:
我听到了,我就忘了;
我看了,我就记得了;
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孩子上学作准备,
而是为了孩子将来的生活作准备。
给孩子一套有秩序的生活规范,但其中保留一些自由的空间。
三、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重视看重儿童
好非常看重也非常尊重儿童,认为儿童的天性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矿藏,要以非常心对待儿童,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自由的,自由观中的[自由]是蒙氏教学的一个终点目标,而不是一个起始点。一个真正自由的孩子已经能够慢慢展现潜能,比较喜欢自行思考解决问题,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请求协助,并且接受指导。一个不能自律、未经琢磨的孩子并不自由,他不但是随自己内在的欲望所控制的妈隶,而且还会过度地依赖别人。一个真正自由的孩子,长大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自由的大人。随心所欲并不能让他自由,教导他如何去做正当的事才能让他明白自由的真谛。在保障每个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求孩子自律。不破坏环境,不妨碍了人。
2、对儿童观的新发现(记住这6点)
A、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潜力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大人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打架骂人,其实孩子早学会了。
B、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具有双重胚胎期。(生理胚胎和精神胚胎:一个是在出生以前,与动物相同;另一个时期是出生以后,只有人才有,靠承成人的教育完成。)
C、发现儿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指的是在儿童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儿童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物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不需特定的理由而‘对某些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不厌其烦地重复,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重复突然雪出某种新面能为止。’在这段时期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正是根源于儿童要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强烈要求。”
D、发现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如6岁以前,似波纹式
2岁   有一些基本生活能力,但是与大人对抗,不顺从,不喜欢服从成人指令。
3岁   情绪平稳
4岁   又暴躁不顺从
5岁   恢复平静  自理能力强  能够帮成人做事
6岁   主意多   跟你对抗   又不听话
7、8、9岁   能够初步控制,逐渐平稳
对儿童新发现分:0~56幼儿期   6~12儿童期   12~18青春期
E、儿童具有个性化的发展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F、儿童发展具有内外动因   内因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外因是承认所准备的环境,儿童的发展是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四、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成人切忌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自我为中心)看待儿童,尊重儿童自然成长法则——儿童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育目的:
1、教育三要素:教师、幼儿、环境
什么样的环境适宜孩子:
首先,自由的原则。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孩子有权选择自己要操作的教具。
其次,要求环境的结构和秩序   教具摆放有序。
第三,真实与自然   认识鱼   ①鱼缸的鱼 ②桌面实物鱼 ③嵌板 ④图文配
认识蔬菜水果都是真实的
第四,适宜的环境,必须离不开美的气氛。和亲子室装饰差不多,幼儿操作中可民认放舒缓的音乐,清晰、大方、高雅。
第五,教具    材质:纯木质   手中的教具规范。
第六,活动室氛围有且于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混龄编班是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很大的区别所在,一般把3~6岁的幼儿按一定的比例编入到同一个班组里,并且随着教学进度,最大年龄段的儿童升入小学,最小年龄段的儿童再补弃进来,如此循环下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年龄较大的儿童自发地去帮助较小的儿童,并激发其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则从年龄较大的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及模仿的榜样。在混龄班中,儿童在平行班里有可能产生的学习压力和挫折感大为减少。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有利于建立关心、理解、分享、轮流、合作,            但混龄在我国不便老师准备教育活动。
第七、成人是儿童活动的协调者。孩子在自我操作中找规律,教师对孩子无法进行时适当帮助,致力于培养新人类与创造理想新社会。
目的:培养正常化儿童(自信的、整洁的、有礼貌、有风度、学习能力强、爱思考、社交能力强的儿童)
3、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而准备大量的教育内容
①有教育展现的教育内容: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艺术教育   6类
②无教具的教育内容:社会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
基本动作练习(大运动与精细动作)        亲子班以精细动作为主
自我服务:喝水、穿衣、洗手、洗脸、吃饭、上厕所等(3岁前初步)
环境的照顾与为他人服务(扫地、整理玩具……)4岁后才会做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传递书的时候双手递、递剪刀礼仪等)
感官教育包括:
大小       高矮、粗细、长短
颜色       种类、名称、深浅
形状       平面
亲子班视(大小、形状、颜色)触(粗糙、光滑、轻重)比较重要
听、嗅、味在亲子园不单独训练只做随机教育如吃点心或水果时
蒙台梭利教育最大的特点:能够把比较抽象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具里,以此来完成自我学习的教育。
教具有最大的特色:自我订正
教具操作
一、蒙氏教室常规
1、走线:规格、音乐、目的、方法
规格:在活动室中心画内外两条椭圆形的同轴线:外圈与活动室墙边距离1。5~2米,外圈与内圈间距为30~40厘米。如果教室面积大,幼儿人数多,走线圈可以适当调整,但是,最好不要小于30厘米,以免影响幼儿走线时互相影响。线的宽度要适合幼儿的脚,以5厘米左右为宜。
音乐:可以准备轻柔舒缓的慢节奏音乐。
目的:“线上步行练习”要求儿童把一脚的脚尖和另一脚的脚跟相接触,同时置于一线上,在这种状态下双脚交互前进时,是很容易失去平衡的,因此,线上练习可以促进孩子平衡与协调能力的发展。我们为宝宝准备了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宝宝在一个放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练习。
方法:A、脚踩在线上,眼睛直视前方,两手自然下垂。B、慢慢的把一只脚摆在另只脚的前方,后脚脚尖接着前脚的脚跟,顺着线走,两脚交互前进。C、如走不稳,双手可以稍微提起以帮助身体的平衡,稳住重心,一步一步地前进。D、向后  人距离适中,不要太近,以免互相影响。(大孩子延伸:头顶沙包、小碗、手托托盘,里面放豆子,一只手拿勺,勺中放乒乓球等)
2、工作毯的使用方法
A、双手捧住卷起的毯子,手的位置大约在地毯的1/2稍上处。
B、手持地毯,慢慢地站起来。
C、稍微将地毯拿开一些(使地毯距身体约5~10厘米)。
D、以此方式将地毯拿(搬运)到地毯架旁(或将地毯放在地上打开)。
E、将地毯竖直放入地毯架,不要使地毯散开。
3、拿托盘(长40~50厘米,宽20~30厘米)方法
A、教师取来托盘置于桌上,向幼儿示范拿法:两手分别握住托盘边缘,轻轻地将托盘托起,手臂与地面平行并成直角弯曲,上身挺直,眼睛在注意托盘的同时也注意前进方向。
B、保持这个姿势缓步走向目的地,行走时注意保持平衡,不要使托盘内的碗或坏的位置偏向一边。
C、放下托盘的动作同样要轻,尽量不要发出声音的水平放下。
D、询问幼儿:“想不想试试看?”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练习。
E、其他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请愿意帮忙的幼儿将教具用托盘送回。
二、日常生活(精细动作)
大把抓珠子、大抓手嵌板(几何印章)、三指抓木桩、夹弹力球、筷子夹豆子、两指捏牙签、塞硬币、拧瓶盖、拧螺丝、捶打工作、折叠、舀豆子、倒豆子、串珠、水果切切乐
三、感官:  视觉        大小(插座圆柱体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
颜色(色板1)
形状(几何图形嵌板橱第一层   基本操作屉  圆、三角、正方形)
注意提示认知三要素——GPS法  名称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触觉        触觉板第一组、温觉板的冷暖两块
三、蒙氏课程在亲子里的运用
蒙台梭利亲子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各种轻松愉快具有教育意义的亲子活动中发展,生活自理、感官认知、语言表达、秩序感的培养,使其潜能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亲子蒙氏班中,我们将纯粹的蒙氏教育(3—6岁)中的内容简单化,使它适合于0—3岁幼儿,所以在0—3岁的亲子蒙氏班中我们将蒙氏教育里的日常生活领域和感官教育部分拿出来作为家长和孩子的学习重点。
亲子蒙氏教案的流程讲解
精细动作训练
吸收借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独立性、秩序感、耐力、毅力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目标:
1、训练婴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肌肉的控制力。
2、培养宝宝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
3、使宝宝的无意识动作发展到有意识的动作。
4、培养宝宝的耐力、毅力和思维能力。
5、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6、活动中增强了幼儿的顺序性的培养,同时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做事有始终的好习惯。
活动原则:
1、自由选择——满足宝宝内心潜在的发展需要,培养独立性。
2、反复操作的原则——重复练习,不断完善自我。
活动内容:
1、发展小肌肉的动作: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及力度的练习。
2、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力、双手的协作能力练习,提高宝宝心理活动的目的性,锻炼动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3、手脑协调:双手的协调动作发展为智能发展铺垫基础。
4、感官训练:以视觉活动、触觉活动为主,调动感官系统的发展,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活动要求:
1、尊重宝宝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需要,自己选择玩具。
2、不打断宝宝的学习情况,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3、自己取放、整理玩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课程流程:
顺序
项目
时间
备注
1
接待宝宝及家长进教室
课前两分钟
2
走线
5分钟
主课老师带领走线,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3
???
