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人民币拾圆:叶剑英生命最后时刻的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8:06
    叶剑英、彭德怀、陈毅、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黄克诚、杨勇、许世友……这一个个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共和国的缔造者,打江山,他们是开路先锋,保江山,他们是一代忠臣,逆境中,他们是中流砥柱……可是,在生命的临终时刻,他们又在病榻上思考些什么?是生命的意义?铁马金戈的岁月?还是剪不断的儿女情长?本书首次披露了开国将帅们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生活和交往情况,展示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折射出将帅们不凡的人性光辉。

 

 

     叶剑英元帅

    

 

 

    1979年,叶剑英八旬有二,走路步履不稳,而且步子的幅度越来越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有些着急。当然最着急的是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劝叶剑英说,趁早抽空到医院去看看,免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可是,此时的叶剑英同志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日理万机,十分繁忙,给他做身体检查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工作间隙进行。没有系统的全面检查,很难得出准确的判断。专家们一时难以诊断。

 

    这件事引起了中央军委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的重视。在他的大力支持下, 1980年,中央保健委员会正式成立了一个以解放军总医院为主的医疗保健组,定期为叶剑英检查身体,进行保健和医疗。为了尽快查清叶剑英的病情,专家们只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叶帅对专家们的辛苦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积极配合他们检查。为了观察步态,他不厌其烦地走过来走过去。尤其是夏天,走一遍都一身的汗。有时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不断地进行演示,直到医务人员满意为止。一连几周,都是这样在一边观察一边分析中度过的。但是,结果并不能马上定下来。

 

    医务人员有些着急,也有些担心。毕竟叶帅是 80多岁的老人,病情不确诊,就不能对症治疗。如果因此耽误了叶帅的健康,将如何向祖国和人民交待?叶剑英好像看出了专家们的心焦。一天午饭后,叶帅对保健组的专家们开玩笑说:“我可能是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病,现在还没有发明名字。你们这么下工夫地观察、记录、检查,也不好起名。我自己给取个名,就叫做难治之症吧。”大家听着都笑了起来。

 

    在专家、医务人员的积极诊断下,叶剑英的病情终于在最快的时间内弄清了。他患的是“帕金森氏病”,这种病常常会引起并发症,如感冒、肺部感染等等。

 

    可是,重担在肩的叶剑英,并没有因为有病在身而影响工作。国家、军队正处在百废待兴的日子,他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来干。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1979年 7月 1日召开),叶剑英强调说:“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 30周年的大会上,他进一步强调:“……全体干部和全国人民,一定要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争分夺秒地投身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伟大的建设事业中来”。在这次讲话中,叶剑英把“争分夺秒”这四个字讲得特别重。正因为他如此看重“争分夺秒”,医务人员也只好“争分夺秒”地为他检查和治疗。

 

    1979年 7月,叶剑英到山东烟台视察工作。刚到烟台时,由于气候多变,叶剑英一时难以适应。很快,就发生了肺部感染。先是感冒,没有两天肺部就发炎了。

 

    同去的保健医生有些着急,看到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好,便劝叶帅赶快回北京治疗。叶帅却非常平静地说:“不要紧,会很快好起来的。”医生见叶帅丝毫没有回来的意思,便与当地的专家们商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给他治疗。由于治疗及时得当,加之叶帅的积极配合,肺部炎症很快消失。他坚持完成了调查研究工作。

 

    当时,叶剑英肺炎刚好,全国政协委员钱昌照也从北京来到烟台。当钱老得知叶帅在这里时,便迫不及待地来看望他。两位老人久别重逢,高兴得不能自已。

 

    叶剑英就像没有得过病似的,与钱昌照老人谈个不停。当谈到身体状况时,钱老提出:“咱们两个要争取跨过 3个世纪。”叶剑英紧跟着说:“要跨过 3个世纪!”两位老人接着又异口同声地说:“一定要争取跨过 3个世纪!”

 

    到了 1982年,叶剑英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已是 85岁的老人了,一过春天,他就疾病缠身。由于受天气阴雨的影响,叶剑英的肺部感染,常常是过几天就要发作一次。一发作,就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静脉注射,本来是件挺简单和容易的事,可这事落在叶剑英身上却不那么容易。 80多岁的他,血管又细又脆,加上经常反复穿刺,进行静脉注射的难度越来越大,护士们有些犯愁,既不愿意在首长身上出现失败,但又不敢保证 100%的成功。伴随着这种矛盾心理,值班的护士常常在输液时出现情绪紧张。这样一个微小的变化,却逃不过叶帅敏锐的眼睛。

 

