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官网预约购机:工业强省 贵州十大产业描绘科技创新路径--贵州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7:52:31
《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日前出台——工业强省十大产业描绘科技创新路径   

   核心提示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结合我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全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开年,省科技厅牵头制定并迅速出台《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11—2015年)》。实施方案根据当前我省电力产业、煤炭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烟酒产业、新兴产业、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围绕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明确提出加强统筹部署,凝炼共性关键技术,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通过加快科技重大项目的实施与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撑我省重点产业振兴。

 

   

磷石膏标砖生产线。

 
制药企业胶囊封装车间。

  世界最大、中国第一套湿法磷酸净化装置。

  瓦斯发电站。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施方案提出了科技支撑各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确定今后五年正在实施和拟实施的科技项目名单,总投入接近100亿元——150余项科技项目明确重点突破方向

  电力产业

  支持新型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大型复杂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控系统、多区域(多目标)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促进水火电联合经济运行优化调度系统等现有成熟技术的集成推广;开展输配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及电力接入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风力电站的建设与风能发电机装备部件研制。

  煤炭产业

  开发选煤和配煤技术,提高煤洗选和加工程度;开展煤层气资源地质研究,地面抽采技术研发;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开展煤矿瓦斯防治关键性技术和重大安全预警与快速救援系统等技术研究;支持煤及煤化工典型工业园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及示范。

  化工产业

  煤化工。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GE水煤浆气化、壳牌粉煤气化生GSP粉煤加压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及多联产技术,实现煤电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等。

  磷化工。湿法磷酸加工与净化技术,磷、磷酸盐、磷酸酯等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研发,硫资源的替代与循环利用,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绿色合成,磷矿共生伴生有用元素的回收利用技术等。

  装备制造业

  关键基础零部件。重点支持机电一体化集成设计制造技术、数字控制技术、先进IC制造工艺、元件高可靠长寿命设计制造技术、光电传感器与新型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等。

  装备制造系统集成与功能部件。重点支持光伏发电成套技术、数字集成控制技术、新型电源设计制造技术等研发等。

  装备主(整)机研发与产业化。以基础零部件为产业基础,以功能部件、中间件与系统集成为支撑,大力发展我省特色装备主机。主要包括通用飞机、汽车及零部件、流程工业装备等。

  冶金产业

  开展钢铁材料生产过程的高效、环保、节能冶炼新技术,开展锌、镁、锰、钒金属及其合金的高效冶炼关键技术,锌、镁、锰、钒合金及化合物材料的高品质制备技术研发,开展高纯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发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有色产业

  围绕铝及铝加工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和发展氧化铝生产中低铝硅比—水硬铝石铝土矿高效利用、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大型预焙槽、节能降耗等电解铝先进生产技术,加快高性能铝合金系列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等。

  建材产业

  开展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新型建材的开发,大力支持以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镁渣、尾矿砂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新型建材,重点支持开发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和绿色装饰材料等。

  烟酒产业

  开展酿酒微生物资源化利用与开发、白酒原产地域和酒类保真技术、白酒生产原料研究、白酒特征香味物质、呈香机理及风味化学研究、酿酒发酵机理研究、发酵工艺技术与白酒优质品率的提高研究等,重点支持茅台、贵酒国家酱香型白酒酿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

  围绕卷烟减害降焦和产品消费的舒适享受性,提高一、二类卷烟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

  新兴产业

  新材料。重点发展金属及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聚合物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重点开展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备及产业化、新型锂电池的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大容量锂电池、特种化学电源的新产品研制等。

  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通信终端和信息家电、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网络化软件,积极推进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

  先进制造产业。在重点发展机械主机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系统集成、功能部件与基础零部件共同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以点带面,带动生产制造业水平的全面提升等。

  生物技术。开展基因操作、干细胞、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研究;发展生物信息技术;研究重大疾病易感人群筛选、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开发新型生物催化剂;研究开发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开发干细胞、组织工程产品和医用生物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发展食品、调味品、辣椒制品,开发发酵工程产品、酶制剂、生物基化学品等工程产品等。

  节能环保。重点开展新型环保应用技术和配套设备开发,新节能技术的应用,重点推广耗能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推动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等。

  新能源。开展以小油桐能源植物为代表的种质基因改良技术、良种快繁技术、丰产栽培技术;能源植物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工程等,加强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煤层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等。

  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展新能源整车及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及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等。

  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发展互联网、通信网与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及服务外包、系统集成等服务,支持企业ERP、PLM、CRM、SCM、4CP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对地观测基础设施,构建数字贵州(数字喀斯特)科学平台与应用平台。培育发展数字动漫、影视与游戏产业等。

  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   (旅游商品)产业

  民族药材及中药。开展濒危稀缺动植物药材人工繁育和仿野生种植研究;开展现有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提高研究,加强中药材GAP种植技术、炮制技术、质控技术、中药材提取分离工艺技术等应用研究。生物医药制品加强血液制品及生物检测试剂等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等。天然保健品利用动植物的有效部位和成分提取物,开发滋补壮阳、食品添加剂、美容化妆、减肥等系列天然保健产品。

  特色食品。开展主要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增值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示范与推广。

  旅游产品。支持贵州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特色食品、工艺品)设计、开发、加工技术,旅游信息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闻 聚焦   完善“研发-中试-   工业示范-产业化”创新链

  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是科技给力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实施方案提出了“国家队强、地方队壮”的布局思路:力争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新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20个,培育8—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50个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以此为基础,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研发-中试-工业示范-产业化”的创新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组建“贵州省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组建面向企业开放的“贵州省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是强化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方案提出,围绕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建立由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工程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快资源整合,组建面向企业开放的“贵州省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形成人才聚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

  

  加快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和省级高新区升级成为国家高新区。发挥国家高新区、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化基地及区域产业化基地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高新区内高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形成产业集群。

  实施产业   技术创新工程

  选择能够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在已有磷化工、装备制造(军转民)、茶叶、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础上,新建铝加工、煤及煤化工、钢铁制造、白酒、中药现代化、烟草、航空通用飞机(011)、航天(061)、电子元器件(083)、复合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农产品(油菜)、能源(发电)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数字提要

  科技投入:20%与1.2%

  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年均增长20%,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

  专利拥有:35%与30%

  专利申请量保持35%的年均增长率,专利授权量保持30%的年均增长率,其中发明专利占30%左右;初步实现我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企业等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机率达70%以上。

  高新技术:20%与8%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

  新兴产业:25%

  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5%左右,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的增长点。

  目标概述

  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高,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共享机制基本形成;

  科技人才队伍得到较快发展;

  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成果转化率、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  

  要点解读

  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创新导向、坚持产业优先、坚持企业主体、坚持重点突破,是今后五年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的基本原则。

  创新导向

  坚持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产业优先

  坚持将产业振兴作为科技工作重点,将支撑产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着力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企业主体

  坚持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重点突破

  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科技攻关,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针对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投入,力争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