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环保新闻:發燒?忍一忍就好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8:22:41
孩子體溫升高的時候﹐憂心如焚的父母往往會即刻採取行動﹐一邊拿出冷毛巾和鎮痛藥﹐一邊慌慌張張地打電話叫醫生﹐甚至還可能會把孩子送到急診室去。

現在﹐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告訴各位家長﹐體溫計上的數位也只是一個數位而已——與此同時﹐孩子發燒的時候﹐一定要儘量讓他們感覺舒適﹐這件事情遠比把他們的體溫精准地控制在98.6華氏度(37攝氏度)來得重要。

Getty Images報告指出﹐在兒科醫生接診的患兒之中﹐三分之一的主要症狀都是發燒。2月28日﹐美國兒科學會發佈了一份關於兒童發燒的報告。報告作者之一、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School of Medicine)兒科危重病醫學教授賈尼斯?蘇利文(Janice E. Sullivan)說﹐跟升高的體溫相比﹐其他症狀為我們提供的信息要多得多。

這份報告意在平復人們對發燒的畏懼﹐也就是報告中所說的“發燒恐懼症”。報告同時指出﹐沒有證據表明﹐退燒可以加快孩子康復的速度﹐也沒有證據表明﹐任由孩子發燒會像一些醫務人員擔心的那樣﹐造成暈厥、腦損傷乃至死亡的惡果。

幾十年以來﹐許多兒科醫生一直都在向家長們傳達類似的訊息﹐家長們卻始終聽不進去。人們普遍都搞不清楚﹐兒童或成人發燒究竟意味著什麼﹐什麼時候治療才合適﹐甚至搞不清楚﹐怎樣才算是真正的“發燒”(是體溫100華氏度嗎?還是100.4度呢?)。除此之外﹐在孩子太小還不會說話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會依靠體溫計來判斷孩子的病情。還有些人認為﹐對於年紀比較大的孩子來說﹐體溫計可以提供一個無法造假的客觀標準﹐你可以據此判斷﹐是該讓孩子趕緊去上學﹐還是讓他們回到床上去。

報告指出﹐在兒科醫生接診的患兒之中﹐三分之一的主要症狀都是發燒。儘管如此﹐人們對於發燒的許多認識卻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更多是文化、傳統和家長之間閒聊的產物。一些廣告當中充斥著家長們對著體溫計抓狂的鏡頭﹐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認識上的混亂狀況。

剛剛當選美國家庭醫師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amily Physicians)主席的葛籣?斯特里姆(Glen Stream)說﹐大家都有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按正確的方法救治孩子。可是﹐採取行動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救治孩子﹐實際上卻可能只是在安慰自己。

專家們強調﹐發燒並不是一種病﹐僅僅是人體的一種反應而已﹐起源則可能是人體對病菌感染的一種進化適應。將人體那個調節體溫的裝置(也就是大腦當中的視丘下部腺體)調高幾度﹐就可以起到降低病菌繁衍速度、增加白血球的作用。

報告指出﹐一些證據表明﹐不採取退燒措施的話﹐病情反倒可能更快緩解。另一方面﹐升高的體溫又會影響孩子的睡眠、食欲和其他活動﹐造成不適的感覺。

蘇利文醫生說﹐如果孩子顯得不舒服﹐你就應該用扑熱息痛或是布洛芬來減輕他們的不適感。不過﹐她同時指出﹐單純的發燒並不需要治療。發燒本身並不能反映孩子的病情﹐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美國兒科學會的這份報告以兒科醫生為對象﹐並不是供家長們閱讀的東西﹐其中也沒有具體列明減輕患兒不適感的其他方法。不過﹐蘇利文醫生說﹐一旦孩子出現皮疹、躁動不安或是情緒異常的情況﹐家長就應該多加小心。

報告作者之一、阿肯色兒童醫院(Arkansas Children's Hospital)兒科急診醫生亨利?法勒(Henry Farrar)說﹐一旦孩子的舉止發生顯著變化﹐你就應該向醫生諮詢。報告還強調了休息和適當攝入液體的重要性。