??分钟
主课老师展示教具,并向家长说明教学目的及家庭延伸方法,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4
宝宝自由工作时间;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15—20分钟
两位老师合理分工进行个性化指导,保证每位宝宝都能得到针对于他的指导
5
集体互动游戏
5—10分钟
主课老师带领宝宝做游戏,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配课老师进行教学活动
6
欢送宝宝及家长
5分钟
课程结束,一位老师欢送宝宝及家长并整理教室卫生,另一位老师整理教具并摆放下节课教具
教案样本
生活班教案
第一周课程19—21个月
一、教学名称:
舀固体
二、教学目标:
1、锻炼三指捏物体,发展中指、食指、大拇指的精细动作。
2、训练手腕的移物及控制能力,加强顺序感(由左到右)。
3、培养宝宝学会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丰富宝宝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加强自我服务意识。
三、教具构成:
塑料托盘1个
塑料小碗2个
彩色小铃铛适量
小勺一把
四、教学过程:
1、课前两分钟接待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
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宝宝及家长,一位教师负责给家长发鞋套,另一位教师引导拖完鞋的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准备走线。
2、导入——走线
目的:帮助宝宝稳定情绪,更好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训练宝宝良好的身体姿态。
(1)主课老师带领宝宝走线,走线过程中将走线目的讲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宝宝安静完成走线活动。
(2)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开、关走线音乐,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3)音乐渐停后,主课老师请宝宝及家长坐在线上准备看老师操作教具。
3、教师引导展示
(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舀固体。把两个碗取出,左边碗装固体,右边空碗。”
(4)双手拿装有铃铛的碗摇一摇(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放好碗,左手拿勺子,右手示意三指捏的支作,缓慢捏住勺柄从左碗舀出固体慢慢倒到右碗中,(要求把左碗中的固体全部舀入右碗)这时把勺子放下,拿着刚才装满固体的小碗展示给宝宝看,摇摇头示意已经没有了,再放下说:“好,现在我们再来练练我们的左手”再把右碗的固体舀回左碗(做法和第一遍一样)。
(5)整理教具,把教具整齐放入托盘,向家长讲述教学目的及家庭延伸方法。
(6)双手拿托盘将其送回原来的位置:“玩具不玩了要哪拿的送回哪去。”
(7)卷工作毯,将工作毯放回工作毯架上。
变化延伸:
舀红豆绿豆细小的固体
家庭作业:
生活中,可以让宝宝自己试着使用勺子吃饭或是舀一些自己喜欢吃的小馒头等等。
4、宝宝自由工作时间: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1)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后,单腿跪在工作毯架旁:“现在请宝宝自己来取工作毯。”(提示家长注意宝宝安全,不要发生碰撞。)
(2)配课教师协助取完工作毯的宝宝将工作毯整齐的铺在蒙氏线的两边上。
(3)主课教师在教具架旁协助宝宝拿取教具。所有宝宝全部选完后,两位教师开始分工个性化指导。
(4)听音乐请宝宝将教具收回原处,一位教师:“音乐响了请宝宝把玩具收好从哪拿的送回哪去。”指导宝宝收玩具,另一位教师协助宝宝收工作毯。
(5)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的宝宝和妈妈一起坐到蒙氏线上和老师一起拍拍手。”指导宝宝坐回蒙氏线上,准备唱名活动。
(6)配课教师关掉收玩具音乐,准备好电子琴为唱名活动伴奏。
5、集体互动游戏
(1)唱名活动
目的: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增进社会性的发展。
准备:电子琴
手偶:小猫
唱名音乐:4 / 4       1  1  1—   3  3  3—   5  5  5—
×××  ×××  ×××
A、唱名前先讲解目的请家长协助宝宝完成唱名活动。主课教师:“唱名主要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增时宝宝社会性的发展。妈妈要鼓励宝宝参与活动中。好吧,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吧,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XXX请你们帮我唱我的名字吧”(先唱教师的名字,为宝宝树立自信心。)之后请宝宝依次起立,大家一起为站起来的宝宝唱名字,唱完名后教师要对宝宝的到来表示欢迎。例如:“欢迎XXX来上课。”
B、配课教师弹琴伴奏。
C、唱完所有宝宝的名字后,主课教师出示小猫手偶(做神秘状):“看看这是谁?小猫咪,想不想学小猫叫呀?快看看我怎样做吧。”引导宝宝进入下一环节。
(2)游戏活动
教学名称:
我是小宝宝
教学目标:
A、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
B、培养宝宝的模仿能力。
C、提高宝宝对课程的兴趣。
教具构成:
A、与游戏配套音乐《我是小宝宝》
B、手偶:小鸡、小狗、小猫、小鸭
C、音响
教学过程:
儿歌: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猫猫、喵、喵、喵、喵、喵。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狗汪、汪、汪、汪、汪、汪。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鸡叽、叽、叽、叽、叽、叽。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鸭嘎、嘎、嘎、嘎、嘎、嘎。
A、主课教师向家长讲解教学目的。
B、主课教师:“请宝宝和妈妈先看老师做一遍,老师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呀。”跟音乐先完整地示范一遍动作,要求动作规范到位。
C、配课教师控制音乐,在音响旁与主课教师一起做动作,同时协助维持课堂秩序。
D、主课教师:“刚才你们看见我做得好看吧,现在我请你们跟我一起学,老师怎样做你们就怎样做。”分解教授宝宝模仿四种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动作分解如下:
a、当儿歌说到:“我是小宝宝”时,请宝宝做拍手动作。
b、说最后一句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E、配课教师协助主果教师教授动作,随时观察宝宝的表现。有的宝宝不做时,请家长帮助宝宝一起模仿动作。
F、主课教师:“现在我请你们和我一起听音乐做一遍,看看谁帮得最好看。”带领宝宝听音乐一起做游戏。配课教师控制音乐,在音响旁与主课教师一起做动作,同时协助维持课堂秩序。
G、对课程作简短的总结,结束课程。
变化延伸:
如果宝宝已经能很好的模仿四种小动物后,可以变化延伸模仿其它小动物。
家庭作业:
家长要每天坚持和宝宝一起做模仿游戏。
6、欢送宝宝及家长
游戏结束之后,主课教师与宝宝说再见。课程全部结束,一位老师欢送宝宝及家长并整理教室卫生,另一位老师整理教具并摆放下节课教具。
第三节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亲子中的运用
一、理论基础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卡尔 · 奥尔夫(1895—1982年)享誉世界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理念,即原本性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愿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的和体验的。非常适合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单,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势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势。
奥尔夫音乐理念具有以下特性:
综合性:结合音乐、语言、舞蹈
即兴性(创造性)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适合所有人的
从本土出发:可作本土的延伸和变化
自生命开端的
一、奥尔夫教育内容
语言及动作造型:语言刘交流和表达的一种载体。因此,语言和音乐是不可分的。
动作造型:音乐和动作是人类表达的基本因素,好的音乐和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行为、独立性、交流和合作意识。
乐器演奏:通过乐器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乐器,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并对他进行能力训练,这必须以节奏为主,采用适合儿童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又向筒、木鱼、串铃等)
课程流程讲解
一、教学名称:《妹妹背着洋娃娃》
二、音乐目标重点:
1、学习分辨主旋律。
2、通过本周课程练习匀速节奏。
3、教宝宝进行简单的节奏问好。
三、音乐道具构成:
1、音乐《妹妹背着洋娃娃》
2、乐器:响板,塑料筐与宝宝人数一样
3、洋娃娃与宝宝人数一样
4、花束与宝宝人数一样
四、音乐活动内容:
1、课前两分钟接待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
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宝宝及家长,配课教师负责接待家长,主课教师引导拖完鞋的宝宝及家长进入活动室进行课前准备。
2、节奏问好环节
主课教师引导宝宝及家长坐在教师对面的蒙氏线上,配课教师坐在录音机旁边,进行节奏问好练习。
A、教师边说边拍手         X  X  X—
宝 宝 好
B、配课教师带领宝宝回答   X  X  X—
老 师 好
C、主课教师不出声音说“宝宝好”现时拍手   X  X  X—
宝 宝 好(不出声音)
D、配课教师带领宝宝用同样的方法回答    X  X  X—
老 师 好(不出声音)
E、主课教师向家长讲解节奏问好的目的:“节奏问好主要通过简单的问答呼应教宝宝练习四拍节奏。回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带宝宝练习。”
3、音乐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老师拿洋娃娃讲故事:有一天妈妈去上班了,妹妹带着洋娃娃来到花园看花,可是娃娃突然哭了起来,原来娃娃想妈妈了,树上的小鸟看见娃娃哭了直笑话娃娃没羞。小鸟对娃娃说:“娃娃别哭了,妈妈下班就回来了,我给你说一首儿歌吧,你可要听好了。”
4、按节奏说歌词环节
妹妹背着洋娃娃,走到花园来看花。
娃娃哭了叫妈妈,树上小鸟笑哈哈。
A、教师背着洋娃娃按节奏说歌词。
B、教师分句教宝宝按节奏说歌词。(可以请宝宝每人拿一个娃娃,抱着洋娃娃说歌词)
C、教师带领宝宝按节奏完整说歌词。
5、简单声势练习环节
A、教师请宝宝站在妈妈身后,拉着妈妈的手听第一遍音乐,妈妈按音乐节奏轻轻摇摆身体,宝宝身体随妈妈一起摇摆。配课教师放《妹妹背着洋娃娃》的歌曲。
B、听第二遍音乐时教师请宝宝坐好:“请宝宝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拍手。请妈妈跟音乐轻拍宝宝肩部,帮宝宝体会匀速节奏。”配课教师放《妹妹背着洋娃娃》的歌曲,同时一起拍手。
C、为满足宝宝对乐器的好奇心,请宝宝先自由玩一会儿乐器。
D、教师引导宝宝拿好乐器按节奏边说儿歌边敲击乐器。请家长轻拍宝宝肩部,帮宝宝体会匀速节奏。(注意只在主旋律时敲击乐器)
E、教师带领宝宝听音乐敲击乐器,请妈妈跟音乐轻拍宝宝肩部,帮宝宝体会匀速节奏。”配课教师放《妹妹背着洋娃娃》的歌曲,同时一起拍手。
F、教师调整宝宝在听第一遍音乐时的毛病,带领宝宝第二次听音乐使用乐器。
G、教师请宝宝将乐器放入塑料筐中,将筐送回乐器架上。
7、简单律动练习环节
A、教师听音乐展示简单律动动作。请宝宝观看。动作如下:
“妹妹背着洋娃娃,走到花园来看花。”背好洋娃娃在教室中按节奏行走。
“娃娃哭了叫妈妈,树上小鸟笑哈哈。”右手指一指高处,示意小鸟在笑。
8、音乐游戏环节(帮宝宝熟悉音乐旋律)
