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企业家的途径:“根叔”式校长背后的“大学灵魂”追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20:26

“根叔”式校长背后的“大学灵魂”追问  

2010-07-05 09:32:18|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7月2日,复旦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校长杨玉良以世界杯上大牌球队遭淘汰,寄语复旦学子“做一个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今年在毕业典礼上以“根叔”的形象走红之后,在中国高校引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讲的旋风。(《长江日报》7月4日)


         继汕头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李嘉诚、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在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官话渐少外,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也颇受关注。笔者注意到,“官话渐少”成为一个显著的关注点。这意味着当下的不少大学校长开始了有意识的抗拒官话的选择,最起码在大学生面前是如此,而这种抗拒是不是真正的属于大学校长本身应有的“文化自觉”,在笔者看来,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我国,校长一词只是始自民国,民国之前称为总理、监督。我们知道,大学校长是大学行政的最高领导人。一般认为,大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大学校长对一所大学的创建、运行、革故、鼎新、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并且,有调查显示,“很赞同”和“赞同”大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这一观点的,校长之中占62.89%,而在教授和中层管理人员中占74.80%。站在这样的视野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校长“去官话”演讲受到学子和舆论的追捧是一种自然的逻辑结果,其中既有大学校长满足学生和公众期待的因素在内,也有社会对大学校长的要求在内。


        回顾大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中外著名大学的发展无不与一个或几个著名的大学校长联系起来。哈佛大学与艾略特、柏林大学与洪堡、中山大学与孙中山、北京大学与蔡元培、清华大学与梅贻琦、厦门大学与陈嘉庚……无怪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做出这样的论述:“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想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正因为如此,杨玉良没有回避当前大学存在的弊端和李培根对大学生一些不满的关注、重视,激起了学生掌声的互动,更激起了舆论的涟漪。这足以说明社会对大学校长的期待在加深。


       学者博克在《大学与美国未来》一书中说过:“以千百年的眼光看,能给我们的文明留下最永久性印记的,毕竟不是将军和总统,也不是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专家们,而是社会批评家、哲学家和最纯粹的科学家。”这句话道出了政府与大学的区别,也表明人们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大学,又把对大学的美好愿望寄托于校长,希望的承受者也自然地成了重任的承受者。因此,零星进入舆论视野的大学校长门和那些没有进入公众视线的大学校长们,理应对“根叔”式演讲受到欢迎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追问,进而审慎对待自己的责任担当。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谈起自己12年校长生涯只出过一本《大学工作》的专著时,没有底气不足,而是认为大学校长是一个需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去做的事业,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带研究生、搞研究成果,那就是与校长的“大学工作”背道而驰,除了不明职责地忙个焦头烂额,没任何美妙可言。因此,从去官话开始,我国的大学校长们何时才能不为自己的厅级、处级校长的名头座次斤斤计较呢?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说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是现代文明的航标灯,那么大学校长则应该是现代文明的守灯人。因此,“根叔”式演讲仅仅是中国大学校长们的一个开始!我们期待下一个乃至更多的“根叔”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