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魅族维修:“食菜事魔”是什么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04:39

“食菜事魔”是什么教

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曾提到“明教”原属波斯,中国人对此常称作“食菜事魔教”。但流传中国的波斯教共有两种:一种是袄教,一种是摩尼教。“食菜事魔”到底是什么教呢?
袄教,又名“拜火教”、“波斯教”,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琐罗亚斯特创立。“袄教”是中国古代对琐罗亚斯德教的通称。
“摩尼教”,《中国大百科全书》曾解释说:“3世纪中叶在古波斯(今伊朗) 萨珊王朝时兴起的一种宗教。因创始人摩尼而得名。”其实,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并不能很清晰将这两种教派分清楚。究其原因,是因为两种教都以“火”为标志,都源于古波斯。
但二者所尊奉的教义,实有明显不同。从图右的遗址,可以略窥出拜火教全盛时的规模,教民一般于风高月黑之夜,聚会于山谷郊野。以高高燃起的大火为标志。他们的主要教义是善恶二元论。阿呼拉·玛兹达是最高的善神。“阿呼拉”意思是主,“玛兹达”意思是贤。他以火为象徵,居于天界,创造了天地万物。
恶神阿利曼,居于地底深处,为黑暗之神。她时刻想取得阿呼拉·玛兹达所统治的世界,不断向阿呼拉·玛兹达进行挑战。她以情欲为武器,利用女性的魅力污染正直人的灵魂,并创造了四季和疾病,令夏天灼热非常,冬天冰冷难耐,生活于其间的人们要饱受疾病灾变。她后来创造出蛇王撒哈克,捣乱人间。
为了人间的正义,阿呼拉·玛兹达和阿利曼进行着“广大无边”的斗争。好人的责任是加入光明的一方,遵守玛兹达透过先知琐罗亚斯德传达的教训,如此,信徒才能享有今生的幸福和来世的不朽。当世界末日来临时,玛兹达将毁灭恶神并宣告胜利,于是光明的一方在胜利中永享欢乐。
该教最重要的礼仪是杀公牛献祭。相传阿呼拉·玛兹达曾差遣使者传令密斯拉杀公牛献祭,密斯拉将初生的牛犊供为祭牲,一刀下去,这牛犊的身体突然神奇地迸发出麦子、葡萄、动物以及所有美善的东西。后来拜火教成为波斯国教后,宰牛的仪式主要为以求国家五谷丰登。
拜火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古波斯语叫查拉图士特拉,意为“像老骆驼那样的男人或驾驭骆驼者”,族姓“斯比泰玛”,出身于普通骑士家庭 ,居住在波斯西北部美地亚的拉格斯镇。据说,他20岁时弃家修隐,成为祭司;30岁时,因为阿沙斯巴德·沃赫的引导,见到智慧之主阿呼拉·玛兹达,从此开始宣传袄教教义,宣称阿呼拉·玛兹达是正义王国里唯一的最高主宰,将最终统率众天使消灭罪恶之源。
琐罗亚斯德在传教初期,遭到了地方祭司的反对,十年之中仅收了7名门徒。公元前586年,他42岁时,忽然受到大夏国国王维什塔斯普的热情接待。在国王的带动下,王族大臣纷纷加入琐罗亚斯德教。一位大臣甚至主动娶其女为妻。从此,他的学说迅速传播,教徒遍布全波斯。及至公元226年萨珊王朝建立,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曾明确宣布:“贵族和袄教僧侣可以拥有大片土地。”
琐罗亚斯特教成为古波斯的“国教”。而且随着萨珊王朝的不断扩张,逐渐遍布欧亚各地。
琐罗亚斯特教传入中国,大约在公元516-519年间。当时北魏的文献将其称作“火天神教”、“火祆”。“祆教”,是隋末唐初以后的称法。
传入中国后,它曾受北魏、北齐、北周、南梁等朝的扶持。据史料记载,除北魏外,北齐后主和北周皇帝也都曾“躬自鼓舞,以事胡天”。尤其北齐后主,曾在京都邺城(今河南临漳县)周围修筑了不少奉祀“火祆”的神庙。
而且,从北魏开始,北齐、北周都在鸿胪寺设置“火祆教”的祀官 。至唐朝 ,祠部亦设有管理祆教的祀官“萨宝”(也称“萨甫”),主持祭祀。官阶分萨宝祆正、祆祝、率府、府史等,自四品至七品不等。
东西两京都建有祆祠,东京有两所,西京有四所。此外,河南有两所,碛西诸州随地都有。在这些祆祠中,由丝绸之路进入的“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845年( 唐会昌五年 ),武宗排佛时祆教也受牵连。祆祠被拆毁,祭司勒令还俗,祆教受到严重打击。虽至大中年间弛禁,却未能恢复元气。以后经五代、两宋犹有残存 ,民间仍有奉祀火神习俗 ,在 汴梁 、镇江等地还有祆祠。南宋以后,逐渐不见于中国典籍,该教在中国内地基本绝迹。
摩尼教,则伴随着“琐罗亚斯特教”的衰落应运而生。它的创始人摩尼,公元216年出生在底格里斯河畔的玛第奴(位于今伊拉克境内),父亲是当地基督教异端教派“诺斯替派”中一支“浸礼教派”的信徒。摩尼从小深受“诺斯替”教派“善恶二元论”思想的熏陶。据称他在12岁和24岁时,曾两次受到推茵神的点化,命他在人世间传授一种新的宗教,以拯救这个充满罪恶和苦难的世界。从此,他自命为推茵神派遣到尘世中来的“光明使者”,开始传教活动。