A、配课教师放音乐,主课教师请宝宝每人背一个洋娃娃,家长每人拿一束花围成圆,面对外坐好,听音乐,主课教师带领宝宝围着圆游走,家长摇动手里的花,当音乐唱到“树上小鸟笑哈哈”时,宝宝让娃娃亲一亲花。
B、听第二遍音乐时,宝宝与家长互换角色表演。
五、课程结束
A、主课教师拍手与宝宝再见  X  X  X  X—
宝  宝  再  见
B、配课教师带领宝宝回答   X  X  X  X—
老  师  再 见
第四节   感觉统合训练在亲子中的运用
一、基础理论
1、感觉统合的概念
聪明活泼可爱的宝宝是我们每个家庭中生活的乐趣,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的重视也越来越高了,但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胆小、怕黑、不喜欢与人接触、爱打人、咬手指、易迷路、身体不协调等情况,深深困扰了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感觉统合理论的诞生,大大的帮助了这些被困扰的家长和孩子们。
那么我们要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感觉统合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感觉统合呢。感统理论创始人艾尔斯博士这样解释,好说:“感觉统合即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不同通路的感觉信息,通过感觉系统把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最后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个过程,就叫感觉统合” 。
2、感觉统合的发展
1920年起源,人们以神经生理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自我组织的过程。1949年,Hebb研究表明发现人类的脑部随着感觉与动作系统地交互作用,塑造及组织了神经系统的连结,并进而发展出有功能性的行为。如:“思考、知觉、观念”构成。
1950年初,感觉统合的创始者珍 · 艾尔斯博士开始致力于感觉统合理论的研究发展。
1960年开始,美国有两个学者Hubel和wiesel往这方面钻研,至1981年终于得到结论,肯定了感觉统合对中枢神经的发展的重要性,并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艾尔斯博士在一九七二年提出感统理论。
(艾尔斯,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
我国感觉统合主要是从台湾引进的,说起台湾的感觉统合,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陈文德,另一个是郑信雄。
陈文德: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获硕士学位曾赴日本筑波大学攻读婴幼儿教育,现任奇德尔事业机构负责人。北医大客座教授等职位。从事幼教工作十余年,创办了7家两所幼儿园。
郑信雄:毕业于台湾高雄医学院,在美国休斯顿德州医学院专攻神经内科三年,曾任台大医学院神经科医师,台北儿童卫生中心医师。
3、感觉统合的生理基础
感觉:是人类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个别属性:颜色、气味、声音、质感、形状等等)。感觉是神经系统的食粮。
在一般人的感觉当中,感觉是指,视、听、嗅、味、触,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和运动觉(本体觉)。
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内部感觉:前庭觉、本体觉、内脏觉
视觉
视觉是人们获得知识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70%~80%是从视觉获得。
眼睛是视觉器官,视网膜是对光波非常敏感的接受器。
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
1、视觉联想能力。
2、视觉记忆能力。
3、视觉分辨能力。
4、手——眼协调能力。
5、视觉追踪能力。
视觉成熟的最重要的是焦距。
听觉
耳朵是听觉器官。
听知觉统合能力:
1、听觉辨别力。
2、听觉记忆力。
3、听觉编序力。
4、听觉理解力。
5、听说结合能力。
嗅觉
引起嗅觉的刺激是气化的化学物质。气化物靠空气扩散,故而嗅觉是距离性感觉,不必直接与刺激起源相接触,就可以产生嗅觉。
接受嗅觉刺激的感受器,是鼻腔内的一些线形体。
嗅觉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嗅觉的绝对阈限,随刺激时间的久暂,而有很大的变化。
嗅觉的个别差异甚大,甚至有些人缺乏嗅觉。一般而言,动物的嗅觉优于人类。
嗅觉统合能力: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多也最复杂的器官。动物里嗅觉灵敏的都较聪明,例如狗、蚂蚁(下雨的时候搬家,水可以淹多深)
味觉
味觉的感受器为味蕾。味蕾是一种球状的感觉神经细胞;该种细胞多数集结在舌尖、舌面及舌侧三处,少数散布在口腔内部。
味觉并非只是一种感受器,舌上的味蕾是分工专司的;人类的基本味觉,至少有酸、甜、苦、咸四种。此四种味觉的味蕾,在舌上的分布,也各自不同;甜在舌尖,酸、咸在舌两边,苦在舌根。
事实上,味觉并不是独立的,在动作时,味觉常常与其他感觉相互影响,以加强味觉的感受。因此,烹调是包括各种感觉的综合艺术。吃东西的时候,经常是既有滋味刺激舌头,又有气味刺激鼻孔,更有颜色刺激眼睛;美食的三大条件。所谓色、香、味具备者,正是如此。
味觉会影响生活品质。
味觉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婴儿的独立性,也可以避免挑食、偏食、厌食等坏习惯。
皮肤觉
皮肤觉是靠皮肤表面为感受器接受外来刺激而生的感觉。事实上,肤觉并非单一的感觉,而是包括触觉、痛觉、温觉、冷觉等感觉。以下分别作简略说明
(一)触觉
触觉,也称压觉,是皮肤表面承受某物体压力或触及某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因此,触觉的产生,因情况不同而分为两种:一种为被动触觉;另一种为主动触觉。根据人类经验可知,即使以同一物体为触觉,主动触觉的敏锐程度,将高于被动触觉。
婴儿对母亲的情绪依恋中,舒适的触觉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触觉的主要意义在于认识危险。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体各部位触觉敏度不同情形为:手指最为敏锐;脸部次之;肩部与背部较不敏锐。女性的触觉,均较男性为灵敏。
(二)痛觉
引起痛觉的刺激,可能是物理性的(如刀割、冲击等),也可能是化学性的(如酸碱侵蚀等)。刺激的强度达到对皮肤组织有破坏作用时,即会引起痛觉。痛觉的感受器为自由神经末梢。
痛觉的另一最大特征是,生理作用之外带有很大的心理因素;诸如注意、暗示、情绪、动机等状况,都会影响痛觉的感受。因此在某些情况之下,痛觉可由心理控制。
(三)温觉与冷觉
温觉与冷觉合而称为温度感觉。温度感觉的刺激是接触到皮肤的空气或物体的温度改变。
触觉统合能力:
触觉是皮肤表面承受某物体压力或触及某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触觉分为被动触觉和主动触觉。触觉的功能:①防御性②识别性。
触觉的主要意义在于认识危险。
本体觉(运动觉)
本体觉是学习能力、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本体感觉系统几乎与皮肤感觉系统一样庞大,它的感觉器官是一些藏在肌肉、肌腱、关节里的本体感受器。
本体觉统合能力:
本体觉由四个方面作用
①辨别位置:方向感和空间感
②运动:大肢体运动和小肌肉的运动
③身体形象、身体地图
④自信心和创造力(引申)。
前庭(平衡)觉
平衡觉是身体定向的一种感觉。
平衡觉的感受是内耳中的半规管与前庭(耳石)。
小脑即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通过控制身体平衡的器官。
平衡觉有时会产生错觉。
平衡三联——视觉运动、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
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保持平衡这三方面都要起作用。(闭上眼睛做金鸡独立的动作1分钟)
附:运动眩晕
运动眩晕是在身体运动时,所感受到的头晕目眩,甚至呕吐等不舒适现象,有的人晕船,有的人晕飞机,甚至有的人晕车。
为什么会产生运动眩晕现象?回答这个问题,新近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称为矛盾假说。按此假说解释,运动眩晕之所以产生,乃是由于个人从身体上与心理上所得到的两种讯息彼此矛盾使然。
按上述矛盾假说的原理,当我们的身体运动与我们预先所期望的方向不一致时,也会产生运动眩晕现象。
3、感觉统合的作用
感统的作用综合起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
3、综合功能。
4、保健功能。
二、感觉统合失调
(1)概念
由于大脑对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以致整个机体不能做出有效动作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在生理上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的障碍问题,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
(2)表现
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患感觉统合失调症,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人的感觉系统分为视觉统合系统、听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与平衡统合系统、本体统合系统等等。
视觉统合系统失调,不喜欢阅读,即使在课内课外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多字少字,颠倒顺序,写字出格,偏旁部首经常颠倒,有的甚至不愿识字,不会计算(或计算粗心一抄错,忘记进,退位)翻书页码不对等等视觉上的错误,从而造成学习障碍。
听觉统合失调:多数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喜欢和别人讲话,丢三落四,记忆力差,老师口头布置家庭作业或者下节课要带什么学习用具,他总是东张西望,老师的话全当耳边风,一点也听不进去。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以为那与自己无关。
触觉统合失调: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理上总有一种担心害快、易受惊,在学习与生活中则表现为好动、不安、办事瞻前顾后,甚至怕剃头、怕打针,这样的孩子被家长带到医院请心理医生诊断,总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
触觉敏感型:易紧张、胆小怕事,不合群,孤僻,挑食偏食,害怕陌生境
触觉迟钝型:
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分辨能力差,人情冷漠。
前庭平衡感失调:
前庭失调: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难与他人同乐;有的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慢,表达能力差等表现。
平衡感失调: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不准距离,生活中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甚至穿鞋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穿反。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平衡统合失调,往往会在心理上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认知热情。
站无站像,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燥,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及左脑的组织判断,逻辑能力陷于混乱中。
本体觉统合失调: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动作协调不良,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由于孩子总是顾忌身体如何行动,手脚不灵活,因此心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长期就会产生自卑。
