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薄膜开关制作工艺:年终了盘点我们生活的12个幸福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02:50
  2011年,整个年度的热点都离不开“幸福”这个话题,无论是大龄女性找对象,还是毕业去留“北上广”,无论是为丈夫不如自己挣得多而愤怒,还是房本上添上自己的名字,自己幸福了该不该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这些话题,都让人纠结。那么,让心理专家帮你解疙瘩,以便轻装上阵奔新年。

  ■女性学历越高越不容易找到幸福吗?

  女性学历越高,就越不容易找到幸福吗?当然不是!

  首先,个人的幸福与其婚姻是两回事。女性学问做得好,乃至读博士,这是学习能力的积累,也是自我实现的表现,当是可敬可贺的事情。这本身就是幸福无比的事情,因为它证明你的治学能力是超一流的!

  女性学历越高,就越不容易找到幸福吗?未必如此!博士生为什么会难嫁出去,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学历太高,挑战了男方的自尊极限,老婆比自己强会令男人有压迫感;二是女博士眼光高,挑来挑去挑花了眼,到头来谁都配不上自己;三是读书太钻了,可能不善女红家务,令男方无法接受。其实,婚姻的幸福感来自个人的修炼。而其修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自身的品行、人格及生活能力的完善,使自己内外兼修,左右逢源。

  曾有女性感叹:读本科时,门庭若市;读硕士时,门前冷落;读博士时,门可罗雀。其实,只要女性在增长自己知识的同时,也增长自己的见识,在培养钻研能力的同时,也培养沟通能力,她就会充满了内涵与魅力。而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养就的。

  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时,我的督导在讲到爱情艺术时,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名言,爱情不是去找一个合适的人,爱情是做一个合适的人。而当你做了最好的自己,门庭若市的感觉,自然又会来了!

  ■去留“北上广”到底有多爽?

  据调查,在中国传媒大学已工作1到5年的毕业生中,72.6%的人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工作,25.8%的人选择在非一线城市工作。当被问及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时,58.2%的人仍然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比现状低了14.4%);27%的人仍选择在非一线城市工作(比现状高了1.2%)。由此,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在一线城市工作。此外,47.1%的人表示工作繁忙是主要压力,45.7%的人表示薪酬不高是主要烦恼,还有21.4%的人表示发展空间有限。所以,留在一线城市工作,肯定会感觉压力大,且不说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居住、交通、子女教育等问题。那么,是不如归去,还是坚守阵地?这就看你怎么看待幸福了。

  如果你喜欢“动感地带”的感觉,愿意接受PK过招的挑战,那你就应该坚守阵地,因为那是你的幸福源泉。相反,如果你喜欢平和处事,厌倦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生存方式,那你就换个地方,因为那是你内心的呼唤。

  无论你做出什么抉择,你都是在拿青春赌明天。这就像恋爱结婚一样,你永远无法确定你爱的人就是一生的挚爱。但你在当时做出了最佳的选择,这比什么都重要!美国著名诗人弗洛斯特曾写过一首感怀小诗“未走的路”,其结尾是:黄树林中有个两岔口,我不可能同时都走过,我伫立在岔口,尽可能地往前看,直到我看不见路为止。我叹气地告诉大家,很久很久以前,树林中有个两岔口,我选择了那条没人走的路,它改变了我的人生。

  你,走了你要走的路吗?

  ■单身女性应该主动争取爱情或婚姻

  还是等待幸福来敲门?

  对于这个问题,是没有绝对答案的。单身女性稳坐钓鱼台,等候真命天子来上钩。其机会有多大?说不准,但俗话说得好,“有福之人不操心”,单身女性没费劲就觅得如意郎君,古今中外,大有人在。例如,苹果霸主乔布斯的妻子劳伦·鲍威尔,在嫁给乔布斯之前,曾在斯坦福大学拿了MBA学位,还在美林和高盛等金融公司中工作过。而在她与乔布斯结识时,他刚好结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劳伦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但单身女性真能稳坐“爱情钓鱼台”吗?那可是拿“青春赌明天”的事。某年某日某地方,某男士的某模样,让你怦然心动,这是等出来的,还是找出来的?应该说是“找大于等”,这诚如一句英文谚语所说的,“好运会眷顾那些时刻准备的人”。所以,该出手就出手,当争取则必争取,灰姑娘之所以打动了王子,首先是因为她全力争取到了亮相的机会。

  换言之,因为你主动了,你会更容易找到幸福的;因为你被动了,幸福会费更大力气找到你。那你说,我主动努力寻找如意郎君,也结了婚。不想一年后,另一位更令我满意的人出现了,我真是悔不当初,沉住气就好了。那我告诉你,你当初的努力没有错,因为我们不能因后来出现的情况而否定当初的努力。决策学上有一句名言:这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在当时,这就是最好的。这就够了!

