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聊天群 知乎: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要点、题型示例精细整理(议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07:43

中考议论文知识要点、题型示例、技巧点拨

议论文:

复习要点:

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例如: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它们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示例:(《拿来与创新》

①所谓“拿来”指的是从他人处学来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鲁迅先生曾高呼:“我们要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然而是不是拿来据为己有就可以了呢?不,还要创新。创新需要拿来,拿来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②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如果说“食桑采花”可算作“拿来”,那么,“叶丝酿蜜”就是“创新”了。试想若蜜蜂采遍一千朵花,却酿不出一点蜜来,或者酿出来的还是花粉,人们还会像今天这样赞美它吗?蚕、蜜蜂这样的小生灵尚且如此,我们人就更应该懂得“创新”的价值了。要说我们比其他生物高级,恐怕就在于我们有一个大脑,我们可以“运用脑髓,自己来拿”。但我们的大脑不是容器,我们更要再一次“运用脑髓”,把拿来之物加以创新,使它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问:中心论点是什么?引用鲁迅和袁枚的话,与论点各有什么关系?

答:中心论点是“创新需要拿来,拿来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用鲁迅的话引出论点,用袁枚的话证明论点。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例证法: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的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要答具体),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列举一些现象,引出论点(论题)

示例:(05年河北中考《心系一处》17题)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运用了事实(事例、举例)论证的方法。文章列举苏童、张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为了论证的需要,有时在议论文当中,会有记叙文字。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文中记叙的特点:简要概括,逻辑性强。

示例:

自信可以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著名指挥小泽征尔一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而小泽征尔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在大赛中一举夺魁。小泽征尔敢在比赛场合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我没错”,身后是自信在支持。

问:简洁概括选文的事例,并说说这一事例的作用。

答:小泽征尔在指挥家大赛中发现乐谱的错误并勇敢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在大赛中一举夺魁。这一事例更具体地论述了“自信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对比论证法:是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1、这种方法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2、往往强调了正确的一方面(论点)

示例:(04年中考《学会谅解》试题)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的。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问: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段先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充分。

3)比喻论证法: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示例: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时,那些因子让你笑起来,独享其乐。

作用:写了读书使人优美,使人快乐,比喻论证,论证读书使人身心愉悦的观点,生动形象。

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问:分析本段中比喻论证的作用。

把礼貌举止比作人的穿衣,要合适有余地,论证了礼貌要讲究分寸,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从而增强了文章论证的力量。

4)道理论证:

文章引用名言的作用:

用名人的话,(或箴言俗语等)说明该论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具有权威性,使文章言简意赅,更好地证明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名言有时是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有时是为了论证论点或分论点(或某一结论)

示例一: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烧成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才能和智慧犹如埋藏在身上的宝藏,她不会自动发挥出来,而是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开掘,这就要靠勤奋。

问:选文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是为了论证发挥智慧和才能要靠勤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一些段落作用:(或直接问作用,或说某段落能否删去)

议论文第一自然段作用往往是引出论题。

示例一: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读书三益》

问:文章开篇是如何引出论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针对工作忙、头绪多、没有时间读书的现象引出论题。这样的写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示例二: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问:把第①段删去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变相考察首段作用)

答案:不能。第①段引用查尔斯的话是对“责任”作解释,激发读者兴趣,引出论述话题。

开篇点出现象的作用:引出(证明)论题、论点,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示例三: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问: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从社会现象引出论题。

中间段落作用:

示例一:(200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3)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4)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的。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5)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问:第(4)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段第四段先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充分。

文章第(5)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

可见,既刻苦用功,毫不自馁,而又虚怀若谷,智慧的花朵就会怒放,才能得以施展,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宏愿,就能更好的实现。

问:本段文字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这段是结合实际论证,既使层次得以深入,又实现了论述的现实意义。

示例三:(04年河北中考试题)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如果将这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这一段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将会使文章的论证不严密

示例四:

如果缺乏自信,会使人对自己的美好理想放弃争取,会使人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会使通向成功之路的航船在沙滩搁浅,终生也托不起成功的巨轮。

问: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本段从反面说理,论述缺乏自信的危害。这样论证使文章的论证更全面、更严密,更能突出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示例五:

当然,自信是以智慧和才能为基础所作的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有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获得了一两次成功就沾沾自喜,飘飘然,觉得惟独自己行,别人不行。这种盲目的乐观与过分的自信往往会导致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和处理问题的失误。这样的人就好象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洞中之鼠,目光短浅。到头来只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被浩瀚的历史长河所淹没。

问:本段有什么作用?

答:这段将“自信”与“妄自尊大”作比较进行论证,进一步阐释和明确自信的含义,使论述更严密,观点更鲜明。

示例六: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体质不佳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问:第二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取消第三段的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答:提出问题,引起下文的议论。

不可以。所举两个事例是从中外两个角度证明的,如去掉一个,论述就不全面了。

注意:文中证明一论点,连续用若干事例,删去一个一般是不行的。这些事例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比如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等),都有各自的代表性和说服力,使论证更充分。如果删掉一个,论证就不完整了,也减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结尾段常见的作用:

(1)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再次重申中心论点。

(2)    前后呼应,再次印证中心论点。

(3)    联系实际,提出希望号召,指出论述的现实意义。深化中心论点。

(4)    补说特殊情况,使文章论述更全面,增强说服力。

示例一:《学会谅解》最后一段。“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结尾一段作用?

答:结尾联系实际,引申发挥,提出希望号召,从而深化中心论点。

●    议论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能够使读者印象更深刻,从而增加论证的深度,增强说服力。

示例一:

莫非这也叫“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观念的进步还是倒退?在全球科技、经济、军事全方位竞争俞演俞烈的时代,我们对孩子如此“呵护”,将来靠谁来呵护我们的国家?

问:连用三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答:更突出地表现作者对家长、学校过分呵护孩子的这种现象的批判和担忧,语气更强烈。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论证的深度,增强说服力。

补充题:或根据对文章理解补充完整句子,或给选文补充道理或事实论据。

示例:(05年中考试题)愚公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参禅,石壁为之感化。在这里,“心系一处”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困苦,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是的,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会让你学会坚持,带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                                             

问:仿照文章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                                              

答:“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示例三(200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问: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

 答:“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示例四:请再举出一个“心系一处”并获得事业成功的例子。2005年河北省中考题)

答案:居里夫人专心致志搞科学研究,终于提炼出来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五: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答案示例一: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示例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