附:感统失调生活细节上的表现
1、无法确定惯用手;
2、吃饭时米粒常撒满地;
3、倒水是困难;
4、整理不好餐盒和餐具;
5、剪指甲时特别紧张;
6、排列东西时无法抓到正确方向;
7、操作工具极端不自然,身体协调极差。(视觉、本体觉统合失调)
8、听写的测试常失败;
9、平常走路也有困难。
诱因:
(1)先天因素:脑瘫、出生窒息、缺氧性休克等;
(2)先兆流产,有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3)怀孕初期严重呕吐、偏食、早产,造成孩子先天营养不良。
(4)孕妇的不良饮食习惯。如好食烟、酒、咖啡等,使脐带毛细血管萎缩,胎儿获得的营养减少,孩子出生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5)胎位不正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6)剖腹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7)怀孕时用药不慎或情绪常处于过度兴奋或悲伤状态。
2、抚育不当
(1)家长怕脏或怕摔着孩子,没有让孩子适时爬行,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
(2)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孩子静坐多,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3)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心肺功能弱,口腔肌肉缺乏锻炼,甚至语言表达差。
(4)过度保护,不注重适龄基本能力的训练;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5)缺少伙伴,群体生活不足,造成触觉问题。
(6)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7)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3、教育有误
(1)情感爱抚不够,物质上宽松,精神上苛刻。
(2)不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集体教育(幼儿园)追求教育一致,不注重个性培养,排斥好动的幼儿。
(3)过早进行认知教育(读书、写字等专项技能学习)。
(4)不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5)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感觉统合失调四大原因
1、母体怀胎因素
2、早期环境因素(城市儿童生活都市化)
3、独生子女因素(现代家庭小型化)
4、平衡不佳
附:(一个人独守门户的现象;“第二书包”现象)
(4)危害
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严重影响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这些孩子在幼年时也许症状不明显,可是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显得有些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教师非常操心。
(5)对策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呢?一般认为先行一步的美国、日本主台湾等地从70年代就兴起的不打针不吃药的“游戏治疗法”对纠正与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症颇有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能力”。这些对于治疗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极为有益。
另外,家长不定期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高楼与孤独,让孩子在与人交流和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再就是家长尽可能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
(6)预防
早期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很重要,因为学习技能障碍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感觉统合失调,如果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和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半十分有益,而这一点恰恰是不少年轻父母所忽视的。
预防首先要从孕期保健开始做起,准妈妈有孕期生活一定要有规律,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三、器材操作
大龙球的玩法:
目的:
1、刺激前庭发展
2、触觉刺激
3、提高运动企划能力
4、群体合作和协调性
过程:
1、孩子趴于球(光面球)上时手脚自然放直,老师抓脚做前后左右旋转。
2、孩子仰卧于球上时,一样可做前后左右旋转。
3、孩子平躺于地,球从踝关节处旋转而上,老师用整个小手臂压于球上弹动
4、老师左右手协调,(注意力度)球不上孩子的脸。孩子的手也不去拍打球,那样孩子就无法放松。
5、孩子趴于地上时,球从脚底旋转2—3下上,手法跟孩子平躺于地一样,右手弹,左手压下往前,往后,注意安全。
6、一群孩子全并排平躺于地上,老师拿大龙球,挨个儿用球从孩子身上弹过
7、孩子可反过来,趴于地上,身脚自然放平,不屈肘。方法同上
8、让孩子站到墙角,老师与其面对面,中间夹一大龙球,同时使力。
9、对于小点的孩子可让妈妈抱着孩子坐于球上弹动,弹跳力别太高,然后让孩子自己坐在龙球上,妈妈扶腋下辅助弹跳,再来就站在球,辅助弹跳,坐着大龙球上丢接球。
10、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11、仰卧大龙球抓东西
12、挤压动动,让孩子对墙站,用大龙球(或花生球)先对他进行背部挤压,再做正面的挤压。
注意事项:
老师的脚一前一后站立,前脚放于大龙球下面,一手扶孩子腰,一手扶球,前后左右旋转,一般老师的手(虎口)要扶于孩子的腹部和背部,特别是旋转时。大龙球的功能:触觉(压),前庭(旋转)、本体(巅,跳动身体姿态)
练听:可让孩子耳边贴于大龙球上,老师在球的另一端弹球,让球发出声音。
练视:抛接球,拍球,手眼协调的运动都行。
老师放松动作:抖手,甩手,手绕圆,做上肢放松动作。
羊角球:
目的:
1、提升运动企划能力
2、肌肉的松懈
3、建立平衡能力
4、全身协调能力
过程:
1、手抓羊角,原地弹跳
2、手抓羊角,往前跳跃
活动延伸:
1、2—3个小朋友一组,一人一个羊角球,让其比赛,看谁先到终点。也可以采果子的形式,这边放一篮各种质地的球,让其运,看谁先运完,一次只可拿一个。
2、越障碍物,可在地上放小蹲子,让孩子绕过去。
弹跳飞人,用万象组的小蹲子及小棍球从棍的上空跳,可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去定高度。。
3、在地上放些小扣子之类的东西,让孩子边骑着羊角球边去捡,看谁捡的最我。
注意事项:
所有跳的动作,脚掌着地,腰要挺起来。平衡差的孩子易倒地,注意安全,教师可在后面保护其原地弹动,做熟悉了手放后面,脚夹球往前跳动。
花生球:
目的:
1、提升运动企划能力。
2、增加平衡能力
3、触觉学习
4、反应能力,及两个协作能务
5、身体协调能力
过程:
1、孩子劈腿坐于花生球上,前脚掌着地后脚跟稍夹紧花生球,可先做原地弹跳,熟悉后,可往前跳跃。
2、孩子辟腿夹着花生球,前脚掌着地,可往前跳跃。
3、可两个孩子一起坐着弹动一起往前蹦。要有口令配合,可背靠背,坐着跳。
4、孩子是跪姿,手掌放于花生球的1/3处,慢慢滚动花生球,使球的表面接触到宝宝的整个手臂内侧,并顺着力道用力前扑,手及时撑地走,直到脚面碰于球上,手撑地往后倒,顺力让球带宝宝往后滑动,直至脚在地上,手臂在还球上,滑动让手慢慢离开球面。(注意运动中头要抬高)
注意事项:
注意孩子的坐姿,以防跳跃时往前扑倒。两人合作时一定要有口令配合。
趴地推球:
目的:
1、内耳前庭系统的充分刺激有助于 “听语”能力的发展
2、促进平衡发展
3、左右手配合能力
4、拉长眼睛专注力
过程:
1、球离地面20~30公分的地方。
2、身体趴于地,抬头,双脚并拢,十指相对,两臂抬起对墙拍球。
延伸动作:
如想孩子开开心心的玩成你设计的推球数,可你躺于孩子身边看着或一起做趴地推球的活动,让其更觉趣味性。
注意事项:
如孩子的手臂抬不起可扶住其两臂。孩子做500~600个没问题,2岁4个月左右可做。
小按摩球:手心,脸上,脖子,(触觉学习)脚心按摩 (触觉,内脏的健康)
拍球:
目标:
1、增加手肌力
2、提高韵律感
3、增进感觉动作的手眼协调能力
4、籍由拍球,建立手臂的灵活度
5、提升速度,力量的控制,
6、拉长眼睛的专注力
7、手眼协调,左右配合能力,平衡能力
过程:
1、固定拍球面。把球放一箱上,固定,让孩子拍。
2、对地丢接球。
3、抓其手辅助拍球。
4、适当松手,如孩子能自行拍2—3个,让其脚半蹲,右手拍完,可左手拍,再是双拍。
5、再加跨拍,右手拍右脚跨,左拍左跨,双拍双跨。
对墙托球
目标:
1、增加手肌力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及左右协调能力
3、籍由托球,建立手指动作的灵活度
4、托球时所产生的规律,有益于手部精细动作的持续力
5、持久托球,可提升眼睛的专注力
过程:
1、两脚与肩同宽
2、离墙10公分
3、找1个目标
4、球与眼高一球,(球高眼低)
5、双手在球的同一部位,十指朝上。托球
活动延伸:
1、动作连贯时,则加强速度的规律
2、由双手托单球,依次进行,右手托单球,左手托单球,双手托双球。
丢接球:
目标:
1、灵活手臂伸展,手指伸张能力
2、增进双手,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
3、提升方向认知,力量大小,速度快慢的控制能力
4、借由丢接球的互动,建立社交能力
5、增进线条处理能力
6、提升视觉广度
过程:
1、双手将球由胸前呈抛物线状方向抛出
2、交换丢球的方式,依次练习向下丢,胸前平推,单手侧身丢,各种不同的丢球方式。
3、老师变换丢球的方向,训练其接球的反应能力
4、由短路离到远距离,开始训练丢球,臂力增强后逐渐增加丢接的高度和速度,增强其对接球的反应能力。
5、单球丢接球能力建立后,建立双球互换丢的练习,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孩子的能力没有达到很好的水准时,不要把难度提高了,那会让其对自己不自信。
大陀螺:
目的:1刺激前庭平衡2手脚配合能力3、触觉学习
过程:
又名旋转浴盆。让孩子一个人坐入大陀螺内,双脚盘起由慢到快的让陀螺旋转起来,也可两个人同坐在陀螺内协调用力使陀螺快速旋转。
注意事项:
对于小的孩子,老师可先辅助其左右晃动,再是辅助360度旋转。
1/4圆
目的:
1、籍由走动,增加空间,方向的认知
2、身体平衡能力的提升
3、增进眼脚的协调能力
4、自我感知能力
5、触觉学习
摆成S型,可正走,倒走,可抱球前后走。
可弯腰走,也可站着走过,注意中间换脚动作。
可立于墙上让其攀爬
可把1/4圆翻过来让孩子玩,上去时脚是一个一个上去的可两人面对面,做丢接球,可一球丢接,二球丢接,三球丢接。
可躺于上面做摇晃,可两人一起坐于里面做摇晃。
从这端走到另一端。要小心下来时打脚,所以快走完时,回头抓最上面的那根。
平衡台:
目的:
1、捉进平衡能力
2、增进眼脚的协调能力
3、增进空间概念如:左右,前后的认识
4、身体的控制能力
过程:
1、上的时候从中间上,脚称八字往外挪成与肩同宽。
2、做上下或左右摆动。
3、可在上面拍球丢接球,可丢双球。
4、可两人同时上,左可晃动,可丢接球。
5、可盘腿坐于中间做下下或左右的晃动。
6、可两个面对面盘腿而坐,可丢接球,拍手念儿歌等。
7、亲子里,可趴在上面或仰在上面晃动,老师一手扶腰,一手抓板。(前庭平衡)。
独角凳:
目标:
1、提升平衡能力
2、增进腿部肌力
3、刺激前庭平衡
4、促进方向概念
5、动作灵活能力,左右脚配合能力。
过程:
1、蹲下在拿凳坐,两脚并拢,手插腰。
2、可进行双脚交替踢腿,姿势要正确,踢完回来脚底依然是并拢的。
3、可边踢边传球。
4、可右(左)脚抬起,笔直,左(右)脚跳起来转圈。
注意事项:
根据孩子的情况增强难度,让孩子先做坐了方可做抬脚的训练。
阳光隧道:
目的:
1、强化触觉学习不足。
2、促进平衡发展
3、本体感的提升
4、刺激并调整前庭体系
5、提升方向感
过程:
1、爬着进去,退着出来。
2、里面可以放沙包,放触觉球,让孩子爬进去捡回来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感到害怕,可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增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加以强化,也可以隧道里放入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鼓励孩子爬进去取食物。
手摇旋转盘:
目的:
1、增强空间方向的认知
2、促进平衡能力
过程:
1、亲子里,盘腿辅助旋转。
2、盘腿旋转,自己使力。
3、站于上面,做前后走后的小摆动。
注意事项:
小心孩子的手放于地面上压伤
跳床:
目的:
1、身体的松懈能力
2、促进方向概念
3、提升身体的控制力
4、提升平衡感韵律感
5、提升粗大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强脚部的肌力
6、增进空间认知
7、内耳前庭系统的刺激,有助于语言的发展
过程:
1、前原地弹跳
2、双脚,往上跳,前脚掌着地。
3、能双脚跳了,可双脚跳,单脚跳,旋转跳
4、可加大难度,高度,可传接球
圆型方型滑板车:
目的:
1、增加速度的控制力
2、前庭刺激,有助于听说能力的发展
3、身体平衡能力的提升
4、建立感觉动作的协调能力
5、提升眼睛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
6、增进空间:中,高,低,(上,下)的认知
过程:
1、趴在上面正着走,双手一齐往前划动
2、倒着双手一齐往后滑动
3、盘腿坐在上面拉着走或自己双手放地上同时在地上划动,使滑板车往前移动
4、可盘腿坐在上面旋转
5、趴于地上双手交叉旋转,双脚可弯曲,膝盖并拢,脚关拢。
6、运球,俯卧天滑车上,从这边的球篮里拿出一个球,滑行放在另一边的筐里,
7、接龙游戏趴在滑板车上,一个接一个往前滑动后面的拉前面的小朋友的裤角或脚,老师可排第一,快速旋转,也可老师拉绳子让孩子快速旋转。
8、乌龟爬:胸腹挨滑板上,手往地上爬,脚屈起,双手一齐爬,伸展胳膊爬行,小屈臂,一定要抬头,双腿别分开。
9、青蛙蹬:两脚要抬高,屈腿,前脚掌用力蹬下并拢伸直。
10趴于滑板上推球游戏,姿势与趴地推球一样,可让孩子先练习对墙推球,再可两孩子面对面的推球。
11、并肩同行:两人并排,里边的手互相搭肩膀,外边的手放于地上,用力往前推,可往前,往后,旋转,注意要口令配合。
12、拉拢游戏:3人头对头,1手拉肩,1手趴于地旋转。往同一方向旋转。
13、追捕游戏,一人趴于滑板车上往前滑动,后一人追,警察抓小偷的形式。
14、蒙眼找人,趴或坐在滑车上的小朋友或老师蒙上眼睛,其他小朋友从不同的角落发出声音让其抓。
15、盲人推车:坐着滑板车上的宝宝睁着眼睛,妈妈蒙着眼睛推车,孩子指挥走,走好了后指挥妈妈上下左右把眼睛或鼻子,嘴巴贴于墙上。(听语刺激)
16、拉绳爬,幼儿仰躺于滑板车上,手抓绳,脚交叉于绳上,手用力往前行走。
17、从滑梯上滑下推单球——推双球,让儿童俯卧在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滑行,老师在滑板前方看孩子下来后可推球让孩子推球,单球推好了,可以推双球。
18、从滑板上滑下推单球——推双珠,让儿童俯卧在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同时滑行,老师在滑板前方看孩子下来后可推球让孩子推球,单球推好了,可以推双球。
19、从滑板上滑下捡沙包,让儿童俯卧在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滑行,在地上放上2—3个沙包,老师拿着迷你篮筐,孩子滑下的同时,捡沙包,放入篮筐。
20、盘腿坐于滑板上,从滑梯的高处向下滑行。小孩手用力后,手放膝上,上体前倾,大人,可十指向后,从大滑板上滑过。
21、仰卧于滑板上,从滑梯的高处向下滑行,头往上仰,双脚并拢。
22、俯卧于滑车上,从滑梯的下方往上爬,手抓滑梯两边,双手齐用力,头抬高,双脚关拢。
注意事项:
拿上1/3的地方,交给孩子时,孩子要从中间拿,以胸腹部靠着滑板,宝宝要上去的时候,老师手扶一角摆正轮子的位置,最好保护的地方是腰,再可抓踝关节,裤角,老师辅助时,脚错开。
踩踏车:
目的:
1、身体的协调能力
2、左右手左右腿配合能力
3、前庭的锻炼
4、关节的灵活
过程:
1、先一脚踏上去,另一脚在跟上去,可先抓扶手,做前后前进的动作
2、再做单手前后进的动作
3、最后是松手前后前进
延伸活动:
可先让其一个人玩,再可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好。尽量趣味化
圆桶吊榄:(竖抱桶)
目的:
1、前庭平衡的刺激
2、身体的控制能力
3、反应能力
4、身体的配合能力
过程:
1、上圆柱吊缆时,老师的手按住圆住上方。
2、大点的孩子可让其自行上去,小点的孩子可稍加辅助爬上去。
3、孩子胸一定要贴于圆柱上,要不就易掉下来,双臂交叉抱,双脚交叉。
4、扶臂前后晃动,然后再旋转,边旋转边问晕不晕,一定要有语言交流,下面可放软垫子。
注意事项:
如果晕的话,可有节奏的前后摆动。
吊网:(网缆)
让孩子趴在上面,可躺于上插豆,插棍练习,须双手同时插,熟练了插图形。速度可忽高忽低,勿快勿慢。成功率控制在前70%左右。
圆柱吊缆:(横抱桶)
1、一手扶吊缆,一手扶孩子身上,孩子手交叉抱于圆柱上,脚也要交叉。
2、上下左右晃动,旋转。两个孩子背对背时,胸一定要贴于绳子 上,也可一个人趴于上,画圈或前后左右晃动。可做(投篮、套圈等)
(吊缆或网缆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1、摇晃的动作,大约两秒钟一次即可;
2、吃过饭后,避免作此游戏,以免呕吐;
3、注意孩子的脸色,表情和姿态,有晕眩或害怕时应立刻做有规则的前后摆动,慢慢的停止。
4、如果孩子玩的非常愉快,而且没有任何人不适应,可做久一点。
5、操控时,最好能间隔做变化,时左时右,时而前后,时而三百六十度转,更可做数秒钟的终止。
二、感觉统合训练在亲子教育中的运用
感觉统合训练同样适用于0—3岁的宝宝,因为如果孩子在三岁以后有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体现,那么从3岁—7岁之间进行感统训练是最佳的训练时期,通过训练可以使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完全正常,在7—13岁之间进行训练是可训练期,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对于有感统失调症状的孩子进行训练,那么同样也有效果,但效果大不如3—6岁的训练。只能尽量的接近正常但不能完全正常。而在于0—3岁之间呢,属于感觉统合失调预防的关键期或者是最佳时期,所以我们亲子教育中也非常重视0—3岁宝宝的感觉统合的能力,俗话说,治病不如防病,在宝宝出生那一刻就对他进行有计划有方法的训练。那么可以对宝宝今后的感觉统合能力有很好的提升。
感觉统合的三大主要系统
(一)触觉系统
(二)前庭系统
(三)本体感觉
亲子案例
爱吸奶嘴的小宝
1、刷摩宝宝身体的游戏
2、软垫三明治的游戏
3、球池中翻滚的游戏
从不感痛的强强
在面对强强这类型的孩子时,可以透过下列活动来提高触觉的敏感度。可用软毛刷或治疗用的触觉刷来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脚部,以唤醒其触觉;让孩子多触摸各色玩具,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增进触觉识别能力;可在儿童游乐场中玩球池游戏,给予孩子触觉刺激;在家中亦可以进行毛巾或软垫游戏,将孩子包起来,让孩子在毛巾中滚动或扭动,有助于增加身体各部位触觉刺激的强度。
常晕车的小华
前庭刺激亲子游戏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家中小宝贝有类似小华的情况时,除了接受治疗外,爸爸妈妈在平时可教导下列活动,让孩子接受适当的前庭刺激。
1、父母可把小朋友抱高,做上下左右摇晃,刚开始时速度可稍慢些,适应后再加快。
2、可以跳跳床,增加全身的平衡及稳定运动。
3、可以练习翻跟斗,要注意小朋友是否容易头晕
4、可在家中的床上、垫子或毛毯上,父母抓住小朋友的脚,让小朋友做身体翻滚的动作。
“好色”的小明
1、可以和小朋友玩身体接触的游戏,例如用拥抱方式(松紧度依小朋友需求而定),前后,左右晃动,并持续至五至十秒。
2、让小朋友将自己用毛毯裹起来,然后再滚动着松开毛毯。
3、用不同柔软度或质料不同的刷子或布料,来梳刷或磨擦小朋友的四肢和背部。
4、用梳子梳头发增加对头皮的刺激。
以上几个活动要随时注意小朋友的反应及感受,给予的刺激不可过度,若有不安急躁的反应,应暂时停止活动。如果情况特殊,建议先接受专业的评估与治疗,再进一步同时配合家中的活动。
四、亲子园中的感统课例分析
1、你好、你好
活动目的:熟悉伙伴的名字,初步培养宝宝的交往意识。
活动准备: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请宝宝和家长手拉手四散走,音乐一停请家长引导宝宝找一个小伙伴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
(2)游戏重复进行,家长应鼓励宝宝尽量在每次都寻找不同的朋友,结识更多的伙伴。
2、小手小脚操
活动目标:训练宝宝的模仿能力,以及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宝宝与家长面对面站立,听着音乐边朗诵儿歌《小手小脚》边做动作
小手小脚
小手小手拍拍,(宝宝和家长面对面拍手两次)
我的小手举起来,(将手臂上举转动手腕两次)
小脚小脚踏踏,(宝宝和家长面对面各伸出一只脚顶在一起)
我的小脚踏起来(原地踏步)
小手小手拍拍,(宝宝和家长面对面拍手两次)
我的小手举起来,(家长和宝宝手拉手)
小脚小脚踏踏,(宝宝和家长面对面各伸出一只脚顶在一起)
我的小脚踮起来,(宝宝拉住家长的手将脚踮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宝宝和家长面对面拍手两次)
我的小手转起来(胸前转手腕两次)
小脚小脚踏踏,(宝宝和家长面对面各伸出一只脚顶在一起)
我的小脚踢起来,(宝宝拉住家长的手提腿)
我的小手拍拍,(宝宝和家长面对面拍手两次)
我的小手藏起来(将手背在身体后面)
注: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选择每一次学习的操节,可以两小节一教。
3、洗澡
活动目的:通过触觉游戏,提高宝宝的反应能力和耐受能力。
活动准备:小刷子、海绵球、排笔等。
活动过程:(1)教师:“宝宝刚才做操做得真好,宝宝们都出汗了吧,现在让妈妈给洗洗澡吧。”(教师把准备好的小刷子、海绵球等发给家长)。
(2)请家长边和宝宝一起朗诵儿歌《洗澡》,边用小刷子刷宝宝的身体各个部位。
洗澡
宝宝、宝宝讲卫生,浑身上下洗干净。先把脸蛋刷一刷,刷刷,刷刷刷(用小刷子轻轻刷宝宝的脸蛋)
再把耳朵刷一刷,刷刷,刷刷刷(用小刷子刷宝宝的耳朵)
小脖子刷三下,1、2、3(用小刷子刷宝宝的脖子)
小胳膊刷一刷,刷刷,刷刷刷(用小刷子刷宝宝的胳膊)
最后别忘了小脚丫,刷刷,刷刷刷(用小刷子刷宝宝的脚心脚背)
(3)方法同上,刷子可换成海绵球或排笔等,让宝宝感知不同的物体在身上刷过的感觉。
提示:家长可在宝宝入睡前亲昵的与宝宝游戏,挠宝宝的痒痒;提高宝宝的耐受能力。
4、手指游戏《小乌龟》
活动目的:
使宝宝能正确地发音,并愿跟念儿歌,学做手指游戏,发展手部的精细动作。
活动准备:小鸟龟图片一张(或家中养的真乌龟更好)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乌龟图片,让宝宝看看图,学说话。
教师:“今天咱们来了一位新朋友,小—乌—龟” ,一只小乌龟,乌龟的背上背着大大厚厚的乌龟壳,乌龟有四肢脚,会爬。乌龟身前有一个头,身后有一只尾巴。
(2)教师示范念儿歌,让宝宝跟着念。
(3)学做手指游戏“小乌龟爬爬爬”
①右手平放在桌面上,中指翘起呈小鸟龟的头状,其余四指稍微拱起作为小乌龟的四只脚。
②左手掌横放在右手背上,犹如小乌龟的龟壳。
③右手四指向前爬行,如同小乌龟在爬行。
④以儿歌配游戏“小乌龟爬爬爬”
儿歌:  小乌龟爬爬爬
小乌龟不说话,背个厚壳爬爬爬,
爬到水里会游泳,爬上岸来伸尾巴。
提示:日常生活中,成人应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诱发宝宝用语言表达出来,成人和宝宝一起玩手指游戏。左右手可交换着玩。
5、钻山洞
活动目的:提高宝宝钻、爬的能力、促进身体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彩虹接龙中的拱形部分放在场地中间;软垫,电动小乌龟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把电动小乌龟,放在拱形门下面,发动乌龟爬,引起宝宝注意。
(2) 教师:“宝宝们,看谁来了,小乌龟,宝宝们看,小乌龟爬得多好呀。宝宝也学学小乌龟爬吧。”
(3)教师示范,请宝宝跪在地上,双手着地,练习几次后,家长在宝宝的后背放上一个软垫,让宝宝把软垫运回自己的家,中途可以爬过拱形门,保持软垫不落地,同时朗诵儿歌《爬山坡》
爬山坡
爬爬爬,爬山坡
爬过山坡过小河
爬爬爬,爬山坡
爬过山坡到家了
4、请所有家长排成两排,面对面用双手搭成“桥洞” 。老师引导宝宝们从这个亲子课环节转换音乐(仅供参考)
一、走线:选择比较舒缓的轻音乐,世界名曲。
二、唱名:
1 = C 4 / 4
1   1   1    3  3  3    5   5   5    5  3  1
周   丹  妮    周  丹  妮    欢 迎 你      欢  迎  你
1 = C 2 / 4 (快速)
1   1   1    3   3  3    5   5  5    5   3  1
周   丹  妮    周  丹  妮    欢 迎 你     欢  迎  你
1 = F 3 / 4
1  1  1  5   3  3  3  1  1  3  5  5  4  3  2
周丹  妮呀,   周丹   妮呀,   我们  大家    欢迎   你,
2   3  4  4  3   2   3  1  1  3  2  5   7  2  1
我们  唱歌,  我们   跳舞, 我 们 大家      欢迎你!
