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搞笑相声台词:走进翁家大院,门楣里透着阳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01:22



                              翁氏故居      茗彦文/摄

 

在外二十年,别人问及哪里人?我总是骄傲地回答常熟人。其实22岁大学毕业,短暂回过三年时光,而后的我,家乡,一路总在遥望中。走近时,便又匆匆急急,如蜻蜓般点水而过。

昨日回常熟,与母亲聊着家常,念及虞山镇中巷老房子的往事,突然心血来潮想到了前一弄堂的翁家巷,常熟人永远引以为傲的两朝帝师——翁同和,再次浮出脑海。我得去看看,拔脚赶去,已是下午四点,离闭馆时间仅半个小时。

就这三十分钟的匆匆一览,悔意上涌,我早该来这,因为这翁同和纪念馆已经开放十多年,当然全面修缮也是最近几年的事。

翁氏故居今位于江苏省常熟城内翁家巷2号。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对面。显目的路标安放在弄堂口,一目了然。新簇的房屋其实是改造而成,既保持古城风貌,又避免破烂不堪。翁同和从8岁到20岁期间居住在此。古宅为保存完好的大型官宦宅第,坐北朝南,占地约4620平方米,今存大小房屋90余间。

       

                          门楣里的綵衣堂    茗彦摄

                              綵衣堂正厅     茗彦摄
    
    第三进正厅额彩衣堂为明代遗构,画梁雕栋,气势宏伟。道光十三年(1833年)翁心存从仲氏处购得,作奉养母亲之所。“彩衣堂”寓“彩衣娱亲”之意。翁同和玄孙、美籍华人翁兴庆将翁氏故居捐献给国家,1991年辟为翁同和纪念馆,1996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綵衣堂屋顶   茗彦摄
    堂内梁、檀、枋处共有116处彩绘,绘制精美,题材丰富,是江南“苏式彩绘”的优秀代表作。虽是晴天,可屋内光线阴暗,就是这样的状态,依然见着画梁雕栋的气势与美感。这是翁同和纪念馆值得一看的地方。

 


                                
                                   翁同和展览厅   茗彦摄

翁家的显赫其实不在这屋,在于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代代人。 翁氏远祖家境清贫,其家族史经过数代人勤学苦读而仕宦显达的。自晚明至清末,翁氏家族共处举人二十五人,进士十一人,其中状元二人,探花一人。共有二十七人担任知县以上官职,且不乏朝廷重臣。父亲翁心存,道光进士,咸丰、同治,两朝大学士。翁同和的长兄翁同书,道光进士,官至安徽巡抚。

 

         

                                翁同和像   茗彦摄

翁同和作为晚清政治人物,书法家,同治和光绪的两代帝王之师,状元之隆,官阶之显,主要得益于他恪守家训,年少励志,博学多才,忠君报国。“惟有勤奋读书,尽善尽孝,方能家族兴盛,世泽绵久”,这是翁家的世代祖训。

在政治上最大的功绩在于其帝师身分对皇帝的政治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翁同和主张稳重务实的改革,强调西学的重要,促进维新变法,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定国是诏》。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曾轰动一时,而这也是翁同和发现诸多疑窦,慈禧太后下令重审此案才名噪一时,其中更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

翁同和之兄翁同书身居安徽巡抚,却遭李鸿章弹劾问斩,于是这两大学士从此不共戴天,处处作对。“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也便成了民间对他们的讥讽名句。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翁同和。

翁同和居官清廉,注重操守。担任户部尚书,主管全国财政十余年,仍两袖亲风,囊无余资。至于晚年,更是靠亲友门生接济而活,甚至典卖字画度日。


                         
                               翁同和书法    茗彦摄

有人说,翁同和不以政绩闻名,而以书法著世。纵横跌宕,不拘一格,失意后,更是静居禅悦,无意求工,为世所重,“乾嘉后第一人”实当之无愧。
   世人记着的也许就是他晚年的失势与凄凉。“祖宗成法不可变”,反对派弹劫翁同和“结党私政”“揽权误国”,攻击维新运动。慈禧迫使光绪下诏贬黜翁同和。戊戌政变后,又将其革职,永不叙用。于是飘摇一生的翁同和再回故乡。怕为难了地方官,虞山西麓的鹁鸽峰,便成了他晚年的栖息场所,自取“瓶隐庐”,守口如瓶,这世道再也不会让这位博学多才的帝师多说几句。家乡人最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罢黜回家,县太爷见着帝师依然瑟瑟发抖。

“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翁同和饱经磨难,最终郁愤而终,在他七十五岁时永远缄默了,一代憾事。

 



                                   大红门扇格子窗    茗彦摄

看完展览,阴郁半天,见着门楣上的夕阳,心地重又豁然。

“中国维新业,谁为第一人?王明资旧学,变法出元臣;密勿谋帷幄,艰难救国民;峨峨常熟相,凿空辟乾坤。”翁同和死后,流亡在瑞典的康有为异常悲痛,作诗十四章,对恩师何等的敬重!张謇先后四次到虞山探望翁同和,还经常派专人给翁同和送些白面、生活用品,这是实业家在报答老师的提携之恩。

三岁溥仪继位,其父载沣监国时,为翁同和平反,后又追谥“文恭”。千秋史实,总有后人评说。

 

           
                             冬天里的春意
        茗彦 

纪念馆总是散发着陈腐,而这里却是干净整齐,管理有条不紊,是家乡人长久的文化古迹保护意识造就。后院里,见着这红红成串小果子,叫不出名,肃穆单调中,平添一抹暖意。探头进入,见着常熟市中老教师活动室牌子,原来,彩衣堂有些房子辟出另作实用——老教师活动室,跟文化沾着边,想必翁状元愿意见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