摩尼最先向父亲及家庭成员传授教义,但没得到认同,被乡人认为是“神经患者”。据波斯民间传说,他当时被限制出入,他的父母、妻子出门,都要将他反锁在家。
他于公元240年逃了出来,到印度和中亚一带传播他的“救世真理”。
摩尼在印度传教期间,受到佛教的深刻影响。回到波斯后,大力调整教义,使其能与当时波斯人的口味相适合。因此他的教徒越来越多。
而“琐罗亚斯特教”虽被波斯钦定为“国教”,但随着僧侣拥有土地的增多和权力的增大,教徒游手好闲、作奸犯科者日益增多,教义也越来越脱离下层,因此随着基督教、摩尼教等的传播,波斯人真正感觉到了一种信仰上的危机。
公元243 年4月9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萨珊国王沙普尔一世登基的盛典上,摩尼正式向全国布道。摩尼教一度成为国教。
但277年沙普尔一世去世后,“琐罗亚斯特”势力再次抬头。瓦赫兰一世一继位,便马上开始对摩尼教及其教徒进行镇压。摩尼被逮捕,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其尸体被剥皮充草,悬挂在城门之上(因为这个原故,这座城门被后人称为“摩尼门”)。
然而琐罗亚斯特教也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公元642年萨珊王朝的瓦解,消沉歇绝。相比之下,摩尼教徒则流落世界各地,将该教在国外发扬光大。
摩尼教的教义脱胎于琐罗亚斯特教,核心思想是“二宗三际说”。二宗指明与暗(即善与恶),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
认为:
初际时,光明与黑暗是两个相邻的王国,光明国领辖东、西、北三方,黑暗国则占据南方,彼此相安,互不侵犯。后因黑暗国偶然撞入光明国领地,从而引发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长期大战,形成中际。
摩尼是大明王派向人间的使者中最重要且是最后一个。当摩尼教获得大部分人类信奉后,残留于人世间的光明分子便逐渐得到拯救,而当大地只剩下恶魔和物质时,将会爆发一场大火。
此时生命母将带领最后一批阶级(新人)收集其余光明碎屑,一同升入天国新乐园。黑暗魔王和恶魔将被抛入大坑,用巨石封死。最后,新乐园并入光明国中,时间进入后际。光明与黑暗再次分隔,永远“交归”。
从“二宗三际说”中,不难看到琐罗亚斯特教、基督教和佛教的影子。摩尼将这三种教派的教义糅合贯通,加上自己对当时波斯具体状况的体悟,从而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内容包括了对世界本源、世界形成和世界未来的看法,并对宇宙、人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在短短几百年内就风行于世界欧、亚、非三大洲的广大地区。比如中国自北宋以来影响比较大的“食菜事魔教”和“白莲教”等,都是它在具体国度具体时代的具体发展。
区别于琐罗亚斯特教的,摩尼教最高尊奉的神是“大明尊”(或称“大明神”、“大明王”),他是神位、光明、威力和智慧四种德性的集中体现者。认为只有信奉他才能教化众生,拯救灵魂,脱离苦难,免堕地狱。
摩尼教于唐高宗或稍后的武则天当政时期传入中国,一度遍布全国各大州府,教势甚为迅猛。
据武则天时的《摩尼教规》,当时的教徒最起码的必须遵守“四不”、“十戒”等。
四不:不吃荤、不喝酒、不结婚、不积聚财物。
十戒:不拜偶像、不谎语、不贪、不杀、不淫、不盗、不行邪道巫术、不二见、不惰、每日四时祈祷。
同时教规还有“忏悔十不正当”,即忏悔虚伪、妄誓、为恶人作证、迫害善人、拨弄是非、行邪术、杀生、欺诈、不能信托及不使日月神喜欢等行为。
据说由摩尼亲自制定、后来在中国流传甚广的《摩尼光佛教法仪略》,还曾规定:
私室厨库,每日斋食,俨然待施。若无施者,乞丐以充。唯使听人,勿蓄奴婢及六畜等非法之具。不饮乳酪,死则裸葬。
金庸《倚天屠龙记》写张三丰与常遇春见面时,曾有一段对“食菜事魔”教徒饮食习惯的描写:
……张三丰不忌荤腥,见他食量甚豪,便劝他多吃鸡肉。常遇春道:“张真人,小人拜菩萨的,不吃荤。”张三丰道:“啊,老道倒忘了。”这才想起,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魔教诛杀极严,武林中人也对之甚为歧视,因此魔教教徒行事十分隐秘,虽然吃素,却对外人假称奉佛拜菩萨,不敢泄漏自己身份。
这些教规无疑远悖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因此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摩尼教徒的生活甚为神秘。特别是在唐武宗会昌五年( 845)朝廷正式下诏毁法灭佛后,摩尼教也随之遭到禁断,成为民间秘密宗教,分化成许多支派流裔。
据此看来,金庸先生所提到的“食菜事魔教”应当是摩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