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真格基金:钱学森之问与钱伟长之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1:28:41

钱学森之问与钱伟长之答  

2010-08-01 20:26:23|  分类: 有类无教 |  标签:钱伟长  钱学森之问   |字号 订阅

  大师钱伟长仙逝,《钱江晚报》昨日采访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为中国一颗科学巨星的陨落丘院士倍感伤感。他说:“为什么中国至今无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钱学森之问,症结在于中国学者缺乏科学精神。”

 

虽然中国科学界至今无缘诺贝尔奖,但是钱家却已经捧回诺贝尔化学奖。钱家满门皆才子,如钱伟长先生所说,“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钱家的学问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因此,回答钱学森之问也非钱伟长先生莫属,从家的智慧看国之难题,或许会有飞来之笔。

 

少时,钱伟长追随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学了啥?看得是四书五经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经典。试问,考试满分的中小学生可曾读过《大学》、《中庸》,有谁知道卢梭、黑格尔?待到考大学,英文0分,物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文史满分,结果收到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五份录取通知书。如今,这份成绩单只能接受“家里蹲大学”的命运。进入清华,他又中途从零开始投入物理专业门下,终成文理皆通一代大师。

 

因此钱先生质问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考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学。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那个学校就是好学校。即使仅就智育而言,这也是片面的。

 

应试教育是“残缺的智育”,何谈大师,唯有工匠。纵观中国科学界的“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和国学界的“两钱”(钱钟书、钱仲联)的成就,都是“一心评古今文章、两脚踏东西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正如康德的名言“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钱氏大师们不为规则所束缚,方发展成为世界创造规则的人,一个具有健全智育的人。

 

钱伟长弃文从理,鲁迅弃理从文,都是源于对科学精神的信仰。梁启超将科学精神定义为这样的“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而应试教育恰恰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如何找回失落的精神?钱伟长的回答是:破除“四道墙”。即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破师生之间的墙,破科系之间的墙,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钱钟书把这比喻为“围城”,面对中国教育围城,钱伟长用人生写就了完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