  如果你有机会采访劳伦,她一定会这么告诉你她与乔布斯的爱情故事。

  ■你选择做“优剩女”还是“优胜女”?

  “优剩女”是如何养成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是期待错觉和布利丹效应在作怪。

  期待错觉,就是指人们过度依赖理想预期,忽略了对现状的理性分析。许多女性择偶,越是条件优越,也就越期待更加完美的局面出现。这样,有才华的嫌长得丑,长得帅的嫌挣钱少,挣钱多的嫌不顾家,顾了家的嫌没出息,有出息的嫌不浪漫,会浪漫的嫌靠不住,如此循环下去,世上没有一个男人可达标。

  由此,女性择偶便陷入了“布利丹效应”中。法国哲学家布利丹曾讲述了一则寓言:“一头饿极了的毛驴站在两捆草料中间,不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给饿死了。”这一效应在爱情决策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问一个既爱帅哥又爱大款,不知和哪一个结婚好的美女,和一头布利丹毛驴又有什么分别呢?

  和许多优秀女子嫁不出去相比,那些才貌平淡的女孩容易嫁出去,这也是因为她们心态平和,自我放低心态,爱情中就多了满足和快乐,所以成了优胜女。

  其实,爱情是一面镜子。如果只照别人不照自己,那么他(她)势必会失去陷入自恋的沼泽中。说到底,爱情是平等的,人们怎么可以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相反,如果一个人拿着镜子只照自己不照别人,那他(她)也势必会陷入自怜自叹的困境中,悲叹自己生不逢时,时不予我。说到底,爱情的基础是自信的,人们如果过分关注自我,只能徒增自卑。爱情,就是先战胜自己,而后战胜别人。

  ■婚姻幸福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在我看来,婚姻最重要的原则是包容,也就是甜酸苦辣,俱能接受,冷暖冻烫,皆能面对。

  婚姻是一个两人世界和两性世界的磨合过程。作为两人世界的磨合过程,婚姻双方既要接受彼此的秉性脾气、生活习惯,也要接纳双方的家庭亲友,婚姻角色。这个磨合过程可能是一生一世的修炼,其关键在于包容彼此的不足,接纳各自的缺点,并给各自的成长时间与空间。最后才能达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境界。

  婚姻也是一个两性世界的磨合过程。为此,婚姻双方都要学会换位思维,从异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完成一个异性的学习过程。男女思维总不同,男人走进女人就要变得思维敏感,感情细腻、女人走进男人就要变得思维简单、感情粗犷。而当男人变得不那么大大咧咧,女孩子变得不那么斤斤计较时,彼此就完全接受了对方。

  由此,磨合的基点在于包容,而有了包容就有了理解,有了理解就有了包容,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妻子比丈夫收入高生活不会幸福吗?

  当今社会,女人赚得比男人多,已经不在少数。于是有人说,老婆的收入涨上去时,老公的脾气必然落下来。那么,幸福的家庭必须要男人比女人挣得多吗?换言之,男人有必要因为收入不如老婆而感到自卑吗?

  其实,丈夫的收入与家庭婚姻幸福有关,但不成正比。婚姻的幸福是与夫妻双方的爱心、责任心、包容心等因素成正比。也就是说,丈夫收入高却无责任心、不愿陪伴家人、不愿与妻子分享,其婚姻也鲜有幸福感。同样,丈夫收入低却对妻子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照样可以获得美满的婚姻。

  由此,作为妻子,工资可以比丈夫高,但脾气无需比男人大。在婚姻内,男人不需要母亲的角色。妻子在家唠叨、挑剔、指责、瞧不起丈夫多了,必然会损坏夫妻间的感情。

  而作为丈夫,钱可少挣,志无须短。在婚姻内,女人不需要孩子的感觉。男人能够有责任心、事业心和自信心,就会打动女人心。由此,只要一个人自己不感自卑,别人是无法让你自卑的。这是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利诺·罗斯福给大家的忠告。

  ■房产加名能保住婚姻的幸福吗?