1 = F 2 / 4
1  2   3  1  1  2   3   1  3  4  5    3  4  5    5  6
Hello,周丹妮, Hello, 周丹妮how are you,how are you,I’m
5  4  3  1  5  6  5   4  3  1  2  5  1   2  5  1
Fine thankyou,I’m Fine  thankyou, haha  ha   haha   ha
三、环节转换音乐
1 = C 2 / 4
5  5  3    5  5   3     5 3  5   2
坐下   来,  坐 下   来,   坐 下    来
5  5  3    5  5   3     5 3  5   2
坐下   来,  坐 下   来,   坐 下    来
四、再见歌
1 = F 3 / 4
5  3  1  3  1  3  1- -  5  3  1  3  1  3  1- -
下课  了  再 见再 见,下课  了 再 见再  见
1  1  1- -  1  1  1  3  1  3  1- -
再见 吧   再见 吧,再 见  再  见
附:     常见亲子教育问与答
生活习惯篇
│怎么样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的生活习惯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从小处开始,从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的瓜果要洗净,不偏食、不挑食、不快食、不暴食、不走食、不笑食、不贪食、不剩饭。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常洗澡、常剪指甲。早晚要刷牙,如果不会刷牙,要常漱口。不“吃手指” 、不挖鼻孔、不抠耳朵、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养成卫生清洁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
有许多家长抱怨宝宝挑食、偏食、边走边喂、吃吃停停的不良饮食习惯,这往往是因为成人没有正确喂养而造成的。挑食、偏食对宝宝身体、心理发育都有极大的危害。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全面的营养素,宝宝进食各种食物,营养素可认相互补充,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有利于宝宝健康的成长。
健康的饮食习惯,其实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中就逐渐养成。假如宝宝现在已经大些了,在饮食习惯培养中,建议您这样做:
1、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的进餐环境,使宝宝能够专心进食,避免外界的干扰,以提高进餐质量。
2、在正餐名,不要经常给宝宝吃零食,特别是巧克力,以免影响宝宝食欲和进餐的质量。
3、教会宝宝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从宝宝开始用手抓东西吃时,就让宝宝拿着饼干、水果等食物吮吸和啃咬。但要注意卫生,给宝宝的手洗干净。
4、宝宝食欲不佳时,不要强迫给宝宝喂食。如果硬要宝宝吃下定量的食物时,会使宝宝情绪压抑,引起生理反应,感到恶心、拒绝进食,也影响了下次的进餐。
5饮食简单,不要过于复杂,有些家长想方设法给宝宝变换饮食品种,精工细作是没有必要的,家常菜就可以,只要保证各种菜都吃,就能保证营养均衡 。
6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让家长不好的饮食习惯影响宝宝。家庭饮食习惯的影响很重要,家长对宝宝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宝宝用餐时总是将食物吐出来怎么办?
宝宝不好好吃饭,总是把吃进去食物吐出来,如此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分析原因,找出症结,调整做饭。
如果宝宝不饿,干脆就别吃。吃饭是第一生存需要。宝宝不饿,而家长非要给宝宝喂饭,即使你想尽一切办法强迫宝宝吃,他也不会好好吃,长此以往,会使宝宝对进餐极其厌恶,产生厌食,其实宝宝不饿,就等下一顿再吃。
如果吃零食太多,一定要少吃零食,在平时,父母给孩子吃的零食太多,到了进餐时,宝宝自然有饱腹感,也就不想吃饭了。
如果边吃边玩,家长一定要把玩具收起来,等吃完饭再给他玩,有的家长在宝宝吃饭的时候,喜欢让孩子玩着小玩具,宝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玩”上,哪里还管什么吃饭。在吃饭时,家长要把玩具收起来,让宝宝从小就养成用餐的良好习惯。
│宝宝不吃胡萝卜怎么办?
中医认为,胡萝卜,性甘平,归肺脾,具有健脾化滞、清凉降热、润肠通便、增进食欲等功效。胡萝卜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对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维持正常视觉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宝宝从四个月开始,便可以给宝宝添加胡萝卜泥,一方面,是补充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素,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宝宝尝试并适应新的食物,为今后中顺利过渡到成人膳食打好基础。
尽管胡萝卜对人体有那么多的好处,可是宝宝不吃怎么办呢?试试以下几种小方法,一定管用:
1、宝宝的模仿性强,进餐时,容易受周围人对食物态度的影响,父母做出香香的吃胡萝卜的姿态,言传身教做榜样。
2、邀请爱吃胡萝卜的宝宝与自己的宝宝一起吃饭,让他看到同伴津津有味的吃。
(140页末与141页首衔接不上哦!!漏了)
首先是家长帮助宝宝扶着杯子往嘴里送,然后逐渐放开手,让宝宝拿着杯子自己喝。
4、表扬宝宝用杯子喝水。宝宝在练习用杯子喝水时,家长一定要经常夸奖宝宝。
│一岁多宝宝不吃主食,只喝牛奶怎么办?
如果一岁多的宝宝只喝牛奶不吃主食,已经错过了添加辅食的最好时机,先要把牛奶减少到每天1—2次,必须尽快给宝宝添加辅食,安排好一日在餐,并按时喂辅食。从头开始耐心的让宝宝接受各种食物。为提高兴趣,要为宝宝专门制备有吸引力、口味美好、营养平衡、细软烂的食物,使他容易接受。不到吃饭时间 宝宝叫着饿也不要给牛奶和零食,尽量养成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在宝宝醒的时候,大人尽量和他多活动,和宝宝一起玩。即使晚上临睡前喝牛奶后,也要逗宝宝过一会儿再让他睡觉。
│宝宝多大断奶好?
母乳是宝宝天然的食品,但随着宝宝逐渐发育,乳类中所含的营养不能满足宝宝不断增长的需要。5个月以后逐渐长出乳牙,胃容量也逐渐增大,对各种营养的质量的需要也不同,所以要逐渐添加辅助食品。母乳喂养足够的话也要添加辅食,再添加辅食的基础上断母乳。
宝宝在一岁左右断奶,这和母乳量足不足有一定关系。如果母乳量足,宝宝一岁半左右也要断奶了。断奶后尽可能每天保持饮用1—2瓶牛奶。
│七八个月宝宝夜间醒来就啼哭该喂奶吗?
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宝宝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手段就是哭。面对以各种方式哭闹的宝宝,解读他的哭声,可能就是初为人父母最盼望的事情了。所以,如果宝宝哭闹,父母最主要的是领会宝宝苦恼的原因——需求还是疾病?
1、要看宝宝苦恼的方式。如果宝宝哭闹的时间是短暂的,声音洪亮,而且精神状态良好,那就是需求问题。如果宝宝哭闹的时间较长,是阵发性的哭闹,哭声异常,如尖锐、嘶哑、剧烈、细弱等,则可能是病症所致。
2、要看哭闹时的表现。如果有发热、呕吐、腹泻、便血等异常情况则是有疾病引起,应及时就医。
最后建议您试一试给宝宝一些“治疗” 。如给宝宝喂一些奶、换一次尿布、抱起来走走,看看会怎样。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这些方法通常是无效的;如果是饿了,除及时喂奶外,建议您逐渐的调整好宝宝的饮食量和时间,使宝宝夜间不再出现空肚现象。同时,每天夜里睡觉前,给宝宝喝一杯牛奶,宝宝就睡得安稳了。
│宝宝大便干燥怎么办?
宝宝大便干燥、便秘、排除困难,原因有以下几种:饮水量少、食物中缺少纤维素,没有定时排大便的习惯等等。如果你的宝宝饮水量不少,蔬菜水果、粗细粮搭配也还合理,那就要考虑你的宝宝是否没有养成定时排使的习惯了。
如果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宝宝在有了“便意”的时候,正是他玩得高兴的时候,于是他就憋着。日久就会便秘,引起排使困难。因为排便是一种条件反射活动,当粪便进入直肠,就会对直肠壁内的机械感受器产生压力刺激。刺激一方面传入脊髓的低级排便中枢,一方面到达大脑皮质引起“便意” 。如果抑制“便意” ,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就越来越不敏感,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久,水分被吸尽,粪便就会变得干硬。排除就会很干燥、很困难了,排便就会感觉疼痛。而排便时的疼痛,又会导致他不敢排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要解决这个问题,导便药有“开塞露、肥皂条等。还可在早晨起床后,给宝宝做做按摩。一般先将两手擦热,将手放在宝宝肚脐,顺时针按摩20次。然后往下,在下腹部按同样的方法按摩,有助于排便。
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仍然要从宝宝的习惯方面入手。
1、要告诉宝宝,有了大小便要及时排除。不要憋着,否则会生病。
2、每天选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宝宝去坐便盆3—6分钟,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3、活动充分。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带宝宝到户外跑跑、跳跳增强大肌肉的运动,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功能。
│宝宝不肯分床睡觉怎么办?
