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梭力序列号查询:2012年中国“钱景”风险重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39:07
 
来源:颜昌海的博客

              2012年中国“钱景”风险重重

2012-01-02 15:43:30

浏览 492 次 | 评论 4 条

中国搜狐财经对中国逾百位知名经济学者、机构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学者对2012年经济走势看法悲观,基本共识为经济增速与人民币升值放缓、房市小幅下跌,近七成学者认为,当局将执行宽松货币政策,意见分歧最大的是对股市的预测,而面对2012年值得投资的项目,他们强调的几乎全是风险。

搜狐财经调查显示,96.55%的中国学者认为,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毛额(GDP)增速将比2011年放缓;其中44.83%的学者认为GDP增幅为8.5%到9%,显示保“八”仍很重要。他们认为,中国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及大规模“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应可达成这一目标。

而在“稳增长”目标下,“控物价”的平衡也不能忽视,93.1%的学者认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会比去年低,41.38%学者认为今年CPI增幅在4%到6%。为控制输入型通膨,人民币汇率也相当重要,但升值会增加中国企业对美出口障碍,因此86.21%的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速度将放缓,大多认为不会超过6%,甚至有3.45%的学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会贬值。有关中国股市,48.28%的学者认为今年将比去年好,17.24%认为不会好;24.14%表示行情有上涨机会,也有6.9%的学者认为会大跌。对于国际板是否会在今年推出,意见也很分歧。

搜狐财经表示,“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但也会是艰难的一年”。报导说,今年房地产市场扑朔迷离,股指十年原地踏步,人民币升幅不大,黄金有理由看多、但目前价格过高,现在只适合“激进投资者”愿意在充满风险市场上搏得高收益;如果只是为了增值、保值,最好还是“谨慎”为上。另据彭博资讯报导,全球股市2011年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下急速下坠,市值累计蒸发近6兆3000亿美元。2011年全球股市共跌12.1%,市值跌到45兆7000亿美元。剧烈的波动让股市一度跌到2008年金融海啸深渊时才有的低点。

分析师和银行家一致预测,2012年一开始恐怕让投资人高兴不起来,因为欧洲的问题还没解决。另一方面,尽管美国经济浮现复苏迹象,多数新兴国家的成长看来还算健康,部分投资人却已经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可能陷入“硬着陆”,对全世界脆弱的复苏造成另一波打击。经济学家们预估中国明年的经济成长率为8%到8.5%,果真如此,将创2001年以来的新低,也将带来许多风险。

英国财经网站This is Money刊登分析报导,指中国的经济成长出现红色警戒。报导说,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高度倚赖政府的投资来带动成长,然而政府的这些投资大多倚赖银行借款,恐怕无法长期持续下去。北京大学教授佩蒂斯说,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亟待解决。目前这种模式只有在拥有无限偿债能量的条件下,才有可能继续运作,但谁也没有这种条件。

渣打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指出,已经有迹象显示,因为银行界的保留态度,地方政府越来越难找到资金来支持基础建设工程。

各家银行正开始面对资金流通的压力。中国大陆政府压低利率,取得贷款来投资各项计划。但这种政策却刺激通货膨胀,去年达到6.5%,是3年来的新高;一般存户的利息也低,许多人便将存款从银行抽出,投入报酬率较高的标的。惠誉国际评级驻北京分析师朱夏莲警告说,中国的各家银行正面临资金流通紧缩的问题,这将使他们资助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能力受到限制。

消费者的其它投资也正在为中国的经济制造问题。有迹象显示,中国主义程序的房地产价格已经从颠峰滑落10%。中国的地下钱庄体系也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瑞士银行的经济学家评估,中国各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放款”高达12万亿人民币,民间放款也高达5万亿人民币。另外,中国经济所系的外销,又因为欧元区的问题而将面临1个荒年。虽然有人期待美国对中国货的需求会增加,但很可能因为中国货最大的出口对象欧洲的需求降低而被抵销。摩根史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说,他们预期中国的外销在2012年对整体经济成长率的贡献为零。

投资减少以及外销的贡献有限,导致内需消费成为 2012年中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希望所在。但佩蒂斯指出,中国经济成长模式是藉着压低工资与低估人民币来刺激出口,但对内需消费不利。他说,在北京当局认知到自己必须大幅调整经济成长模式以前,内需消费还是会被压抑。佩蒂斯预测,中国经济在2012年的成长率将只达到8%,接下来的几年更将只剩5%到7%,到2020年代结束时,将只有3%。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美籍教授程致宇的文章指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恐怕真的已经破了!他也在《商业内幕》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硬着陆”仍是可预期的。