  在我看来,房产加名是婚姻幸福的重要保障,但不是绝对保障。

  房产加名,当是婚姻中男方对女方作出的最基本,也是最具绅士风度的表现。女人与男人牵手终身,好比是拿青春赌明天。妻子都希望把丈夫当作“情感股市”的潜力股来持有,栽培,为的是能够共同拥有美好现在与将来。由此,男人让女人共同拥有财产,无论大小多少,都是给了女人投资男人的最基本也是最早的“红利”回报。

  但是大家都知道,婚姻之天长地久,重要的是自始至终拥有彼此的真心。而这就需要婚姻双方的包容,理解和相互支持。这一过程谓之磨合,而其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才是婚姻幸福的根本保障。所以,房产加名只是幸福之表,心有灵犀才是幸福之本。

  至于怎样做到心有灵犀,则是每对夫妻一生一世的功课与修炼。

  ■如何引导孩子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

  在我看来,孩子获得幸福,父母需要培养其四种能力。

  一.自我肯定的能力:就是引导孩子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挫败与困境而放弃对自我的信念。其实,绝对爱自己是自恋,绝对爱他人是自卑,而当人能够爱自己也爱他人时,他就幸福了;二.自我反省的能力:就是引导孩子勇于做自我批评,也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在生活中,自恋的人不愿做自我批评,自卑的人不停做自我批评,自信的人不怕做自我批评。因为自我批评不是自我否认,而是自我激励;三.赏识他人的能力:就是引导孩子为他人鼓掌,分享别人的快乐,在生活中,欣赏自己而不欣赏他人是自恋,欣赏他人而不能欣赏自己是自卑,既欣赏自己又欣赏他人是自信;四.理解他人的能力:就是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维,同感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只有先理解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

  在心理学上,儿童成长的历程,就是走出自我中心的里程。父母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智,需要引导孩子与自我表现的懒惰,自私,嫉妒,懦弱做斗争。由此而来,现代社会,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莫过于给他(她)一个健全的人格。在儿童阶段,健全人格突出表现为:自信但不自恋,顽强但不偏执,谦虚但不懦弱,出色但不炫耀。这一过程就是孩子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

  慢慢修炼吧!

  ■你认为幸福和年龄有关系吗?

  在我看来,幸福与年龄成反比关系,也就是年龄越小,人们获得幸福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因为:孩子天真,活在大人给他们编织的世界里,快乐着自己的快乐,不容易分享别人的烦恼。此外,小孩子也不懂得把生活想得太复杂,不会去磋磨别人的话中潜台词。最重要的是,小孩子很容易获得满足,也很容易遗忘,所以没有多的纠结。

  但成年人则生活在现实生活里,需要学会面对生活的各种复杂局面,用心磋磨他人言行中的画外音,且不容易分享别人的快乐。由此,成人多是痛苦着自己的痛苦,为的是快乐着别人的快乐。成人还需要面对社会的物欲横流,追求个人的功成名就,对其烦恼常常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其实,成人若能重拾童子心,幸福也就复归来了。换言之,幸福对于孩子来讲,多是一种本能反应,而对于成人来说,则多是一种技能培训。

  幸福力,就是使人在重温儿时梦中体验那当初的愉悦,在追求时下目标中修炼那愉悦的能力。

  ■你认为幸福和财务状况有关吗?

  对此,让我们先看三项调查。

  其一、美国盖洛普公司2010年对全球130万人的幸福指数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收入与人生满足感成正比,与幸福感关联不大。换言之,金钱可以买到满足感,却买不了幸福感。这正如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家埃德·迪纳所发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会随着收入增加而提高,但其愉悦感、幸福感等积极情绪却未必因此而增长。

  其二、美国经济学家麦耶斯在分析了1991年世界人均国民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后发现,个人财富与其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一个拐点。1991年的拐点是8000美元。收入8000美元以下的人,钱挣得越多,人就越感开心,收入8000美元以上的人,钱挣得越多,人未必越感开心。

  其三,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1990年中国人的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10标度),1995年为7.08,2001年却下降到6.60。而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在稳步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而过去的10年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10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280%。

  这一切调查都说明,幸福与财务状况之间没有绝对的比例关系,有钱会使人有成就感,但未必是幸福感,因为前者是客观的数据,而后者是主观的体验。

  ■看到别人对生活感到幸福

  你会有什么反应?

  看见别人生活幸福,我会羡慕,但看到别人晒幸福,我会感到厌恶。

  钦佩别人的成就,分享别人的快乐,是个人有爱心与胸怀的表现。按孔夫子的话来讲,这叫“仁者爱人”。所以,面对那些生活幸福并比我有成就的人,我真心钦佩他们,并希望从他们身上获取成长与幸福的养分。在这当中,我会尽量激励自我,而不去嫉妒他人。因为激励会给我带来动力,而嫉妒会给我带来自卑。

  人生的悲哀,在于拿别人的有幸去构建自己的不幸。

  我讨厌有人刻意地“晒幸福”,因为那会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不悦。给自己带来不悦是因为“晒幸福”很容易引起他人不必要的关注的厌恶;给他人带来不悦是因为“晒幸福”会在无形中强化他人的自卑与厌世情绪。眼下的“郭美美”、“卢美美”等事件就是“晒幸福、惹麻烦”的突出典范。

  所以,人生的悲哀,也在于拿自己的有幸去强化别人的不幸。

  ■文/岳晓东博士


                    ----原载2011年12月24日《北京青年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