2—3岁适时和父母分床,对于宝宝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形成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宝宝和父母同床就寝,弊病是很多的。一是宝宝作为“第三者”插在父母中间,影响夫妻间正常的感情交流,容易强化宝宝的依赖心理。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容易滋生宝宝有害的性幻想。尤其是有些男孩子长期和妈妈搂着睡,会加重宝宝的恋母情节,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性意识的健康发展都无益。三是容气不好。宝宝和大人挤在一张床上,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嘴里的气味,容易被宝宝吸进去,很不卫生。如果宝宝夹在两个大人中间,则对宝宝的呼吸、睡眠就更不好了。
家长和宝宝开始分床睡时,要考虑到由于宝宝已经形成了和父母同床的睡的习惯,和相应的心理定势行为,一旦变了环境,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如做噩梦、哭闹、硬往大人床上爬等。因此,要用宝宝能接受的方法,打消分床睡宝宝带来的消极心理变化,帮助他习惯于得睡。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动手布置一个宝宝天地,充分利用宝宝的想象力,比如把小床布置成一条小船或军舰,在墙上挂上各种五颜六色图案,如中星星、月亮、小鸟、小熊等,再把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挂在床边,激发宝宝的兴趣。还可以带他参观别的小朋友独睡的小床,让宝宝理解,我也应该有一张自己的小床。也可以根据宝宝的需求不断变化小床的布置。让宝宝充满新鲜感。
家长在与宝宝分睡的最初阶段,要比平时更多的关心和爱抚宝宝。入睡前多爱抚,夜里多去照料,也可适当多陪宝宝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让宝宝愉快入梦。等养成了习惯,不用陪了,再让宝宝独自入睡。第二天起床时,别忘了说些鼓励的话,以强化宝宝的独立心理和行为,这样可以减少宝宝有与最初分床而带来的孤独情绪,这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出夫妻之间的过分亲密,以免宝宝产生妒忌。
分床后,常常有家长看到宝宝一哭闹就坚持不下去了,让宝宝又回来和自己睡。这样的家长往往出于溺爱宝宝,下不了决心。事实上,宝宝和父母分床并养成习惯,不可能一夜之间就顺利完成,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但家长只要决心已下,就不要因为宝宝的抗拒或抵制而轻易放弃,只有持之以恒,好习惯才可能逐渐形成。
行为习惯篇
│宝宝乱扔东西怎么办?
宝宝乱扔东西,大多表现为乱扔玩具,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对孩子秩序感培养很不利,需要及时纠正。
1、家长带领宝宝一起把玩具收好并放回原处,只有收拾完毕后,才能再玩别的玩具,家长不要代替他收,要想尽办法跟宝宝一起收,比如扰收拾玩具拟人化,和宝宝一起把玩具送回家。让宝宝体验收拾玩具的乐趣。
2、把宝宝乱扔东西的行为,编成小故事讲给宝宝听,要强调被宝宝乱扔的玩具会非常生气,如果再乱扔,就不喜欢跟宝宝玩了,使宝宝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引导宝宝正
(143页末与144页首衔接不上哦!!漏了)
宝商量“再玩5分钟就回家好吗?” 协议达成后,允许
宝宝玩5分钟,当时间到了以后,家长一定要求宝宝一起回家。
家长一定要避免与宝宝对立,要有耐心。不要简单的与宝宝“针锋相对” ,要耐心引导宝宝的良好行为。
│宝宝总是“吃手”怎么办?
宝宝吃手就是吮手指,这是一种坏习惯。当宝宝因为欲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精神不安定时,吸吮手指大多数就会使他安定下来,是一种神经性的怪癖,多见于婴儿,大多数宝宝至两岁左右自行停止。过渡担心宝宝吸吮手指的行为,反而会造成宝宝的负担,所以,妈妈要记得常常面带笑容,保持轻松的心情,当宝宝哭闹时,不要只想着“停止哭泣” ,而是要以觉稳的情绪,来安抚宝宝。平时注意保持宝宝的情绪安定,如此坚持的话,宝宝就不会吸吮手指了,也绝不可以大骂“不行,不能吃手!” ,这样反而会强化孩子的吮指行为。应该在宝宝没有查觉之时用其他的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的手指远离下巴。
如果总是吸吮手指可能会造成牙和牙弓的畸形。健康宝宝多在6—7个月开始出牙,也有早在4个月或者晚到10个月左右出牙的,一般1岁半左右出齐,倘若吸吮手指这种习惯仍未停止,则吸指处的牙齿之间就会造成一个同指头大小的空隙。此外,在宝宝经常吧指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地进行吸吮动作,两手指的牵引,还可以引起下颌前突畸形。
│宝宝出门总让大人抱怎么办?
上下楼梯宝宝喊:“妈妈抱” ,走在街上宝宝喊“妈妈抱” ,进了商店宝宝喊“妈妈抱”……家长高兴时,抱起宝宝亲亲,说:“抱抱,抱抱,小懒猫”家长不高兴时把头一扭:“不抱,自己走”宝宝为什么出门总让抱。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出门走路游戏化。将出门走路当作游戏,和宝宝一起“数台阶” 、“小兔比赛采蘑菇” 、“看谁跑得快”等等,快乐的游戏让妈妈童心未泯,宝宝高高兴兴,换个形式走路何乐不为呢。
2、家庭教育一致化。宝宝要求抱。宝宝说:“自己走” 。宝宝抹眼泪,妈妈赶紧抱起来“宝宝还小,抱抱吧” 。时间一长,宝宝知道了,“有人支持我” 。之后常常用哭闹来威胁家长。因此家庭成员对宝宝的要求要一致,宝宝也就认可了。
3、心理学需求满足他。宝宝虽然长大了许多,但骨骼肌肉容易疲劳,皮肤饥饿依然存在,有时他会用“抱”来请求家长,家长要视情况给予满足。
4、自己走了鼓励他。如宝宝一直自己走回了家,家长可以用各种形式去鼓励他。
│宝宝“人来疯”怎么办啊?
宝宝都有人来疯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当家里没人的时候,宝宝就是中心,家长事事围着他转。家里一来人,宝宝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听成人讲话,又不会自己玩,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就“人来疯” 。为了避免这些,平时家长应注意,不要事事都和宝宝一起,要给宝宝一些自己活动的空间,使宝宝既愿意和伙伴活动,又能够自主活动,当知道家里来人时,可事先告诉宝宝,和宝宝一起说说怎么做好,怎么做爸爸妈妈才会喜欢。平时家长也可以结合这种情况多给宝宝编一些类似的故事、儿歌、给宝宝以启发。
│左撇子需要纠正吗?
人的用手习惯,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也是宝宝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目前没有研究表明,那一只手对人更有利或更有弊。因此,只要宝宝用的习惯,就不一定要对左撇子做纠正。但在写字的时候,我们鼓励宝宝用右手写字。
社会交往篇
│宝宝在家活跃出门胆小怎么办?
在家里,宝宝就像在森林里穿梭的猴子一样,一刻不停的上蹿下跳。走出家门,宝宝总是躲在大人的身后一声不吭,还伸头伸脑的东张西望。家长常常会问,这是家里的宝宝吗?怎么到外边就变成这样了。
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宝宝却了解的不够。走出家门,外面有阳光,有草地,有伙伴,如果宝宝很少出门,那么又怎么能了解周围的世界呢?因此家长要常常带着宝宝多走出去,与周围的小伙伴或者亲戚朋友多接触,让孩子减少对外人的陌生感,并增强他与人交往的兴趣,让他乐于走出去。
宝宝有了外出愿望还不够,还要为宝宝树立敢于外出的信心。可以让宝宝联系一些小节目并寻找机会让宝宝表演,以后可以在比较熟悉的人面前表演,慢慢过渡到可以在陌生人面前表演。宝宝一旦在“满堂喝彩”中体验到快乐,那么“胆小鬼”的称号也会随之跑得无影无踪。
│宝宝胆小怕雷声怎么办?
夏天雨季,“轰隆隆”的雷声,经常会让我们的宝宝如临大敌,急促不安,听到震耳的雷声会把我们的宝宝吓得哇哇大哭起来,紧紧依儇在大人的怀里。那么,怎么样才能减轻宝宝对雷声的恐惧心理呢?您可以用以下方法试一试。
1、别吓唬。“不听话,就要把你关进小黑屋”“不好好吃钣,待会打雷我不管你了”为了图省事,或者无计可施,家长常常喜欢用恐吓的方式来让宝宝就范。要知道宝宝是比较信任大人的话,在收到吓唬时只知道害怕,而不知道为什么害怕。这种心理对宝宝的身心发育极其不利,而且使他们对外界产生错误认识。所以家长别用“吓唬”的方法来管宝宝。
2、爱抚赋予安全感。对于2岁以内的宝宝,在打响雷时,家长可以用手轻轻的捂住宝宝的耳朵,然后,带着他玩一些有趣的游戏,以分散其注意力。适时给予宝宝爱抚,是宝宝有安全感。
3、风趣幽默解畏惧。年龄大一些的宝宝,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家长可以把打雷下雨等自然现象故事化。如:“老天爷也愿意和小朋友一样,吃多了,就放个大响屁,这就是我们听见的雷声” ,小朋友很富有想象力,记下来他就会说,老天爷撒尿了,所以我们就看到下雨了。这种幽默的故事,就会弱化孩子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恐惧。
4、难以适应的惊吓要保护宝宝。在雷雨交加时,在路边听到紧急刹车时,诸如此类突如其来的惊吓,家长要及时拥抱宝宝,并给予安慰。
当宝宝“无知”变成“有知” ,当家长们对宝宝的教育充满信心,宝宝的恐惧心理也就会逐渐消除。
身体保健篇
│宝宝出牙晚怎么办?