報告指出﹐退燒藥只要能減輕患兒的不適感就好﹐具體選擇則可以是撲熱息痛﹐也可以是布洛芬﹐這兩種藥的安全係數和藥效差別不大。不過﹐跟有些醫生的建議不同﹐報告反對同時或交替使用這兩種藥物﹐為的是避免誤用的風險。

報告還著重強調﹐用藥的時候應該仔細閱讀藥品包裝上的標籤﹐以便根據患兒的年齡和體重選擇正確的劑量。按照報告的說法﹐給孩子服藥的時候﹐多達半數的美國家長都有搞錯劑量的情況。

報告認為﹐如果孩子正在睡覺﹐家長就不應該把他們叫起來吃藥。與此同時﹐一項研究顯示﹐85%的美國家長都表示﹐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舉動。

有些情形之下﹐單純的發燒也是件讓人擔心的事情。如果不到三個月大的嬰兒燒到了100.4華氏度(38攝氏度)以上﹐家長就應該立刻與醫生聯繫﹐因為這樣的情形可能意味著嚴重的感染。此外﹐本已罹患心肌衰弱之類病症的兒童可能承受不了發燒的折磨﹐一旦發燒就需要得到治療。

炎熱季節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往往會導致中暑﹐原因則是人體的自我降溫功能出了故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和大人都可能會發106華氏度(41.1攝氏度)的高燒。攝入液體和浸泡在冷水之中的方法都可以緩解中暑﹐退燒藥卻無濟於事。

導致孩子和大人發燒的原因還有很多﹐其中包括狼瘡之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白血病和淋巴瘤之類的癌症﹐就連正常的出牙過程也可能會引起發燒。有些人經常都會發燒﹐哪怕只是生了點小病也不例外﹐另一些人卻很少發燒。(人群中還有一些非常罕見的發燒症狀﹐原因不明﹐但卻可以持續幾個星期。這種症狀的名稱是FUO﹐是fevers of undetermined origin的縮寫﹐意思就是“來歷不明的發燒”。)

專家們指出﹐即便是眾所周知的98.6華氏度(37攝氏度)也算不上什麼“正常體溫”﹐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平均體溫”。一天之中﹐健康人的體溫可以有整整一度的變化﹐傍晚的時候最高﹐最低的時候則是在早晨6點到9點之間(剛好是孩子們在學校與床鋪之間進行艱難選擇的時段)。

人的體溫既然有這麼大的變化﹐檢查體溫計的讀數還能有什麼意義嗎?

醫生們的答案是:有。鑒於大多數發燒症狀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專家們一致建議﹐不管有沒有其他症狀﹐體溫超過100.4華氏度(38攝氏度)的兒童都應該待在家裡休養﹐直到體溫恢復正常、並且在不用藥物的情況下維持了24小時以上為止。

同樣的建議也適用於成人——此外﹐專家們還說﹐發燒的成人不應該心存幻想﹐以為自己用藥物降低了體溫﹐由此也就降低了傳染同事的幾率。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內科教授、美國醫師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臨床指導委員會委員羅伯特?霍普金斯(Robert Hopkins)說﹐我們真的不希望大家發著燒去上班。

更讓人難於措置的是那些沒有發燒症狀或者發燒症狀輕微的疾病。有一些病毒傳染性最強的階段恰恰是患者還沒有開始發燒的感染初期﹐另一些病毒——比如去年發作的H1N1病毒——把許多患者搞得痛苦不堪﹐但卻很少導致發燒。

這一來﹐如果有哪個孩子說自己病了﹐但是又沒有發燒﹐家長和學校護士就難免會覺得左右為難﹐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待在學校。

全美學校護士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Nurses)的執行總監艾米?加西亞(Amy Garcia)說﹐有些時候﹐孩子只是為數學課而感到頭疼﹐也有些時候﹐孩子真的是病了﹐疾病可能會具有傳染性﹐也可能會導致學習無法進行。要區分這兩種情形﹐你只能靠自己的判斷力。她還說﹐如果你對孩子知根知底﹐判斷起來就會容易一些﹐我自己就有三個兒子﹐對於這一類的考驗非常熟悉。

Melinda B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