    一天午饭后,护士又准备给叶剑英输液。叶剑英亲切地对护士说:“这不怪你,这个责任应该在我身上,我的血管有困难嘛!”细心的叶帅,令护士们深为感动。

 

    二

 

    虽然叶剑英与医护人员一直配合得很融洽,医护人员也了解叶帅宽宏和理解的性格,但中央军委首长的保健工作,是一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的粗心大意和失误。但是,智者千虑也有一失,所以,在保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护士萧眉就出现过一次。这天,萧眉像平常一样聚精会神地用注射器为叶帅冲洗牙齿,进行消炎,这项操作,对于一位护士来说是一项最基本的操作。

 

    可正当她在聚精会神给叶帅冲洗时,突然针头从注射器上掉下来了,随着水流一下子冲进了叶帅的喉咙边上。萧眉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如果针头被冲进食道或被吸入气管,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片刻的紧张之后,她立即镇静下来。凭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锻炼出的胆识,她手疾眼快,在叶帅尚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下子按住了针头,硬是把针头用手从叶帅喉咙边取了出来。

 

    有惊无险!避免了一场医疗事故!在场的所有同志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萧眉禁不住大声地哭了起来……萧眉哭过之后,默默地注视了一眼叶帅,离开了。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等候叶帅的发落。可是,一天过去了,叶帅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照样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乐呵呵地说这说那,还像往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向大家说几句笑话。萧眉有些沉不住气了。她小心谨慎地来到叶帅身边,叶帅见她仍一如既往,该聊什么还聊什么。萧眉怎么也想不到,叶帅对自己如此地宽容,她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由于常年疾病缠身,叶剑英一直想早一天退出领导岗位。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叶剑英非常真诚地对与会代表说:“我今年85岁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从心,从党的事业着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在中央没有决定我退出之前,当尽力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叶剑英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其实,以己之退,促党的事业之进,是叶剑英长期的心愿。然而,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叶剑英仍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在随后举行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又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此时,叶剑英心里很明白,这是因为全国人民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但是作为他个人,因为身体状况和年龄的原因,他坚持退位让贤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叶剑英又同其他一些老同志一起致函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以便让一批较年轻的德才兼备的同志进入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实现他的心愿。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了他的请示,并写信向他祝贺。

 

    1983年11月19日,晚上6点左右,叶剑英正在家里吃晚饭,晚饭尚未吃完,他觉得身体不太舒服:胸闷、难受,身边的工作人员马上扶他上床休息,并及时让保健组来人检查。医护人员当即给他做了个心电图,结果显示不正常。保健组的专家们赶来了。他们对叶剑英进行了及时的检查和诊断,最后牟善初教授认为,叶剑英患的是“急性高侧壁小灶性心肌梗塞”。大家一致认为,此时的叶剑英必须卧床休息。按照专家们的嘱咐,叶剑英卧床3天,但到了21日凌晨并发肺炎。保健组的专家们认为,这种并发症如不及时得到控制,后果很严重。于是,他们为了解病情,更好地定下方案,每天守候在叶剑英的床前。为做到慎之又慎,他们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权衡利弊,定下治疗方案。由于处置及时和方法得当,叶剑英的病情好转很快。

 

    到了12月14日早饭后,叶剑英对专家组的工作人员提议:“我的身体经常出问题,就是让‘帕金森氏病’闹的。现在好了,是不是可以把治疗肺部的药停了?”专家们经过复查和慎重考虑,接受了叶剑英的意见,把治疗肺部的药停了。药停之后,对身体的影响小了一些。叶剑英感到很高兴,他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在养病的间隙,叶剑英喜欢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家常。

 

    1984年元旦,秘书们为叶剑英的病愈而高兴,都前来给他拜年。拜完年,叶剑英就向医护人员提出要办公,让秘书们给他汇报汇报工作。医护人员见叶剑英的态度非常坚决,而且心情很好,考虑到又是元旦,就答应了叶剑英的要求,让他“办公”。可是,毕竟是大病初愈的80多岁的老人,这样下去对他的身体非常不利,极易引起肺部发炎的再发作。于是,医护人员和秘书们商量,决定让保健组组长邓家栋教授出面劝说,让叶剑英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因为病情刚刚稳定,容易复发。这一招果然见效。叶剑英一直很尊重邓教授,对他的建议总是积极采纳。他答应了邓教授,说等晚几天再听汇报工作。但是,对中央、军委的工作,叶剑英还是放心不下,总是急着要了解。

 