宝宝到了十个月,怎么还没出牙呢?看着邻居家的宝宝六个月就已经出牙了,爸爸妈妈心里真着急。如果宝宝10个月还没有出牙叫做出牙迟缓,以门牙为例,胎儿6周时牙胚开始发育,4个月时开始钙化,出生6—7个月才萌出,1岁半到2岁时牙根形成妈妈孕期缺钙,胎儿乳牙的发育必然就会受到影响,以致宝宝出牙晚。
那么对于出牙晚的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要给宝宝加辅食,辅食要多样化,多吃含钙丰富的辅食。多户外活动及晒太阳,适量服用鱼肝油等,以促进牙的萌出和发育。
2、给宝宝哺乳的妈妈也要多吃含钙的食物。食物分四大类:谷类、动物食品和豆类,蔬菜水时类及油脂、糖类。谷类里可以吃加钙的饼干、烤馒头、烤面包片。
3、让宝宝适当嚼咬固体食物,以促进牙床骨的发育和摩擦牙龈,帮助乳牙萌出和促进牙齿生长。
│宝宝爱流口水怎么办?
宝宝爱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不要大惊小怪。那么宝宝为什么经常流口水呢?宝宝乳牙萌出时唾液增多,常有流口水现象,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宝宝年龄增长,牙齿出齐了,流口水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宝宝在流口水期间是出牙期,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烤馒头片(略黄)、面包片或饼干之类,入口后唾液浸湿可软化成糊状,便于吞咽。从而促进牙床骨的发育和摩擦牙龈,促进乳牙萌出。
平时多给宝宝喝温开水,注意口腔卫生。为避免口水流到宝宝脖子里引发皮疹,成人要及时帮助宝宝擦口水、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嘴周围及颈部干燥。宝宝睡觉时,在小脸旁垫上吸水性强的纯棉小毛巾,防止口水流入耳朵里。
│宝宝喜欢光着脚玩好吗?
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宝宝的脚也不例外。宝宝喜欢光着脚玩耍,可以促进小脚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使宝宝感到轻松,当宝宝光着脚在软地上或细沙上玩耍时,对脚部还有一定按摩作用,可以促进宝宝触觉的发展。另外,宝宝光脚走动的地面一定要安全,在宝宝光脚活动之前,家长一定要检查一下场地。当天气较冷时,可以给宝宝穿双袜子再活动。
游戏与玩具篇
│宝宝独占玩具怎么办?
每当有同事、朋友到家里来玩时,3岁的明明总是护着自己的玩具,不肯让别人玩。妈妈怎么劝说都不行。有时妈妈会拿起一个小玩,直接给小客人玩,明明就会当场哭闹,使别的宝宝觉得十分无趣,成人也很尴尬。其实,这是宝宝自我意识形成的一种表现,“占有欲十分的强烈” 。主要是宝宝缺少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与平时成人忽略正确的引导有关。引导宝宝分享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交换玩具,关注结果。新鲜玩具总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成人可以找样不属于明明的东西让小客人玩,使明明产生想要玩别人玩具的情感体验。再让他用自己的玩具去与别人交换,他会愿意的。事后,引导宝宝想想交换玩具的结果:比自己独占还多玩了一种玩具,两个人都很高兴。
2、先提示,尊重宝宝。客人来之前,家长先对宝宝提出要求,并作出积极的示范“张阿姨要带静静来咱们家做客,妈妈请客人喝茶,吃水果,明明请静静一起玩游戏好吗?”家长尊重宝宝,宝宝就会像小主人一样去招待小朋友。
3、用游戏的口吻去引导。让明明当玩具公司的推销员,成人给静静一张名片或钥匙链做凭证,到明明公司“购买”一样玩具,成人也可以参与游戏,每人“购买”一样,使明明占有玩具的情绪转移到游戏的情节之中。
4、多提供社交机会。家长应该多为明明提供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机会,谁独占玩具,大家就不喜欢谁,慢慢的明明就体会到:“不给别人玩玩具,就体验不到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另外,只要他经历了几次借别人玩具,而且对方仍会还给自己以后,就懂得把玩具借给朋友了。遇到这种问题,家长要尊重宝宝。不可以去斥责宝宝,更不能将宝宝的玩具直接交给其他小朋友。只要多给宝宝提供和小朋友相处的机会,家长积极的引导,宝宝就自然而然改变了“独占”的行为。
│给宝宝投入玩具应该注意什么?
在宝宝生活中,玩具是不可缺少的,宝宝通过玩玩具,能够有效的开发多种能力,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但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的玩具要适合宝宝的年龄。家长要给宝宝选择色彩鲜艳、卫生、安全、无污染、难易适中的放心玩具。促进宝宝的成长。
2、投放玩具要适量。虽然宝宝在玩玩具中能够学习很多本领,但投放的玩具过多,不利于宝宝选择,也不利于培养宝宝用心和专注;玩具过少,不利于宝宝的正常游戏所需。
3、指导并帮助宝宝掌握玩具的玩法及功能。尽量鼓励宝宝自己玩,在玩的过程中,宝宝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家长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尽量鼓励宝宝玩出新的花样,不要规定宝宝玩具的固定玩法,鼓励宝宝自己动脑筋,思考玩具的玩法。
语言篇
│宝宝说话晚怎么办?
宝宝的语言发展,说话的早晚,因人而异,不一定是毛病。比如父母小时候说话晚,宝宝也有说话晚的可能。有的宝宝3岁才会说话,长大也很聪明。宝宝口语的发展是有一定发展过程的,有的宝宝早一些,有的宝宝晚一些,只要能说话会交流就很正常。
有些宝宝说话晚的原因有:
1、智力的落后。对于宝宝在智力上有些落后而导致语言障碍,则必须通过早期训练才能提高其发育水平。
2、听力障碍。听力丧失的宝宝,无法学习说话,对于听力障碍导致的语言发展迟缓的,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3、说话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丰富语言环境刺激,导致语言迟缓。
建议家长为宝宝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多“教”宝宝张嘴说话。如:见到“阿姨”叫“阿姨” ,见到玩具说“拿来”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带领宝宝、不厌其烦的引导宝宝多说,不断地教宝宝说这说那。即使宝宝说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宝宝开口说话就好。
多讲故事给宝宝听。听力训练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前期基础,在家中家长可以经常给宝宝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宝宝学习语言的兴趣,家长讲故事后,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宝宝再现故事的内容。
鼓励宝宝交谈。家长要找一些宝宝感兴趣的事情,引起宝宝说的欲望。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尽量避免包办代替宝宝的语言权利,如他想吃什么东西或要什么东西,家长不要直接问吃这个嘛?要那个吗?这时,宝宝通常只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来回应,那么时间久了,宝宝就越来越懒,话越来越少,其实这种情况是由于家长过多的代替则造成的,当孩子表示需求时,要让宝宝主动说出,他想要什么,吃什么,千万不要图省事而错过了教育孩子语言发展的机会。
综合篇
│父母的教育方法与长辈的教育方法不一致怎么办?
1、不要一味的埋怨对方教育方法不当。埋怨对方只能出现相反的效果,不仅解决不了对宝宝的教育方法统一的问题,而且还增加彼此之间的不理解。
2、吸取一些育儿经验。父母先认真学习阅读一些关于早教的书籍,然后再慢慢讲给长辈听,不影响过分否定长辈的传统观念,时间久了,对他们就会慢慢的影响。逐渐达到教育统一。
3、经常与长辈沟通教育经验。长辈的育儿经验毕竟较多,父母应多征求长辈的育儿意见,听取和采纳好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不一至时多切磋,通过相互沟通,达到更好的教育宝宝的目的。
4、委婉的向长辈提出建议。长辈也想培养好自己孙辈,只不过他们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因此,父母要注意向祖辈提出有利于宝宝发展的建议。
5、家长能自己带宝宝就尽量自己带。有些父母以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忙为由,把宝宝托给祖辈照料,要知道隔代教育弊与利,祖辈照看宝宝会出现溺爱,照管方式不当,与宝宝玩耍少、对宝宝的观察了角少等不足。因此,家长能自己带宝宝就一定自己带,如果实在不行,要经常与祖辈沟通。
│宝宝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什么是学习?只有向学校一样坐在桌子前面才是学习吗?不是!对于三岁前的宝宝来说,家庭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就是宝宝全部的学习内容。家长应学会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和条件,使宝宝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思考,在共同生活中积累经验。
当宝宝玩积木时,不妨和宝宝聊聊“这块积木是什么颜色的?”从而提高宝宝对色彩的感知觉能力;宝宝“帮橱”时,可以考察一下他对概念的理解,如“把红色的辣椒给妈妈,把绿色的黄色帮妈妈放在盆子里”等,起床时,顺便表场一下“哇,宝宝自己会穿衣服喽”……
对于小宝宝而言,学习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家长巧妙引导,就一定能培养出爱思考、爱学习的好宝宝。
│要给三岁前宝宝制定作息时间表吗?
给宝宝制定一个家庭一日作息时间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宝宝的生活特点来看,宝宝喜欢熟悉的生活。有秩序的生活,能使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他的生活中设立一些作息常规,宝宝会很高兴的。
1、良好的一日作息,包括几方面内容:起床、睡眠、进餐、室内游戏、户外锻炼等。在室内游戏中,有些内容应该相对固定。比如当钟表的指南针指到某一个地方时,就是宝宝看电视、看书或者玩玩具的时间,让宝宝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或者游戏,都能有规律地生活。爸爸妈妈,别忘了宝宝也有自己小小的生物钟啊。
2、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设立作息时间表,宝宝的年龄不同,家庭生活习惯不同,因此在作息时间安排上也应有所不同。
3、制定宝宝一日作息时间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宝宝健康发展,排除不利于宝宝健康发展的因素。在制定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因素:如,看电视、看书等安静活动的时间不要过多,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动静交替;由于宝宝的身体器官功能发育的特殊需要,在活动方式上要兼顾户外室内游戏相互结合;在各类活动时间的安排上,还要充分考虑有益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每次时间不宜持续过长……
│家长如何评价自己的宝宝?
家长知道自己的宝宝是最好的。但是我们都应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宝宝,就要一分为二。当宝宝做得对进,家长要以表场、鼓励为主,帮助宝宝树立信心。当宝宝做的不好或者做错的时候,家长要耐心和宝宝一起找原因,当着外人的面,家长要尽可能地鼓励宝宝或小声的对宝宝提出要求,要尊重宝宝,满足他接纳被理解的需要。
要正确的全面的评价宝宝的发展水平,家长还可以查看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发展状况的书籍,对照发展指标进行粗略估计。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宝宝发展指标只是宝宝的一般发展状况,在不同发展方面,宝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只要您的宝宝这个阶段的发展和上下阶段相比,发生了进步,就可以了。不要跟其他的宝宝作横向的比较。
家长应以培养健康、快乐的宝宝为最高的追求。因此,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非常重要,切莫因成人的偏见误解,影响了宝宝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