2011年中国经济先热后冷,在展望明年的中国经济的时候,与往年相比,一向热情的外国投资者显然是少了一份对高速增长的信心;中央政府则是多了一份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地方政府正在为如何应对高额的地方预算赤字发愁;而民众则仍然在算计着真正的通货膨胀率究竟比官方公布的资料差多少。

如果用2011年的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来衡量,中国似乎应该是最不应该为经济增长担忧的国家,因为西方国家正在为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所困扰,经济增长徘徊在停滞和衰退的边缘,而且明年的情景仍然不看好。相形之下,中国经济至少能够实现全年9%以上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中国经济担忧的言论并不始自今日。难道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心仍然是一种“狼来了”似的庸人自忧?但如果认真分析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人们似乎没有理由对普遍出现的对中国经济的担心掉以轻心。2011年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似乎正在出现一个消费、投资、出口的同步减速的现像。以往,由政府主导的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总能够减缓由于国内消费不足所带来的经济减速的压力。但是这种状况在2011年有了改变。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的影响,更加上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新冲击,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的消化能力明显减弱,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已经出现增速递减的状况,以至于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警告2012年的中国出口有可能遭遇多年来最严重的挑战。

以往,在那些由中国政府主导的投资领域现在也陆续出现了增长难以为继的局面。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高铁、电站、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似乎已经饱和甚至出现了过剩的现像。投向这些领域的政府资金和银行贷款已经出现了难以回收的局面。面对着许多项目相继进入还款期而无法按期环款,银行账目再一次出现大量坏帐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已经出现破灭的征兆,不仅仅对房地产商、而且对大量向房地产行业贷款的银行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出口和投资面临的问题意味着中国政府采用以往利用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的老办法越来越困难了。从财政角度看,虽然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如既往地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但是没有银行资金和地方政府的配合,单靠中央财政是无力支撑推动经济增长的重任的。而再次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货币老虎放出笼子,在民众对通货膨胀已经很难承受的现实面前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杀;在地方政府方面,由于已经失去了卖地收入这个重要的财政来源,地方财政已经无力支付任何由中央政府开除的帐单了。

收入差距加大、国内消费不足、经济品质低下、产业结构失衡等这些原有的矛盾一如既往地存在,但是那些用于缓解矛盾的主要政策工具,即由中央政府推动投资和出口等,则开始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制约。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普遍地担心,2012年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转折之年,一个由30年的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折的一年。

作为全球规模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在2011年成为世界话题中心之一。可以预见,2012年中国经济仍然会是世界最重要的话题之一。美国《纽约时报》发表Paul Krugman撰写的文章,分析2012年中国经济的走势,认为中国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以及信贷泡沫的破灭,中国经济将是下一个危机震源。《纽约时报》文章称:近期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规模巨大的建筑业繁荣,推动这种繁荣的动力来源于高涨的房地产价格,同时经济增长显示出种种泡沫经济的典型特征。信贷在快速增长——而增长的很大部份并不是通过传统的银行融资渠道,而是通过既不受政府监管又没有政府担保的“影子银行”。现在泡沫正在破灭,担心金融及经济危机是完全有道理的。文章称,这里描述的是不是1980年代末的日本或者2007年的美国,而是现在的中国。在当前真的经不起任何危险点的世界经济上,中国正在作为一个危险热点出现。

过去10年来中国经济最引人瞩目的是,家庭消费尽管一直增长,却落后于整个经济的增长。目前,消费支出仅占GDP的35%,约为美国的一半。文章称,那么,谁在购买中国生产的商品及服务?部份答案当然是美国。随着总体经济中消费所占比重的下降,中国日益依赖于贸易顺差以维持制造业。但是,从中国的观点来看,更大的部份在于投资性开支,这部份猛升到GDP的几乎一半。而明显的问题是,由于消费需求相对较弱,是什么东西在推动所有这些投资?答案是,在相当程度上,所依赖的是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2000年以后,房地产投资占GDP的份额几乎翻番,超过整个投资增加部份的50%以上。毫无疑问,其余增加部份大量来自那些与建筑业相关的企业。

种种迹象显示正是如此:不但价格不断攀升,而且信贷泡沫正在破灭。与美国经历相似的情况:信贷繁荣,但其中大部份并不是出自银行,而是出自一个没有得到监管、不受保护的金融体系。不过,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区别:美国形式的影子融资涉及华尔街知名公司和复杂的金融工具,而中国的版本则是通过地下银行甚至典当机构。然而,后果却是相似的:像几年前的美国一样,金融体系的风险比常规金融披露的要严重得多。

现在,这个泡沫显然正在破灭。这会对中国经济,还有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文章最后说,中国的经济状况与我们所见的其它地方的经济衰退太相似了。世界经济体系由于欧债危机已经遭受重创,真的不需要新的危机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