    由于常年疾病缠身,叶剑英一直想早一天退出领导岗位。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叶剑英又同其他一些老同志一起致函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以便让一批较年轻的德才兼备的同志进入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实现他的心愿。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写信向他祝贺。1984年元旦,秘书们为叶剑英的病愈而高兴,都前来给他拜年。

 

    三

 

    1月4日上午,叶剑英的长子、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从广州来北京看望父亲。选平安慰他说:“只要好好休息,配合好专家们的治疗,等身体康复了,一定会有这个机会的。”叶剑英点了点头。良久,他陷入了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之中。

 

    但没过多久叶剑英肺炎复发,病情再度加重。1984年1月11日,邓家栋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汪石坚副院长和军委办公厅肖洪达同志,向主持中央军委常务工作的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汇报了叶剑英的病情。在汇报会上,中央保健委员会杨德中主任也在场,军委杨副主席特地让中央保健办公室副主任王敏清也到场听取汇报。汇报完后,杨尚昆握着邓家栋等同志的手说,希望你们医疗组尽全力做好叶剑英的医疗抢救工作,并表示尽全力支持他们。同时指派王敏清参加医疗组工作。

 

    会后,王敏清即随邓家栋、汪石坚等一起,住进了叶剑英西山的家,同医疗组的专家们携手紧张地

 

    工作。经过专家们的精心治疗,一星期后,叶剑英的病情被控制住。然而,到了7月上旬,叶剑英的病情危重,再度恶化。他出现持续的高烧,呼吸道痰多咳不出来,呼吸困难。据专家们分析,此时的叶剑英,除心肺疾病加重外,并发多种疾病,病情极其复杂,且呈恶化趋势。7月10日上午,医疗组为叶剑英会诊。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和分析,一致认为做气管切开手术治疗比较稳妥。随即,把这个方案报请中央批准。当天下午5时18分,顺利地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术后,使用呼吸机。

 

    医护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实行昼夜监护,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会诊和治疗。在最紧张的几天内,24小时不离开大厅,大家在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坚持着。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叶剑英的病情又有了好转。一天晚饭前,大约6点左右,专家们在会诊时认为,叶剑英此刻的病情需要请广州的著名呼吸系统专家钟南山教授会诊,经与有关方面联系之后,当晚9点半,钟南山教授奇迹般地出现在抢救大厅里。眼看“八一”临近,而叶剑英仍处于危急之中,医疗组全体人员非常着急。因为根据叶剑英的病情,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通知各国驻华使馆,今年的“八一”不举行例行的建军庆祝活动。人民大会堂也接到通知,近期不在此安排活动,并准备布置追悼会会场,预备花圈。中保办副主任王敏清也在此期间随时同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徐静保持电话联系,要他们提前准备遗体保护工作,以防万一。尽管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仍在尽全力为抢救叶剑英的生命而努力。终于,在紧张的气氛中,平稳地度过了“八一”建军节。

 

    到8月10日,奇迹出现了。叶剑英的病情再次趋于稳定。两个月后,叶剑英的病情保持稳定。这次抢救之后,直到10月23日,因为体温接近正常,肺部炎症基本消失,开始进行停止使用呼吸机的训练。经过12次共8个小时的停机训练,叶剑英自己感觉到呼吸良好。从此,医疗组规定一个原则: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基本不用或少用呼吸机。这样,叶剑英的病情持续稳定到第二年的7月中旬。

 

    1985年7月29日,医疗组为叶剑英会诊,在会诊过程中,又发现他的双肾有问题。因膀胱里的尿排不净,剩余的尿比较多,医护人员在两次给他冲洗膀胱时,做了一次B超,发现左、右两肾均有积水。为慎重起见,医护人员再做了一次B超,发现结果与上一次完全相同。医疗组的专家们对此非常重视,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制订了医疗方案,最后一致同意对膀胱进行造瘘引流。8月中旬的最后一天,方案经报请中央同意后,医护人员对叶剑英成功地做了膀胱造瘘引流手术。很快,手术后不到两周,叶剑英的体温正常了,膀胱缩小了,残余尿也没有了。

 

    1986年7月26日,医疗组为他查体,一致认为是胆道感染。大家认为,就目前叶剑英的身体状况,不用抗生素为好,最好改为中药治疗。结果,吃了几服中药后,胆道感染有所控制。10月6日,医疗组为叶剑英做B超,发现腹腔有水,大家反复研究,决定采取抽腹水的措施,控制了腹水的发展。

 

    然而病情的变化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986年10月13日早上5时零9分,叶剑英的心脏突然出现室颤,血压没有了,心律非常慢。1986年10月22日1时16分,监视叶剑英病情的心电监护仪上的波峰突然消失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